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地球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可分为三大类:农业灌溉(占73%)、工业用水(占21%)和公共生活用水(占6%)。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在各个国家有所不同。发达国家工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40%以上,而在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水是用于农业灌溉。在1980年,全球年用水量估计为2600~3000立方公里,1985年已达3500~4000立方公里,年平均增长率为6%。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统计,很多发达国家的用水量和每户年用水量在1980年前都呈上升趋势(见表1,表2),而在近几年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地球上的总水量,以及它在海洋、冰帽、地表径流、江河、湖泊和地下蓄水层的分布情况已经作过各种估计(Buamgartner等1975年,Van Dam,1978年)。大体说来,海洋水量占总水量的97%,其余的3%在陆地上;而后者中的77%贮存于冰帽和冰河中,22%为地下水,仅有剩余的一小部分存在于江河、湖泊和径流中。几个世纪以来,地表覆盖层中各生态系统的水通过土壤孔隙流入地下,聚集在深度800米以下的地层中。就人们目前的能力来说,还难于将这些地下贮水开采出来。世界上的水主要用于三个方面:灌溉73%;工业用水21%:生活用水6%。但各个国家的水利用形式则有很大的不同。在发达国家,工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40%以上;而在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的水量是用于灌溉。据估计,1980年的总用水量为2600~3000立方公里(UNEP,1982);1985年约为3500~4000立方公里。用水的年度平均增长率约为6%。地表水和地下水易受来自多方面的污染。但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未处理(或处理不当)的废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和水库引起的。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排放到各种水体中的工业废水已经出现新的污染问题。有毒化学品已经杀死了许多水体中的水生生物群落,使这些水体失  相似文献   

3.
在自然环境中,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与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紧密相连,在供水、发电、航运、灌溉、养殖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一、世界水资源丰富地球表面约有70%以上是被水覆盖的,因而地球素有“水的行星”之称。总水量约为十四亿五千万立方公里,其中94%是海水,分布在陆地上的水量有八千五百多万立方公里(表1)。其中绝大部份是地下水,而且93%属深层地下水,矿化度较高。全世界淡水储量只有二千八百万立方公里,比较容易开发利用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密切关系的淡水储量约有400多万立方公里,占地球总水量0.3%左右(表2)。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在我国水资源组成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2009年全国地下水开采总量为1098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18%,北方地区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业用水和33%的农业灌溉用水均来自地下水.特别是在生活饮用水供水安全中地下水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国655个城市中,超过60%的城市有地下水饮用水源.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会议指出,目前我国地下水开采总量已占总供水量的18%,北方地区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业用水和33%的农业灌溉用水来自地下水。  相似文献   

6.
1、水资源利用现状台湾面积为36000km~2,四面环海,岛的中部纵贯高山,由此发源了大小100余条河流,流向东部及西部,穿过平原流入大海。年降雨量2500mm,贮水量714亿m~3,其中27%即191亿m~3是年用水量。剩余的73%流入海洋。在年用水量中,农业用水159亿m~3占83%,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分别为17亿m~3和15亿m~3,约占9%和8%。降雨量丰富,但不均衡,5~10月的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全同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会议指出,目前我国地下水开采总量已占总供水量的18%,北方地区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业用水和33%的农业灌溉用水来自地下水。全国657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水位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8.
沈大军  张萌 《自然资源学报》2016,31(12):2060-2073
文章基于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应用不同国家和地区数据构建了水资源利用发展路径,并以此为依据评价了中国1980-2014年水资源利用发展过程和大陆各省1993、2000和2011年水资源利用水平。水资源利用呈现阶段性特点,在经济发展从低收入向中低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的发展过程中,农业用水比重从极高下降到较低水平,人均生活用水量逐步增加,单位工业用水量显著下降,水生产效益显著提高,供水人口实现全覆盖。中国水资源利用发展过程受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明显,工业用水比重过大,人均生活用水量偏低,并滞后于经济发展。各省水资源利用呈现显著差异,但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省份占大多数。  相似文献   

