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川西周公山柳杉人工林林中5种不同大小(50~100、100~150、200~250、400~450、600~650 m2)的林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林窗内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探讨天然林窗的形成对土壤各理化指标以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林窗面积的增大,群落各层次的物种数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灌木层、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sw)均表现为林窗林下;(2)0~20 cm土壤速效钾含量表现为林窗林下;(3)各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与土壤理化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土壤pH值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2.
林窗是植被演替和森林循环的重要驱动力,研究林窗大小对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有利于揭示林窗干扰在生态系统恢复中的作用.以川西莲花山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划分出5种不同面积(81-625 m~2)的林窗共计15个和3个非林窗(林下)作对照(CK),对其群落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水平(丰富度指数D、Simpson优势度指数H’、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_(sw))和林下生物量(灌木层生物量、草本层生物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在总面积为5 493 m~2的样地中,共记录到维管植物99种,隶属56科84属;草本层和灌木层物种数随林窗面积增加均呈单峰格局,前者的物种数变化较后者明显.(2)总的来看,林窗下的D、H、J_(sw)值较林下大,H’值较林下小,且400-450 m~2面积的林窗下灌木、草本各物种多样性指数值达到一个较高水平.(3)林窗内的生物量显著大于林下生物量,200-250 m~2林窗下的生物量最大.(4)群落各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对应层次地上、地下、全株生物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因此认为,大面积林窗(400-450 m~2)有利于增加马尾松人工林林下群落物种丰富度,提升林下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而中等面积林窗(200-250 m~2)则有利于增加林下生物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采伐林窗对2种人工林更新效果的影响,在浙江省丽水市白云山选择生境条件基本一致的马尾松林和杉木林,以林下为对照,比较了通过采伐获得的不同大小林窗(50~500 m~2)内人工和天然更新植物效果。结果表明:(1)10个人工更新树种在杉木林中生长优于马尾松林,马尾松林中枫香、无患子、山乌桕和细柄蕈树生长情况好于其他树种,杉木林中枫香、山乌桕、南方红豆杉、无患子和细柄蕈树生长情况好于其他树种。(2)林分类型显著影响南方红豆杉生长,特别是对树高的影响极为显著(P0.01),林窗大小对木荷地径和树高均有显著影响(P0.05),林分和林窗的交互作用对除朴树、闽楠和浙江楠外的其他树种均有显著影响。(3)不同大小林窗下天然更新植物物种数、Simpson生态优势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林分类型对物种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Simpson生态优势度没有影响。2种林分林窗间天然更新植物相似度介于0.4~0.9之间,同一林分林窗间物种相似度均大于林窗与对照之间。马尾松林阔叶化改造可采伐中等林窗(250 m~2),目标更新树种可选枫香、无患子、细柄蕈树和木荷;杉木林以大(500 m~2)或小林窗(50 m~2)为主,可选树种有枫香、南方红豆杉、山乌桕、无患子和细柄蕈树。  相似文献   

4.
