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大气环境污染对文物古迹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内外多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大气环境污染是造成文物古迹损害的重要因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降尘、酸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和臭氧等。该文根据近年来关于大气环境污染的报导,着重论述了尘埃对文物损害的机理和现象,酸雨对文物的腐蚀过程和反应机理,以及SO2,NO2,CO2和O3等气态污染物使无机质文物老化、生锈,有机质文物脱色、褪色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我们祖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从很久远的古代起,我们的租先就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创造了许许多多至今还闪烁着灿烂光辉的历史,并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文物古迹。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文物古迹,特别是吉建筑存在于某一个地区,往往会形成该地区特有的景观。而其周围环境一旦被破坏,会使古建筑物本身大为逊色,严重影响其历史价值。国务院曾在1960年颁布了《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对已经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应……划出必要的保护范围”(第五条),“必须  相似文献   

3.
黄燕 《沿海环境》2001,(1):31-31
这是一个保存完好的明清古镇,由于交 通不便,尚隐在山间鲜为人知,但是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交通设施的日渐完善,她终将为世人所瞩目。 它叫黄姚,是广西昭平县一个有着450多年历史的古镇。黄姚发祥于宋朝开宝年间,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由于该镇以黄、姚两姓居多,故名“黄姚”。现黄姚古镇占地面积36公顷,聚居着500多户2800余人。 乾隆年间,黄姚街市旺盛,街区绝大部分建筑群均已形成。由于过去村镇处于半封闭状态,古老的民居、众多的文物古迹得以保存下来,没有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和人为的破坏,…  相似文献   

4.
生态损害是围绕生态损害所形成的法律理论体系与法律制度设计的基础。深入分析生态损害论争的焦点及分歧原因就会发现:生态损害是生态功能的损害,其不等于自然资源损害或环境质量或容量损害,也不宜称之为"生态环境损害"或"环境本身损害";生态损害的本质是人的生态利益的损害,生态利益以生态功能为客体,是对人身利益和财产利益的一种最低限度的安全保障,具有秩序性和本底性的典型属性;生态损害还具有"量"的特性,是达到严重程度的生态功能的损害,对生态损害进行评估仅是认定损害结果的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5.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灰色聚类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灰色聚类法对西安地区文物古迹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并与综合指数方法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灰色聚类法不仅注意到分级界限的模糊性,而且信息利用率和精度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利用灰色聚类法评价大气环境质量,方法简便,结论更能反映实际的大气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6.
据联合国环境署《独一无二的地球》杂志最新一期报道,在欧洲和北美洲,现在普降酸雨.它侵蚀着波兰、希腊等国的设备、铁路、古建筑和文物古迹;瑞典9万多个湖泊中,有2万个受到酸雨损害,其中4千个已经鱼类绝迹;挪威南部80%的湖泊、溪水受害,湖面1万3千多平方公里的区域鱼类绝迹;西德1500公顷常青树森林死于酸雨,另有8万公顷冷松林受到严重威胁;渥太华的加拿大议会大厦,因酸蚀而变黑;美国东海岸的几千个湖泊因酸化而成了鱼类的墓地.酸雨的起因,一般认为,主要是大量二氧  相似文献   

7.
食品烹调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油烟气,污染环境。损害人体健康,文中介绍各种油烟气的形成及其成分饮食业油烟的排放标准和净化方法。旨在提供有效防治饮食业油烟气产生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正"生态损害"在法学上多诠释为"对环境本身之损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认为,生态环境损害是"环境要素和生物要素的不利改变及上述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所形成的"破坏+污染"复合型损害。这对海洋生态损害的界定有重要的导向意义。故所谓海洋生态损害,是指因环境污染或破坏行为导致海洋生态环境在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等方面发生可观察的或可测量的不利改变及海洋生态系统功能的失衡或退化。  相似文献   

9.
持续发展是当代新的关于发展的战略思想,是科学家经过20多年探讨和酝酿形成的。1981年美国农业科学家R.Brown出版的《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把经济学中“稳定社会”概念发展成“持续发展”的概念,开辟了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新纪元,成为21世纪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相互关系的全球共同发展战略。1987年联合国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持续发展”给出定义:“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满足当代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满足他们需求的能力。”1993年对该概念进行补充,认为待续发展不仅要追求代际公正(即不应损害下代人…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环境损害鉴定基础理论尚属空白,环境损害鉴定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立法、执法、司法实践尚处探索阶段。2011年5月25日环境保护部下发《关于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若干意见》【环发[2011]60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为环境行政管理机关首次以规范性文件形式,提出建立环境损害鉴定队伍,无疑会对执法、司法实践中环境污染损害鉴定活动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如何建立环境损害鉴定队伍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司法鉴定理论框架,从环境损害鉴定主体内涵入手,界定了环境损害鉴定主体范围为环境损害鉴定机构、组织和环境损害鉴定人,并进一步集中探讨环境损害鉴定机构、组织问题。本文研究认为环境损害鉴定主体理论基础在于鉴定主体独立性、形成诉讼法律关系外的第三方的必要性及与当事人之间无利害关系超然性是环境损害鉴定主体适格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1.
风险(risk),即可能发生的危险,属于随机事件。它的函数关系式为:式中:E(S)为在西c时间内,涉及到N个人,一个或一组危险源中形成的风险期望值;S为损害程度或损失重;F(S)为S的分布函数(累计概率函数)。野外地质工作中的风险是指在野外地质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其风险研究就是识别风险的种类和性质,估计风险损害程度和发生概率,总结和运用风险策略,最终排除风险,以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1野外地质工作中的风险种类关于风险的种类,可有多种多样的划分,而就风险研究的目的而言,以下几种划分是有益的:1.1按风…  相似文献   

