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多孔CO2吸附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2吸附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物理吸附主要发生在微孔内,常见的物理吸附剂包括活性炭、沸石、硅胶等。调整多孔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吸附性能。通过在多孔材料尤其是介孔材料孔表面接枝或浸渍胺类等碱性物质,将物理吸附转化为新化学吸附,是提高多孔吸附剂吸附性能的有效方法。综述了活性炭、沸石、硅胶和改性介孔材料等多种多孔CO2吸附剂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研究和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多种将CO2转化为化工产品的光催化还原体系,包括TiO2体系、金属修饰的TiO2体系、有机光敏化剂修饰的TiO2体系和其他光敏半导体材料体系.评述了不同光催化体系的特点及其催化性能.讨论了光源波长、反应温度、CO2压力和浓度、H2O和CO2摩尔比等实验条件对反应产物种类及其产量的影响,指出催化剂的活性、光源波长和...  相似文献   

3.
水合物法分离CO2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合气体在形成水合物时,水合物内的气体组分与气相内不同。CO2溶解度远高于N2、O2、H2等气体,因此水合物法可分离燃煤电厂烟气中的CO2。分析了气体组成、压力、温度、促进剂和多孔介质等因素对水合物法分离CO2的影响,指出采用耦合技术降低操作压力和提高水合速度是今后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科学研究表明:无论是煤炭、石油还是天然气,碳是所有化石燃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燃料在燃烧提供能源时均释放出温室气体CO2。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5.
火电厂CO2排放及减排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全国火电装机情况及规划建设容量,结合火电行业目前CO2排放及控制情况,研究提出了有效控制CO2的减排措施,并对相应措施的CO2减排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CO2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介绍了CO2分离捕集最新工艺——电化学法、膜法、化学循环燃烧法的研究进展。评述分析了CO2的各种资源化应用前景:CO2气体用作生物碳源、辅助注射成型剂及有机物(如氨基甲酸酯、表面活性剂)合成原料等;液态CO2用于人造金刚石、热泵干燥、超临界CO2萃取及固体干冰冷喷射清洗等。CO2作为一种潜在的丰富碳源,应不断研发其新的应用领域,加快其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7.
全面介绍了自养微生物固定CO2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包括固定CO2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固定CO2的机理、微生物固定CO2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在CO2吸收与资源化中的应用.提高微生物的固定CO2能力、简化固定CO2环境要求、拓展微生物固定CO2的应用领域是微生物固定CO2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O2/CO2气氛下对醋酸钙再燃脱硝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建立由112种物质和677步基元反应组成的机理模型,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醋酸钙再燃脱硝效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高浓度的CO2对脱硝反应有促进作用。醋酸钙分解产生丙酮,丙酮高温热解主要气体产物为CO、CH4、C2 H4、H2、C2 H2和C2 H6,这些碳氢气体能够与OH反应生成碳氢自由基和HCCO,进而与NO反应实现脱硝,高浓度的CO2对碳氢自由基的生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燃煤电厂排出的烟气分离技术,分为即燃烧前处理、富氧燃烧以及燃烧后处理三类,阐述燃烧后的处理方法.这种方法有五大技术发展方向,包括吸收、吸附、膜分离、霜冻分离和生物捕捉.对这五个方向的技术做一些阐述,并列举这几个方向下正在开展的研究实例,对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做一个较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燃煤电站CO2排放状况及减排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燃煤机组能源利用率低、煤耗高,导致CO2排放量大、强化温室效应的现状,提出了改进机组性能、优化火电结构、发展高效清洁燃煤技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及回收CO2,实现CO2资源化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2030年CO2排放总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2005年和2010年CO2排放总量分别为55亿t和81.52亿t,“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0%和8.0%.中国2011-2015年、2016-2020年、2021-2025年和2026-2030年GDP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7%、6%、5%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对应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分别为0.5、0.5、0.4和0.3的能源发展模式,预测2030年燃煤、燃油和天然气CO2排放量及全国CO2排放总量.提出减少CO2排放总量对策,主要包括:调整能源结构,尽量减少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增加石油、天然气和新能源的比例,提高CO2综合利用率,完善CO2管理政策与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13.
火电厂CO2减排技术主要包括燃烧前处理、燃烧中减排及燃烧后捕集三类。介绍了IGCC、富氧燃烧、胺吸收法、生物法等CO2捕集与封存技术,分析其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CO2螯合萃取金属离子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新型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螯合萃取技术,讨论了螯合剂、温度、压力、PH、基质、修饰剂、被萃元素的存在形态等因素对超临界CO2螯合萃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简要介绍了化学链燃烧分离CO2技术的原理和关键部分,接着以技术要点中的载氧体为重点,介绍了固体燃料(煤)化学链燃烧分离CO2技术中载氧体的研究进展,并就钙基载氧体能否适应化学链燃烧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流化床O2/CO2燃烧技术和化学链燃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2/CO2燃烧技术不仅能使分离收集CO2和处理SO2容易进行,还能减少NOx排放,是一种能够综合控制燃煤污染物排放的新型洁净燃烧技术。流化床O2/CO2燃烧技术将流化床和O2/CO2燃烧技术的优点结合起来,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化学链燃烧技术打破了自古以来的火焰燃烧概念,开拓了根除燃料型NOx生成、控制热力型NOx产生与回收CO2的新途径,是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创新性突破口。介绍了流化床O2/CO2燃烧技术和流化床化学链燃烧技术的原理和研究现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别,展望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固定床动态吸附实验,用改性活性碳纤维(ACF)吸附去除CO2原料气中的H2S。通过改变改性剂种类、反应温度和原料气中CO2浓度,找出用改性ACF去除CO2原料气中H2S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常温下,可用NaON改性的ACF来消除CO2的酸性对去除H2S的不利影响;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CO2与ACF形成的C(O*)中间产物增多,CO2的存在有利于改性ACF去除H2S;而当反应温度过高时,CO2与ACF形成的C(O*)中间产物发生分解,导致ACF碳化,不利于H2S的吸附去除。  相似文献   

19.
20.
1前言从令人担心的地球变暖和化石能源紧张的观点出发,抑制CO2向大气的排放量并实现回收与资源化,将成为21世纪最为重要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之一。1992年6月在巴西召开的各国首脑参加的环境与开发国际会议上,缔结了气候变化框架条约,要求各国承担义务,采取政策与措施将2000年的CO2多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控制在1990年水平。同时,还对其状况、相应措施、资金保障等问题进行研究、追踪,把CO2问题作为发展化石燃料能源的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现然在化石燃料放出的CO2,换算成碳每年约为60亿吨。发达国家尚未颁布严格的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