以川东低山区33年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3种目标树密度(100、150、200株/hm~2)下目标树经营对林下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林分相比,目标树经营初期各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物理性质、pH、有机质与全磷含量(P0.05),与有效磷,水解氮无显著性差异(P0.05).马尾松人工林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显著增加(P0.05),且灌木层优势种发生明显更替.灌木层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与未改造纯林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草本层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都显著减小(P0.05).植物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H、全磷和水解氮含量与植物多样性密切相关.目标树经营初期各处理均显著改善了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多样性,并且随处理程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综合来看,目标树密度为150株/hm2的处理对该地区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多样性影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探讨不同间伐强度林下马尾松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为确定合理的间伐强度提供理论依据。以南京溧水林场马尾松俨砌USmassonianaLamb.)中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07年和2011年对间伐1a和5a后各间伐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间伐la和5a后,与对照相比,中强度间伐林下植物种类、数量、丰富度Margalef指数、多样性Simpson、Sharmon-Weiner指数和均匀度JSW指数均显著提高(P〈O.05),林下植物的生态优势度指数显著降低(P〈O.05);弱度间伐林下各指数在间伐1a后显著降低(P〈O.05),而在间伐5a后显著提高(P〈O.05o中强度间伐后林分各指数增幅最大,其中Shannon.Wiener指数对间伐措施更为敏感。间伐5a后,中强度间伐林下植物种类、数量和多样性指数比间伐1a后有所提高,弱度、中度、强度间伐后的林下植物种类比对照分别增加15、17和15种,总密度分别增加1.40、3.44和2.14倍。从短期和长期影响效果来看,中、强度间伐有利于植物多样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间伐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祖华  李瑞霞  王晓杰  关庆伟 《生态环境》2010,19(12):2778-2782
对间伐了4年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林下植被相似系数随着间伐强度增加而增加;间伐显著提高了林下植被的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和生物量(P〈0.05),而对均匀度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强度和中度间伐显著增加了灌木生物量,而草本生物量在弱度和中度间伐下显著增加(P〈0.05);3种间伐强度均显著提高草本的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而灌木的3种指数仅在强和中度间伐下得到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7.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将植被恢复阶段划分为演替前期、演替中期和演替后期,并测定每一阶段植物群落特征及多样性指标.结果表明:(1)随着演替进行,地上生物总量和中旱生物植物生物量显著增加(P0.05),中生植物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中期后期前期(P0.05),旱生植物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中期前期后期(P0.05);(2)随演替进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E)、Simpson均匀度指数(E')与Simpson优势度指数(D)显著减小(P0.05),物种丰富度指数(S)的大小顺序为中期前期后期(P0.05);(3)随演替进行,群落优势种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和狗芽根(Cynodon dactylon)的重要值显著增加(P0.05).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随林龄的恢复轨迹,在广东省龙眼洞林场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选取以相同方式经营的6个林龄序列(10、15、20、25、30和34年)的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α和β多样性指数分析物种多样性随着林龄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1)共发现植物32科45属51种,其中灌木层物种有23科33属39种,草本层有9科12属12种.(2)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随着林龄的变化趋势类似,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随着林龄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其中灌木层和草本层Simpson优势度指数的最大值均出现在20年的林龄;灌木层和草本层的Pielou均匀度指数表现较为平稳.(3)草本层植被群落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和Morisita-Horn相似性指数沿恢复轨迹呈下降趋势,且草本层植被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和Morisita-Horn相似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林龄红锥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变化在扰动后的恢复过程中呈现非线性关系,与传统观点一致.未来该红锥人工林林下植被随着恢复时间会维持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图4表5参50)  相似文献   

9.
扁刺栲-华木荷群系次生林林下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四川中亚热带扁刺栲(Castanopsis platyacantha)—华木荷(Schima sinensis)群系人工杉木林、水杉林、日本落叶松林和天然次生林林下植物进行了群落调查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杉木林、水杉林、日本落叶松林和次生扁刺栲—华木荷林(20a)的物种丰富度分别为62,59,53和32;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7.95,7.08,9.24和5.38;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67,3.3l,3.64和2.46。(2)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之间的群落系数和相似度系数分别为0.45~0.60和0.62~0.82;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与次生阔叶林林下植物群落之间的群落系数和相似度系数分别为0.19~0.53和0.55~0.77。(3)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比次生林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风倒木和站干死木导致人工林乔木层郁闭度减小,增加了林下的光照,从而改蛮了林下的微生境。表6参19。  相似文献   

10.
