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实现污泥的能源化利用,采用成型干化工艺制备污泥-煤复合燃料,研究了不同污泥含水率,添加比例,冷压成型压力等因素对复合燃料成型的影响,以及不同温度条件下复合燃料的干化特点.结果表明较好的工艺条件为:污泥初始含水率60%~70%,成型时固含70%~80%.10~30MPa范围内成型压力对落下强度影响较小.制备得到的成型燃料的落下强度可达到采用商用黏结剂制备得到的型煤水平. 混合成型后的污泥复合燃料,和污泥相比明显有利于水分的扩散和挥发,可在室温及不高于100℃条件下可以得到快速干化,实现污泥脱水及能源化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混煤垃圾衍生燃料制备工艺的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宪生  厉伟  沈吉敏  解强 《环境科技》2003,16(4):1-3,19
采用活塞钢模,室温下利用徐州市夹河煤和生活垃圾制备出了垃圾衍生燃料。选用L9(3^4)正交表,以落下强度和热稳定性为评价指标,考察了含水率、成型压力、煤配比和灰土含量4个主要因素、3个水平对垃圾衍生燃料制备工艺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成型压力范围内,含水率能显著影响RDF的机械强度;各因素对RDF的热稳定性均无显著影响。试验得到的最优生产工艺参数为:成型压力75KN,含水率10%,灰土含量20%,煤配比20%。  相似文献   

3.
采用生活垃圾生物干化产品作为原料,使用压型机及热重分析仪对垃圾衍生燃料(RDF)的成型工艺参数及热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生活垃圾生物干化物料制备RDF时,最适含水率为30%,最适原料粒径为1mm,最适成型压强为2MPa.在该制备参数下,制备的RDF跌落强度可达95%以上,成型效果良好,无体积膨胀现象.原料粒径1~2mm的RDF热值较高.原料粒径影响RDF热特性,原料粒径1mm的RDF热特性明显不同于1~3mm的RDF.一级动力学方程对热重(TG)曲线拟合效果较好.利用生活垃圾经生物干化制备RDF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4.
叶路生  柳伟  罗郅清  陈文清 《环境工程》2013,(Z1):568-569,564
以磷石膏为主要原料,辅以粉煤灰、生石灰、河砂等制备非烧结磷石膏砖,探索较优的物料配比及操作条件;设定操作条件为砖坯成型压力20 MPa、105℃下干燥12 h,通过120℃,0.105 MPa的蒸汽养护4 h;最优物料配比为m(磷石膏量)∶m(粉煤灰量)∶m(河砂量)∶m(生石灰量)∶m(成型水量)=1∶0.5∶0.2∶0.15∶0.25。制品强度可达MU10级;制品无浸出毒性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炭化压力环境对C/C复合材料致密过程及结构的影响。方法通过浸渍/高压炭化工艺在不同炭化压力下制备高温煤沥青炭块及沥青基C/C复合材料,并研究不同炭化压力环境下对其密度和孔隙的影响。结果制备沥青炭的炭化压力由20 MPa增大至60 MPa时,沥青炭体积密度由1.08 g/cm~3增加至1.39g/cm~3,质量比表面积由14.74增加至16.51,开孔率由26.73减少至7.94,孔隙填充效果明显改善,浸渍-炭化的增密效率得到提升。结论在编织C/C材料的致密过程中,压力越大,其孔隙越小,分布越均匀,故产品致密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
生物质型煤工业成型新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针对原有生物质型煤高压成型机的局限性和不经济性,成功地开发了完全利用生物质纤维的交联作用实现成型的新产品,初步考察了煤种、成型压力、生物质形态及配比和成型水分对新方法成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方法对不同煤种和生物质普适性强;型煤机械性能随生物质配比的提高而增强,纯生物质成型性能优异,适宜的低配比为15%;能将生物质交联作用固结下来的成型压力特征值<120MPa,过高的成型压力反而产生负面影响;适当调高生物质配比和降低成型压力能显著缓解水分对高压成型的不利影响,大同煤的许可成分高达10%以上.  相似文献   

