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什么是地震火灾?地震火灾起因主要有:(1)火炉翻倒,引燃可燃物。(2)燃气管道破损,泄漏的气体遇到明火。(3)房屋倒塌或破坏造成电线短路,发热一定时间后引燃物品。(4)地震停电后复电,而破坏房屋未经清理,造成电气短路。(5)油罐、输油管或加油站破坏漏油,遇到明火等。地震火灾蔓延的条件是房屋易燃,因此木结构房屋是地震火灾的常发场所。地震后供水系统破坏,消防水源短缺,是控制地震火灾的最大障碍。地震火灾的另一个特点是  相似文献   

2.
燃气管网的地震破坏有时会导致火灾、爆炸等严重的次生灾害.城市中的燃气管网系统若能具备地震预警及紧急处置功能,在地震来临时及时采取自动关闭燃气供应阀门等紧急处置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管道破裂后燃气泄漏造成的次生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正> 地表局部陷落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1972年以来,山东菏泽地区多次发生。它虽不是一种地震现象,但也会造成地表、房屋的局部破坏。所以,研究地表陷落发生的原因,了解与因喷沙冒水或地壳变形造成的地表陷落的区别,是地震宏观异常调查中常常遇到的问题。野外调查结果 1972年以来,山东省菏泽地区的东明县、菏泽县境内,先后发生六次地表陷落。造成  相似文献   

4.
地震火灾损失评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震火灾是一种严重的震次生灾害,历史地震资料表明,地震火灾造成的损失有时甚至超过地震的直接破坏所造成的损失,本文根据目前我国地震现场灾害的评估方法,结合我国地震结构损失评估的经验,建立了地震火灾损失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5.
地震时人们可能受到物品摔落砸伤.房屋倒塌砸伤,水灾、火灾、滚石、泥石流,滑坡、毒气泄漏、危险品爆炸等伤害。从人们感受到地震到房屋倒塌破坏大约十几秒钟,我们要科学合理地利用这短暂的时间进行有效避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北川地震灾区损毁建筑物的实地调查,指出震区建筑物毁损是由地质背景条件、建设场区地基土特性及建筑施工技术等多种因素的耦合效应造成的.地震诱发滑坡、崩塌、砂七液化等次生地质灾害造成建筑物场区失稳、失效,是震区建筑物毁损的重要原因.震区房屋毁损的特点是砖混结构和复杂建筑破坏严重,框架结构房屋和建筑幕墙等其他建筑破坏各有特点.在综合分析使建筑物毁损的耦合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震区设防烈度、科学选址及吸收国内外先进抗震经验的思路,为灾后重建工作积累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7.
1999年8月17日08时01分(北京时间)土耳其西部发生7.4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北纬40.6°,东径30°。从8月17日至9月3日,震区发生余震数百次。此次地震造成万余座建筑倒塌,其中,20万间房屋遭受破坏,造成数十万人路宿街头,无家可归。城市生命线工程遭受严重破坏,交通、通讯和供电中断,自来水管、煤气管道和输油管道破裂。因煤气泄漏和电线短路引起火灾100多处,大火持续多日,烧毁面积总和达10000m2,地震毁坏码头30多处,有些码头全部陷于瘫痪,地震死亡2万多人(高龄者占五成以上,九成被压…  相似文献   

8.
地震人员伤亡易损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与房屋破坏状况有关。本文利用唐山地震人员伤亡及房屋破坏的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和迭代计算的方法,建立了地震人员伤亡易损性模型,并与现有其它几种地震人员伤亡预测方法作了比较,该模型在相同的误差条件下预测的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2002年3月31日14时52分(北京时间),在我国台湾以东海中(北纬24.4度,东经122.1度)发生了里氏7.5级地震,震中距台北约90公里,距花莲约70公里。我国福建、浙江、江西等省及沿海地区均有震感。 据报道,此次地震造成的破坏以台北市较为严重,花莲、宜兰次之,伤亡人员和房屋倒塌也在少数,一些因地震导致的交通停顿,经抢修后也很快恢复通车。总的来讲,这次地震造成的破坏比1999年的“9·21”大地震要轻。据地震专家分析,其原因是今年的“3·31”地震震中在海中,震源深度约10公里;而  相似文献   

10.
日本关东大震距今已有90年了,但是那次地震惨烈的教训,尤其是地震引起火灾的教训我们应该深刻地牢记,并应该在防灾避难实践中加以特别地关注.因为,在那场灾难中,关东地区80%的人死于震后的大火,而且这些人又多数是在临时简易的避难场所中被烧死的.无独有偶,50年后的中国海城地震时,也有340多人死于临时避难场所的火灾中(占总死亡人数的1/4).因此,今天当我们为防备地震和其他突发灾害而大量建设避难场所时,或灾后搭建临时避难场所时,一定要把避难场所防火措施作为防止次生灾害的首要任务. 日本关东大地震火灾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发生的8.1级大地震,使整个关东地区共有70余万所房屋被损毁,14.3万人丧生,20多万人负伤,财产损失高达3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期间中国重大地震灾害预测预警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16  
地震灾害曾经对我国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的破坏.地震事件已经成为影响公共安全的重要问题.提高地震灾害预测预警科学技术水平、加强房屋的抗震能力和地震应急能力、强化救灾物资储备基本建设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应对重大地震灾害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2.
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已经较为成熟,但其震后火次生灾害作用下的易损性分析还尚未深入。采用ABAQUS软件分别建立3层和9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有限元模型,选取火灾荷载密度(fire load density, FLD)作为火灾强度指标,对历经地震后损伤的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火灾易损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地震动强度和火灾荷载密度的增大,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失效概率呈非线性增长;在相同火灾荷载密度下,历经多遇、设防、罕遇地震损伤后,9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发生不同程度破坏的超越概率高于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相对于顶层和中层受火,混凝土框架底层受火时发生不同破坏的超越概率相对较大,发生火灾的楼层越高,结构发生不同破坏的超越概率相对越小,可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性能化抗火设计与评估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21年5月21日,云南省大理市漾濞县(北纬25.67度,东经99.87度)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地震造成3人死亡,32人受伤,1.3万间房屋受损,周边多个市县震感强烈.该地震是继漾濞县2017年5.1级地震后发生的又一次中强地震.根据强震台网测定,最大强震记录的台站为漾濞台,距震中10千米,三个方向的地...  相似文献   

