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SBR系统反硝化除磷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娟  陈银广  顾国维 《四川环境》2006,25(4):118-122
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SBR系统反硝化除磷的机理、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并重点探讨了NO2^-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以期为传统脱氮除磷工艺的研究、改进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短程硝化反硝化是近年来开发的一项新的生物脱氮技术,它具有节约曝气量、节省有机碳源和减少污泥产量等优点,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的关键就是将硝化控制在亚硝酸阶段,阻止亚硝酸盐的进一步氧化。简要介绍了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的原理和技术特点,通过对短程硝化反硝化影响因素的分析来介绍其实现途径,阐述了温度控制途径、溶解氧控制途径、pH值控制途径、投加抑制剂途径、泥龄控制途径以及纯种分离与固定化技术途径的控制机理及其局限性,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与传统生物脱氮技术进行了比较,论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的机理及特点。分析了实现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溶解氧浓度、pH值、分子态游离NH3浓度和泥龄。结合典型工艺,提出了目前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是将硝化控制在形成亚硝酸阶段,阻止亚硝酸的进一步硝化,然后直接进行反硝化。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对短程硝化脱氮技术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概括和探讨,对该工艺的开发应用(如SHARON工艺、OLAND工艺、CANONT艺和生物膜/活性污泥法结合的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作了简要综述,并指出了该工艺的技术优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同步硝化好氧反硝化生物脱氮机理分析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弘宇  马放  周丹丹 《四川环境》2004,23(6):62-65,70
通过对比传统生物脱氮理论,提出同步硝化好氧反硝化技术优点,对好氧反硝化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从不同角度做了理论分析。同时阐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的控制因素及其研究进展。并对好氧反硝化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提出了好氧反硝化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征润洲污水处理厂CAST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运行实践的基础上,开展了两个阶段的对比生产性试验;对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低负荷运行状态下CAST工艺脱氮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F/M、DO、MLSS、SRT等工艺参数的优化控制,可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和传统硝化反硝化有机结合的耦合脱氮模式。该耦合脱氮模式下各出水水质指标稳定达标的情况下,出水NH3-N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出水TN去除率在55%以上,取得了良好的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7.
齐荣  余兆祥  杨坤 《环境技术》2005,23(4):8-12
焦化废水是一种氨氮和有机物浓度较高的难生化降解有机废水。随着排放指标的日益严格,出现了很多焦化废水的处理新技术,而焦化废水的生物脱氮技术的发展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以生物脱氮硝化/反硝化反应的反应途径为线索,系统分析了国内外近年来在焦化废水生物脱氮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国外一些生物脱氮的新技术,包括SHARON工艺、OLAND工艺和ANAMMOX工艺。  相似文献   

8.
废水生物脱氮低温反硝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硝化过程是废水生物脱氮的关键,低温下废水生物处理的反硝化效率显著降低.本文从低温对微生物反硝化处理效果的影响、低温对反硝化微生物的影响机制以及低温下反硝化效果的强化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展开综述,并提出了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微生物低温反硝化进一步的机理研究与技术强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同时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对同时硝化反硝化(SND)生物脱氮新技术的机理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对影响SND的控制因素及其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综述,最后指出了实现SND存在的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效的反硝化菌可实现对水体NO3--N、NO2--N的有效去除,将其应用在深度脱氮中可达到快速脱氮的目的.通过将环境筛选得到的DM13菌株固定在巴比伦、火山石、沸石、生物球4种生物填料上,形成反硝化菌固定化生物填料,考察它们对模拟生活污水的深度脱氮能力.结果表明,填料填充量为10%的条件下,空白组、巴比伦组、火山石组、...  相似文献   