不同郁闭度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现有11年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通过均匀间伐、抚育修枝,结合冠层分析仪测定郁闭度,形成郁闭度约为0.9、0.8、0.7、0.6、0.5的5个梯度林分,研究不同郁闭度林下植物组成及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各郁闭度林下植物物种重要值分配较为平均,灌木中枹栎(Quercus serrate)、毛桐(Mallotus barbatus)、黄牛奶(Symplocos laurina)较高,草本中铁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glanduligera)、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la)、山菅兰(Dianella ensifolia)较高,在各郁闭度都占主要优势.(2)随郁闭度减小,林下植物物种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都有增大趋势,但多在0.6或0.5郁闭度较0.9郁闭度才有显著增加,在0.5郁闭度灌木物种数又有减小;各郁闭度林下灌木、草本Pielou均匀度指数差异都不显著,5个郁闭度林分草本Alatato均匀度指数差异较小,灌木Alatato均匀度指数在0.6郁闭度中最高,0.5郁闭度较0.6郁闭度又相对降低.(3)各郁闭度林下植物生活型都是以高位芽为主,占比均为50%-60%,在0.6、0.7郁闭度中出现了地上芽植物,0.6、0.5郁闭度中出现了一年生植物、大型高位芽植物,地下芽植物百分比在0.5郁闭度有明显升高.(4)0.9郁闭度林分分别与其他各郁闭度林下植物群落相似系数都较低,0.5、0.6、0.7郁闭度之间群落相似系数相近且较高,都超过70%,在0.7、0.6郁闭度左右物种类别有稳定的趋势,0.5与0.8郁闭度林分群落相似系数又有下降,又有许多新物种更新.综合而言,随郁闭度减小,林下植物物种数、生活型层次和多样性指数都呈增大趋势,在0.6郁闭度中各项指标表现最优,更小郁闭度可能会导致林下植物物种数、均匀度和多样性相对减小,不利于林地地力维持.  相似文献   

11.
三种类型森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生物量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相同立地条件下海南天然次生林、桉树和马占相思林的林下植物多样性及生物量进行调查,通过比较,灌木植物的物种丰富度S、多样性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均匀度Pielou指数为:天然次生林>桉树人工林>马占相思人工林,方差分析前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后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而草本植物的变化趋势为:桉树人工林>天然次生林>马占相思人工林,方差分析结果前二者间除均匀度Pielou指数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多样性指数间差异极显著,后二者间差异不显著.灌木植物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为:天然次生林>桉树人工林>马占相思人工林,草本植物的变化趋势为:桉树人工林>马占相思人工林>天然次生林.  相似文献   

12.
间伐改变了林分结构,影响林下植被的生长和发育,但长期间伐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尚缺乏系统研究。在浙江开化通过样地调查,采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研究3种间伐处理下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变化;分析林下植被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研究间伐对营养元素现存量的影响。以试验区传统经营方式为对照,即林木生长中期(第14年)进行1次轻度间伐(间伐强度约15%,T1);中度(总间伐强度约35%, T2)和强度(总间伐强度约50%,T3)间伐均在第7年和第14年进行了2次间伐。间伐15年后的结果表明,3种间伐处理下,林下植物种类数分别为18种(T1)、17种(T2)和20种(T3),林下植被总密度和盖度均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增大;林下植物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不同间伐处理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林下植被全碳(TC)、全磷(TP)和全钾(TK)含量在不同间伐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全氮(TN)含量随间伐强度增加而降低,其中T3处理显著低于T1(P<0.05)。林下植被生物量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加,林下植被TC、TN、TP和TK现存量在不同间伐处理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这些试验结果说明杉木人工林间伐15年后间伐强度不会显著影响林下植被多样性和营养元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13.