9.
基于静态多区域CGE模型的黄河流域灌溉水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流域属于水资源匮乏地区,据黄河水资源公报,2011 年农田灌溉用水量占流域总用水量的73.9%,故灌溉水价与流域农业、社会经济系统关系密切.鉴于此,论文基于多区域静态CGE模型,研究黄河流域不同省区在灌溉水量不同减少幅度情况下农业灌溉水价的变化,以及水价不同提高幅度下对社会经济系统和灌溉用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农业灌溉水价随着灌溉用水量的减少而增加;另一方面,5 种水量减少情况下模拟结果中各省区最终灌溉水价主要由水价变动构成,说明初始水价较低;② 在水价不同提高幅度下,实际GDP降低,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降低;③ 在水价提高15%的情况下,流域总灌溉用水量减少了9.087×108 m3,占流域总灌溉用水量的1.5%;④ 系统敏感性分析(SSA)表明,模型模拟结果较稳健.  相似文献   

10.
苏明武 《环境保护》1993,(2):30-31,45
(二)地下水利用为适应工农业生产发展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之需,四川除修建了大量蓄、引、提工程设施广泛利用其地表水资源外,还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据统计,四川每年开发利用地下水,含工业用水、农业灌溉、居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全世界正面临一场严重的、普遍的水危机。地球上水源的总量约为13.5亿立方公里,其中海水占了96.5%,陆地水只有3.5%,而且大部分是冰川、雪山、深层地下水和土壤水,人类尚无法利用。目前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仅限于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而这部分水仅占淡水总量的0.35%。造成世界性水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全球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全球总降水量的78%落入海洋,只有22%落在陆地上。世界上现有的水量和1000年前基  相似文献   

12.
工业用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用水库兹涅茨曲线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39  
经验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工业用水随经济发展的变化存在着一个由上升转而下降的转折点。因此,工业用水随收入增长的演变模式可以用库兹涅茨曲线形式来表示。工业用水下降点对应的人均GDP的阈值是3700-17 000US$(PPP,以1985年为基数)。与之相应的第二产业在GDP总量中所占份额是30%~50%。工业用水下降的直接原因是用水效率的提高,其来源有两方面:部门用水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结构调整。这提供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即发展中国家的工业用水将不会一直持续增长,从而为更好地预测发展中国家的工业用水量提供非常重要的思路,也为正确把握用水变化规律,制定符合规律的水资源对策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台湾的年平均降雨量为2500毫米。贮水量为714亿立方米,其中27%(即191亿立方米)为每年的用水量,其余73%流入海中。在每年的用水量中,农业用水占83%,生活用水占9%,工业用水占8%。降雨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从5月到10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78%。每年因降雨而渗透的地下水量约40亿立方米,提取量为42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14.
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边际效益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资源边际效益的研究对于辽宁沿海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边际效益的理论,将水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辽宁沿海经济带2002—2011年的水资源利用边际效益进行了测算及时空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三次产业水资源利用边际效益逐年提高,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用水边际效益多年平均值分别为4.11、82.30、154.93 元/m3,农业用水的边际效益明显低于工业和第三产业用水.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求水资源利用边际效益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得到农业用水边际效益影响因素:农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政府影响力、单位面积产量、化肥使用量,其中农业万元产值用水量对于农业用水边际效益的影响程度最强且为负向作用;工业用水边际效益影响因素: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政府影响力、市场需求程度、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且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对于工业用水边际效益的影响最大且为负向作用;第三产业用水边际效益影响因素:第三产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政府影响力、城市化水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第三产业万元产值用水量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对于第三产业用水边际效益影响程度较高,第三产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负向作用,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作用为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美国地下水的农药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地下水的利用与价值地下水是美国的宝贵自然资源,可为美国提供用水总量的四分之一。美国一半人口靠地下水供应饮用水,地下水几乎是美国唯一的生活水源,在美国有八个州的人民生活用水的90%以上甚至全部要靠地下水(详见表1)。农业用水消费了地下水的绝大部分。1975年抽出地下水的三分之二都用于农业灌溉,而且抽取的地下水量逐年增多,1980年抽出的地下水量相当于1950年的三倍,每天抽出量达880亿加仑。此外,地下水还具有重要的环境功能,例如,补充地面径流、保持土地潮湿和陆地生态系统等。在沿海地区,地下水可以防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资源禀赋及开发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战略资源,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资源研究对于促进"一带一路"的科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世界银行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水资源数据库,从水资源开发利用角度入手,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资源自然禀赋、利用状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水资源开发潜力。结果表明:(1)从水资源禀赋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表水、地下水和水资源总量均以俄罗斯、中国、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相对较高,中亚、西亚等地区相对较低;人均水资源量则以中东欧、俄罗斯和东南亚地区较高,西亚、南亚地区较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来水依赖率整体表现为跨境河流下游高,上游及海岛国家低。(2)就水资源利用而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用水量整体呈现"东多西少"的格局,人均用水量表现为"中亚最高,周边较低"的特点;用水结构亚洲国家多以农业用水为主,中东欧国家则多以工业用水为主。(3)水资源开发潜力分析发现,阿拉伯半岛地区各国水资源开发潜力很低,中东欧及东南亚地区水资源开发潜力很高。  相似文献   

