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我国城市系统面临严峻挑战.认识城市尺度新冠肺炎发病率的地理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可以为面向公共卫生安全的城市发展提供参考.以我国282个城市作为基本研究单元,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了2020年1月1日—3月5日我国城市人口迁徙与社会经济因素对新冠肺炎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解释力(整体R2=0.40)显著高于传统的普通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模型(整体R2=0.02).②武汉迁入率较大地增加了武汉周边城市的新冠肺炎发病率,该效应随着与武汉地理距离的增加呈现空间衰减特征,东北和西南部分地区除外.③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东南经济较发达地区对新冠肺炎发病率的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④人均绿地面积和人均医务人员数量指标的提升仅在全国少部分地区显示出积极作用,其中不包括武汉周边城市.相反,人均公共财政支出对于武汉周边地区新冠肺炎发病率的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显示,我国城市的新冠肺炎发病率及其与人口迁徙/城市社会经济指标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模式,其中来自武汉的人口流入、公共财政支出和绿化水平的影响均呈现一定的空间衰减特征,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则呈现地域性依赖特征.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应对新冠疫情,综述了气温、降水量、湿度、风速、太阳辐射等气象因素与新冠肺炎关系的相关文献,筛选出有可能对新冠肺炎有影响的气象因素.以期提高气象部门精准的个性化服务能力,为疫情趋势的研判及今后疾病的预警、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收集我国主要矿区城市呼吸系统发病率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得到呼吸系统发病率与3因素的函数关系,并利用果蝇优化算法对以上函数关系进行优化,建立呼吸系统发病率预计模型(HP-B模型),将HP-B模型的预计结果与矿区城市的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发现HP-B模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山地灾害对新重庆社会经济环境的重要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新重庆的山地环境与社会经济环境特征,结合该区山地灾害大量的综合调研资料,对境内主要山地灾害类型及其现状进行归纳;对其严重的社会经济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几点有益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和系统的构思我们研究天津市城市环境问题时,遇到两个困难:首先是研究对象的结构和关系错综复杂,涉及研究的内容极为庞杂,因而理论难度大;其二是在我国对如此复杂的城市生态系的基础研究工作还十分薄弱。因此所谓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全面系统研究还不是现实。基于这样的认识,从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出发,结合天津市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研究的设计思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特大旱灾的自然与社会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2006年的特大旱灾探讨了2006年的特大旱灾的特征,分析了2006年特大旱灾的形成自然机制和社会机制,并提出了今后重庆市抗御旱灾的策略。认为2006年的特大旱灾是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叠加的结果,是人类社会经济系统自身易损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典型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协调关系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藏高原典型区域玉树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数量耦合方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速度耦合方法(Tapio脱钩模型)讨论区域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体系相互关系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分析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演变过程.结果显示:①受耕地面积变化、林业和草原...  相似文献   

8.
掌握土壤重金属空间特征及定量解析污染源对于精准治污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但定量分析影响因子的贡献和影响程度面临巨大挑战.本文选取空间位置、地形地貌、土壤特征三大类16个影响因素,采用CatBoost-SHAP耦合模型定量评估了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的影响因子和范围边界.结果表明,CatBoost在预测土壤Cd、Pb和Cr含量上具有较高精度,R2分别为0.76、0.71和0.81.空间位置对土壤Cd、Pb分布的影响分别可达71.28%和73.54%,其中,与冶炼厂的距离(DISmp)是土壤Cd空间分布的关键影响因素,影响范围在7.5 km内;与二级公路的距离(DRSec)是土壤Pb空间分布的关键影响因素,影响范围可达8 km;Fe2O3是土壤Cr空间分布的关键影响因素,土壤中氧化铁含量达到4.5%后开始正向影响土壤Cr含量.本研究定量解析了土壤重金属影响因素,可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干旱”是由大尺度的气候变化所引起的水分亏缺现象,“水资源短缺”则是因人类长期对水资源不可持续利用引起的水资源亏缺现象。前者无法被水资源管理系统规避,后者则受水资源管理方针政策的影响。然而,通常一个地区由干旱与水资源短缺引起的水分亏缺经常同时发生而且难以区分。因此,论文提出了一种可以定量区分自然因素(干旱)和人为因素(水资源短缺)对水文系统影响的框架,并以漳卫南运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SWAT模型模拟结果(无人为影响情景下)和观测数据(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对研究区1976—1995年的日径流量序列进行了初步对比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经率定和验证的SWAT模型能够有效模拟漳卫南运河流域的径流过程;2)无论是丰水年还是枯水年,水资源短缺现象均导致了夏季径流洪峰时期的消失;3)人为因素是引起漳卫南运河流域水文系统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并且人为因素影响造成的径流损失量是自然因素造成径流损失量的4倍。论文提出的框架可以定量化分析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水文系统的相对影响,有助于水资源管理者制定适应干旱与水资源短缺状况的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0.
11.
在实现环渤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研究越来越重要.本文提出了主成分分析-向量自回归(PCA-VAR)耦合分析方法,以环渤海区域为实例,运用PCA-VAR方法分析了2001-2010年期间环渤海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子系统之间变化的定性和定量关系,并运用所建立的VAR模型对2011-2015年该区域的发展状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所得的脉冲响应图可以形象地解释2001-2010年环渤海区域社会进步、经济增长和环境变化两两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动态作用;方差分解结果揭示了研究时段内该区域社会子系统变化的0~2.17%可由环境子系统的变化解释,0~31.47%可由经济子系统的变化解释,其余由自身解释,以及经济和环境子系统变化的定量分解;2011-2015年该区域发展状况模拟结果显示若仍延续当前的发展模式,环渤海区域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矛盾将会愈演愈烈,可持续发展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该研究结果对环渤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耕地变化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论文利用1978~2007年我国耕地、经济增长、城镇化、地方财政收入数据,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①经济增长、城镇化、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存在单向因果关系;②社会经济因素与耕地面积在长期存在均衡关系,在短期存在失衡关系,41%的非均衡波动将在下一期被修正;③在长期,城镇化、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变化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5和-0.03,在短期,经济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变化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4和-0.01。结论为:协调耕地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应采取长期和短期结合的策略;在长期应减少城镇化发展和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的依赖,在短期应提高用地效益和加强耕地征用监督。  相似文献   

