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详细介绍了日本在本世纪70 年代~90 年代初的三个海底地震仪观测系统,和日本政府在1995 年阪神大震后投巨资兴建海底地震监测网络的情况。并就上述内容的国际研究现状,提出了存在问题和未来海洋地震观测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南海海域地震海啸潜在危险的探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马陵  魏柏林 《灾害学》2005,20(3):41-47
本文对南海海域的海底地形地貌、海水深度、地质构造格局、断裂活动、地震和海啸的活动等进行分析,认为南海北、西、南以及中部都不具备发生地震海啸的基本条件.而南海东部边缘的台湾南部~菲律宾以西的马尼拉海沟,不仅具备发生地震海啸的条件,而且是南海亚板块向菲律宾板块的俯冲带,强震活动频繁且倾滑型或具有倾滑分量的走滑型地震比例很高,同时历史上也曾发生多次海啸,是南海最有可能引发地震海啸的潜在地区.  相似文献   

3.
<正> 日本地震前兆研究概况日本地震预报的研究和观测,最早只有大地测量、验潮、重力、地磁、地震活动、地形变等项目.日本地震预报第二个计划(1969-1973年),尤其是第三个计划(1974-1978年)期间,观测项目有很多增加(表1).地震观测分三类,即全国性观测、指定地区的强化观测和集中观测.在预报地震方面,又将地震前兆分为长期、中期和短临三个阶段,并以此把地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7月6日,第11届中韩地震合作双边会议在韩国首都首尔召开。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出席会议,就推进中韩地震全面合作与韩国气象厅厅长南在哲进行了密切磋商,达成系列共识,并签署会议纪要。会议期间,双方将在改进地震观测数据质量管理系统、地震预警分析技术合作、地下断层及地震速度结构信息和技术交流、地震和海啸监测数据交换、长白山火山联合研究等方面继续加  相似文献   

5.
董书香  李永明  亓玲 《防灾博览》2005,(6):28-28,30
近几年,日本许多机关都在公开地震观测数据,尤其是强震数据。除通过K—NET公开数据的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和日本气象协会外,震灾预防悱会、建筑学会、关西地震观测研究协会以及10个电力共同研究等民间机构电都致力于此项研究。强震观测数据内容以自由地丛表面的为多。从抗震上程学和地震防灾角度来看,所哺的垂直台阵地震观测数据在增加,反映出人们对地基上地震波增幅的重要性队激的提高.但有荧建筑物的观测数据.除日本建筑学会根据兵库县南部地震进行收集、  相似文献   

6.
地震卫星系统是立体地震观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地震卫星,一方面可以弥补地面观测在区域覆盖等方面的不足,更主要的是将为地震观测提供更多的观测信息和观测物理量,从而为推动地震监测预报取得突破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民防苑》2011,(4)
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9.0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引发了大规模的海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在所有的次生灾害中,最为严重的是因地震海啸引起的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随着核泄漏危机反复升级,  相似文献   

8.
正一、受灾情况2011年3月11日14:46分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发生M9.0地震,这是日本观测史上最大的地震。以日本东北地区沿岸为中心,受灾波及宫城、福岛、岩手等8县。震后发生大规模海啸,其中相马观测到9.3米以上、宫古8.5米以上、大船渡8.0米以上海啸。东日本大地震受灾范围广,灾后有10都道241市町村适用日本灾害救助法,远超1995年阪神大地震时的2府县25市町。  相似文献   

9.
2011年3月11日,当地时间14点46分,日本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了里氏9.0级地震。根据日本警视厅资料(截至3月23日18时),此次地震已造成9452人死亡,14672人失踪,为日本自二战以后死伤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灾害。但是,大部分的伤亡主要都是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海啸造成的,地震后的核泄漏,更是引起全球关注。这次地震直接导致的死亡人数不足200人,究其原因,日本2006年后建立的地震预警系统,在地震来临前数秒至数十秒发出的预警大幅降低了地震伤亡人数。  相似文献   

