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国际冰雪委员会所作的一项研究表明,由于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喜马拉雅冰川正在加速消融,其消融的速度比世界上任何冰川消融的速度都要快。如果按目前这种速度继续下去,到2035年喜马拉雅冰川将可能不复存在。科学家在对喜马拉雅山地区众多冰川中的一个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这个原以为经过1997年寒冷的冬季后体积会有所增大的冰川到1998年却进一步缩小了。有关专家说,冰川加速消融导致的危害不仅是洪灾,致使冰川湖泊湖水泛滥,发生泥石流,田地被淹没,而且冰湖干涸后,河流必将缩小,随之而来的就是干旱。他们认为,由于受全球变暖及季风活动和作用加…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内陆典型冰川区"冰川-径流"汞传输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青藏高原内陆典型冰川区"冰川-径流"汞输送过程,于2011年8月15日~9月9日对青藏高原内陆念青唐古拉山脉扎当冰川-曲嘎切流域内雪坑、冰川融水以及径流进行了采样,检测了不同环境介质中汞浓度,并分析了不同介质中汞的控制因素及输送过程.结果表明,扎当冰川-曲嘎切流域内雪坑、冰川融水以及曲嘎切径流中总汞浓度分别为(3.79±5.12)、(1.06±0.77)和(1.02±0.24)ng·L-1,处于全球背景水平.不同环境介质中均以颗粒态汞为主,受到总悬浮颗粒物和径流量的控制.随着气温升高,冰川消融,受其补给的河流径流量增加.不同环境介质间,从冰川末端融水到曲嘎切下游河水,总汞浓度峰值时间分别是14:00、16:00和20:00以后,体现了汞在"冰川-径流"环境系统中随冰川消融、径流量变化的释放和传输过程.冰川补给河流汞的传输受多种因素制约,气候变化背景下,冰川消融和径流增加带来的侵蚀将在汞释放及其向下游传输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积雪中飞灰颗粒物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冰川积雪中的飞灰颗粒物可指示由大气沉降的人类活动污染物.本研究基于2012年6月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夏季野外观测取样、实验室扫描电子显微镜与X射线能谱仪联用系统(SEM-EDX)分析了积雪粉尘中球形颗粒物的特征信息,以弄清冰川区沉降的球形飞灰颗粒物的理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在所选取的雪层不同深度的9个积雪样品中,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飞灰颗粒,这些颗粒物通常是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化石燃料高温燃烧所形成的.基于EDX能谱分析了飞灰颗粒物的化学元素成分组成,认为沉积在祁连山冰川积雪中的飞灰主要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富Si类"、"富Fe类"和"富Ti类"颗粒物.总体上,"富Si类"和"富Fe类"颗粒占了球形飞灰颗粒的绝大部分.这些不同组分的飞灰代表了污染物的不同生产活动来源,其平均粒径要相对大于雪层中自然来源的所有矿物粉尘颗粒物,反映了大气传输远距离中密度对粉尘颗粒的重要性.结合NOAA Hysplit气团后向传输轨迹分析认为,中亚地区和我国新疆地区城市、及研究区周边的工业燃烧物通过大气传输是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积雪中飞灰颗粒的主要可能来源.  相似文献   

4.
冰川是自然资源重要组分。因受认知所限,当前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中尚缺乏对冰川资源的考虑。参考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案例,结合冰川水资源自身特征,构建了冰川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表明:冰川水资源的独特性使其资产负债核算与其他类型水资源存在差异;冰川水资源资产包括水量资产和水域资产,即冰川冰储量和冰川融水径流量,冰川面积和冰川融水水域面积;冰川水资源负债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冰川水资源消退和过耗、冰川融水环境损害和由此导致的冰川水资源服务衰退。青藏高原大江大河源区是冰川水资源负债区,而其负债却成为中下游的收益。应建立国家或下游为主导的水资源补偿机制,以冰川水资源流量变化为依据,统筹管理青藏高原大江大河源区流域水资源,适度对源区进行冰川水资源价值补偿。  相似文献   