11.
脉冲式SBR工艺是针对传统SBR工艺反硝化效果较差提出的一种新型的SBR运行方式。本试验在北京工业大学污水处理实验室采用真实的生活污水进行研究,考察脉冲式SBR在硝化-投加原水-反硝化这一循环反复过程中(等量进水)的脱氮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出水TN〈2mg/L,去除率达到了96%以上。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对于低(超低)COD/NH4^ 条件下废水的脱氮效果很差,甚至没有脱氮效果,因为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在反硝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电子供体。亚硝酸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有机结合构成新型的生物脱氮工艺,为低碳(超低碳)高浓度含氮废水提供他一种崭新的生物脱氮工艺。但其间的反应机理,控制条件等都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从短程硝化反硝化机理和目前国内外在短程硝化生物脱氮技术方面的进展入手;介绍了影响短程硝化的因素,剖析了潜流型人工湿地系统实现短程硝化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最后展望了湿地系统作为生态处理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采用SBR系统处理城市垃圾渗滤液,研究了不同C/N、130和MLSS对同时硝化反硝化脱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总氮去除率随着C/N、MLSS升高而上升;DO越低,总氮去除率越高;当进水CODCr与NH3-N浓度分别为420mg/L和112mg/L,DO和MLSS分别为1.5mg/L和5016mg/L时,CODCr、NH3-N及TN去除率分别为81.54%、96.57%和46.66%。根据试验结果,对同时硝化反硝化一个代表周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含氰废水的脱氮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丙烯腈装置所排出的有机和无机含氮化合物,大部分经生化作用转化为氨氮,而水体中过多的氨氮对人和生物有毒害作用。为此,对原装置进行了全面改造,改造后的工艺为“前置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废水中的氮化合物通过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被转化为对人体无害的分子氮(N2)逸出大气。试验结果表明:改造前,排出水中氨氮合格率为零;改造后,排出水中的氨氮合格率为95%以上。  相似文献   

16.
连续流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生物脱氮除磷之间的矛盾介绍了连续流脱氮除磷工艺的革新与发展,同时对欧洲出现的可持续处理工艺—反硝化除磷,分别从单、双污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反硝化聚磷菌实现城市污水的脱氮除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国全 《四川环境》2009,28(2):91-95
阐述了反硝化除磷的机理,对现有反硝化除磷工艺进行介绍,并进一步讨论了反硝化除磷的影响因素和未来发展新思路。利用DPBs进行反硝化除磷实现了污水处理的资源化和能源化,代表了当前污水处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发展趋势,成为目前脱氮除磷技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反硝化除磷的机理,对现有反硝化除磷工艺进行介绍,并进一步讨论了反硝化除磷的影响因素和未来发展新思路。利用DPBs进行反硝化除磷实现了污水处理的资源化和能源化,代表了当前污水处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发展趋势,成为目前脱氮除磷技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19.
缺氧反应时间对反硝化除磷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硝化除磷工艺具有节省碳源、曝气量以及污泥产量低等优点,因而在处理城市生活污水中具有显著优势。反硝化除磷效能主要在缺氧阶段完成。缺氧时间直接影响系统的脱氮除磷效率。本实验以SBR反应器在厌氧/缺氧/好氧条件下富含的反硝化聚磷菌(DPAOs)为研究对象,通过调节不同的缺氧反应时间(150 min,210 min和270 min),考察缺氧反应时间冲击对下一周期代谢的影响和长期对整个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影响。冲击实验发现:缺氧时间的改变基本不影响下一周期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吸收以及硝氮去除。在长期缺氧反应时间不同的系统中,当缺氧时间分别为150 min、210 min和270 min时,除磷效率分别是-10.4%、62.5%、73.6%,脱氮率均达到100%。当缺氧反应时间从150 min延长到270 min时,微生物体内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水平和聚磷(poly-P)水平以及释磷量都升高。实验表明,缺氧时间的适当延长利于提高除磷效率。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室内实验,对高浓度氨氮废水(垃圾渗滤液)间歇曝气,在只存在有机碳、无机氮的条件下进行好氧反硝化脱氮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中存在好氧反硝化土著微生物菌落;发生好氧反硝化的基本条件为在溶解氧充足的条件下间歇曝气;碳源不仅是厌氧反硝化所必须的,同样也是好氧反硝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