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以立法权为主线,以特区教育立法为对象,以深圳经济特区为个案,介绍了特区立法权的由来和基本立法情况,分析了当前特区教育立法面临特区立法权发挥空间减少、创新立法的难度加大、创新之处难以落实三大困境,但也随着特区一体化和教育发展而面临诸多良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2.
汕头市龙湖区环境保护局加强环境管理,有效地抑制了本区的环境污染,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为特区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预防为主汕头市龙湖区,即汕头经济特区扩大范围前行政区域。十几年来,根据该区地理位置的特点提出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努力做好三方面的宏观控制:一是使工业布局合理化,按不同功能区安排不同行业;二是在能源结构上,控制几个主要的功能区的燃料构成,采用电能或油、气等燃料,不准燃煤;三是对部分转嫁污染或污染严重而无法治理的项目坚决不予引进,同时对防治污染的设施力求做到“三同  相似文献   

3.
经济特区环境立法的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洋 《环境保护》1997,(6):33-34
经济特区环境立法的问题讨论深圳市环保局汪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80年8月26日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之后,我国的第一个特区城市─—深圳经济特区即告成立。随后,国家又先后批准成立厦门、珠海和汕头三个经济特区。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授予经济特...  相似文献   

4.
高校通过"人才特区"建设,可以引进和培养一批杰出人才,形成一流的学术队伍,产生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从而加快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针对在"人才特区"建设发展规划、人才引进、服务保障和考核激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制定"人才特区"整体发展规划;建立特区人才引进测评体系;开展人才个性化"双保障"服务;设立人才贡献奖励基金和强化引进人才"再培养"等方面完善"人才特区"建设。  相似文献   

5.
X一01 9601913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立法思考/范志承不湖南师范大学法学所)//中国环境管理/吉林省环保局一1995,(6)一40一43环信X一76 分析了生态环境补偿费立法问题提出的背景。阐述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立法的理论依据,即,环境资源有价,环境行为的经济实质,产品价格瑕疵。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资源的边际机会成本是边际生产成本、边际耗竭成本和边际外部成本之和。有效配置生态环境资源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该种资源的价格等于其边际机会成本。还提出了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立法原则和立法框架。(同翔)新概念,从而不断采用和开发新技术,推动技术进…  相似文献   

6.
1991年是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10周年,10年来,全市的工农业总产值从10亿增长到80亿元,城市建城区从24km~2扩大到41km~2,人均国民收入由1980年的631元增加到3720元,人民生活步入了小康水平……尽管特区10年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环境污染的趋势却基本得到控制,城市部分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初步取得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山东省地方环境立法的实践,对地方环境立法的含义、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立法的关键环节和程序进行了详细论述。强调了地方环境立法应达到的目的及其在环保实践中的作用,对地方立法中涉及的行政处罚、收费、行政许可设定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论述立法人员整体素质对地方环境立法的影响,提出了对法案起草人员、论证人员及审查人员的基本要求。突出了建立立法听证制度和坚持立法民主性原则对提高立法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环保法第五条规定.“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在我国环境立法史上.这是环境基本法对环境法基本原则的首次直接规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就立法技术而言.环境基本法中立法目的、基本国策和基本原则三个条款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既影响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影响民族关系的和谐稳定。在探讨加强民族地区生态管理必要性和意义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提出提高民族地区生态管理有效性,以实现民族地区的永续发展:(1)健全民族地区生态立法体系,构建良好的生态管理法制环境;(2)切实增强民族地区全社会的生态责任意识;(3)建设大数据平台,创新民族地区生态管理模式等。  相似文献   

10.
今后上海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思路主要是:明确“一个定位”,即:上海市环保局是市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代表、总牵头,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抓住“两个关键”,即:(1)加大执法力度,塑造环保权威;(2)建立适应上海特大型城市要求的环境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落实“三个加强,”即:(1)加强环保规划;(2)加强环境经济工作;(3)加强法制建设;实现“四个转变”,即:(1)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2)由注重末端控制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3)由单一行政管理向经济、法律、行政有机结合转变;(4)由管办不分、以办代管向管办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转变;突出“五项重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国内十大环境新闻评选日前揭晓。由中国环境报社举办。位列国内十大环境新闻是:(1)中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2)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3)《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原则通过;(4)松花江发生严重污染;(5)周生贤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6)国家环保总局叫停30个违法项目;(7)圆明园防渗膜事件引发争议,国家环保总局举行听证会;(8)全国10个省(市)开展“绿色GDP”试点;(9)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开始实施;(10)鼓励公…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指的是我国环境基本法中所体现的最主要的指导原则,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方针在法律上的体现,是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原则性规范。无论对环境立法或执法,这些基本原则都是适用的。环境法是一门内容十分广泛的法律,在调整某一方面或某一类问题上,则往往适用一些特定的原则,人们通常把它称之为环境法的某一基本制度。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二者的联系十分紧密,只是在运用范围的大小有所不同。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以下几个。现分述如下: 一、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既是  相似文献   

13.
杨士建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2):83-84,87
目前我国的噪声污染的形势比较严峻,噪声扰民现象不断发生。本文从当前噪声污染的特点出发.提出了新时期噪声污染防治必须遵循的5项原则:以人为本、规划优先、以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和以新代老。最后结合这5项原则。从立法、队伍建设、经济手段、宣传监督和环境管理等方面就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改进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欧志 《沿海环境》2001,(5):15-16
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当代的环境问题已不是局部地区的问题,有的已经超越国界成为全球性问题。随着国内和国际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我国进一步实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加大了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力度,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问题就其主要方面来说,是在生产活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环境与资源保护同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而环境保护与税收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环境管理的加强,从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和税收立法原则来看,税收作为国家在环境与资源保护中的一…  相似文献   

15.
张学凡 《环境》2022,(7):35-3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长远擘画、统揽全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始终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不停步,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改革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全面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特区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目前地方环境立法中存在的问题,从正面阐述了地方环境立法应遵循的4条原则和立法体系,便于地方在执行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环境立法成本的非直接成本、环境守法成本高于环境违法成本以及低投入直接影响环境执法效能的分析,提出从加大环境立法的经济可行性研究、降低环境守法成本、提高环境违法成本和加大环境执法投入入手,以经济手段解决企业逐利本性,鼓励人们自觉守法,同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适应环境执法需要,从而达到有效推进环境法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环境立法目的之伦理思考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通过对环境立法目的的伦理思考,探索完善我国环境立法目的的有效途径,以期推进我国环境立法,实现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9.
国际环境法是国际法的一个新兴部门,它是由关于环境保护的国际法律规范所组成。目前,国际环境法之所以得到重视和发展,是因为人们日益认识到,人类居住的星球正经受着来自三方面的威胁:(一)人口持续大量增长,居高不下;(二)对环境可能带来严重影响的新科技不断产生;(三)人类不受约束地损害环境的活动大量增加。这三方面的威胁正好说明经济、科技、法律三者相互依存、有机结合以解决环境问题的必要性和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20.
跨境环境侵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跨境侵权,具有公益性、国家利益性和较大经济影响性等特点,这与传统"私主体"性质浓厚的一般跨境侵权不同,从而导致了跨境环境侵权在法律适用上的特殊性。侵权行为地法是跨境环境侵权的核心法律适用原则。此外,国际上新形成的立法经验可用于完善跨境环境侵权领域的法律规定,并应对种类不断变化、数量日益增多的跨境环境侵权案件,这对我国的相关立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