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甘蔗渣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羟基磷灰石/蔗渣炭复合吸附剂--HBA,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HBA对As(Ⅴ)的吸附特性,并采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吸附前后的HBA进行表征,探讨其吸附As(Ⅴ)的机理.结果表明:HBA的比表面积为89.52 m2/g,pHzpc(零点电荷)=7.2,HBA上的羟基磷灰石的分子式为Ca10(PO46(OH)2.HBA吸附As(Ⅴ)的效果最佳pH为5.0~9.0.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适合拟合HBA对As(V)的吸附等温线,25℃时Langmuir最大吸附量为6.76 mg/g,是蔗渣炭对As(Ⅴ)最大吸附量的20多倍.红外光谱分析表明,HBA含有的=C=O、─OH、─COOH等含氧官能团,可为化学吸附提供充足的吸附位点和提高HBA的吸附能力.XPS分析表明,HBA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如羧基(─O─C=O,532.2 eV)、羟基(─OH,530.6 eV)]参与了吸附反应,羟基磷灰石能提高HBA吸附As(Ⅴ)的能力,被吸附到HBA表面上的As主要以AsO43-和HAsO42-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去除水体中的磷酸盐,采用沉淀沉积方法合成了氢氧化镧〔La(OH)3〕掺杂氧化铝(Al2O3)的吸附材料La(OH)3(X)/Al2O3〔X表示吸附剂中的La(OH)3质量含量〕,并对其吸附磷酸盐的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①Al2O3和La(OH)3是吸附剂中磷酸盐的主要结合位点. ②磷酸盐初始浓度为50 mg/L时,La(OH)3(19)/Al2O3吸附剂在初始阶段吸附较快,且在200 min左右达到吸附平衡. La(OH)3(X)/Al2O3吸附剂对磷酸盐的吸附量随着La(OH)3负载量的提高而升高,其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拟合. La(OH)3(7)/Al2O3、La(OH)3(13)/Al2O3、La(OH)3(19)/Al2O3和La(OH)3(27)/Al2O3对磷酸盐的最大吸附量可分别达到25.32、27.40、43.10和53.76 mg/g (以P计). 这表明La(OH)3掺杂Al2O3后为磷酸盐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有效提高了磷酸盐的吸附容量. ③La(OH)3(19)/Al2O3对磷酸盐的吸附量随pH的升高而降低,共存阴离子影响试验表明,La(OH)3(19)/Al2O3对磷酸盐具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 ④经过5次吸附-脱附循环后,La(OH)3(19)/Al2O3表现出稳定的吸附和再生性能,对实际水体磷酸盐的去除试验结果表明其可用于实际水体中磷酸盐的去除. 研究显示,La(OH)3(19)/Al2O3的磷酸盐吸附速率快、吸附容量高、吸附选择性高,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3种铁基吸附剂(FeSO4•7H2O、针铁矿、Fe0)和铝基吸附剂(Al(OH)3),对某起爆药污染场地土壤中锑(Sb)进行稳定化处理,通过等温吸附实验、批量浸出实验、比表面积测定以及BCR分析,研究了铁、铝单一和混合吸附剂的稳定化效果以及稳定化前后土壤比表面积及Sb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铁基吸附剂对Sb的等温吸附符合Freundlich模型,FeSO4 (log Kf= 5.85)的吸附能力明显高于Fe0 (log Kf = 3.21)和针铁矿(log Kf = 4.32);稳定时间为10d的条件下,不同铁基吸附剂对Sb的稳定化效率随添加量的增大而提高,且10%FeSO4(97.1%) > 10% Fe0(72.3%) > 针铁矿(41.0%);FeSO4的添加明显促进了土壤中Zn、Cu、Pb的浸出,达到原土壤浸出浓度的1990.2、2.8倍和21.6倍,添加Al(OH)3后能够显著降低Zn、Cu、Pb的浸出浓度,添加量为4%时,稳定化效率分别达到93.8%(Zn)、93.5%(Cu)和98.3%(Pb);5%FeSO4和4% Al(OH)3混合吸附剂对Sb及Zn、Cu、Pb的综合稳定化效率最好,处理10d后稳定化效率最高可达94.6%、74.2%、82.2%和97.6%;进一步分析表明,混合吸附剂添加后比表面积能够达到原土壤的1.31~1.67倍,残渣态Sb比例增加0.037~0.197倍,与稳定化效果相一致,表明铁铝混合吸附剂是处理起爆药污染场地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为表面活性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得La2O3纳米颗粒。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对La2O3纳米颗粒进行分析。采用批实验考察了溶液pH、典型阴离子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La2O3纳米颗粒吸附溶液中As (Ⅲ)的影响,并对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模型及吸附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0.2%的CTMAB时制得的La2O3对As (Ⅲ)的吸附效果最好。当溶液pH为5~9时,As (Ⅲ)去除率较高,可达85.36%。溶液中共存的SO2-4和CO2-3对As (Ⅲ)的吸附影响较小,而SiO2-3和PO43-增加到10 mmol/L时,As (Ⅲ)去除率从85.36%分别降低至39.14%和25.36%。离子强度对As (Ⅲ)的吸附影响较小,表明该吸附过程为内层吸附。La2O3纳米颗粒对As (Ⅲ)的吸附符合伪二级反应动力学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表明该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理论最大吸附量为45.5 mg/g。La2O3纳米颗粒吸附As (Ⅲ)的机理分析为La2O3表面羟基化后产生的羟基基团La—OH与As (Ⅲ)反应生成单齿或双齿络合物,从而将As (Ⅲ)从水溶液中去除。  相似文献   

5.
污泥中不稳定Cr的存在严重威胁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利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Ca(H2PO4)2与污泥的混合比、热解终温、升温速率和停留时间,分析其对残渣特性及Cr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使污泥中的CH2基团、脂肪族硝基-NO2和硫酸氢盐分解。在添加Ca(H2PO4)2后,残渣中出现了磷酸PO基团、磷酸二氢盐PO2基团和磷酸盐PO4基团。Ca(H2PO4)2在共热解过程中转化为Ca(PO3)2,同时Cr在残渣中会形成Cr2(SO4)3晶型化合物。当Ca(H2PO4)2与污泥的质量比为15%、热解终温为650℃、升温速率为15℃/min、停留时间为90 min时,Cr的残渣态(F4)比例最高。此外,添加15%或30%的Ca(H2PO4)2共热解后,残渣中Cr浸出浓度满足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Ⅳ类水质要求,表明添加Ca(H2PO4)2共热解可促进污泥中Cr的稳定化。  相似文献   

6.
