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种自然灾害往往对森林、草原等植被造成直接破坏或潜在威胁;另外,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常常是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所以,对植被破坏造成经济损失的评估,对于定量分析灾害损失和人类活动影响程度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森林植被破坏经济损失的评估作一些简要分析。1森林植被破坏的影响 森林植被破坏的直接后果主要反映在资源减少和环境质量变差两方面。1.1对资源的影响 (1)森林生产力下降,甚至森林资源枯竭。 (2)森林释氧量减少,保健功能减弱或消失。 (3)森林景观变差或消失。 (4)多种林下植物减少或…  相似文献   

2.
陈志明 《沿海环境》2002,(10):42-43
环境破坏的严重性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活动的迅猛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同时也伴随着对自然资源的无限制开采和滥用以及大量排放污染物,造成空气污染、水污染、地球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噪声干扰,有毒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的扩散以及森林消失、耕地减少、洪水泛滥、草原沙化、水源枯竭、连年干旱,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并且还在继续危害人类社会,进而造成目前人类社会已不得不认真对待的全球性环境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的原因,首先是随着人口大量增长和贫穷愚昧对环境产生的压力以及人…  相似文献   

3.
论贵州喀斯特地区气候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贵州喀斯特地区气候特征和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等的基础上,论述了喀斯特地区气候与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密切关系,根据贵州环境建设的目的和应坚持的原则,提出了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森林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是我国森林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它表现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以及气候异常、物种减少、资源枯竭、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等。  相似文献   

5.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是滇池和昆明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赖以生存的主要水源,解放前森林茂密,复被率50%以上,雨量丰富,水源涵养功能良好,是一优美的绿色天然水库,但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森林植被破坏,复被率下降到27%,森林破坏  相似文献   

6.
图门江流域*人口变化对森林生态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近百年来图门江流域我国一侧的人口变化过程为主导因子,历史地分析了森林植被破坏以后,一系列生态资源所受到的影响,并以珍贵毛皮兽紫貂为例,定量地分析了珍贵生物资源在该流域濒临绝迹的原因及历程。  相似文献   

7.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尔德·J·汤因比在谈到人类的环境问题时曾说过:“要消除对于人类生存的威胁,只有通过每一个人内心的革命性变革。”环境问题由来已久,但尤其以工业革命以来最为突出。导致环境危机的原因是很复杂的,而全民环境意识淡漠则是诸多因素的根本因素。因此,本文主要就强化环境意识的教育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想法。从环境问题的历史演变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类文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由于观念的原因(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也在与日俱增地破坏着自己的生存环境。面临全世界的森林锐减,全球变暖、水荒漫延、  相似文献   

8.
测绘过程中,对地理要素的采集等工作,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为更好完成测绘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因素研究,从破坏生态平衡、造成土地退化、降低植被覆盖率三个方面,完成测绘过程,对环境的破坏因素分析。在破坏生态平衡、造成土地退化、降低植被覆盖率三个条件中,两项都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分析其中一个条件,对环境情况的具体影响,并根据影响结果,进行相应的实证研究。根据三种不同的研究结果,得出减轻测绘过程中破坏因素,对环境影响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9.
吴俊铭 《环保科技》2000,6(1):46-50
在分析贵州喀斯特地区气候特征和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等的基础上,论述了喀斯特地区气候与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密切关系,根据贵州生态环境建设的目的和应坚持的原则,提出了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当环境日益恶化之时,勇敢的林木植被又一次庇护人类,面对这些“绿色卫士”——  相似文献   

11.
抚顺市生态环境现状:(森林覆盖率较高,但生态系统结构不合理,生态功能的发挥受到影响;矿产开发严重破坏生态平衡,矿区生态环境恶劣,历史欠帐大;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率较高,但生物多样性仍遭受严重威胁;农业生态问题严峻;水土流失严重;建成区布局紊乱,绿地系统缺乏连通性。)指出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制约因素为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不协调、经济发展模式粗放,生态恶化、缺乏有效的生态经济政策,资金短缺。  相似文献   

12.
位于黄河上游流段的乌海市,植被破坏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且有恶性循环之势。为了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为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防治,追究植被破坏的原因,尽早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是一个不可等闲视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取得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和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初步遏制,但酸雨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土地沙漠化、森林面积减少、物种灭绝、水资源危机、水土流失等并未得到缓解,反而仍在继续恶化.环境安全已成为环境保护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云南有丰富的水能资源,良好的开发条件,而大量的水能资源却得不到开发利用。另一方面由于供煤不足,生活和生产燃料缺乏,只好砍树烧柴,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本文就云南以电代柴,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作一粗浅探讨。一、砍树烧柴,生态环境恶化云南煤炭生产偏于东部,由于交通和其它原因,难于大量“东煤西运”,滇西、滇南供煤不足,特别是农村,生活和生产燃料不足,只好砍树烧柴,割草皮挖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流域农业生态环境变迁史可以概括为:远古至秦汉时期,是生态环境由荒凉向开化发展的阶段;隋唐五代时期,是生态环境平衡发展阶段;宋元时期,是生态环境开始失衡阶段;明清时期,是生态环境逐渐破坏恶化的阶段;近代以来,生态环境呈现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建国以来生态环境经历了一个恶化——治理——改善的过程。在此,我们可以得出历史的经验教训:农业开发必须适应复杂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只有全面地把握自然生态环境的总体,才能使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充分地持续地发挥作用,经济社会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相反,如果不顾自然生态环境的复杂性,掠夺性开发资源,就必然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的十年里,对世界环境的研究表明,有许多环境破坏所引起的不良影响已超越国界。为了保护全球环境,各国都应共同努力以避免产生共同性的破坏问题。正如国际开发问题独立委员会最近在一份关于“南北共同危机:为实现世界性的痊愈进行合作”的报告指出: “土地受到的压力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生产和滥用化学品和化肥,沙漠蔓延,滥伐森林、森林植被的消失以及水土流失等正在使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土地生产力下降,农业遭到严重破坏。这种退化已经到了紧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介绍了耿马县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方面取得的明显成效,分析了存在的森林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水土流失、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生态规律被打乱等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关于辽宁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序由于长期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过度开发和利用,辽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质量均已下降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建国以后,各级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大规模的环境治理和生态工程建设,虽然局部有所改善,但从整体来看环境问题仍在继续恶化。2辽宁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2.l植被破坏严重,生态失调辽东山地的原生型项被群落是沙松(Aniesholophylla),红松(Pinuskondenss)阔叶混交杯。群落结构比较复杂,是由七、八个垂直层片组成的复层森林群落,生态环境调节功能较高。由于受到长期的破坏,“目前仅残存在偏远深山的顶部,总面积不足3…  相似文献   

19.
重庆岩溶地区生态退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岩溶环境属于典型的生态脆弱地带。本文从植被破坏、土壤侵蚀、石漠化等重大生态破坏问题方面阐述了重庆岩溶地区的生态退化现状和特征,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重庆岩溶环境严酷,植被发生逆向演替,种子库的关键种和建群种也已退化,并且由于重庆陡坡耕地比重偏大,土壤侵蚀严重,区域土层处于负增长状态,促使岩体裸露,石漠化程度加剧。文章指出导致这些生态退化现象的发生是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气候和水文因素等;人为因素主要是资源利用不合理、资源利用过度和贫困等因素。最后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生态重建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露天煤矿开采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占用和损毁大片土地,破坏大量植被,最终导致矿区生态环境恶化。为此,恢复和建设因露天开采而破坏了的矿区生态环境是一项重要迫切的战略任务。本文结合小龙潭矿区布沼坝露天矿四期扩建工程环境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