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氨基苯酚类废水的络合萃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P2 0 4 (二 (2 乙基己基 )磷酸 )为络合剂 ,煤油为稀释剂 ,正辛醇为助溶剂 ,通过萃取 反萃取的方式 ,对氨基苯酚类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萃取剂浓度、废水pH值和油水比O/W ,以及反萃剂浓度、反萃油水比和反萃温度对萃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可将原废水的CODcr值降低至 1 / 7,使之满足其它末端处理的要求 ,而且反萃工艺简单易行 ,溶剂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2.
钛白废酸回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臭氧氧化技术将钛白废酸中的Fe^2+氧化成F^3+,再用萃取法除去Fe^3+。考察了络合剂(盐酸)浓度、萃取剂、萃取相比和多级错流萃取级数等对Fe^3+萃取率的影响,初步探索了反萃法回收萃取剂及萃取剂的循环利用。结果表明,当盐酸浓度为3.4-4.0mol/L时,几乎可完全络合溶液中的Fe^3+,Fe^3+的萃取率随相比(O/W)的增加而增大,萃取级数愈多萃取效果愈好。O/W=1:1的单级萃取与总相比O/W=0.5:1的四级错流萃取率接近。当反萃相比(V/O)=1.5:1时,Fe^3+的反革率达97%,萃取剂经过6次萃取一反萃循环后.Fe^3+的萃取率没有明显下降。去除Fe增的钛白废酸,经蒸馏浓缩到70%左右,再与浓硫酸混合后可用于钛白粉的生产,蒸馏过程中得到的盐酸循环使用,反萃出来的Fe^3+可作为生产铁红的原料。  相似文献   

3.
萃取法处理DSD酸氧化工序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萃取法处理DSD 酸氧化工序废水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废水H2SO4三辛胺(TOA) - 煤油的萃取体系,并探讨了萃取相比、水相酸度、稀释比、萃取温度、反应搅拌时间、搅拌强度和反萃投碱浓度、反萃温度等一系列处理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经萃取处理后DSD 酸氧化工序废水中的COD 及色度去除率分别达94 .3 % 和99 .6 % 。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从二壬基萘磺酸-二(2-乙基己基)膦酸(DNNSA-P204)负载有机相中反萃铅的影响因素.考察了反萃剂种类、反萃时间、反萃温度、反萃剂浓度和反萃油水比(VO/VA)对负载有机相中铅反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硝酸为最佳反萃剂,反萃平衡的时间为5 min,低温有利于反萃.反萃过程为放热过程,过程焓变为-942.7 J·mol-1.广角激光光散射和FT-IR结果表明:DNNSA浓度不变时,DNNSA-P204形成的混合反胶团随着P204浓度的增加而变大,负载有机相中的铅以Pb AD形式增溶进入混合反胶团内水相中.经多次反萃后,萃取剂DNNSA-P204对铅仍有较好的萃取能力.当反萃时间为5 min,温度为298 K,油水比为2∶1,硝酸浓度为0.6 mol·L-1时,反萃率可达到70%.  相似文献   

5.
络合萃取法处理高浓度H酸废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用络合萃取法回收H酸废母液中染料中间体的多种影响因素,得出了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萃取工艺,H酸废母液中染料中间体回收率可达90%以上,萃余液中CODcr d (1000-3000)mg/L之间,此工艺可使废母液中的回收物浓缩5-10倍,萃取剂可以再生回用。  相似文献   