采用典型硫化物、含磷材料、含钙碱土类材料、黏土矿物等,对2种含锌(Zn)、镉(Cd)复合污染废渣进行稳定化,考察了各种材料对废渣中共存砷(As)的作用效应,利用H2SO4-HNO3浸提法评估稳定化效果,以GB 18598—2001《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为达标限值,达到高效安全处置废渣的目的。1号废渣稳定化结果表明:Na2S·9H2O、Na3PO4·12H2O、CaO、MgO、钠基膨润土均适用于废渣Zn和Cd的稳定处理,但含磷材料的施加使As浸出有所检出。2号废渣结果表明:各材料对Zn、Cd、As的综合稳定效果顺序为Na2S·9H2O > Na3PO4·12H2O > (NH42HPO4,Na3PO4·12H2O和(NH42HPO4对Zn的稳定率虽高,但易使As活化;MgO优于CaO,1% MgO对Zn、Cd、As的稳定率分别达到86.99%、91.37%、90.88%。优选MgO和Na2S·9H2O作为2种废渣的稳定化材料。研究可为国内含Zn、Cd、As废渣的高效稳定化技术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汤鼎  王晖  姜毅  赵兴青 《环境科学研究》2021,34(8):1971-1980
通过加入磷酸盐(P)和钙(Ca),促进菌株矿化铅(Pb)形成稳定的矿化物,从而降低环境中Pb的污染.该研究从矿区周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筛选出的一株对Pb耐受的菌株Bacillus C075,在进行微生物矿化重金属的试验中加入P和Ca,以了解P和Ca的添加对菌株矿化Pb的影响.结果表明:P添加对菌株生长没有影响,当添加c(Ca2+)为10 mmol/L时菌株生长状况最佳且增强了菌株对Pb的耐受性,P和Ca的添加均能提高菌株对Pb的矿化率,矿化率分别增加了23.6%和56.9%.矿化过程中动力学曲线测得Km(米氏常数)为271.53 μmol/L,Vmax(最大酶促反应速率)为109.53 mg/(h·g),表明该菌株磷酸酶活性良好,有利于矿化反应进行.FT-IR和XRD图谱分析表明,不添加或单独添加P,生成的矿化产物均为Pb5(PO43OH,但P的添加增加了菌株表面吸附面积和吸附位点,提高了矿化率.同时添加P和Ca后出现更稳定的矿化产物Ca2Pb8(PO46(OH)2,P和Ca的添加使生成的矿化物更加稳定和致密,并且提高了菌株对Pb的耐受性及矿化率.研究显示,P和Ca的添加能够提高菌株对重金属Pb的矿化率并生成稳定的矿化物,可为提高微生物矿化修复重金属Pb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由于自然和人为活动导致自然水体和土壤被As(砷)污染,严重危及生态环境并已受到广泛关注.为实现更大程度地去除含As废水的新型吸附材料,以废弃蛋壳为原材料,采用超声波法制备多孔状且较大比表面积的Na-Si-CHAP[Ca10-xNax(PO46-y-z(SiO4z(CO3y(OH)2-α,载钠硅碳羟基磷灰石],深入分析去除含As(Ⅴ)废水的吸附特性.通过BET比表面积、扫描电镜(SEM)、EDX(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并进一步探讨了pH、吸附时间、初始ρ[As(Ⅴ)]以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6.0、作用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313 K等优化条件下,0.2 g Na-Si-CHAP对100 mL 30 mg/L含As(Ⅴ)废水的去除率和平衡吸附容量分别为96.53%和14.48 mg/g.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较好地拟合了吸附试验数据,313 K下相关系数(r2)高达0.998 0,饱和吸附容量达46.73 mg/g,明显高于其他同类材料;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较好地描述该吸附行为,相关系数高达0.999 9;热力学参数△G(吉布斯自由能变)、△H(焓变)和△S(熵变)的计算值显示,该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过程.研究显示,Na-Si-CHAP作为一种吸附剂,对含As(Ⅴ)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同类材料.   相似文献   

9.
