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寡毛纲蠕虫-水丝蚓(Limnodrilus sp.)的捕食实现污泥量的削减,并针对曝气强度对蠕虫捕食污泥过程的影响,考察了不同的曝气强度所引起的蠕虫活性、泥水性质和污泥减量效能等的变化.结果表明:蠕虫对曝气强度的耐受能力有限,其受损程度与曝气强度和时间正相关,低强度的间歇曝气下蠕虫受损数量较低,为总数的1.7%.蠕虫的组织乳酸脱氢酶活力在2.8~9.5m3/(m2·h)的曝气强度下明显升高,表现了较高的物质代谢和能量消耗水平.较低的曝气强度下污泥上清液中硝酸盐氮的累积较轻.蠕虫对污泥的捕食能够抑制低曝气强度下溶氧缺乏所引起的污泥容积指数(SVI)增加,改善污泥的沉降性.在2.8m3/(m2·h)的间歇曝气下,污泥减量效率比连续曝气的污泥减量效率更稳定. 相似文献
2.
蠕虫污泥减量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研究了蠕虫生长在活性污泥法中试系统的污泥减量效果及其对出水水质的影响 ,同时对蠕虫生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 .结果表明 ,除了初始的20d之外 ,整个试验过程中均有蠕虫出现 ,其中红斑瓢体虫(Aeolosomahemprichicii)和仙女虫(Naiselinguis)交替占据优势地位 ,但红斑瓢体虫占据主导地位的时间长于仙女虫 ,而吻盲虫 (Pristinaaequiseta)只是偶尔存在 .蠕虫连续保持高密度生长 (曝气池中蠕虫总密度大于 30条 /mg)长达 172d .高密度下的蠕虫生长不仅能显著降低污泥产率 ,而且能明显提高污泥的沉降性能 .蠕虫密度越高 ,出水水质越差 .仙女虫比红斑瓢体虫具有更大的污泥减量能力 ,并且前者对出水水质的影响也大于后者 .蠕虫生长不影响硝化过程 ,但当仙女虫占优势时 ,蠕虫生长会导致出水PO343--P浓度的升高 .蠕虫生长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 ,只有污泥龄对 2种蠕虫的生长没有影响 ,但温度和水力停留时间均能显著影响它们的生长 . 相似文献
3.
利用寡毛类蠕虫反应器处理剩余污泥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考察了一种新型寡毛类蠕虫反应器(由游离型蠕虫生长区和附着型蠕虫生长区组成)处理排放剩余污泥的效果.在试验的启动阶段1^#反应器接种了颤蚓(Tubificidae),2^#反应器作为对照.对照试验的结果表明,整个试验运行期间,颤蚓始终存于1^#反应器中,并且主要附着在填料上和聚集在反应器底部.从第35天开始,2个反应器中均发现了游离型蠕虫如红斑瓢体虫(Aeolasoma)、仙女虫(Nais)和叉形管盘虫(Aulophorus).蠕虫生长有助于污泥减量和改善污泥沉降性能,并且颤蚓的存在和生长可导致更显的污泥减量效果.整个试验期间,1^#反应器的平均污泥减量效果为57%,远高于对照反应器.高浓度NH4^ -N对蠕虫有毒害作用,从而抑制了蠕虫的生长.寡毛类蠕虫的生长对硝化过程没有影响,但会导致一定程度的氮、磷释放。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通过对中山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净水一厂一期氧化沟所采用的表面曝气工艺和二期氧化沟系统所采用的底部微孔曝气工艺在实际运行中脱氮效果进行的比较,总结出两种曝气形式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利用城市实际污水考察了ρ(MLSS)在2 400、3 350、4 300和5 250 mg/L 4种工况下SBR反应器(厌氧/好氧/缺氧/再好氧/沉淀/排水/预缺氧运行模式)的脱氮除磷效果,并分析了反应器单个周期内有机物、氮和磷的转化过程及污泥产量. 结果表明:ρ(MLSS)由2 400 mg/L升至5 250 mg/L时,系统TN去除率由52.5%升至66.6%;后续缺氧及预缺氧工序的脱氮比例(该工序TN去除量占系统TN总去除量的比例)由12.7%增至23.1%;ρ(MLSS)为4 300 mg/L时系统TP去除率(75.6%)达到最大. 后续缺氧及预缺氧工序中,ρ(MLSS)与内源反硝化速率呈正相关(R2=0.703 7);提高ρ(MLSS)可使PAOs(聚磷菌)在下一个周期内获得更多的碳源,使厌氧释磷量由1.62 mg/L升至9.10 mg/L,但PAOs吸磷动力会减弱,对除磷不利. 在后置反硝化、污泥衰减、能量解偶联等减量机制共同作用下,ρ(MLSS)为4 300 mg/L时系统污泥减量可提高24.4%. 从脱氮除磷及污泥减量效果综合考虑,ρ(MLSS)是双重后置反硝化工艺重要的控制参数,在该研究条件下控制在4 300 mg/L最优. 相似文献
8.
