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绿磺隆在土壤中的残留与危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江苏省苏南地区,冬季麦田每公顷施用15g绿磺隆(以有效成份计,下同),翌年水稻栽秧时土壤中绿磺隆的残留量为0.22μg/kg,种麦期间绿磺隆在土壤中的降解量约占施用量的96.8%,绿磺隆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平均为38.6d。水稻对绿磺隆也有高度的敏感性,由于绿磺隆在渍水土壤中容易降解,所以它在稻麦轮作地区对后茬水稻的实际危害较轻。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减缓绿磺隆对作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绿磺隆对水稻的残留危害剂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田间模拟试验法,研究了土壤中绿磺隆不同添加量与水稻危害剂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稻田绿磺隆添加量超过0.375g(AI)/hm^2时,就可能对水稻产生,在此用量水平下,绿磺隆在耕层土壤中的平均残留浓度为0.17μg/kg,按此推算,麦田按正常用量的2倍量(30g/hm^2)施用,在种麦期间绿磺隆在麦田土的半衰期超过32.1d,即会对水稻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3.
用田间模拟试验法,研究了土壤中绿磺隆不同添加量与水稻危害剂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稻田绿磺隆添加量超过0.375g(AI)/hm ̄2时,就可能对水用产生危害,在此用量水平下,绿磺隆在耕层土壤中的平均残留浓度为0.17μg/kg,按此推算,麦田按正常用量的2倍量(30g/hm ̄2)施用,在种麦期间绿磺隆在麦田土壤中的半衰期超过32.1d.即会对水稻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4.
土壤中绿磺隆残留量生物测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5.
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了土壤中绿磺隆残留量,建立了绿磺隆浓度(Y)与玉米根长(X)之间的相关模式:Y=30.562-36.38InX+14.828(InX) ̄2+2.043(InX) ̄3.此模式适用于土壤中0.1~4.0μg/kg浓度范围的绿磺隆残留量测定,最低检出量为0.1μg/kg。  相似文献   

6.
绿磺隆残留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了不同水稻品种对绿磺隆的敏感性,发现“9325”、“9-92”、“9380”等3品种对绿黄隆高度敏感。采用添加法试验,证实绿磺隆残留对水稻株高、分蘖、干物质积累、产量影响明显,残留致使“9-92”水稻减产2.32% ̄23.58%。建议在镇江市沿江、孟河平原和丘陵非重草害田块,应停止使用绿磺隆或通过复配方式,降低绿磺隆用量。  相似文献   

7.
绿磺隆在土壤中的残留及其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绿磺隆在江苏省吴县及河北省石家庄市麦田土壤中的降解规律 ,以及水稻对绿磺隆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绿磺隆在土壤中残留期较长 ,在江苏省吴县及河北省石家庄市麦田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 2 2 82和 3 2 98d ;水稻对绿磺隆极为敏感 ,它对水稻根系生长的抑制浓度仅为 0 1 μg/kg,麦收后土壤中残留的绿磺隆极易对后茬水稻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绿磺隆在江苏省吴县及河北省石家庄市麦田土壤中的降解规律,以及水稻对绿磺隆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绿磺隆在土壤中残留期较长,在江苏省吴县及河北省石家庄市麦田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2.82和32.98d;水稻对绿磺隆及敏感,它对水稻根系生长的抑制浓度仅为0.1μg/kg,麦收后土壤中残留的绿磺隆极易对后茬水稻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9.
观察了不同水稻品种对绿磺隆的敏感性,发现“9325”、“9-92”、“9380”等3品种对绿黄隆高度敏感。采用添加法试验,证实绿磺隆残留对水稻株高、分蘖、干物质积累、产量影响明显,残留致使“9-92”水稻减产2.32%~23.58%。建议在镇江市沿江、孟河平原和丘陵非重草害田块,应停止使用绿磺隆或通过复配方式,降低绿磺隆用量。  相似文献   