6.
萃取-反萃法综合回收磷矿浮选尾矿中磷和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磷矿浮选尾矿的资源特点,将其作为高镁低品位磷矿进行处理,用萃取-反萃法分离酸浸液中的镁和磷。选择正丁醇作为萃取剂,在磷酸浓度为30%、萃取相比为1:1,温度为常温,萃取时间为5min的均衡搅拌条件下,五氧化二磷萃取率可达68%以上;用水作为反萃剂,在其加入量为反萃前有机相体积的30%,反萃时间为3min,常温条件下进行反萃,反萃率可达90%以上。该研究为综合回收磷矿浮选尾矿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7.
采用酸碱法溶出电脑线路板中的贱金属,用王水制备金贵液,然后选用萃取容量较大的甲基异丁基甲酮进行萃金研究,结果表明:在相比为0.6、振荡萃取频率(100 r/min)、萃取时间15 min、温度40℃时,MIBK萃金的效果最佳,一次萃取率可达到97.14%,当金贵液中金含量大于30μg时,在以上条件下,萃取率可达到98%以上;选用5%的草酸进行金的反萃取,在70℃反萃40 min其反萃率可达98%以上;在120℃条件下蒸馏、冷凝回收有机相中的甲基异丁基甲酮,其回收率大于98%,节约萃取成本的同时,可提高试剂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二丁基卡比醇(DBC)从印刷电路板废料中萃取金。考察了萃取剂浓度、氯离子浓度、氢离子浓度、反萃取剂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DBC萃取剂在盐酸介质中萃取浸取液中[Au3+]=0.307mg/L的最佳萃取条件为:[H+]=2.00mol/L,[Cl-]=1.00mol/l,O/A=1∶1,萃取时间=90s,DBC=50%(体积比)。在此条件下一级萃取率可达97.33%。选用亚硫酸钠作为反萃剂。通过实验总结出用该反萃剂从负载[Au3+]=0.272mg/L的DBC萃取剂中反萃金的最佳反萃条件为:亚硫酸钠浓度=5%,反萃时间=90s,O/A=5∶2。在此条件下,一级反萃率为95.04%。  相似文献   

9.
孟宪红  李悦 《环境工程》1998,16(1):54-56
用季胺盐作萃取剂,采用一级萃取回收废催化剂中的钼,其钼回收率可达90%,反萃液可直接得到四钼酸铵,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一定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一种从钨渣中提取钪的方法。对H_2SO_4浓度、酸浸时间、温度变化与钪浸出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对萃取剂N1923的浓度、萃取时间、相比与萃取率的关系,以及反萃条件进行了研究。反萃取经草酸沉淀,加热灼烧,最后以Sc_2O_3形式回收。整个提取过程,钪的回收率约80~85%,Sc_2O_3的纯度达9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根据巯基棉在一定酸性条件下能定量吸附甲基汞的原理,利用多通道并联的固相萃取装置,采用气相色谱(ECD)方法测定饮用水中痕量甲基汞,考察了水样pH值对回收率的影响。方法在10.0ug/L~50.0ug/L范围内线性良好,当采样体积为1.0L时,检出限为0.06ng/L,样品平行测定的加标回收率在79.6%-82.8%,相对标准偏差为2.5%。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水体和土壤中类固醇激素的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水样采用固相萃取方法富集,土壤样经加速溶剂萃取后由固相萃取净化和富集。处理好的样品经丹磺酰衍生化后上仪器分析。结果表明,类固醇激素在水体和土壤中的检出限分别为0.01~0.6ng/L和0.01~0.19ng/g,回收率分别为77%~97%和62%~119%,RSD小于6.04%和15.5%。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适用于环境水体及土壤中类固醇激素残留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快速分析水中硝基苯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水中硝基苯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详尽地叙述了水样预处理过程.对固相萃取,水样预处理和色谱分离条件做了试验并予以优化.采用ODS-C18固相萃取柱将样品浓缩富集后,以DB-17色谱柱(30 m×0.32 mm×0.25 μm)为分离柱,以ECD和FID检测.方法检出限在0.12~90 μg/...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根系生长与土壤水分利用方式相互关系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1995~1996年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联合站布置了冬小麦水分试验,在土壤连续干旱条件下考察了冬小麦返青至成熟阶段根系生长和土壤水分利用方式。给出并验证了可用于分析二者相互关系的定量模型。根据以下两点分析了作物利用土壤水分特征:①将土壤含水量开始降低时间视为吸水峰到达某一深度时间;②吸水峰下达到某一土层后,土壤含水量即随生育进程以指数形式逐渐降低。愈接近地表的土层,根系分布量愈大,根系日增长率在抽穗期最大,至扬花期根量及根深达最大值,根系吸水范围和深度基本取决于营养阶段根系生长发育状况。返青时,根系已下扎到1m,根系生长峰与吸水峰基本同步下移,根系下扎到某一土层后继续生长发育,直至土壤有效含水量只剩40%~20%时为止。根系下扎虽深达180cm,而且下层根系吸水功能较强,有效水量较大,但终因根系分布量太少,致使作物利用水分的土层深度只达120cm,吸收的水量大多来自0~60cm土层。在土壤连续干旱条件下,土壤水分不足亦是制约根系吸水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作物利用土壤水分初期,根系吸水速率最大,随着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少,根系吸水速率随之降低。土壤中有效含水量比例在08以上,根系吸水速率大致以线性关系大  相似文献   