改性纳米零价铁对稻田土壤As污染的修复效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实现对稻田土壤As污染的高效修复,通过制备C-NZVI(壳聚糖基稳定化纳米零价铁),分析其对还原态亚砷酸〔As(Ⅲ)〕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特征,阐明典型竞争性阴离子/分子对C-NZVI吸附As(Ⅲ)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淹水和拮抗性肥料对稻土As的强化溶出效应,揭示C-NZVI对稻土液相As的异位吸附去除与原位补充钝化作用.结果表明:准一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很好地描述C-NZVI对As(Ⅲ)的吸附过程特征,该材料对As(Ⅲ)的最大吸附量为145.09 mg/g;当竞争性K2HPO4、H3BO3、Na2SiO3和CH3COOH的摩尔浓度为0.05~0.50 mmol/L时,C-NZVI对As(Ⅲ)的去除率依然高达99%.在对稻田土壤进行淹水和依次施用NH4H2PO4、(NH4)2C2O4、Na2SiO3三种拮抗性肥料条件下,稻土中累积溶出w(水溶态As)(18.1 mg/kg)达到土壤w(As)的30.0%;对强化溶出反应后的淹水稻土进行排水并利用C-NZVI对各步分离获得的含As液相进行异位吸附,As去除率为91.3%~99.8%,该过程使稻土中w(As)减少43.4%~52.6%;进一步利用1%和5%的C-NZVI对强化溶出后的稻土进行补充钝化,可使稻土中w(非专性吸附态As)降低94.7%~100%.研究显示,淹水强化条件下,利用C-NZVI对稻田土壤As污染进行异位去除与原位钝化的联合修复可为有效减控稻田土壤As生物有效性提供有益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陆生植物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对不同化学形态铀的富集特征,采用Visual MINTEQ地球化学平衡软件设计了五种含不同化学形态铀[UO22+、CaUO2(CO332-、UO2Cit-、(UO22(EDTA)24-和UO2HPO4]的培养液,开展水培试验.博落回在这五种培养液中分别培养1、5、10、15、20和25 d后,测定其株高、根长和干质量,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其地上部分和根部的w(铀).结果表明:在不同化学形态铀胁迫下,博落回株高无显著差异,UO2HPO4可促进博落回根的生长,而(UO22(EDTA)24-降低了博落回的干质量.并且,博落回根部对不同化学形态铀的富集能力大小顺序为UO22+ > UO2HPO4 > CaUO2(CO332- > UO2Cit- >(UO22(EDTA)24-,博落回地上部分对不同化学形态铀的富集能力大小顺序为UO2Cit- >(UO22(EDTA)24- > UO22+ > CaUO2(CO332- > UO2HPO4.此外,博落回根部对UO22+的富集能力很高,但地上部分很低.添加柠檬酸,培养液中铀的主要化学形态为UO2Cit-,并且在100 mg/L铀的胁迫下,博落回对UO2Cit-的生物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分别达到0.09和8.53.因此,要提高博落回对铀污染土壤中铀的富集和转移,可添加柠檬酸,促使土壤中铀的形态以UO2Cit-为主,同时要降低土壤中碳酸盐和磷酸盐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填埋场覆土中甲烷氧化菌的生物氧化作用,是填埋场CH4最主要的自然减排途径,但通常传统的覆土材料CH4氧化能力并不足.生物炭可用于强化填埋场覆土的CH4氧化性能,同时,填埋气中的硫化氢(H2S)也易被生物炭吸附转化,可能为CH4氧化带来潜在影响,需要进一步探究和揭示.在前期实验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生物炭改性覆土材料,接种富...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North-east Chin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industrial bases and also a main agriculturalproduction area. Land disposal of wastes and irrigatingwith sewage have led to increasing heavy metalcontents in soil (Chen, 1996) and the problemsinduce…  相似文献   

13.
生物炭因具有原料来源广泛、表面活性官能团含量丰富、性质稳定等特点,近年来,在环保领域作为重金属处理吸附剂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使用松木屑在碳化温度为400 ℃条件下制备生物炭(简称AB400),并使用HNO3、H3PO4、NH3·H2O、Ca(OH)2对生物炭进行改性。借助SEM、FTIR、BET、Boehm滴定法和Zeta电位测定等方法对改性前后AB400表征,并进行Cr(Ⅵ)吸附实验。改性后生物炭结构呈半穿透至穿透状圆形塌陷,存在微孔。酸性改性条件下,HNO3改性生物炭(简称AB400HNO3)、H3PO4改性生物炭(简称AB400H3PO4)中酸性官能团含量均有所升高,且生物炭pH均减小,其对应pHpzc增大,而碱改性的生物炭则反之。对于Cr(Ⅵ)的吸附,酸性改性生物炭在整体上的吸附效果优于碱性改性生物炭,其中AB400H3PO4吸附效果最佳,吸附容量从58.48 mg/g提高至101.82 mg/g。这是因为碱性改性生物炭表面为负电荷,与Cr(Ⅵ)的含氧阴离子相斥;而AB400HNO3微孔容积较小,圆形塌陷数量甚微,表面虽正电荷,但吸附性能不及AB400H3PO4。  相似文献   

14.