14.
《灾害学》2021,(4)
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梳理了1970—2019年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灾害数据,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量化了地震致灾因子(震中烈度)、承灾体(人口密度、人均GDP)、孕灾环境(海拔、相对高程、坡度)以及房屋损毁对地震人口伤亡的贡献率。结果显示:(1)1970—2019年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灾害频次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呈现增加趋势,近20 a来7.0级以下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有下降趋势。(2)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灾害约60%分布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约35%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3)房屋损毁对地震造成的人口伤亡贡献率最大,其次是震中烈度和人口密度。海拔、相对高程和坡度三者中相对高程对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贡献率最大。(4)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各个影响因子对地震人口伤亡的贡献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汶川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数万间房屋在地震中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村镇房屋的破坏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正> 地震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它会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1976年唐山发生的7.8级地震就死亡24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地震又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地震预报至今还没有达到实用化的地步。而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因为房屋倒塌和工程设施的破坏,世界上发生的130次伤亡巨大的地震,95%以上的人员伤亡是建筑物倒塌造成  相似文献   

17.
2022 年 9 月 5 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了 6.8 级地震,对泸定、石棉、汉源等地区的农村建筑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分析农村建筑的震害,对评估烈度为Ⅵ~Ⅸ度区域 12 个乡镇 35 个地点的农村建筑进行了现场调查,总结了砖砌体结构、木结构、石结构和生土结构的典型震害特征,并对 4 种结构的震害等级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砖砌体结构房屋的严重破坏及倒塌占比为 4.2% 和 3.3%,且与构造措施有很大关系,未经正规设计且缺乏构造措施的砌体结构出现屋面破坏、局部甚至整体倒塌,但设有构造措施的砌体结构房屋保存较好;木结构建筑整体受损较轻,但由于本次泸定地震的竖向作用强烈,木屋盖破坏较为严重;石砌体结构和生土结构房屋,发生严重破坏和倒塌的比例较高,严重破坏占比分别为 7.2% 和 5.1%,倒塌占比分别为 10% 和 7%,破坏最为严重。山体滑坡、落石等次生灾害对建筑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是此次泸定地震的特征之一。针对此次泸定地震的破坏特征,建议农村建筑落实抗震措施,引入适用的新工艺;灾后恢复过程中,以房屋震损程度评估为基础,重建与加固相结合;同时,建议注重农村规划、选址的研究,降低地震次生灾害破坏;应当进行抗震科普宣传,加强农村工匠培训。  相似文献   

18.
地震次生火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次生火灾是一种较易发生且后果严重的次生灾害.简要介绍了历史上次生火灾灾害比较严重的几次地震,概述了地震次生火灾的引发原因及城市地震次生火灾的研究进展.然后着重介绍了以建筑物为对象的地震次生火灾的研究进展.地震及其次生火灾是相继发生的双重灾害,作者曾提出针对建筑物的考虑地震及次生火灾的分析思路,即首先评估地震造成的建筑物的损伤,随后分析次生火灾的发生可能性及大小,接着分析考虑已有损伤的建筑物的抗火性能,最后进行危险性分析.建筑物的损伤应考虑3类损伤:建筑防火保护系统损伤、结构防火保护系统损伤以及结构损伤.分别介绍了建筑防火保护系统和结构防火保护系统的损伤及分别考虑这3类损伤的建筑物抗火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山东农村住宅抗震设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6.8级地震使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仅喀什地区就有9个县受灾,死亡268人,重伤2058人,倒塌民房79491间,近160万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13.7亿元。这次地震主要在农村造成严重灾害,其主要原因:一是没有科学合理地选择建设场地,多数房屋建在河流的冲积平原或河滩地上,土质松软,地震时产生砂土液化,加重了房屋的破坏程度;二是地基基础不牢固甚至没有地基,房屋缺少稳定性;三是房屋结构不合理,跨度大且无支撑,房梁过细,稳固性差;四是用土坯砌筑墙体,质地松散。粘结性、整体性差。上述问题说明农民建房缺乏防震抗震意识,农村房屋抗震性能普遍较差,难以抵抗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极易倒塌或严重损坏。 山东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约  相似文献   

20.
甘肃民乐-山丹MS6.1级地震虽属中等强度地震,但却造成了大量房屋的破坏,且夺去了10人的宝贵生命,这充分暴露出了我国西部贫穷地区一些建筑结构抗震能力极差的弱点.列举了地震区内不同结构类型房屋及民乐、山丹两县水利系统各种结构在这次地震中的表现.通过对其震害的描述,初步分析了破坏原因,并相应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