15.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联用测定水中氯苯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联用技术对水中九种氯苯进行测定。优化了SPME的萃取条件,选用65μmPDMS—DVB萃取涂层,在加入1.5gNaCl,温度为20℃的条件下萃取15min,280%解吸4min。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相关系数大于0.9988。将该方法应用于湘江水中氯苯的测定,回收率分别为79.4%-99.9%,证明了访方法对痕量氯苯分析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一种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体中10种磺胺类抗生素的方法.样品经自制PEP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净化、乙腈-二氯甲烷(2∶1,体积比)洗脱后,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检测波长λ=268 nm,柱温33℃,流动相为乙腈-0.4%乙酸/水(体积比),采用梯度洗脱程序,实现了10种待测组分的基线分离,线性范围为10~2 000μg.L-1.去离子水和实际水样的加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73.4%~95.6%和70.2%~92.5%(磺胺除外,分别为8.5%和8.0%).整个分析方法的检出限为1.42~7.25 ng.L-1.应用此方法对上海市黄浦江部分河段江水、崇明岛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测定表明在这几种不同水体环境中,不同频率地检出了磺胺类药物,浓度范围为13.3~241.5 ng.L-1,从而证明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高效等优点,可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周宁  程迪  胡筱敏 《环境工程》2012,(Z2):44-47
研究了采用液膜分离技术从氧化铁行业生产氨氮废水中处理氨氮的工艺,并通过实际工业废水进行了验证。主要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外水相pH值、内相试剂的选择、油内比、乳水比等因素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通过实验结果表明:以3%EA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10%内水相硫酸浓度,油内比为2∶1的乳状液膜体系,处理初始浓度为1057mg/L氧化铁行业氨氮废水,在pH值为11.8,乳水比Rew为1∶8的传质条件下,氨氮去除率可达94%以上。  相似文献   

18.
P204-煤油萃取剂的生物降解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测定溶剂饱和溶液 BOD5和 COD的方法对混合溶剂 P204(二-(2-乙基己基 )磷酸 )-煤油的生物降解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的 P204(煤油)均可降解 .当溶剂中 P204的浓度小于 70%时 ,平衡水相的 COD及 BOD5 与初始溶剂中P204对煤油的体积比成正比 ;当 P204的浓度大于 70%时 ,平衡水相的 COD及 BOD5基本保持不变 .同时 ,建立了 P204(煤油)平衡水相中 P204的浓度的表达式 ,对研究混合溶剂的生物降解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相似文献   

19.
铜镍电镀退镀废液资源化处理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硝酸型铜镍退镀废液,确定了蒸馏法回收硝酸、溶剂萃取法分离提取铜、沉淀分离法回收镍的工艺路线.探讨了采用P507煤油体系萃取分离硝酸介质中的铜和镍及用硫酸反萃铜的条件及影响规律,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硝酸回收率可达97.8%;当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浓度Cu 15~20mg/mL,Ni 5~10 mg/mL,料液pH为1~2,萃取剂体积分数35%,皂化度60%,相比为1∶1,振荡时间2min,温度20℃~25℃,铜的一级萃取率达90%以上,铜镍分离系数为75,经过三级逆流萃取废液中的铜镍已达到完全分离;以NaOH作沉淀剂,溶液的pH为10~11,镍的回收率可达99.9%.经上述处理后,使排放液达到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