17.
借鉴Cobb-Douglas全要素生产函数,以粮食总产量为因变量,以包括年降水量等气候要素、 耕地面积等经济要素和化肥施用量等技术要素在内的10项投入为自变量,构建1987年至2008年期间奈曼旗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模型。结果表明:①影响奈曼旗粮食总产量的关键因素为农业劳动力(t=9.44,P/=0.00)、 年降水量(t=8.33,P=0.00)和灌溉用水量(t=6.89,P=0.00)。 除农业劳动力外,其他两项因子均与水资源有关;年降水量和灌溉用水量的弹性系数均大于1,说明粮食总产量的增长倍数高于水资源投入的增长倍数,水资源的继续投入将导致粮食产出快速增长。②根据模型,农业劳动力、 灌溉用水量、 年降水量的回归系数分别为5.13、 1.55和1.46,显示当地劳动力投入及水资源投入均存在不足,单独增加某个投入要素即会导致粮食产出以更快速度增长;随着奈曼旗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且年降水量波动性增强且呈下降趋势,粗放式的灌溉明显加强。根据模型,其他投入要素不变、农业劳动力减少1%时,灌溉用水量增加3.31%;其他投入要素不变、 年降水量减少1%时,灌溉用水量增加0.94%。③降水的波动会导致粮食单产量的波动,而灌溉用水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粮食单产量水平(R2=0.543);降水量的减少导致农民通过扩大播种面积来获得增产,因此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播种面积的年际变化之间呈现明显的反向变动关系。总体来讲,奈曼旗农业生产对灌溉用水的依赖程度不断加大。随着灌溉用水的持续投入,其增产作用将逐渐降低,并且对当地脆弱生态系统带来进一步的压力。  相似文献   

18.
失守的中国地下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镕 《环境》2013,(4):13-15
资料显示,我国90%的城市地上水已受到污染,部分城市的饮用水甚至出现了致癌、致畸、致突变污染指标。在国家环保部出台的《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的数据——我国北方地区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业用水和33%的农业灌溉用水来自地下水。全国655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约占城市总数的61%。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于我国居民来说,地下水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水。  相似文献   

19.
选取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1998-2013年经济增长和水资源利用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检验了变量平稳性和协整性,分析了广义脉冲响应及预测方差分解,对经济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均衡关系和动态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增长与生活用水量间存有长期均衡关系,而总量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与经济增长间无长期均衡关系,这与当前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的需求急剧增加的现状相符;水资源利用对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滞后时间较长,而经济增长对水资源利用的脉冲响应滞后时间相对较短,且皆具有非渐进性。除工业用水外,经济增长对水资源利用的单位冲击响应累计值均为负值;除生活用水外,水资源利用对经济增长的单位冲击响应累计值均为负值。说明经济区经济发展中生活用水量上升态势显著,水资源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其它用水量随着经济发展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经济区的经济增长对水资源利用的预测方差贡献度较大,但水资源利用对其经济增长的预测方差贡献度较低。建议加强对生活节水新技术的投入、建立起合理的水资源利用虚拟交易机制,开发水资源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世界水文学家用电子计算机对地球总水量进行了计算,地球上现有水资源约13.86亿立方公里,其中96%的水集中在海洋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