7.
以松木屑为研究对象,分别负载CeCl3和CeO2两种催化剂,制备松木屑原位催化热解原料,探究不同添加比例的CeCl3和CeO2两种催化剂在不同热解温度下对松木屑热解产物的产率和气体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eCl3和CeO2两种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均能使热解气和焦炭产率增加、焦油产率减小,且随着两种催化剂添加比例的增加,松木屑热解产物的产率和气体组分均有所变化;在650℃的热解温度下,与无催化剂相比,当CeCl3添加比为10.0%时焦油产率降低至53.05%,下降了11.70%,当CeCl3添加比为7.5%时热解气产率达到最大值18.58%,当CeCl3添加比为10.0%时焦炭产率为26.85%,增加了7.48%,热解气H2和CO2组分的百分比含量显著增加;当CeO2添加比为7.5%时焦油产率达到最小值59.95%,下降了4.80%,当CeO2添加比为10.0%时热解气产率增加了2.39%,当CeO2添加比为10.0%时焦炭产率相对较大值为21.66%,增加了2.29%,各热解气组分的百分比含量变化较小;在原位催化热解中,CeCl3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优于CeO2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等问题,本研究针对四氢呋喃作为一种含氧替代燃料展开研究.在一台六缸增压柴油机上开展了不同喷油策略下四氢呋喃和柴油混合燃料对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研究,所用3种燃料分别为:纯柴油、5%四氢呋喃和95%柴油、15%四氢呋喃和85%柴油混合燃料(混合比例均为体积比),以原机国六脉谱图为基准调节主喷时刻和喷油压力.结果表明,添加5%四氢呋喃使燃油消耗率增加,有效热效率降低,当加入15%四氢呋喃后燃油消耗率进一步升高,有效热效率相比于添加5%四氢呋喃有一定程度改善,但仍低于纯柴油燃料;当喷油压力高于100 MPa时,混合燃料的燃油消耗率和有效热效率随喷油压力的提高基本保持不变.四氢呋喃加入使小负荷下NOx、CO和HC排放增加;大负荷下使NOx排放增加,CO和HC排放逐渐降低,各工况下的碳烟排放均降低.由此可见,柴油-四氢呋喃混合燃料的有效热效率相比于纯柴油降低了1%~2%,加入四氢呋喃可有效降低碳烟排放和改善部分工况下的气体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9.
工程用Ag/AgCl参比电极性能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使用热浸涂法和粉压法制备了工程用Ag/AgCl参比电极.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热浸涂法和粉压法制备的Ag/AgCl参比电极的电位稳定性都比较好,但热浸涂法制备的Ag/AgCl参比电极的耐极化性能优于粉压法制备的Ag/AgCl参比电极.热浸涂法和粉压法制备的Ag/AgCl参比电极的温度系数都比较小,温度响应特性较好.海水流速...  相似文献   

10.
利用废旧电子元件粉末/PVC制备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子废弃物中非金属材料/聚氯乙烯(PVC)制备复合材料,考察了流变仪温度、转速.液压机压力、温度、废旧电子元件目数等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废旧电子元件粉末添加量为70%时,目数为120目,流变仪加工温度为205 ℃,转速为45 r/min,液压机液压温度为185 ℃,压力为15 MPa时,制得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1.
研究4种典型民用煤燃烧排放PM2.5中的碳组分以及水溶性离子含量特点,并通过PAM-OFR(潜在气溶胶质量-氧化流动反应器)模拟了大气老化过程(2d)对煤球与烟煤燃烧PM2.5中碳组分与水溶性离子含量的变化影响。结果表明,烟煤燃放PM2.5中碳组分含量最高,达到57.96%,其EC含量是其他煤种的4.3~9.6倍。民用煤燃烧产生PM2.5中水溶性离子以Na+与SO42-为主,其在总水溶性离子中占比合计约47%~76%。经历了大气老化试验后,煤球与烟煤燃烧排放PM2.5中NH4+和NO3-离子含量大幅增加,与之相比,TC占PM2.5比例分别下降了12.03%与19.99%。  相似文献   

