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铬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之荣  张丽珍 《化工环保》1998,18(2):108-111
基于稀磷酸介质中痕量铬(Ⅵ)对溴酸钾氧化酸性铬蓝K褪色反应的催化作用,建立了测定痕量铬(Ⅵ)的新型动力学光度法,其检出限为3.9μg.L-1,测定范围为3.9 ̄240μg.L-1,可用于测定环境水及电镀废水中的铬(Ⅵ)。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工业废水排放量GM(1,1)高阶残差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峰  张新华 《化工环保》1996,16(1):39-43
介绍了GM(1,1)高阶残差预测模型之建模方法。以山东省工业废水排放量为例,建立了GM(1,1)高阶残差预测模型。结果表明,GM(1,1)高阶残差模型经GM(1,1)模型更贴近实际。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KCT-1型COD、BOD5快速测定仪一机多用,进行了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六价铬中峰高定量与峰面积定量的比较试验研究。1试验方法采用国家水质标准分析方法GB7467-87“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进行试验。将显色后的测试溶液分...  相似文献   

4.
化工废气排放量灰色预测的GPSM(1)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跃霖 《化工环保》1996,16(1):44-47
在对GIM(1)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化工废气排放的单变量灰色幂级数曲线预测新模型「简称(GPSM(1)」,并建立了辨识模型参数的优化方法。结果表明,GPSM(1)在有线性输出的平稳系统中,比GM(1,1)更能反映原始资料提供的信息,系统分辨率高,同态性好,预测精度理想,为环境系统的拟合、预测分析和决策开辟了新途径,从而拓宽了GM(1,1)模型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姜彬  李春晖 《化工环保》1996,16(6):383-385
用以测定硝酸盐的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的改进1前言水中硝酸盐的测定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其原理是硝酸盐在无水情况下与酚二磺酸反应,生成硝基二磺酸酚,在碱性溶液中生成黄色化合物,在410nm处有最大吸收峰。但使用该法时氯离子干扰严重,当氯...  相似文献   

6.
王伟  钟崇林 《化工环保》1998,18(2):104-107
研究了用蒸馏水为吸收液采样、用2,4-二硝基氯苯光度法测定大气中己二胺的浓度。通过试验,确定了采样方法、显色剂和Na2CO3溶液用量、反应液pH、显色反应温度和时间、萃取时间等;得出大气中己二胺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4μg/m3,吸收液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1%,加标回收率为92% ̄94%。  相似文献   

7.
色谱法测定空气中丁酮和甲苯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辉  范玉洁 《化工环保》1996,16(5):290-294
采用活性炭吸附-苯解吸-填充柱色谱法测定酮苯脱蜡车间空气中丁酮和甲苯的含量,在填充柱上丁酮、苯和甲苯可得到完全分离。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同,相对误差〈5%,色谱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5%,最小检出浓度为1mg/m^3。  相似文献   

8.
选矿废水中微量黑药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选矿废水中微量黑药的技术。该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准确性,用该法测定废水中黑药,检出限为0.01mg/L,变异系数为1.82%,回收率为98%-102%。采取控制加热、加入锌盐和调节溶液酸碱度等措施,可分别消除黄药、硫化物及铁离子的干扰。  相似文献   

9.
化工废水排放量灰色预测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跃霖 《化工环保》1996,16(4):227-229
对偏离灰指数律的原始时序系统,累加生成不是削弱随机波动性影响折唯一途径GM(1,1)模型也不是预测模型的最佳选择。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生成方式--线性生成及一种新的预测模型--GIM(1)。某市化工行业废水排放量的预测实例表明,本方法比GM(1,1),有着更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大气中苯系物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荣贤  陈全虎 《化工环保》1994,14(6):348-353,331
对大气中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异丙苯、邻二甲苯、苯乙烯这8种苯系物的分析,采用常温下Tenax-GC富集采样,热解析进样,弹性石英毛细柱分离气相色谱测定的方法,当采样量为1L时,8种苯系物的最低检出浓度在0.0010-0.0102mg/Nm^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9%,回收率高于95%。  相似文献   