蠕虫在膜生物反应器和活性污泥法中的污泥减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长达345d的中试规模试验,研究比较了蠕虫在膜生物反应器(MBR)和活性污泥法(CAS)的生长状况及其导致的污泥减量效果.CAS中的蠕虫生长状况明显优于MBR的蠕虫生长状况.MBR曝气池中平均蠕虫密度(10条·mg-1)远低于CAS曝气池中平均蠕虫密度(71条·mg-1),并且CAS中蠕虫连续保持高密度(>30条·mg-1)生长达172d.CAS中红斑瓢体虫和仙女虫交替成为优势蠕虫.蠕虫生长对MBR的污泥产率(0 40kg·kg-1)和污泥沉降性能(污泥沉降指数133mL·g-1)影响很小,但却能显著减少CAS的污泥产率(0 17kg·kg-1)和改善污泥沉降性能(污泥沉降指数为60mL·g-1).仙女虫比红斑瓢体虫能更大地减少污泥产量和更好地改善污泥沉降性能.蠕虫生长不影响MBR的COD去除率和出水水质,但却显著影响CAS的COD去除率和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9.
常温(25±1)℃下,向中置(R1)、底部曝气(R2)的AUSB反应器中接种絮状厌氧氨氧化(ANAMMOX)污泥,研究AUSB不同曝气位置对连续流CANON颗粒污泥工艺启动及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R1、R2分别于第43 d、56 d成功启动CANON颗粒污泥,平均粒径分别为214.79μm、205.27μm,特征值(ΔNO-3-N/ΔTN)为0.128、0.129.低氨氮(90 mg·L-1)下,逐步增大氮负荷(NLR),AUSB中置曝气更利于CANON颗粒粒径的持续增长及脱氮负荷(NRR)的提高,R1于第88 d颗粒平均粒径即增至507.46μm,NRR达0.277 kg·(m3·d)-1;R2污泥颗粒历时108 d,粒径增长至467.72μm,NRR仅为R1的87.73%.底部曝气AUSB全程好氧模式下长期运行,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显著增殖,第125 d后特征值增至0.136±0.004,NRR仅(0.231±0.015)kg·(m3·d)-1;而中置曝气AUSB特定的缺氧/好氧模式有效抑制了NOB活性,特征值维持在0.127±0.003,NRR为(0.262±0.019)kg·(m3·d)-1.AUSB中置曝气可促进絮状ANAMMOX污泥演变至CANON颗粒污泥,且系统脱氮性能及运行稳定性均优于底部曝气AUSB.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水生蠕虫的捕食作用可以有效地实现污泥减量.为了研究环境条件波动对蠕虫捕食污泥减量效率的影响,应用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和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分别预测蠕虫反应器的污泥减量速率.结果表明,溶解氧浓度(D0)、温度(T)、蠕虫密度和污泥负荷是蠕虫捕食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性能比较得出ANFIS模型预测值与实验测定值间具有更好的一致性,其相关系数(r)为0.82,绝对平均误差百分比(MAPE)为71.5%,均方根误差(RMSE)为16.7.根据ANFIS模型的预测结果,得出蠕虫反应器的最适运行条件为:DO 1.8 ~3.1mg·L-1,温度18.4~21.7℃,蠕虫密度低于1.7 g·cm-2(以湿重计),污泥负荷563~734 mg·g-1(以TSS计),在此操作条件下获得的污泥减量速率均高于100 mg· g-1·d-1. 相似文献
11.
断续曝气处理剩余污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剩余污泥连续曝气好氧消化为对比,研究了断续曝气处理剩余污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30℃条件下,剩余污泥断续曝气消化17天,总挥发性固体(TVS)大约去除38%。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污泥前置生物处理的减量技术和方法,包括生物捕食及工艺改革的污泥减量化.污泥减量可以通过微生物自身的新陈代谢和微生物种群之间捕食作用,以及对工艺的改良来实现.工艺方面可以使用生物滤池、两段式好氧处理系统与OSA、Cannibal工艺等. 相似文献
13.
14.