12.
污泥合成燃料的研制及燃烧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出了一种无需干化就可直接将脱水污泥制成合成燃料的技术,并对污泥合成燃料的制备条件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污泥(含水率为80%)、Fe3+、Ca2+、飞灰、木屑的质量比为40:0.24:0.8:10:1时,在1.2MPa压强下压滤1h制成的污泥合成燃料无刺激性气味,含水率为38.76%,抗...  相似文献   

13.
报废汽车内饰件塑料品种复杂、难以分选,为此,以分离汽车内饰件中4种主体塑料——PP(聚丙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C(聚碳酸酯)、PVC(聚氯乙烯)为目标,利用实验室自制浮选设备,考察了浮选液流量、溶气罐压力、润湿液浓度等因素对浮选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溶气罐压力为0.22 MPa、浮选液流量为10 L/min、润湿液中ρ(单宁酸)为15 mg/L时,一级浮选PP、ABS、PC、PVC效果达到最佳,其中PP和ABS为上浮料,二者上浮率分别为100%和98.63%;PC和PVC为下沉料,二者下沉率分别为98.95%和100%. 当溶气罐压力为0 MPa、浮选液流量为6 L/min、润湿液中ρ(单宁酸)为10 mg/L时,二级浮选完全分离PP/ABS;当溶气罐压力为0.24 MPa、浮选液流量为10 L/min、润湿液采用10 mg/L单宁酸和10 mmol/L癸二酸二丁酯时,二级浮选分离PC/PVC效果达到最佳,PC上浮率为92.87%,PVC下沉率为91.41%. 通过二级浮选分离,PP、ABS、PC、PVC的最终分离率分别达到100%、98.63%、92.87%和91.41%,显示出该二级浮选工艺在报废汽车内饰件塑料分选方面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选取北京市地区典型生物质燃料(玉米芯、玉米秆、黄豆秆、草梗、松木、栗树枝、桃树枝)以及民用煤(烟煤、蜂窝煤)在实验室内进行了模拟燃烧实验,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及气体样品进行采集,采用Model 2001A热/光碳分析仪对不同粒径段颗粒物中的有机碳、元素碳进行测定,采用AgilentGC-MS 5977/7890B气质联用仪对燃烧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除蜂窝煤OC、EC的排放因子在2.5~10μm粒径范围内达到最大,其他8种固体燃料燃烧产生的OC、EC的排放因子最大值均在0~2.5μm粒径范围内.薪柴(栗树枝、桃树枝、松木)、秸秆(玉米芯、玉米秆、黄豆秆、草梗)和民用煤(蜂窝煤、烟煤)3类物质燃烧排放VOCs的物种分类差异较大.薪柴和民用煤燃烧排放的卤代烃以及含氧有机物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秸秆的质量分数;在同一类别中VOCs物质分布趋势一致.3种薪柴平均总VOCs的排放系数为2.02g/kg,4种秸秆平均总VOCs的排放系数为6.89g/kg,2种民用煤平均总VOCs的排放系数为2.03g/kg,秸秆类的排放因子最大.玉米芯、玉米秆、黄豆秆和草梗的臭氧生成潜势较高,而栗树枝、桃树枝、松木、烟煤以及蜂窝煤的臭氧生成潜势较低,且分布类似.烯烃类、烷烃类、芳香烃类是固体燃料燃烧臭氧生成潜势贡献较大的VOCs物质.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民用燃煤烟气中气态污染物排放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以北京远郊农村居民常用的蜂窝煤、煤球、烟煤散煤为实验用煤,开展燃烧实验.研究了烟气无机污染物排放因子、VOCs释放情况.结果表明在充分燃烧的条件下,蜂窝煤、煤球、烟煤气态污染物SO2排放因子分别为1.50、1.91、1.62kg·t~(-1);NOx排放因子分别为0.420、0.901、2.20 kg·t~(-1);CO排放因子分别为22.4、37.3、87.3 kg·t~(-1).燃烧排放的NOx和CO的排放因子顺序关系为:烟煤煤球蜂窝煤;SO2的排放因子大小顺序分别为:煤球烟煤蜂窝煤.获得了北京市2014年3种民用煤燃烧排放的气态污染物的排放清单,烟煤散煤排放的SO2超过了0.55万t,NOx超过了0.75万t,CO超过了29万t.3种煤质燃烧过程中点火和封火阶段VOCs排放浓度相对较高,各阶段VOCs排放因子为点火阶段最高,封火阶段次之.  相似文献   