5.
<正>7月14日,在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罗纳冰川,一名女子在保护冰川的隔热材料附近进行冰上攀岩.瑞士罗纳冰川位于瑞士瓦莱州.瑞士壮美的冰川景观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瑞士冰川不断消融.最新研究发现,全世界的冰川已经缩减到120年来的最低水平,而冰川融解的速度更是在21世纪的首个10年快速增加.有专家警告,人类饮用水源不足的问题将不断恶化.国际冰川研究人员发布年度报告称,全世界的冰川目前平均以每年消融50~150cm的速度消失.该研究报告的主  相似文献   

6.
哭泣的冰川     
人类对于冰川的认识很早就有了.中国的唐朝玄奘师徒在西行中曾把天山木札尔特冰川描写为:『冰雪所聚,积而为凌,春夏不解……』大意就是说冰雪堆积形成了冰凌,不管是春天还是夏天都不融化.但是欧洲的阿尔卑斯山是现代冰川的研究的起源地.  相似文献   

7.
《环境》2011,(5):42-42
英国阿伯里斯特维斯大学教授研究小组利用冰碛(冰川留下的碎片)的蔓延开发了一套复杂的冰量流失计算方法。他们得出的结论认为,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冰川雪细菌与气候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荧光显微镜测定细菌密度,利用DGGE图谱和Shannon-Weaver指数分析细菌种类多样性,对青藏高原北部老虎沟12号冰川、南部东绒布冰川和东南部海螺沟2号冰川雪坑的细菌密度和种类多样性做了差异性分析. 结果表明:老虎沟12号冰川雪坑细菌密度平均值比东绒布冰川和海螺沟2号冰川高,老虎沟12号冰川雪坑细菌种类多样性比东绒布冰川高,这与高原南、北部不同大气环流引起的大气微粒含量的差异性有关. 海螺沟2号冰川雪坑细菌种类多样性均最高,与该冰川所受的大气环流多样性最高相一致. 东绒布冰川雪坑细菌密度平均值与南极点相近,与其远离人类污染,因而大气环境本底值低有关. 海拔高的东绒布冰川雪坑细菌密度和种类多样性均比海拔低的海螺沟2号冰川和老虎沟12号冰川低,即二者与海拔高度呈反比.   相似文献   

9.
西天山科其喀尔冰川消融径流的水化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王建  丁永建  许君利  韩海东 《环境科学》2006,27(7):1305-1311
为了研究西天山科其喀尔冰川融水径流的基本化学特征,2003-06~2003-09在研究区取样(冰面径流、冰面湖水、河水及大气降水),结果表明:①本区各类水体都呈碱性,pH值大小顺序为:河水>冰面径流>冰面湖水>大气降水>7.②各类样品总离子浓度的顺序为:河水>大气降水>冰面湖水>冰面径流.冰面径流中的各项离子浓度均低于其它3类样品的相应值,平均仅是河水的24%;阴、阳离子分别以SO42-和Ca2+为最大.③由于降水过程中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的作用,不同降水形式中降雨的各项离子浓度(NO3-除外)均比冰雹和雪中的相应离子浓度大;④对不同海拔高度水样分析表明,各项离子浓度“高程效应”十分明显,3 900m以上区域,冰面径流中各阳离子浓度逐渐向冰川冰中各相应离子浓度逼近.  相似文献   

10.
典型季风型温冰川消融期融水化学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区2009年8月29日~9月3日4 750 m处冰雪融水的pH、电导率、无机离子和δ18O的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消融期日尺度上pH值受气温变化影响较大.碱性尘埃中的可溶盐溶解导致融水电导率增大.一天中消融速率快时δ18O值较低,消融速率慢时δ18O值较高.受岩石岩性和海洋水汽影响,研究区Na+、K+的平均浓度高于Μg2+的平均浓度.融水中阳离子主要来源于石灰岩风化,属典型的碳酸盐溶滤水.融水中无机离子的总含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但是不同可溶性离子对气温变化所导致的消融速率响应幅度不一致.局地岩石岩性、季风输送和人类活动是白水1号冰川融水中无机离子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冰川雪坑中离子浓度的区域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青藏高原古仁河口冰川、小冬克玛底冰川和玉珠峰冰川中的离子浓度特征. 使用离子色谱对这3条冰川雪坑中的样品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相关分析法探讨了离子的主要来源. 结果表明,Ca2+、Mg2+、Na+、Cl-和SO2-4的浓度从古仁河口冰川、小冬克玛底冰川到玉珠峰冰川依次升高,即从高原南部到北部依次升高. 反映了从青藏高原的南部到北部,陆源物质成分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特征. 玉珠峰冰川中Cl-、Na+和SO2-4浓度比古仁河口冰川和小冬克玛底冰川高几倍,可能是由于玉珠峰冰川北侧柴达木盆地盐湖的蒸发及盐类矿物风化的结果. NO-3、K+ 和NH+4的来源比较复杂,对环境的指示意义不够显著.  相似文献   

