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莱茵河是西欧第一大河,发源于瑞士东南的阿尔卑斯山北麓,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和法国,在荷兰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全长1370公里,流域面积22.4万平方公里。浩荡的莱茵河及其繁密的支流,构成了西欧便捷的水上运输网,自工业革命以来,莱茵河流域成为西欧重要的工业地带,著名的鲁尔工业区就位于莱茵河的支流鲁尔河流域。二战后,各国在沿河西岸又建造了大批工  相似文献   

2.
绿海之城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城市化水平很高,全国94%的人口。居住在2000人以上的城市和城镇中。德国十分重视城市的绿化和美化。首先是有效的法律保证,法律是最权威的卫士,在德国这样一个法治意识极强的国度里,公民的环境意识自然也很强。城市规划法规定不能减少城市的绿地面积。在城市改造中不仅不准挤占绿地,而且要增辟新的绿地。因此,“绿色城市”处处可见。柏林的城市绿地面积为40%,市民人均41平方米;法兰克福市的绿地面积占49%;即使是昔日浓烟滚滚的鲁尔重工业区,如今亦是一片绿草茵茵,绿树葱葱。莱茵褐煤区对露天开采的地带重新进行绿化种植,恢复了生态和植被,已看不出半点昔日的痕迹。鲁尔区内的埃森市的绿地面积也超过50%,创造了进入良性循环的城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的冰川,全长1320 km,流经意大利、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法国、德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9个国家,在荷兰汇入北海。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莱茵河因受工业污染而水质恶化,直到80年代初,莱茵河一直被称为"欧洲下水道"。流域各国为了全面解决菜茵河流域水环境治理问题,建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Intemational Commission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Rhine,简称  相似文献   

4.
埃姆斯彻河的汇水流域为865平方公里,包括北莱茵河菲里安工业区的中心地带,从多特蒙德市延伸到杜易斯堡,大约有260万人口居住在这个流域内. 1904年,为了调节埃姆斯彻河流域的水量和处理废水,成立了埃姆斯彻协会.这个协会是个自我管理的团体,其成员由埃姆斯彻区域的公共团体、矿业公司和工业企业组成.从这些成员中产生协会的总会议,它可以单独决定协会的章程和预算.会议选出管理委员会负责办理协会的日常业务工作.  相似文献   

5.
鲑鱼-2000计划:莱茵河流域管理成功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轲 《世界环境》2006,(2):62-65
莱茵河是欧洲的大河,流域面积18.5万平方千米,河流总长1320千米.流域内有瑞士、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意大利、列支敦士登、卢森堡、奥地利等9国(表1).二次大战以后,莱茵河沿岸国家工业急剧发展,造成污染不断蔓延,莱茵河也被称为"欧洲的下水道和“欧洲公共厕所”.  相似文献   

6.
正"那里的一切都是脏的,空气和水都是黑的。"当劳拉·庞帝考取了鲁尔大学,从老家基尔到了波鸿市之后,她家乡的朋友曾在邮件里这样"恐吓"她,并表示不能理解为何她要去那样的地方上大学。尽管,那已经是2007年了,鲁尔区早已不是原来的模样。在很多德国人的印象里,莱茵河上游的鲁尔工业区,那几乎是全国最脏最无趣的地方,到处是冒着黑烟的烟囱,人多且嘈杂,满身尘土的矿工成群结队的走在大街上,人们大声说着话,在公交车上喝啤酒,全  相似文献   

7.
易北河是跨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一条大河,是两个德国的水运干线,也是两国的重要渔业产区。 近二十年来,由于易北河两岸陆续兴建和扩建许多工业区,特别是西德在汉堡附近发展第二个鲁尔经济区,在易北河及其支流上修建核电站、火力发电厂、冶金厂和化工厂等,导  相似文献   

8.
莱茵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流经法国、德国等9个国家,最后于荷兰汇入北海.该河流域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0万,其中2000万人的饮用水取自菜茵河.  相似文献   

