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充装的LNG低温储罐(夹套内的接管)发生泄漏,通过分析泄漏产生的原因,用改良后的弯管段更换和加装管支架,改善受力情况,保证储罐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2.
(1)概况:江门市某制衣公司一台CB-600—300—150(WNS4.2-1.0-Y)燃油蒸汽锅炉,2004年5月安装投入运行,2006年4月内部检验时,发现后管板第二烟气回程入口有20条烟管管端开裂、漏水。维修时第二烟气回程共74根烟管全部更换。2007年4月锅炉内部检验时,又发现5根烟管漏水(见图),都重新更换,并全部改为焊接。  相似文献   

3.
(1)概况 鞍山市岫岩县某企业有生产轮胎用的硫化罐多台.2001年7月经县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检验9台(于1998年投用).发现4台罐高压进水管或高压出水管与下封头连接的角焊缝部位开裂:2004年又检验硫化罐18台(于2001年投用),发现同部位角焊缝开裂的有11台.开裂部位见图1。  相似文献   

4.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7,33(10):37-37
静电除尘器的正常操作是煤气工经常更叫改的工作,它包括以下几点:(1)密切观察绝缘子箱的强度,有蒸汽夹套绝缘子箱的蒸汽保温层温度要求不得低于95℃。在冬季的日常雏护中还应防止蒸汽出入口冻结,保证疏水器运转良好。  相似文献   

5.
事故经过2005年4月27日深夜10点55分左右,常州市武进区某化工厂一台反应釜(滴加罐)发生氯气泄漏事故,造成2名操作工死亡,其余操作工因及时从2米多高的操作台跳下逃离而未受伤害。该台反应釜无出厂铭牌及资料,设计参数不明,反应釜内筒及夹套材料为碳钢。内筒使用介质为氯化氢、氯气。使用参数:内筒压力为常压;夹套介质为水蒸汽,夹套使用压力为0.4MPa左右,操作温度内筒≤200℃,夹套≤165℃。内筒及夹套封头型式采用椭圆型,支座型式为悬挂式,容积为1000升,内筒衬有搪玻璃,经检查,搪玻璃完好,反应釜结构如图1所示。作为压力容器,该设事故分析从…  相似文献   

6.
对开裂的316L不锈钢管板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超声波测厚、渗透探伤、母材金相分析、开裂部位宏观分析及断口扫描电镜分析、微区能谱分析。认为试压开裂的原因为管板金相组织粗大,晶界析出较多碳化物,使材料变脆,同时材料中有大量的夹杂物和夹渣,材料性能变差,因此在试压过程中受力开裂。最后并就如何对受压元件进厂验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20l0年广西某运输单位一次性购进某生产厂家的40台液化石油气罐车,同年9月投入使用,2011年6月至12月陆续进行首次检验,在对这40台汽车罐车全面检验中发现,有17台罐车的铝制防波板(共39板)开裂损坏。防波板的损坏对罐车的安全运行构成隐患,为确保罐车的安全运行,消除隐患,现对防波板开裂损坏的形式及原因加以分析和探讨,并找出预防开裂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1泄漏气瓶基本情况 2011年9月,安徽省某市一出租车驾驶员闻到车内有异样气味.随即将车开到车用气瓶定期检验站进行检查。陔气瓶安装使用仅1年多,在进行气密性试验中,当压力升至8MPa时发现气瓶距端部约300mm处瓶体上纤维环缠绕环向开裂处出现大量气体泄漏(参见图1)。  相似文献   