以临江林业局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带状皆伐迹地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皆伐带宽度为20 m、30 m、40 m的带状皆伐迹地设置样地,在附近未采伐林分设置对照样地,对样地进行林下草本层多样性调查和土壤化学性质测定.结果表明:(1)样地调查中记录到草本植物71种,隶属33科66属,皆伐后草本植物数量明显增多,其中20 m皆伐带最多达到38种.且对照样地与皆伐样地呈中等不相似,说明其生境不同,草本植物种类也不尽相同;(2)对于物种多样性来说,20 m皆伐带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均是皆伐带样地高于对照样地,其中20 m皆伐带最高,并显著高于对照样地(P 0.05);(3)在土壤化学性质的对比分析中,土壤呈弱酸性,土壤全磷、全钾、全氮和有机质在0-10 cm土层含量显著高于10-20 cm和20-40 cm土层(P 0.05).同时,20 m皆伐带土壤全磷、全钾、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最高并显著高于对照样地(P 0.05);(4)土壤养分与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相关分析显示物种丰富度与土壤全磷和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P 0.05),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P 0.05),而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全氮呈显著负相关(P 0.05).综上所述,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带状皆伐后草本层物种数量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养分显著增加. 3种皆伐带宽度以20 m物种多样性最丰富,并且最有利于土壤养分的提高.(表6参39)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分别对鄂西北竹山县和谷城县红椿天然群落的乔灌草层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椿为群落优势种和建群种;竹山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分别为:灌木草本乔木;谷城Shannon-Wiener指数:草本灌木乔木,而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为:灌木草本乔木.谷城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和均匀度相对均略高于竹山.2个群落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差异显著,灌木层间差异不显著,草本层间差异极显著.不同群落内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水平,在生境异质性下形成结构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人工林林分质量,发挥人工林生态效益,以亚热带优良乡土树种壳斗科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分林下物种数量、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及其差异,明确土壤中制约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理化性质指标。结果表明,(1)灌木层中,红锥与含笑人工林林下植被Shannon-Wiener指数(1.61±0.51,1.23±0.30)低于天然次生林(1.95±0.40),且二者林下物种成分与天然次生林有显著差异,人工林植物优势种以(Maesa japonica)、石楠藤(Piper puberulum)为主,天然林优势种以广东润楠(Machilus kwangtungensis)、黧蒴锥(Castanopsis fissa)等乔木幼苗为主。草本层红锥与含笑人工林的Shannon-Wiener指数(2.55±0.50,2.53±0.31)高于天然次生林(2.34±0.38)。(2)0-20 cm土层内,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均表现为红锥人工林[(34.74±13.29)g·kg~(-1),(1.56±0.49)g·kg~(-1),(0.43±0.13)g·kg~(-1)]含笑人工林[(28.20±9.97)g·kg~(-1),(1.27±0.34)g·kg~(-1),(0.30±0.10)g·kg~(-1)]天然次生林[(22.78±8.52)g·kg~(-1),(1.07±0.33)g·kg~(-1),(0.25±0.04)g·kg~(-1)];20-40 cm土层内,人工林与天然林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仍表现为红锥人工林[(24.22±7.51)g·kg~(-1),(1.23±0.32)g·kg~(-1),(0.42±0.11)g·kg~(-1)]含笑人工林[(21.80±8.34)g·kg~(-1),(1.04±0.28)g·kg~(-1),(0.29±0.11)g·kg~(-1)]天然次生林[(16.15±6.42)g·kg~(-1),(0.83±0.23)g·kg~(-1),(0.24±0.04)g·kg~(-1)]。除硝态氮外,其余土壤理化性质均因林分类型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P0.05)。(3)有机质、氮、磷三者是影响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关键因子。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林下植被多样性的相关性最强(P0.05),氮、磷含量与草本层的相关性显著(P0.05),草本层与灌木层相比,更易受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抚育对黄土高原人工油松林林下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5年3月旬邑县林业局开展了人工林抚育项目,对清水沟管护区内的人工林进行抚育,主要措施是卫生伐。为了探讨抚育对油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短期影响,本文以此抚育项目为研究基础,对黄土高原45 a人工油松林的抚育区和未抚育区进行研究,分析抚育1.5 a后人工油松林林下植被结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变化情况,为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的科学抚育提供理论依据及为抚育后长期动态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1)抚育区和未抚育区林下植物种数分别为59种和49种。抚育区和未抚育区灌木层的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786 0、2.069 6、0.734 4和0.777 9、2.028 6、0.712 3,无显著差异(P0.05);草本层的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713 6、1.543 4、0.755 8和0.660 6、1.328 7、0.805 3,仅Shannon-Wiener指数差异显著(P0.05)。(2)抚育后,林下灌木层的盖度从74.16%下降到22.8%,草本层盖度由12.11%增加到33.8%;草本层密度由57 125 plant?hm~(-2)增加到155 595 plant?hm~(-2),灌木层密度由13 620 plant?hm~(-2)下降到12 780 plant?hm~(-2);灌木层生物量由1 377.62 kg?hm~(-2)减少到324.87kg?hm~(-2);草本层生物量由138.87 kg?hm~(-2)增加到371.69 kg?hm~(-2)。