12.
丁霖  余文梦  竺效 《环境科学研究》2022,35(6):1519-1526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有助于生态环境损害的价值化评价与损害产生的因果关系分析,是损害修复与赔偿的重要依据. 然而,现有法律与政策尚未形成完善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启动机制. 为厘清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启动的驱动因素,以完善启动机制,在梳理现行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法律政策的基础上,利用Probit模型分析949个环境民事司法案例数据,探讨启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驱动因素,继而对启动机制的完善进行定性分析. 结果表明:目前生态损害鉴定评估启动主体较广泛,原告方主体类型、被告方主体类型、生态环境损害类型、审理法院级别等因素对损害鉴定评估启动具有显著影响;国家公权机关启动的鉴定结果认可度高于社会组织和私人主体,诉前鉴定的诉讼成本较低. 基于此,提出通过明确诉前以生态环境行政机关启动为主、诉中由法院决定是否启动的顺位规则,完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启动机制.   相似文献   

13.
大型工程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评价,在我国还是一项新的工作。象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这样举世瞩目的工程,可借鉴的经验更少,值得探讨的问题更多,需不断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4.
酸雨对泰山古碑石刻侵蚀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我国华东典型山地地区的酸沉降对文物古迹的影响,选取与泰山古碑石刻材质相同的花岗石,采用pH分别为3.0、3.8、4.7、5.6的人工模拟酸雨对泰山花岗石进行周期浸泡实验,测定不同pH值下的腐蚀速率;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试验前后样品表面特征;并对浸泡前后的样品表面粉末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影响石材腐蚀的主要因素是酸雨的酸度;花岗石石样受到侵蚀后,质量减少百分数随pH值降低而增大,最大质量损失达到0.073%,而当pH值大于3.8时,石样的最终腐蚀情况基本一致,基本在0.02%左右;并且无论是高酸度酸雨,还是低酸度酸雨,都对材料外观造成了损害;蚀后样品查出了CaSO4和MgSO4相分。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速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给人民带来巨大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水污染、大气污染、废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由此而起的环境污染损害诉讼案件也有所增加。环境污染的外部性及其相应的市场失效,促使人们思考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高效而公正的诉讼法律机制,以有效地解决环境污染损害诉讼案件,保障环境污染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公平的社会价值目标。当事人的证明责任,是环境污染损害诉讼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具体分析我国环境污染损害诉讼的证明责任问题。三环境污染损害诉讼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浦宝康 《交通环保》1995,16(6):31-33
本文介绍了一咱因油污染造成自然资源受损的计算方法,其赔偿金额可为双方(肇事方与负丽环保的机构)接受,从交能系统而言,形成自然资源损害的主要原因,还是船舶造成的油污染。本文试注油污染涉及自然资源受损的各有关方面以及赔偿评估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7.
张峥 《陕西环境》1996,3(4):41-42
瑞典环境保护立法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环境保护法、环境损害法以及环境损害保险条件的有关条例。除了上述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外,其他如水法、化学产品法、造林和农业法中也有涉及环境问题的条款。此外,瑞典还有一部独立的自然保护法,其中有关于建立国家公园、保护动、植物等条款。环境保护立法的目有是在环境风险行为和环境保护之间建立一种平衡。同时,立法也显示了瑞典政府和国民试图解决与环境有关的各种矛盾的强烈愿望。1、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约束那些具有环境风险的行为。环境风险行为指发生在不动产业或永久性工厂对邻近目标形成…  相似文献   

18.
环境损害评估:国际制度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随着全社会对资源环境稀缺性和环境价值认同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从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健全了环境损害评估制度.环境损害评估的实践活动在科学研究层面对环境法学、环境经济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应用层面不断推动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方法、工作机制、程序导则的形成和完善.在比较分析美国、欧盟、日本等环境损害评估国际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环境损害评估相关概念、内涵与范畴,系统梳理了各国相关法律法规、工作机制、技术导则、评估方法、资金来源以及沟通协调等制度内容.当前我国环境损害评估理论和实践都处于起步阶段,结合我国当前严峻的环境形势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特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了我国环境损害评估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对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损害评估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69年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国际公约(以下简称民事责任公约)和1971年关于建立赔偿油污损害国际基金公约(以下简称基金公约)此二公约为管理满载油轮所造成溢油损害的责任和赔偿的国际公约。民事责任公约涉及油污损害的船东责任,规定了船东严格责任条款并要求其投保义务。船东的责任的限额与他的船舶吨位紧密相连。基金公约是民事责任公约的补遗──建立一个额外赔偿系统,依据基金公约而建立的国际油污赔偿基金(IOPCFUND)会来管理该赔偿系统。赔偿基金会是一个政府间组织,它将蒙受满载油轮发生油污损害提供担保。它的主要作用是为68…  相似文献   

20.
环境保护违法成本低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尚未建立环境污染损害评估体系。开展环境污染损害评估工作,形成"调查-评估-诉讼-赔偿"的工作模式,让违法者赔偿环境损害的全部成本,可以从源头和制度上遏制环境污染违法。结合某市的危险废物存储及倾倒事件具体实例计算了环境污染损害数额。提出了对企业法人终身环保责任追究和终身环境损害赔偿、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和信托基金、建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制度体系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