12.
祁连山七一冰川物质平衡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2011-2016年七一冰川的野外观测资料,结合气象站数据及1975-2015年的遥感影像,分析了冰川末端变化、物质平衡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975年以来,七一冰川末端持续退缩235 m,平均退缩速率为5.9 m/a,冰川面积减少0.13 km2(4.5%)。2011-2016年,七一冰川的平均物质平衡为-476 mm w.e.,平均ELA为4941 m a.s.l.,物质平衡梯度为2.9 mm/m。从季节变化看,受风吹雪和冰面升华影响,11月至次年3月冰川呈负平衡;4月和9月物质平衡受降水控制,随海拔变化呈现降水效应;强消融期(6-8月)物质平衡随海拔升高线性增加;消融期末由9月初延后至9月底。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物质平衡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为-178.7 mm w.e. °C-1 a-1,对降水变化的敏感性为+2.93 mm w.e. mm-1 a-1。即61 mm的降水增加才能弥补暖季气温升高1 °C引起的冰川净物质损失。  相似文献   

13.
<正>阿拉斯加的一个入海冰川在水下融化的速度比目前估测的要快100倍。发表在《科学》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某些冰川可能身处比之前认为的"更热的水"中。如同体量巨大的冰河,入海冰川在陆地上流动并进入海中,形成一个被部分淹没的冰海分界。然而,与常被隔绝在高海拔地区的陆地冰  相似文献   

14.
祁连山中部素珠链峰地区冰川斑块动态分析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冰川斑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仅表现在冰川长度和面积的变化,而且其格局在斑块数量、形状、平均欧几里德距离、连通度和最大斑块指数等指标上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运用RS和GIS技术对祁连山东段典型地区2001-2009年间冰川斑块动态的分析表明:研究区冰川斑块面积减少了15.39%,面积<1 hm2的小斑块数量消失了50%以上,斑块形状指数在总体和分级层次上都呈减少的趋势,最大斑块的优势降低.由于小斑块消融和大斑块收缩,使斑块间平均欧几里德距离增加了16.56 m.斑块连通度具有尺度依赖性,当在阈限值<7 000 m时,2009年的冰川斑块连通度大于2001年;当阈限值>7 000 m时,趋势相反.7 000~8 000 m之间是尺度特征的转折点.从斑块动态变化来看,冰川斑块动态以消融斑块为主,消融面积为744.30 hm2,占起始面积的16.53%;新生斑块也同时发生,仅增加起始面积的1.15%.但是,消融和新生斑块发生的数量较多,分别为762和367个,冰川单个斑块面积大小与消融面积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研究发现,作为气候变化的标志,南极洲的思韦茨冰川(Thwaites Glacier)在快速融化,冰川浮冰上的巨大裂缝可能在5年内破坏部分大陆架. 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密切追踪思韦茨冰川的变化.思韦茨冰川每年损失约500亿吨冰,占全球海平面上升的4%.最近确认的裂缝位于思韦茨东部冰架,根据近几年卫星图像显示,这个裂缝...  相似文献   