9.
长期停用的LNG储站再次充装时,一个未充装的储罐(夹套内的罐体或接管)发生了泄漏,分析泄漏产生的原因,供使用、制造、检验单位借鉴。  相似文献   

10.
某厂氩气纯化器是由1Cr18Ni9不锈钢制成,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致密性的网状裂纹开裂。详细论述了氩气纯化器开裂失效的原因,并通过理论分析及实践摸索,找出了应对氩气纯化器失效的对策。并在实际运行中得到了验证,确保了新制氩气纯化器的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针对我市某陶瓷厂煤气发生炉水夹套定期检验中发现鼓包问题及鼓包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检验中发现炉体水夹套内壁发生鼓包,鼓包向炉体内部凸起,整个水夹套均有分布,但上部较多且变形量较大,下部较少同时变形量较少,夹套排污接管处积垢较多,进水硬度严重超标。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使用的超高压人造水晶釜,运行参数大都为P(工作压力)=13.7MPa、T(工作温度)=380~C;材料为PCrNi3MoVA;在定期检验时拆除卡箍、釜口法兰和釜口密封塞等部件后,进行检测的釜体结构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3.
<正>一台立式反应釜,其内筒体规格DN 1700×22,内筒材质为0Cr18Ni10Ti;夹套规格DN 9000×10材质为16MrDR。筒体内操作压力0.2MPa,夹套内操作压力0.7MPa。筒体内操作温度为-19℃~165℃,夹套内操作温度为-23℃~170。℃。简体内介质为化工原料;夹套内介质为水蒸汽和冷却液(氯化钙),24h交换一次。该产品于2005年10月制造,2006年1月投入使用,用户使用至2008年1 1月发现外保温处有液体流出,经拆除外保温,发现夹套翻边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现将2022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通告如下。一、特种设备基本情况(一)特种设备登记数量情况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特种设备总量达1 955.25万台。其中:锅炉32.92万台、压力容器497.15万台、电梯964.46万台、起重机械279.24万台、客运索道1 117条、大型游乐设施2.52万台(套)、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178.85万台。另有:气瓶2.35亿只、压力管道85.9万公里(在册)。(见图1)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分析了服役约19万h的超临界锅炉12X1MΦ/12X18H12T异种钢焊接接头开裂原因。通过对开裂管样和完好备用管样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开裂管样接头采用镍基合金作为填充金属;断口以脆性断裂为主,外壁撕裂部位存在少量蠕变孔洞和二次裂纹;由于碳迁移,熔合线附近碳化物聚集,形成薄弱区,在复杂应力耦合作用下,最终造成接头失稳。  相似文献   

16.
一卧式贮槽夹套爆炸事故的分析与思考金浩(武汉葛化工业集团公司,430078)1996年6月19日下午1点20分,葛化集团参股的一外资化工企业正在作调试烘干处理的成品贮槽突然发生爆炸,爆炸气浪将基座砖块振垮,设备及操作台严重变形,人们在一阵惊恐中不禁纳...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一起煤气发生炉爆炸事故,从设备的结构、材料、焊接、安全附件及运行操作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分析,指出运行操作不当是导致设备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安全附件不灵敏、水夹套结构设计不合理及焊接质量差是导致设备发生事故的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8.
1988年1月13日,河北衡水市某化肥厂,一煤气发生炉在加水时突然爆炸,当场炸死2人,重伤2人,216m~2锅炉房全部摧毁,直接经济损失5万多元。该煤气发生炉的水夹套等设备是该厂自行焊接制造的,于1982年安装运行,1987年7月停炉大修一次,更换了蜗轮、蜗杆、立轴、灰仓等部件,大修后工作正常。事故后对现场进行调查发现:炉底盘断裂,炉体倾倒,炉体焊缝全部撕开,水夹套内壁12#钢板有5处向内鼓包,上下封头环形焊接部撕裂变形,并有过热过烧的痕迹,炉内夹套汽包、废热锅炉汽包,制汽分汽包  相似文献   

19.
1 概述 我厂5t/h化铁炉“RZS-5”型专用粉尘净化设备“RZS-5”型设备为三段组合式结构(见图1),在中段有一个防止高速旋转气流紊乱并控制设备内部含尘气流净化作用的核心部件——稳流锥。该锥体为上下二圆锥底面对接组焊而成,形似倒置的陀螺,其整体被6片导流板支撑固定在设备中段的中心部位。稳流锥与设备外壁间形成一圈均匀的环形空隙,保证向下运行的高速反吹气流与向上运行的含尘气流混合后绕稳流锥稳定运行,使粉尘粒子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分离出来后下滑到集尘腔内,经落灰管排出。2 问题的提出 当该粉尘净化设备经过269次(作业日)运行后,在对其进行安全检查时发现稳流锥上下锥体焊缝连接处局部爆裂,上锥体裂口外翘,锥体变形(见图1所示)。爆裂的锥体破坏了稳流锥与筒体间环隙均匀性,导致设备的净化性能下降。 1996年,该设备经过589次(作业日)运行后,设备壳体壁厚锈蚀损失率已达41.7%~63.3%,严重危及设备安全运行,必须予以更换。为防止新制设备稳流锥再次发生爆裂,对整个设备工况、结构和产生爆裂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并用以指导设计。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陶瓷厂煤气发生炉水夹套发生的鼓包事故,分别从宏观、微观形貌、化学成份、金相及相应的力学性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失效分析。结果表明:水夹套进水管堵塞,冷却功能丧失,导致水夹套内壁过热,蒸汽压力迅速增加,在压力和热应力作用下,发生鼓包失效。最后根据失效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