(3)抚育后林下植被生物量在各个器官和物种中的分配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抚育后灌木层和草本层一些喜光或喜温暖湿润环境的物种的生物量贡献率增加;灌木层地下部分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比例显著增加,由0.86增加到1.62;而草本层与之相反,由1.43下降到0.92。从总体上看,人工抚育措施虽然降低了灌木层的生物量、盖度和密度,但是有助于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密度和盖度的增加。这些试验结果说明抚育对油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的影响短期内主要表现在草本层植物上,对灌木层植物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杉木连栽林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的基础上,应用Biolog-ECO技术,分析杉木1代(FCF)、连栽2代(SCF)、连栽3代(TCF)人工林和楠木人工林(PBP,对照)4种林分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总碳源利用动力学特性、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及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4种林分类型的土壤微生物丰富度(Shannon指数)、优势度(Simpson指数)、均匀度(Mc Intosh指数)均达到了显著差异(P0.05);PBP土壤微生物总体活性(AWCD)、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及Mc Intosh指数值均高于其他3种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C)含量、氮(N)含量、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与AWCD值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其中AWCD值、土壤p H、全C、全N、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的大小顺序为PBPFCFSCFTCF.本研究表明,随着杉木连栽代数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总体活性逐代下降.(图1表7参32)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川中丘陵区柏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现状,以当地柏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目标树经营1年后,3种不同目标树密度(100、150、200株/hm~2)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林分相比,目标树经营初期,3种不同目标树密度下灌木层植物多样性各指数显著增加(P0.05),喜光植物增多,林地内出现多种生活型,草本层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降低(P 0.05);土壤pH与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P 0.05),非毛管孔隙度、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和有机质显著增高(P 0.05);氮和磷是植物的主要限制因子,植物各多样性指数与全氮、全磷、有效磷密切相关,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速效钾含量与草本层各多样性指数最为密切.本研究表明,目标树经营初期能够增加灌木层植物多样性、提高草本层物种丰富度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因子与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密切相关.(图3表6参37)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夏季采用样带样方法对塔里木河下游典型绿洲边缘7个断面进行植被调查,采用α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和β多样性指数(Whittacker指数和Cody指数)分析环境梯度下种群多样性变化规律,利用种群分布格局指标(扩散系数、负二项参数、平均拥挤度、丛生指标和聚块性指标)定量分析绿洲边缘10个植物种群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典型绿洲边缘物种多样性特征受到土壤水分、盐分等因素限制,物种丰富度整体处于较低水平;α多样性指数表现为绿洲>过渡带>流动沙丘;从绿洲、过渡带到流动沙丘β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种群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绿洲边缘10个植物种群均呈聚集分布,集群分布状态反映了干旱区植物种群对生存环境的适应特征.  相似文献   

20.
功能多样性是联结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性因素。通过在陕西省秦岭中段设置15块油松-锐齿槲栎混交林样地,分别计算了其乔木层、灌木层的5项功能多样性指数(FRic功能丰富度指数、FEve功能均匀度指数、FDis功能离散度指数、Rao二次熵指数和FDiv功能分离度指数)和4项α-物种多样性指数(Pat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利用回归拟合、冗余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其功能多样性-物种多样性耦合关系,并探究环境因素对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旨在为秦岭松栎林生物多样性保育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灌木层的FEve指数、FDis指数和Rao指数均显著高于乔木层,而各层间的FRic指数、FDiv指数无显著性差异;(2)乔木层中,FRic指数与4项α-物种多样性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向拟合关系,而FDis指数、Rao指数与Patrick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之间均具有显著的正向拟合关系;(3)灌木层中,仅FRic指数Patrick指数与之间、FDiv指数与Shannon-wiener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拟合关系,而其余的功能多样性指数与物种多样性指数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4)决定乔木层功能多样性的主导环境因素是坡位和土壤全氮含量,而决定灌木层功能多样性的主导环境因素是海拔和土壤pH值。该研究表明,秦岭松栎林群落不同层次功能多样性-物种多样性耦合关系及其功能多样性对山地异质性生境的响应均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共同决定了该群落的生态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