16.
天山典型冰川区雪冰中碳质气溶胶浓度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2002年与2004年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与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采集的粒雪与冰川冰样品,利用热/光反射法(TOR)分析得到有机碳(OC)与元素碳(EC)的浓度,并探讨了天山典型冰川区雪冰中碳质气溶胶浓度的时空特征与环境意义.结果表明,总碳(TC)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西支雪坑(1 943 ng.g-1)>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支雪坑(989 ng.g-1)>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雪坑(150 ng.g-1)>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支冰川冰(77 ng.g-1),OC和EC的浓度序列也较为类似;天山冰川区雪层中OC浓度平均值为557 ng.g-1,EC浓度平均值为188 ng.g-1.不同冰川积累区雪层剖面的中下部污化层附近一般都会出现碳质气溶胶浓度峰值,但某些突发性事件会使得表层雪也产生浓度峰值;在季节性碳排放(如居民采暖、农业活动等)与碳传输(如大气环流等)的影响下,雪层中碳质气溶胶浓度在7~11月间总体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冰川冰与粒雪间碳质气溶胶浓度可能存在着数量级的差异,这主要受到冰川所在环境、雪冰采样时空条件等因素影响;雪层表面是否存在EC对反照率有很大影响,模拟显示在波长为300~700 nm范围内反照率平均降低0.22.  相似文献   

17.
愿冰川永在     
去阿根廷前,有朋友一再叮嘱:如可能,一定要去看看莫雷诺冰川。因为它是全世界最壮观、最美丽、最不费力气就可轻松看到的大冰川。  相似文献   

18.
慕士塔格山和公格尔山的现代冰川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论述了慕士塔格山和公格尔山现代冰川发育的自然条件,冰川物理特征及冰川进退变化情况,对了解帕米尔东缘山区冰川资源及其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1年在祁连山七一冰川和十一冰川采集的雪坑样品和2014年在八一冰川采集的表层雪样品,并结合2006年老虎沟12号冰川的研究成果,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HYSPLIT(Hybrid Single Practical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后向气团轨迹分析各冰川雪冰中主要化学离子特征,并探讨其反映的环境意义.研究表明:①祁连山各冰川雪冰中化学离子总质量浓度序列为七一冰川(31 014.2 μg/L)>十一冰川(17 157.1 μg/L)>老虎沟12号冰川(7 729.6 μg/L)>八一冰川(2 248.1 μg/L),整体上呈中段雪冰化学离子质量浓度大于西段的空间分布特征;各冰川雪冰中SO42-和Ca2+均为主要的阴、阳离子,Ca2+、SO42-载量在阴、阳离子中均居首位〔ρ(SO42-)/ρ(阴离子)为52.7%,ρ(Ca2+)/ρ(阳离子)为68.5%〕,除八一冰川之外的其他三条冰川间化学离子载量变化不大.祁连山冰川雪冰中主要化学离子分布存在显著的区域特征,其含量整体上高于高亚洲的大多数冰川区域,但与青藏高原东北部一些冰川相似,都有含量极高的Ca2+和Mg2+等阳离子.②Pearson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地表矿物粉尘输入是该区域雪冰中化学离子最主要的来源,Ca2+和Mg2+含量的多寡可以指示地表矿物的输入状况;此外,柴达木盆地盐湖在夏季对Cl-和Na+的贡献较大,但在湖水蒸发较弱的其他季节对雪冰中化学离子的贡献并不显著,夏季ρ(Cl-)/ρ(Na+)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盐湖离子输入的强度,NH4+和部分NO3-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排放.③HYSPLIT后向气团轨迹反演结果表明,到达祁连山区的大多数气团主要发源于西部,途径沙漠地区,是冰川化学离子输入的主要动力,也有部分季风气团来自印度洋等海域,为冰川区带来大量降水.   相似文献   

20.
有机氯杀虫剂和多氯联苯(PCB)是环境中普遍而稳固的化合物。现已查明,由于它们从温暖的地区逐渐蒸发出来,并在较冷的地区凝聚下来,因而它们富集在寒冷的环境中。在本研究中,我们的结果是,消融的冰川供给阿尔伯达亚高山带湖泊中的有机氯输入量为50%~97%,而提供的水量为73%。对氚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夏季的中、晚期,至少10%的冰川消融物是在1950~1970年期间沉积下来的,这期间它受到有机氯更多的污染。这一发现表明,气候变暖可能会使消融的冰川成为日益增多的淡水污染物来源。由于有机物贫乏的冰川粘土对多氯联苯这样的疏水化合物的吸附能力有限,因此冰川水流带来的有机氯大多呈溶解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