9.
滇池流域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设用地与农用地之间的矛盾是滇池流域土地利用的主要矛盾。针对这一矛盾,运用GIS和遥感(RS)技术、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咨询法,选取了土地利用类型、坡度、海拔、土壤类型等九个关键评价因子对滇池流域土地资源的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滇池流域生态很适宜面积约294.0km2,仅占流域总面积的10.1%;生态较适宜面积约431.3km2,约占流域总面积的14.7%,生态较不适宜和不适宜面积约1654.4km2,约占流域总面积的56.7%,生态很不适宜面积约540.3km2,约占流域总面积的18.5%。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对流域的人口承载力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流域资源-生态-环境综合考虑下的最佳流域人口数量。  相似文献   

10.
一、流域概况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经博登湖,流经约1000公里,注入北海。下游荷兰的流量,约为2200m~3/秒。流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涉及9个国家。其中以瑞士、法国、荷兰4国的关系最为密切(见下图)。特别是西德,不仅占流域面积的64.5%和流域人口的78.9%,而且其主要工厂都设在这里。如以曼海姆·路德维希港为首的勒弗库森等著名的化工厂、纺织厂等。此外,莱茵河支流的内卡河、美因河、埃姆斯河流域的工厂也很多,这就形成了大量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了解三江源区植被保持土壤的能力,以RS和GIS为技术支撑,在对三江源区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SL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推荐的中国土壤侵蚀模型CSLE(Chinese soil loss equation)估算了2000—2010年三江源区植被的土壤保持能力,并分析其时空动态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①2000—2010年三江源区年均植被覆盖度为43%~50%;植被平均土壤保持量为849~955 t/km2,并且空间差异很大,总体上呈自西北向东南增加的空间分布格局. ②2000—2010年植被的土壤保持能力呈逐渐增加趋势,其中2000—2005年各流域的土壤保持能力平均增加了约29 t/km2,并以大夏河与洮河流域土壤保持能力的增幅(约700 t/km2)最大,其次为玛曲至龙羊峡(约300 t/km2),羌塘高原区植被的土壤保持能力增幅(仅2.08 t/km2)最小;2005—2010年各流域的土壤保持能力呈现轻微增长,平均增加了约9 t/km2,其中增幅较大的是柴达木盆地东和直门达至石鼓流域(约16 t/km2),增幅最小的是羌塘高原区(仅3.90 t/km2). ③三江源植被土壤保持能力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增长,可通过指数或幂函数形式表达. 研究显示,增加植被覆盖度有助于提高三江源区的土壤保持能力、控制区域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12.
德国环境政策拾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林 《陕西环境》2002,9(3):47-47
2001年10月22日至11月16日,笔者赴德参加了“城市人口和工业密集地区的环境保护”专业进修和专题研讨。德国政府对环保政策的制定,是从1972年斯德歌尔摩联合国环境大会开始的。二次世界大战对德国破坏很严重。50年代,德国马克与美元的比值很低,因此刺激了出口。为了赚钱,人们拼命干活,人们只考虑到经济的发展,没有考虑环境保护问题,致使出现了很多无环保措施的垃圾堆放场。除了垃圾遍地外,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给食品带来很大污染。在鲁尔工业区,工厂的烟囱天天冒着黑烟。当时的口号是“经济要发展,烟…  相似文献   

13.
各地信息     
上海兴建集中供热工业区位于上海西北部的桃浦,是一个化工、医药、纺织等行业密集的工业区.为了治理桃浦工业区污染问题,上海第一个集中供热工业区——桃浦工业区集中供热工程日前正式破土动工. 该工程规划建2个集中供热站和1个连片热网,总供汽能力为120 t/h,热网长度4.12km.第一个集中供  相似文献   

14.
中青 《环境》2001,(12):30-30
美因兹欧洲旅馆是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首府美因兹市火车站附近一家不起眼儿的小旅馆。这是我在德国采访时住的第一个旅馆,房间很小但很干净。中起我注意的是浴室镜子右下角的一小块告示,上面用德文和英文写着——  相似文献   