通过批次吸附实验及介观和谱学等表征方法,研究了大肠杆菌(E.coli)粉末对水体中U(Ⅵ)的富集行为和吸附模型,并对其作用产物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对初始浓度为50mg/L U(Ⅵ)溶液(pH=5)的吸附容量可达到276.89mg/g.Langmuir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的描述其吸附过程. FTIR、SEM-EDS、XRD分析结果表明:在与水体中U(VI)作用后,大肠杆菌表面检测出UO22+的红外特征峰(876.16cm-1)和U的能谱吸收峰(结合能=2.4~4.4keV).UO22+主要与菌体表面的烷基、氨基、羧基、分子间氢键发生作用,重点与PO2-、P(OH)2、PO43-以及PO3-等含P基团进行络合配位,最终产物以CaU(PO4)2、Ca(UO2)2(PO4)2·xH2O、NaUO2(PO3)3等铀的磷酸盐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5.
粘胶基活性炭纤维湿氧化改性对甲苯吸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粘胶基活性炭纤维(ACFs)湿氧化改性对甲苯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了H2O2湿氧化改性ACFs结构性质和表面化学性质对甲苯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原样,改性ACFs的微孔孔容和表面积等结构参数均有所增大,从而有利于吸附甲苯.不同浓度的改性ACFs样品具有相似的结构性质和不同的表面化学性质;随着H2O2浸渍浓度的提高,ACFs表面CO型含氧基团含量递减且有利于吸附甲苯;CO2型含氧基团含量递增且不利于吸附甲苯;整体上,ACFs表面含氧基团(包括CO型和CO2型基团)总量的增多不利于甲苯吸附.ACFs与甲苯分子之间π-π色散力作用是影响湿氧化改性后ACFs对甲苯吸附性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废弃水稻秸秆资源化利用及其治理水环境中Cd2+的污染问题,用KMnO4、KOH、H2O2、KOH+H2O2、酒石酸、柠檬酸、TiO2对水稻秸秆进行改性,制成不同的水稻秸秆吸附剂来吸附溶液中的Cd2+,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和Zeta电位仪对改性前后的水稻秸秆进行表征分析,吸附过程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修正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在Cd2+初始浓度100mg/L,pH7,水稻秸秆添加量为10g/L,25℃条件下,7种改性水稻秸秆吸附Cd2+的效果不同,其中经KMnO4改性的水稻秸秆对Cd2+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量达10.024mg/g,对Cd2+的去除率达到99.24%,比未改性水稻秸秆提高了99.44%,其次是KOH和KOH+H2O2改性处理的水稻秸秆,吸附量分别达到了9.302和9.189mg/g,对Cd2+的去除率分别达92.62%和90.82%,比未改性水稻秸秆分别提高了85.07%和82.83%.改性处理水稻秸秆吸附Cd2+的效果顺序为:KMnO4 > KOH > KOH+H2O2 > TiO2 > H2O2 > 柠檬酸 > 酒石酸.对于Cd2+的吸附过程,准一级速率方程只能较好地描述吸附初始阶段,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则能很好地描述吸附的整个过程.经KMnO4,KOH和KOH+H2O2改性的水稻秸秆是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废水中Cd2+吸附剂.  相似文献   

17.
钢铁废水污泥吸附除磷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处理含磷废水同时实现钢铁污泥资源化利用,将钢铁污泥用于吸附除磷,从磷吸附影响因素、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等方面研究了钢铁污泥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特性,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等表征手段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钢铁污泥对水中磷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在pH=2.00,温度为40°C时,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