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红玉  江滔  张元勤 《环境工程》2020,38(9):185-189
采用热重分析法对可燃垃圾、煤粉及其混合燃料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可燃垃圾的热重曲线在220~500℃内存在2个明显的失重区域,煤粉在300~600℃内只有1个失重区域。可燃垃圾着火性能较好,着火点为220℃,可燃垃圾与煤粉混烧时的着火点较可燃垃圾单独燃烧时略有提高,但明显低于煤粉单独燃烧时320℃的着火点。可燃垃圾和煤粉按照2:1、3:1、4:1、5:1混烧时,基本保持垃圾的着火特性,当可燃垃圾的掺混量 ≤ 80%时,可燃垃圾和煤粉混烧时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可燃垃圾的综合燃烧特征指数为3.91×10-7/(min2·K3),明显高于煤粉,可燃垃圾的添加能提高煤粉的综合燃烧性能,其中可燃垃圾:煤粉=4:1为掺混比例最佳。燃烧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220~330℃燃烧阶段,混合燃料的活性高于可燃垃圾,在320~570℃高温燃烧阶段,混合燃料的活性略低于可燃垃圾,但是远高于煤粉。可燃垃圾的掺烧量对2个燃烧阶段混合燃料的活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吸收CO2新型混合化学吸收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吸收剂吸收速率和再生程度为指标,在小型实验装置台上研究了3种混合吸收剂不同配比的吸收和再生特性,以确定其吸收剂主体和添加剂的合适配比.结果表明,在甲基二乙醇胺(MDEA)中添加哌嗪(PZ),当混合吸收液CO2负荷为0.2 mol·mol-1时,MDEA∶PZ=1∶0.4(m∶m)混合液CO2吸收速率比MDEA∶PZ=1∶0.2(m∶m)混合液提高了约70%.再生40 min,PZ 相对浓度为0的吸收液再生程度为91.04%,PZ相对浓度为0.2、0.4和0.8时,混合吸收液的再生程度分别降低为83.06%、77.77%和76.67%.综合比较,MDEA∶PZ=1∶0.4(m∶m)是该混合吸收液合适的配比,吸收速率和再生特性都有较好改善.在10%一级胺中添加2%三级胺既能保持高吸收效率,又能略微降低再生能耗.在10%二乙醇胺(DEA)中加入2%2-氨基-2-甲基-1-丙醇(AMP),混合液表现出DEA/AMP混合吸收剂中较好的吸收和再生特性.3种配方中,在一级胺中添加少量三级胺吸收速率最高,二级胺和少量空间位阻胺混合吸收剂的再生性能最好.而综合吸收和再生2个指标,三级胺和中量活化剂的混合液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吸收CO2新型混合化学吸收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吸收剂吸收速率和再生程度为指标,在小型实验装置台上研究了3种混合吸收剂不同配比的吸收和再生特性,以确定其吸收剂主体和添加剂的合适配比.结果表明,在甲基二乙醇胺(MDEA)中添加哌嗪(PZ),当混合吸收液CO2负荷为0 .2 mol·mol-1时,MDEA∶PZ=1∶0 .4(m∶m)混合液CO2吸收速率比MDEA∶PZ=1∶0 .2(m∶m)混合液提高了约70%.再生40 min,PZ相对浓度为0的吸收液再生程度为91 .04%,PZ相对浓度为0 .2、0 .4和0 .8时,混合吸收液的再生程度分别降低为83 .06%、77 .77%和76 .67%.综合比较,MDEA∶PZ=1∶0 .4(m∶m)是该混合吸收液合适的配比,吸收速率和再生特性都有较好改善.在10%一级胺中添加2%三级胺既能保持高吸收效率,又能略微降低再生能耗.在10%二乙醇胺(DEA)中加入2% 2-氨基-2-甲基-1-丙醇(AMP),混合液表现出DEA/AMP混合吸收剂中较好的吸收和再生特性.3种配方中,在一级胺中添加少量三级胺吸收速率最高,二级胺和少量空间位阻胺混合吸收剂的再生性能最好.而综合吸收和再生2个指标,三级胺和中量活化剂的混合液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蒸气云爆炸当足够数量的可燃或易燃物料泄漏出来,与空气充分混合,并被点燃时,将会产生蒸气云爆炸。可燃气体或液体泄漏的部分原因包括:●管道、反应容器、储罐或其它装有可燃或易燃流体的工艺容器出现故障,其完整性失效,导致物料泄漏。●可燃气体通过压力释放系统迅速排放至大气。●带压存储的可燃液体,如液化石油气(LPG),在释放至大气中时会迅  相似文献   