16.
国内民用燃煤烟气中多环芳烃排放因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模拟国内民用燃煤过程.确定燃煤排放烟气中PAHs的排放因子、PAHs在烟气气相与颗粒相之间的分配、特征排放谱以及不同燃烧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5种母体PAHs加和计,燃煤排放因子的变化范围为71~882 mg·k8-1,排放因子和有毒PAHs组份排放量由高至低依次为烟煤、蜂窝煤和无烟煤,主要毒性成份存在于颗粒相中.PAH组份的气-固相分配比例与其饱和蒸汽压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燃煤类型和燃煤中挥发组份对烟气PAHs排放因子、气-固相分配以及排放谱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另外,不同燃烧方式对燃煤排放因子也有一定影响,缺氧条件会导致排放系数升高.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民用燃煤在不同燃烧阶段排放PM2.5的质量浓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散煤与正烧炉在旺火阶段排放颗粒物粒径主要集中在0.2μm以下(d50=0.15μm),加煤和封火阶段在0.2~0.5μm (d50=0.38mm),质量占比46.6%~68.97%.型煤与正烧炉在各阶段排放的颗粒物均以0.2μm以下颗粒物为主,质量占比44.64%~56.24%.扫描电镜(SEM)观察到燃煤排放PM2.5为大量超细颗粒物聚集形成的簇团状结构.用碳平衡法计算得到散煤加煤阶段的PM2.5排放因子为4.72g/kg,分别是旺火和封火阶段的12和11倍.将散煤更换为型煤,能够使得加煤阶段的PM2.5排放因子减少90.9%,从而显著降低PM2.5排放.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deals with design and performance of energy efficient biomass cookstove suitable for different fuel wood & briquetted fuel. It was tested with babul wood (Prosopis julliflora), goundnut (Arachis hypogaea) shell briquettes, sawdust briquettes and Cashew nut (Anacardium occidentale) shell. The stove was insulated by refractory cement (Insulyte -11U) to minimize heat losses. The stove has exhibited about 35% thermal efficiency. The CO and CO2 emission was in the range of 3–6 ppm and 17–25 ppm respectively. The stove works in the range of 1.53 to 1.76 kW of power rating. The maximum flame temperature was recorded as 763°C when Cashew nut (Anacardium occidentale) shell was used as feed stock.  相似文献   

19.
脱水污泥/松木锯末水蒸气共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机械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约为80%)和松木锯末的混合物为原料,进行了共气化制取富氢燃气的研究.同时,采用热重分析(TGA)研究了混合样品的热失重特性,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不同掺混比对燃气成分、燃气产量和碳转化率的影响.TGA结果表明,随着锯末掺混比的增加,样品的失重量、最大失重率及挥发分析出特性指数增大.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脱水污泥中的水分在高温条件下形成蒸气气氛,与产生的半焦发生了蒸气气化反应.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掺混比为40% ~ 60%,此时氢气含量、燃气产量、碳转化率分别为40%、0.70 m3· kg-1、64.1%.此外,借助BET和SEM对残余半焦的比表面积及表面形貌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