以苏打法纸浆废水为试样,进行完全混合活性污泥室内试验。测定污泥负荷与SVI值,污泥沉降速度、处理效果及其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污泥负荷在0.3~0.5kgBOD/kgMLSS·d和SVI值低时,其BOD去除率、污泥的凝聚性及沉降性均较佳;负荷超出此范围,SVI均较高。最适宜的范围。MLSS为5000~7000mg/l;曝气时间8小时以上。但本法对木质素去除效果很差。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的设计参数为,BOD去除率系数,第一槽K=0.000143(h~(-1)),第二槽K=0.000257(h~(-1)),污泥增殖系数a=0.6,自动氧化系数b=0.17。 相似文献
15.
以高固污泥为研究对象,探究额微曝气预处理对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曝气预处理能够强化高固污泥厌氧产甲烷,并且最佳的微曝气强度为0.4 vvm,相应的甲烷产量为312 m L/g挥发性悬浮固体。此外,微曝气有助于溶解性有机物的释放,当曝气强度为0.4 vvm时,溶解性COD与总COD的比值为0.31,溶解性蛋白质和多糖的含量分别为2.5、1.2 g/L,进一步研究发现微曝气能够促进挥发性脂肪酸(VFA)的积累和VSS的减量。微生物种群研究表明微好氧曝气能够促进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并且在0.4 vvm曝气强度作用下,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为40.6%。 相似文献
16.
为启动生活污水AGS工艺,实验以间歇进水-间歇曝气方式运行,降低硝氮浓度,减轻对PAO的抑制,利用除磷中产生的磷酸盐沉淀和正电微粒促进颗粒化实现.接种污水厂污泥于SBR反应器R1、R2、R3和R4中,在总厌氧时间为30、60、90和120 min时,研究厌氧时间对生活污水AGS系统的影响.实验表明,R1、R2、R3和R4历时56、48、39和35 d启动成功;运行105 d,平均粒径达750、764、791和650μm.运行期间,R1和R2在43 d和47 d除磷恶化,延长厌氧时间至90 min后恢复;R3处理效果良好; R4在63~77 d颗粒解体,处理效果下降,DPAO富集程度降低.运行后期,R1、R2、R3和R4出水水质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结果表明,长厌氧时间运行能实现快速颗粒化,但长期运行时颗粒易解体.较长的厌氧时间能减轻硝氮对PAO释磷的抑制,有助于富集DPAO,能获得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容积为5 L的生物沥滤反应器,探讨了底物硫酸亚铁盐和单质硫粉的不同投配比、空气与CO2的曝气比对生物沥滤去除城市污泥中重金属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仅投加10 g/L S粉为底物时,污泥出现最低pH值为1.87;随着Fe2+在Fe2+和S粉混合物作为底物中占的比例逐渐增大时,最终pH值逐渐增加;采用6种不同曝空气强度进行生物沥滤实验,曝气强度控制为1 L/min时污泥酸化效果和重金属滤出效果最佳;在此基础上补充曝CO2,随着空气和CO2曝气比的增大,污泥酸化速率变化不大;在底物单质硫粉添加量为10 g/L、空气和CO2曝气量分别为1.0和0.03 L/min时,整个生物沥滤体系运行效果最佳,重金属As、Cd、Cr、Cu、Ni、Pb和Z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46%、92.02%、79.70%、92.12%、81.70%、86.58%和87.81%,同时有机质和氮磷钾的含量满足农用污泥的要求,处理后的污泥具有较高的农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4个不同进水条件的小试实验探究,得出所接种好氧颗粒污泥表面异养菌在曝气初期阶段大量消耗碳源,对于NO-2-N和NO_3~--N的反硝化效率较低.为此,实验在常温(20~23℃)条件下,在同一周期内先采用低曝气量曝气之后再用高曝气量曝气的两段式曝气方式运行好氧颗粒污泥SBR反应器,低曝气量时长分别取1、2、3 h这3个阶段分别运行,并运用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颗粒污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GS粒径增大,反硝化能力提升,NO-2-N的反硝化速率(以LVSS计)在低曝气时长为2 h时升至最高,达9.66 mg·(g·h)~(-1).亚硝态氮积累率不断升高至77.84%,总氮去除率最高达70%.颗粒污泥内部孔隙增多,且细菌多以球菌、椭球状及杆菌为主,氨氧化菌(AOB)占总菌的比例由13.70%升至15.40%.因此,通过两段式曝气过程实现了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并具有较好的脱氮性能.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主要探讨间歇反应器在不外加碳源条件下,利用原水作碳源,采用不同的运行工况即不同的进、出水方式和不同的污泥浓度,寻求提高反应器脱氮效率的途径。试验结果表明:进、出水方式及反应器中的污泥浓度对反应器脱氮能力有显著影响,采用在停曝缺氧期大量进水,周期结束一次排水的运行方式可有效增加缺氧期间COD/NOx-N,可使COD/NOx-N达到6,同时在反应器中污泥浓度为7.4g/l,可取得较高的总氮去除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