5.
楼狄明  徐宁  范文佳  张涛 《环境科学》2014,35(2):526-532
在一台不做任何改动的国Ⅴ共轨柴油机上,运用发动机排气颗粒数量和粒径分析仪EEPS,结合实测空燃比,在外特性以及最大转矩转速和额定转速两个不同转速的负荷特性下,对比研究了柴油机燃用不同体积分数(10%、15%、20%、30%、40%)的丁醇-柴油混合燃料(Bu10、Bu15、Bu20、Bu30、Bu40)和国Ⅴ柴油(D100)对排气颗粒数量浓度、质量浓度及颗粒数量浓度粒径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特性下,随着转速的升高,丁醇-柴油混合燃料和纯柴油的颗粒数量浓度粒径分布都向单峰对数正态分布转变.随丁醇掺混比例的增加,核模态颗粒和小粒径聚集态颗粒排放数量浓度在各工况下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大粒径聚集态颗粒数量排放在低速低负荷时会略有增加,而在高速高负荷时会略有降低或基本不变.掺混丁醇后,各工况的颗粒总数量浓度和总质量浓度都会降低,在高速高负荷时最明显.  相似文献   

6.
利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含油污泥-煤混合燃料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特性,分析了不同配比下混合燃料的挥发份析出特性、着火特性和燃尽性能。研究表明:不同配比混合燃料的燃烧阶段都可分为100~450℃和500~800℃2个温度区间;升温速率对混合燃料燃烧曲线影响不大;混合燃料的燃尽温度从空气条件下的800℃降低到富氧80%条件下的600℃,燃烧曲线向低温侧移动。混合燃料的挥发分初析温度从单煤时的410℃迅速降低到油泥含量40%时的200℃,煤中继续掺入油泥混合燃料,挥发分初析温度变化不大;随油泥含量增大,混合燃料的着火温度逐渐从510℃降低到275℃,燃尽温度逐渐从900℃降低到605℃,燃尽时间逐渐从60 min降低到41 min;混合燃料的油泥含量为40%时,稳燃特性指数最大。因此,混合燃料具有较好的燃烧特性。  相似文献   

7.
为预防酸性水储罐气相空间闪爆事故的发生,取样分析了某炼厂酸性水罐气相空间组成,根据气相组成配制了3种混合可燃气体,利用5 L爆炸极限测试仪测定了混合可燃气体在不同氧含量条件下的爆炸极限,根据爆炸极限数据计算出3种混合可燃气体的极限氧含量。结果表明:随着体系中氧含量增加,爆炸上限明显升高,爆炸下限无明显变化;烃类物质含量高时,混合可燃气体的爆炸上下限均降低,爆炸极限宽度变小;硫化氢和氢气含量高时,混合可燃气体爆炸上下限均升高,爆炸极限宽度变大;3种气相组成的极限氧含量分别为:8.1%、9.9%和10.3%,为防止罐顶气相组成发生闪爆,建议氧含量浓度控制在4%以内,当氧含量浓度到达5%时建议启动氮气联锁进行惰化和稀释。  相似文献   