13.
王立平  陈俊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10):3833-3839
依据环境经济学理论,运用空间极限边界分析模型,采用中国2003—2013年30个省际面板数据,从经济、人口、政策三方面入手,遴选尽可能多的社会经济变量,探究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雾霾污染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京津冀、长三角及中东部部分地区出现高-高集聚现象.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城市建筑施工、人口规模以及汽车保有量对雾霾污染具有抗干扰性的"稳健性"影响.最后依据实证结论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如进行雾霾区域联合防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清洁高效使用煤炭,合理布局城市人口等.这些建议为政府制定治理雾霾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国外城市自然保护与生态重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论文对当前国外的城市自然保护与生态重建活动作了介绍。城市自然保护包括野生生物生境保护、城市地区湿地及自然景观保护等内容。城市生态重建则主要有生态公园建设、废弃地生态重建、城市扩散廊道体系建设等方面。城市自然保护与生态重建具有以生态学为基础,多学科交叉;注重生态过程的恢复;多目标、多层次规划设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论文给出了4点对于我国城市生态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库区移民会对当地森林植被、野生动物、水土流失、水体污染和城镇环境、农村聚落环境等造成影响。为此,必须从制订环保规划、保护森林资源、防止水土失流,解决移民粮食问题等方面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16.
畜禽废弃物处理对规模养殖环境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宁  秦富 《中国环境科学》2015,35(6):1901-1910
以蛋鸡为例,利用我国5个鸡蛋主产省份蛋鸡规模养殖户的调研数据,从蛋鸡粪便处理的角度采用Super-SBM模型和分位数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了蛋鸡规模养殖环境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蛋鸡规模养殖环境效率低于技术效率,且环境效率存在区域差异;养殖过程中仍然存在投入冗余和期望产出不足、非期望产出过剩的现象;机械化、高频率清粪有利于蛋鸡规模养殖环境效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而粪便利用方式对蛋鸡养殖环境效率并没有持续的显著影响;我国所推行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有利于提升蛋鸡养殖环境效率.  相似文献   

17.
范丹  付嘉为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7):3463-3472
本文以中国2007~2016年沪深两市上市企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路径和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环境信息披露有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其影响系数平均值为0.173,且在通过PSM检验、缓解内生性、解决样本自选择问题等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机制...  相似文献   

18.
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耕地的自然生产潜力,目前在时空尺度上定量分析典型生态边缘区气候干旱和土地利用变化对耕地自然生产潜力综合影响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论文首先采用桑斯维特纪念模型(Thornthwaite-Memorial Model)对北方草地与农牧交错带地区耕地自然生产潜力进行了计算。然后结合气象数据,分析了干旱化对研究区耕地自然生产潜力的影响。又在遥感数据生成的1990,1995和2000年1km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耕地自然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970~2006年研究区总体上呈现出较强的变干趋势,但波动明显,干旱导致耕地自然生产潜力在1990~1995年和1995~2000年分别减少了约16.61×106t和19.55×106t。1990~1995年和1995~2000年耕地增加率分别为2.64%和2.55%,在此基础上,耕地自然生产潜力分别增加了5.36×106t和4.48×106t。从整个研究区尺度来看,1990~1995年和1995~2000年耕地自然生产潜力分别减少了了约11.24×106t和15.08×106t。从基于气象站点的泰森多边形尺度来看,研究区的西北区域,主要包括陕西、宁夏和甘肃部分地区,耕地自然生产潜力对于气候变化比较敏感,而包括河北、山西部分地区在内的研究区华北南部区域和内蒙古主要受到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于晓雨  许刚  刘樾  肖锐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2):5806-5816
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利用2016~2018年夏季Landsat 8影像数据和三维建筑数据,提取地表温度(LST)并计算三维景观指数,分别在200m、400m、600m、800m、1000m、1200m六个基准空间尺度上,利用空间回归模型探索建筑物三维形态对LST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城市的内部城区热环境较差,超过50%区域为高温区和次高温区;建筑物三维形态对LST的影响存在尺度效应,随着研究尺度的增大,影响力逐渐减弱,在研究的六个基准尺度中,200m是所有城市的研究适宜尺度;对LST影响最大的指数分别是建筑结构指数(BSI)、建筑平均体积(AV)和分布均匀度(BEI),其中BSI、BEI与LST正相关,除上海、苏州和台州,AV也和LST正相关,表明瘦高、体积小、分布均匀的建筑物有助于降低城市LST,改善城市热环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质环境与社会经济的物质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论文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2000~2005年我国地质环境与社会经济的物质流进行了核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从地质环境获取的物质需求总量呈增加态势,2005年达到了439.6×108t,显著超过了国外主要发达国家,致使我国地质环境压力不断增大;我国经济增长在依赖于地质资源的同时,物质生产力从240.9元/t增长到416.5元/t,但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发展仍属于资源消耗型,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低;我国人均物质消耗量为33.6t,明显低于主要发达国家,按照发达国家人均物质消耗量开发地质资源将远远超过我国的地质环境承载力,决定了我国只能走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