10.
甲磺隆结合残留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甲磺隆结合残留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将黄粉土(水稻土)经甲磺隆结合残留处理98天,检测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结果表明,甲磺隆结合残留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仅与甲磺隆结合残留处理浓度和培养时间有关,同时还与土壤酶种类有关.培养前期(第14天前),甲磺隆结合残留对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土壤脲酶和蔗糖酶的影响则表现为低浓度时激活,高浓度时抑制;培养后期(第14天后),甲磺隆结合残留对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具有激活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050~0.281mg·kg-1)对土壤蔗糖酶也具有一定激活作用;就土壤酶而言,在污染早期,土壤过氧化氢酶对甲磺隆结合残留较敏感,可以作为表征甲磺隆结合残留土壤污染的生物活性指标.  相似文献   

11.
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对比研究了免耕+秸秆覆盖、旋耕+秸秆覆盖和传统耕作:三种耕作方式对土壤温度、土壤呼吸速率、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地温的影响存在"双重效应";土壤温度、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微生物量碳三者之间存在凸面关系;秸秆还田后耕作措施对土壤0~10和10~20 cm的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不同,但均能增加土壤微生物量;土壤微生物能够加快秸秆中的有机碳向土壤有机质的转化速率;土壤微生物量碳可以作为反映土壤生产力状况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刘智卓  秦旭  徐应明  孙有光  孙杨  王倩 《环境化学》2012,31(7):1094-1100
研究了苹果和土壤中丙森锌残留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及其代谢物乙撑硫脲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在天津、山东烟台和陕西咸阳进行了苹果和土壤中丙森锌及其代谢物乙撑硫脲残留消解动态和残留规律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0.05—2 mg.kg-1的加标水平下,苹果和土壤中丙森锌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77.12%—92.85%和9.24%—94.68%,变异系数分别为3.30%—6.56%和3.29%—5.29%;在0.05—1 mg.kg-1的加标水平下,苹果和土壤中乙撑硫脲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0.91%—97.47%和84.11%—99.97%,变异系数分别为3.23%—3.82%和2.80%—3.40%.苹果和土壤中丙森锌和乙撑硫脲的最小检出量分别为5.0×10-10g和1.0×10-10g,其中苹果和土壤中丙森锌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25 mg.kg-1,乙撑硫脲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05 mg.kg-1.按1.5倍推荐剂量600倍稀释液在苹果上施用65%戊唑醇.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次,丙森锌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半衰期分别为6.0—6.8 d和8.7—10.1 d.按推荐剂量和1.5倍推荐剂量在苹果上各施用65%戊唑醇.丙森锌可湿性粉剂3—4次,2次施药间隔为10 d,距最后一次施药21 d时,丙森锌在苹果中的最高残留量低于我国农业行业标准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2 mg.kg-1.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水土保持措施在坡地茶园上应用比较困难,而利用聚丙烯酰胺(PAM)来防治茶园土壤侵蚀的适宜性还有待研究。因此,在铁观音(Camellia sinensis)茶园设置6个不同PAM施用量的小区(0、2、4、6、8、10 g·m-2),并采集春、夏、秋3个收获季节的土壤和茶叶样品,通过分析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和茶叶中丙烯酰胺残留来评价PAM对土壤理化性质和茶叶安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小区相比,土壤容重在低PAM施用浓度小区中发生降低,土壤有机质在不同季节的各PAM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土壤速效磷、碱解氮和速效钾在3个收获季节中的流失下降明显,其中施用2 g·m-2 PAM的小区其土壤速效磷、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最高。每个PAM处理的茶叶样品和土壤样品中单体丙烯酰胺的残留量分别为0.011~0.095μg·L-1和0.008~0.036μg·L-1,均远低于丙烯酰胺安全限值0.5μg·L-1。文章认为红壤茶园施用PAM不仅可以保持土壤肥力,而且对茶叶生产也是安全的。施用PAM是一种适宜的防治红壤茶园土壤侵蚀的水保措施,且最佳用量为2 g·m-2。  相似文献   