8.
公路隧道事故预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对可能导致隧道火灾事故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在隧道内减少可燃烧物品数量和采用阻燃或不燃物品做内装饰是降低隧道火灾发生概率的有效措施,并提出了预防公路隧道交通事故和火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制备工艺和废气的排放特性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为降低柴油机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用乙醇部分替代柴油,探索了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制备方法,研究了掺混乙醇及助溶剂对柴油机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水乙醇可以和柴油以任意比例混溶,但痕量水(0.2%)的添加即导致混合物分层,合成的有机助溶剂可保证乙醇-柴油-痕量水体系的稳定性基于台架实验,考察了掺混10%、20%、30%乙醇对燃料排放性能的影响乙醇的最佳掺混比为20%在额定工况点(功率为13kW,转速为1540r/min)时,掺混20%乙醇的混合燃料可降低烟度55%,降低HC排放70%,降低CO排放45%.不添加助溶剂时,乙醇的掺混导致排放尾气中产生乙醇、微量乙醛等有机物.而添加非金属离子助溶剂可使HC、乙醇、乙醛排放的浓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在底盘测功机上,对6辆不同排放标准的柴油车燃用不同比例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柴油混合燃料时,排放的非甲烷总烃(NMHC)、醛酮类化合物和苯系物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掺混一定比例PODE的混合燃料能显著降低柴油车的NMHC排放浓度,这种效果在排放浓度较高的国3车上更为显著,国5车在70 km/h工况下使用PODE混合燃料反而会造成NMHC排放浓度的增加;柴油车燃用不同燃料时排放醛酮类物质均以C_4以下小分子物质为主,约占总量的93%以上,燃用PODE混合燃料会造成柴油车尾气中醛酮类物质尤其是甲醛浓度的增加;燃用PODE混合燃料会造成苯系物种类和浓度的增加,但其浓度绝对值并不高。  相似文献   

11.
水镁石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镁石作为无卤阻燃和吸附材料在塑料阻燃、酸性废水处理、废水中的重金属去除以及烟气脱硫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水镁石。可以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对水镁石在材料阻燃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前景进行了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12.
油库静电危害综合控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库是易燃、易爆的危险场所,当达到油气爆炸极限及产生静电放电时,极易发生油品静电灾害.通过对液体带电机理、油品能够产生静电的几种形式、影响静电电位因素以及静电能够引发火灾的几个条件的分析,提出了油库控制静电危害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复合溶剂萃取氨基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ewis酸性萃取剂和Lewis碱性萃取剂组成的复合萃取剂(正辛烷为稀释剂)萃取L-苯丙氨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Lewis酸/Lewis碱配对以及pH值对萃取分配系数的影响。N263与辛酸、月桂酸等组成的复合溶剂萃取规律比较复杂。红外谱图研究表明,己酸与TOA配对组成的复合溶剂(正辛烷为稀释剂)为离子对溶剂、己酸、辛酸、月桂酸及P204分别与TOA配对组成的复合溶剂萃取L-苯丙氨酸,在低pH条件下为阳离子交换反应,在高pH条件下为阴离子交换反应。  相似文献   

14.
运用闪点与沸点较好的线性关系,将A.P.Kudehadkert等人提出的计算沸点的方法用来计算闪点,即将lg(1078-Tb)=3.03191-0.499 91N^2/3转换为一般公式lg(A—L)=B—CN^2/3,通过二分法和最小二乘原理进行数据拟合,分别得到直链饱和烷烃、直链末端单烯烃、一元醇以及直链饱和一元醛的闪点计算方法。该方法计算制约因素少,平均误差小于3%。  相似文献   