10.
海啸预警系统及我国海啸减灾任务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引发了新一轮海啸预警系统的研究。简述了地震海啸预警的原理,分析了海啸数值模拟的一些基本方法,综述了目前世界上多个国家海啸预警系统的建设情况,通过对我国海啸灾害研究现状的分析,明确了我国当前海啸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李平 《防灾博览》2005,(1):9-10
这次印度洋大地震海啸灾害,带给我们很深刻的启示:其一,要重视建立海啸以及灾害预警机制。这次,如果印度洋沿岸国家建立了海啸预警机制,那么很多伤亡是可以避免的。由于地震震中在海底,波动传递到海岸一般需要20分钟到两个小时,如果当地组织得力,这段时间足够人们逃生。其二,在灾难预防方面,要改变观念,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2.
《防灾博览》2005,(1):7
继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温家宝2005年1月6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地震海啸后东盟领导峰会,关于帮助东盟国家建立强震海啸预警台网的倡议,中国-东盟地震海啸预警研讨会于2005年1月25-26日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3.
正灾害性地震本身就很可怕,更不用说紧随其后的次生灾害了。对发生在海洋里的地震来说,其次生灾害中最具破坏力的就是海啸。日本地震发生后,很多人都通过视频见识了海啸的真面目。海啸远不如地震那么"轰轰烈烈",只是悠悠地往前推进,一路上,船只、车辆还有一些房屋就都"打了水漂"。有时候,海啸造成的损失甚至会高于地震本身。所以在海啸预警发布后,处于区域内的人就应该及时躲避,可以做到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饶兰  梁波 《防灾博览》2012,(6):54-59
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东海发生了里氏9.0级特大地震,引发海啸高达10米。此次地震海啸共造成巧15645人死亡、4984人失踪,超过20万套住宅遭到破坏或严重损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日本爱知县的地理概况、地震地质、地震预报、地震观测研究和防灾对策的现状,介绍了日本的地震预报和地震观测研究的概况.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国家在探索和研究地震观测以及地震前兆观测方面,已经使用多种学科的综合手段。然而不论使用的是什么方法,其实都是在给地球把脉,寻找地球颤动的脉音。自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每次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社会上都会针对地震预测问题出现一些评论和猜想。作为一名科技媒体人,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着解答这些疑问的途径。2013年11月初,我由合肥市前  相似文献   

17.
会议背景近十年来环太平洋地震带8级以上地震频发,如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啸,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2011年日本的地震海啸等。亚洲人口稠密,也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地区,地震、海啸、火山灾害严重威胁着亚洲各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着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2011年5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中日韩第四次三方领导人会晤时提出"今年下半年举办东亚地震研讨会,启动东北亚地震、海啸和火山研究项目"的倡议。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倡议得到了日韩领导人的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18.
《民防苑》2006,(2)
2005年09月09日,11岁女学生蒂莉·史密斯获得英国海事协会颁发的托马斯·格雷特别奖,这在英国历史上是前无古人的,此事在世界诸多媒体上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海啸来临的当天,蒂莉正与父母在泰国普吉岛海滩享受假期的快乐。就在海啸到来前的几分钟,蒂莉的脸上突然露出惊恐之色。她跑过去对母亲说:“妈妈,我们现在必须离开沙滩,我想海啸即将来临!”她说她看见海滩上起了很多的泡泡,然后浪就突然打了过来。这正是地理老师曾经描述过的有关地震引发海  相似文献   

19.
20 0 1 - 1 1 - 1 4在新疆、青海交界的昆仑山口西发生了 8.1级大地震 ,这是自 1 950年西藏 8.6级地震以来的半个世纪中我国大陆发生的最大地震 ,这次地震的发生将对认识我国大陆今后几年的地震活动趋势产生重要的影响。地震之后 ,我们向全国的地应力台站广泛征集了有关这次地震的地震观测报告。发现这些报告在写作的思路和内容上差别很大。本文即是在审阅、编辑整理地震观测报告的过程中 ,结合台站提交的地震观测报告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针对遇有地震发生 ,特别是大地震 ,台站该如何提供地震发生前后的观测报告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希望能…  相似文献   

20.
减灾短讯     
澳大利亚新建海啸 预警系统 2005年5月10日,澳大利亚宣布了 2005-2006年的联邦预算。与此同时, 政府宣告了一项新的、对澳大利亚的地 球科学带来重要影响的工作任务。 该项任务是建立澳大利亚海啸预警 系统。新建的海啸预警系统将对印度洋 海啸预警系统做出贡献,并与现有的太 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合并,以推进太平洋 西南地区的海啸预警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