14.
1,4-二氯苯(1,4-DCB)作为农药和化工产品生产的原料和中间体,在环境中的含量越来越多.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不同浓度1,4-DCB处理后土壤中药物残留量进行了测定;对1,4-DCB处理后褐土土壤中几种重要的氧化还原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和脲酶活性进行测定,用其改变来反应1,4-DCB残留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发现:在1,4-DCB处理30 d后,土壤中1,4-DCB残留保持在44%~50%;1,4-DCB处理后土壤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酶活性峰值因作用时间和作用浓度不同而不同.与多酚氧化酶活性改变趋势不同,1,4-DCB处理后土壤脱氢酶活性降低.两种酶活性与1,4-DCB处理浓度之间均具有一定的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与多酚氧化酶和脱氢酶活性变化结果不同,1,4-DCB处理后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则随着处理浓度升高和处理时间延长而升高.因此,土壤中不同酶活性对1,4-DCB污染产生了不同的响应.  相似文献   

15.
应用核素示踪技术,以14C-绿黄隆进行麦茬土壤残留及其对后茬水稻影响的盆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于麦地的绿黄隆经过麦季(206d)后有25%~30%残留于土壤;经过麦-稻两季(326d)后仍有约15%的绿黄隆残留在土壤中;麦茬土壤中残留的绿黄隆严重影响后茬水稻根系生长,进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水稻植株残留量和转移系数是根系>>茎叶>稻谷,在各部位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相似文献   

16.
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参照《农药残留试验准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济南和杭州两年两地的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最终残留在甘蓝、土壤中的质量分数分别是〈0.297 mg.kg-1,〈0.097 mg.kg-1;在甘蓝、土壤中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降解半衰期分别为7.2~8.9 d和6.9~10.7 d;统计分析表明,两地区甘蓝中的残留消解行为无显著性差异,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行为差异性显著,土壤性质的不同是影响消解过程的主要因素。文章为制定该农药在甘蓝上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和合理使用准则以及风险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The new triketone herbicide mesotrione corresponds to the older sulcotrione in which the 2‐chloro benzoyl substituent is replaced by a nitro group, generating an herbicide of greater efficiency and a broader spectrum of activity. Mesotrione has been applied within the same 15 days period pre‐emergence at the rate of 150gha‐1 to four corn crops made at different sites located 40 km apart in Belgium and of soils of different textures, but similar pH and organic matter (old humus) contents. The mesotrione soil half‐life in the 0–10 cm surface soil layer (which contained more than 90% of the residue) was 50 days in loam soil (at Zarlardinge), 41 days in sandy loam soil (at Melle) and in clay soil (at Koksijde), and 34 days in sandy soil (at Zingem). The cumulative effects of the recent organic fertilizer treatments and of the soil texture could explai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oil half‐lives. The time for the 90% dissipation of mesotrione was between 3.6 (in the sandy soil) to 4.7 months (in the sandy loam, loam and clay soils). The low mesotrione soil residues remaining after the corn harvest should disappear with the usual heavy rains in autumn, and the tilling which precedes the following crop and dilutes the mesotrione soil residue. These low mesotrione soil residues thus should have no phytotoxicity toward the following crop, especially at the lower application dose of 100 g mesotrione ha‐1 used in practice.  相似文献   

18.
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济南和哈尔滨两年两地的玉米Zea maysL.经高效氯氟氰菊酯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拌种后,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玉米植株、籽粒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以及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降解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最终残留在植株、籽粒和土壤中的质量分数分别是〈0.005mg·kg-1、〈0.001mg·kg-1和≤0.053mg·kg-1;在土壤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降解半衰期19.6~28.1d,消解速率哈尔滨慢于济南,这可能与土壤含水量和气温等有关。本研究为制定该农药在玉米上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和合理使用准则以及风险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