15.
稻草烟尘中有机碳/元素碳及水溶性离子的组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选取我国6种稻草,通过自制的生物质焚烧装置模拟秸秆露天焚烧.采用Model 2001A热/光分析仪和ISC 2000/ISC3000离子色谱仪测定了阴燃、明燃烟尘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与水溶性离子的含量.结果表明,明燃条件下稻草中OC排放因子(EFOC)均值为(6.37±1.86)g·kg-1,EC排放因子(EFEC)均值为(1.07±0.30)g·kg-1;阴燃条件下稻草中EFOC均值为(37.63±6.26)g·kg-1,EFEC均值为(4.98±1.42)g·kg-1.同一品种稻草燃烧排放出的PM、OC与EC变化趋势一致.明燃时稻草中的OC/EC均值为5.96,阴燃时比值均值为7.80,OC/PM几乎不受燃烧状态的影响,阴燃、明燃时EC/PM分别在0.06~0.08、0.08~0.11范围内,通过EC/PM比值可以初步判断燃烧状态的趋势,两种燃烧方式中排放的OC、EC相关性达到0.97,在0.01水平上相关性显著.阴离子中,Cl-含量最高,明燃时稻草中Cl-的排放因子均值为(0.246±0.150)g·kg-1,阴燃下为(0.301±0.274)g·kg-1,明燃时K+排放因子均值为(0.118±0.051)g·kg-1,阴燃时排放因子远低于明燃排放量,均值为(0.053±0.031)g·kg-1.水溶性Na+在阴燃条件下的排放因子均高于明燃状态下的排放.明燃条件下水溶性离子间的相关性比阴燃时显著.通过OC/EC比值可以将稻草与石化燃料及其他一些生物质燃烧区分开,而水溶性离子中的K+/Na+、Cl-/Na+比值也可以将稻草与一些树木类焚烧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在不同溶剂中以聚乙烯废塑料制高附加值氧化聚乙烯蜡产品的方法,测定了所得产物的分子量、酸值、软化点,并用IR考察了含氧基团。结果表明,溶剂A体系中能制备出颜色、分子量、酸值合格的低分子量氧化聚乙烯蜡,产品软化点在101~110℃,相对分子质量为1500,3000,酸值是12。以废塑料包装为原料,氧气做氧化剂下制得的氧化聚乙烯蜡的酸值最高。  相似文献   

17.
沈静  李咏梅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8):1801-1806
在缺氧-好氧(A/O)脱氮系统中调节混合液回流比和外加碳源,研究了混合液回流比和不同碳源对低碳氮比城市污水中NDMA总前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高混合液回流比可以提高A/O系统对NDMA总前体物的去除效果,其作用主要通过影响缺氧池来实现;混合液回流比为400%时,可同时较大幅度提高常规指标和NDMA总前体物的去除率.外加碳源有利于A/O系统中NDMA总前体物的去除,当葡萄糖和蛋白胨作外加碳源时,A/O系统中缺氧池对NDMA的去除起主要作用;当乙酸钠作外加碳源时,缺氧池所起的作用下降;蛋白胨的加入会使进水中NDMA总前体物浓度大幅度增加;综合常规指标和NDMA总前体物的去除效果,选择葡萄糖作外加碳源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8.
投加 1 0 0mg/L的H2 O2 ,可明显抑制丝状菌 ,使污泥膨胀得到控制 ,但不能根除。采用间歇进水方式 ,进水时间1h ,反应时间 4h ,可以控制污泥膨胀 ,但所需时间较长。在间歇进水的同时投加H2 O2 ,可快速使污泥膨胀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9.
以添加不同比例城市污泥并老化2年后的新疆沙土为研究对象,从有机碳含量及对硝基苯酚吸附能力2个方面探讨了污泥改良技术对沙土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废水对硝基苯酚在沙土、污泥及污泥改良沙土中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式;与污泥和沙土单独老化过程(用于计算理论值)相比,混合老化后的改良沙土的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加入污泥含量为9.1%~50%时,污泥改良沙土中的有机碳含量比理论计算值减少了11.54%~29.02%;对硝基苯酚在混合老化的改良沙土中的饱和吸附量远大于理论计算值,但吸附系数却远小于后者,表明混合老化后表面吸附作用增强,而有机质的分配作用在总吸附作用中的贡献减小。  相似文献   

20.
聚硅硫酸铝(PASS)的制备及其实际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硅酸钠、硫酸铝及氢氧化钠等为原料,将硅酸钠在碱性条件下预聚,然后在快速搅拌下加到硫酸铝水溶液中,用氢氧化钠等碱性物质与混合液聚合而形成聚合铝硅混凝剂(PASS)。这种混凝剂在处理微污染饮用原水、富营养化湖水及再生纸生产废水时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