15.
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 2009年11月,我们到达了德国。首先就欣赏到了莱茵河的美丽风光,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流经瑞士、法国、德国3国交界处后,大部分河段在德国境内奔腾,最后由荷兰注入大海。在德国境内长度为865千米,风景最美的一段即是自科隆至美因茨的航程。  相似文献   

16.
鲁尔是西德著名的重工业区,主要部分位于莱茵河右岸支流鲁尔河的下游,面积约4600平方公里。这里厂矿密集,烟筒林立,过去空气污染十分严重,到该地区进行技术考察的人员必需换上工作服。 为了防治烟雾对空气的污染,六十年代曾采用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利用大气的扩散和稀释能力来减轻大气污染。这种办法对当地空气质量的改善虽有一定效应,但污染物的总排放量并未减少。大量污染物随风输移至下风向地区,引起酸雨,导致大片森林枯死。后来,大小厂矿都普及了高效率的静电除尘器、布袋除尘器和其它除尘设备,并采用多种净化技术措施,配合严格的法治手段,还规定新建的火力发电厂必须安装脱硫装置才准投产。  相似文献   

17.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6,22(6):37-37
由天津市燃气集团为临港工业区兴建的高压天然气管线,于日前竣工通气.该管线由闸南路至临港工业区,直径为300 mm,总长5 km,年输气能力3亿m3.  相似文献   

18.
跨国河流突发性污染防治的法律对策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瑞士一处化学品仓库发生火灾导致莱茵河污染,流域内多国遭遇严重污染;2000年,罗马尼亚一金矿污水处理池破裂,多瑙河流域多个国家深受其害;2005年,松花江水遭到污染,污染经黑龙江扩散至俄罗斯远东地区.多起典型跨国河流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发生,促使国际社会开始重视应对突发性跨国河流污染事件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非点源污染是造成流域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掌握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是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和流域综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为落实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启动了濑溪河等流域综合治理达标方案编制工作,探明濑溪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及其分布特征是该方案编制的前提.以四川省境内濑溪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利用L-THIA(long-term hydrologic impact assessment,长期水文影响评价)模型,基于2015年土地利用地图数据、土壤水文数据以及长时间序列(2009—2014年)逐日降雨数据,调整模型参数,使模型模拟径流量符合水文站监测数据,进而模拟2014—2015年流域内的非点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L-THIA模型模拟得到濑溪河流域径流量约为5.10×108 m3,和控制水文站实测径流量相比,模型模拟相对误差为5%,表明模型模拟质量较好,模拟结果可信度较高.结果表明,流域内TP、NH3-N、CODCr非点源污染负荷分别为204.10、353.12、5 162.53 t;农业用地对研究区的非点源污染影响最大,林地最小;根据濑溪河水系分布特点将研究区划分为16个控制单元,各控制单元TP、NH3-N、CODCr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比例相似,研究区非点源污染平均负荷强度为3.72 t/km2,TP、NH3-N、CODCr的输出范围分别为(0.08~0.15)(0.14~0.27)(2.19~3.89)t/km2.研究显示,流域非点源污染产生量的估算和空间分布特征的揭示为编制濑溪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方案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刘洪 《环境导报》1995,(6):30-31
Rhein-sued水质自动监测哨位于莱茵河德国黑森州与北威州交界断面.这个水质自动监测哨创建于1972年,目的是监测流入北威州境内的莱茵河水质、掌握水质动态状态,特别是对有毒物质、油类污染以及死鱼、缺氧等情况的监视.一旦发现污染情况监测哨就及时报警,并迅速通知下游北威州水与废弃物管理局和取水用户,以便其迅速作出反应.Rhein-Sued水质自动监测哨设置在距莱茵河源头640千米的Bad Honnef镇外、北威州境内的莱茵河东岸,现已具备常规化学、生物毒性、放射性等多种综合水质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