11.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挥发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流水  邓安民  魏洽 《化工环保》1999,19(6):365-368
基于4-氨基安替比林显色原理,采用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炼油废水中挥发酚的快速测定方法。分析速率为每小时40个试样,线性范围为0.75-23.0mg/L。对1.50mg/L苯酚标准溶液连续测定10次,相对标准偏差为2.8%。对炼油废水样,本法测定结果与标准方法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1,4-二羟基蒽醌生产废酸水回收利用试验淮阴光华化学厂主要产品有对苯二酚、苯酥、1,4-二羟基蒽醌等化工产品和染料中间体。在1,4-二羟基蒽醌的生产过程中,排出大量的废酸水,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根治污染,对废酸水的净化及部分废酸水的回收利用进行了重...  相似文献   

13.
总氮总磷联合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继国  冯莉霞 《化工环保》1995,15(6):367-370
介绍总氮、总磷联合测定的一种方法。实验中,调整了消解过程的氧化剂用量和酸度,以含有氮和磷的混合标准溶液配制一系列标准样品,经高温、高压消解后,分别进行比色,测定样品中总氮和总磷。该方法与标准方法相比,大大简化了分别测定总氮、总磷的工作量和时间,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痕量汞的催化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树深 《化工环保》1993,13(6):352-355
建立了在H2SO4介质中,汞催化亚铁氰化钾和邻菲罗啉指示反应,进而定量测定痕量汞的催化动力学方法。方法灵敏度高,ε=1.86×10^6L·mol^-1·cm^-1,汞量在0.05-2.00μg/20ml内线性关系良好。用于水样中汞的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鹿政理  王克孝 《化工环保》1994,14(2):113-116
SC系列多功能除尘器1除尘器的结构SC系列多功能除尘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主视图与俯视图见图22工作原理从锅炉排出的带尘烟气,经引风机送入分风栅分风,在除尘器导向帽的作用下(参见图1),烟气流冲击烟室1中的吸收液,形成水花、水溅、水雾,使烟气与吸收液...  相似文献   

16.
腈纶废丝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坚 《化工环保》1999,19(6):376-377
1995年,我国腈纶年产量已达23.7万t,预计2000年将达95万t。据统计,生产每吨腈纶将产生1%的废丝,因此,我国每年的腈纶废丝量相当可观。虽然一部分废丝牵伸后重新利用,但仍有相当部分的废丝需另找出路。由于聚丙烯腈废丝不能解聚,不能热压成型,燃烧时会散发有害气体,因此,开展腈纶废丝的综合利用具有一定的意义。1 综合利用方法  我国聚丙烯腈(PAN)废料处理最早采用深埋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出现了多种再利用方法,目前大致有两大类:水解利用法和溶剂溶解回收利用法。1.1 水解利用法在酸性、碱性…  相似文献   

17.
预测某市化工废水排放量的GAM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原 《化工环保》1994,14(2):104-106,126
常规GM(1,1)预测模型已在环境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该模型在原始序列偏离指数规律时预测精度较差。用灰色代数曲线型模型(GAM模型)提高了某市化工废水排放量预测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8.
薛云 《化工环保》1996,16(3):184-185
含铜废渣的综合利用我厂采用湿法冶金技术生产硫酸镍,在其生产过程中,排出大量含铜废渣,平均每生产8-9t硫酸镍排出1t废渣。自1994年以来,我厂对含铜废渣进行了综合利用,从废渣中回收硫酸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1含铜废渣的化学组成将含铜废...  相似文献   

19.
增敏碘量法同时测定微量Mn(Ⅱ)、 Mn(Ⅶ)、 Cr(Ⅲ)、 Cr(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增敏碘量法同时测定微量的Mn(Ⅱ)、Mn(Ⅶ)、Cr(Ⅲ)和Cr(Ⅵ)。将样品中的Mn(Ⅶ)和Cr(Ⅵ)用Na2SO3预先还原,在pH为3.0的醋酸盐介质中对Mn(Ⅱ)和Cr(Ⅲ)用过量KIO4氧化(当用H2P2O2-7掩蔽Cr(Ⅲ)时,只有Mn(Ⅱ)被氧化),过剩的IO-4用钼酸盐掩蔽,加入KI后,以Na2S2O3滴定游离出的I2。此法对Mn的测定范围为29~14706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0.31%~1.18%;对Cr的测定范围为59~10294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0.36%~1.12%。此法与常规滴定法测定Mn和Cr相比,分别可增敏20倍和12倍  相似文献   

20.
以常用的pH计连续测定电厂灰水pH值,测定时间长、准确性不高。本文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法。试验证明该方法简单易行,不仅确保了测定精度、还明显地提高了测试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