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由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指导,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具体承担组织的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历时半年,于2020年7月28日,在福建厦门圆满落幕。一年一度的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具体贯彻,是面向公众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弘扬地震科学精神、传播地震文化的平台和窗口。也是一项深受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群体喜欢的比赛,已连续举办4届,成为防震减灾系列品牌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灾害性地震本身就很可怕,更不用说紧随其后的次生灾害了。对发生在海洋里的地震来说,其次生灾害中最具破坏力的就是海啸。日本地震发生后,很多人都通过视频见识了海啸的真面目。海啸远不如地震那么"轰轰烈烈",只是悠悠地往前推进,一路上,船只、车辆还有一些房屋就都"打了水漂"。有时候,海啸造成的损失甚至会高于地震本身。所以在海啸预警发布后,处于区域内的人就应该及时躲避,可以做到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地震虚拟博物馆"话说地震"是中国数字科技馆的一个子馆,由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共同承担建设工作,由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承担维护工作.2008年5月21日地震博物馆正式上线.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是汶川地震十周年,5月12日是全国第十个防灾减灾日。5月11日上午,中国地震局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活动。本次活动围绕"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的主题,启动第七届"平安中国"防灾宣导系列公益活动,举办第二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决赛。活动会场举行了庄严肃穆的默哀仪式,与会人员全体起立,共同缅怀在汶川地震中不幸罹难的同胞和在抗震救  相似文献   

5.
正河北省廊坊市地震流动科普馆是全国地震系统首家流动科普馆,为做好地震流动科普馆的推广应用,市地震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科协于2016年5月10日上午,在廊坊市第二十三小学举办地震流动科普馆开馆暨"平安中国"防灾宣导系列公益活动。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副司长韦开波、宣教处处长金雷、河北省地震局副局长高景春、河北省地震局震害防御处处长王立新、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中国地震出版社、防灾科技学院、"平安中国"组委会等相关单位的负责领导、学校师生等200余  相似文献   

6.
"4·25"尼泊尔地震诱发西藏聂拉木县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灾害主要类型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等。这些次生灾害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对中尼公路(G318线)的安全运营及沿线主要城镇居民点聂拉木镇、樟木镇(口岸)也造成了严重影响。地震诱发的大量崩塌、滑坡为泥石流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将促进泥石流活跃,在后期暴雨作用下产生严重的泥石流灾害。通过初步分析得出:(1)聂拉木"4·25"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点计221处,分布于聂拉木县5个乡镇,其中有滑坡10处、崩塌159处、泥石流沟26条、不稳定斜坡26处。(2)聂拉木(边检站以下)—樟木—友谊桥—带以滑坡、崩塌灾害为主;聂拉木(边检站以上)—亚来乡—达弟以崩塌、泥石流为主、滑坡为次;希夏邦马峰东侧以冰川泥石流为主。最后,结合区域的地形、地质构造、气象条件提出了地震区恢复重建中的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时强调,要以"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为主题,深入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全民防灾减灾素养,提高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12日下午,王勇在北京参观了地震与建筑科学教育馆,察看了灾害防控与救援准备、应急保障与指挥凋度展示,观摩了灾后人员搜救、安置救助以及京津冀救援力量协同演练。  相似文献   

8.
《民防苑》2009,(10)
天灾印尼发生里氏7.3级地震9月2日,印尼西爪哇省打横市西南142公里处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截至9月7日,印尼官方已确认有74人死亡,另有34名失踪者很可能被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掩埋,生还  相似文献   

9.
芦山地震后次生灾害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效分析并预测芦山地震次生灾害规律将有助于灾区的灾害评价和灾后重建工作。震后,四川省国土局组织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开展芦山地震次生灾害风险评估,本人作为项目组成员参与其中。本文利用芦山地震后四川国土部门和中科院山地所提供的灾害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庐山地震后次生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达到灾害总量的99%,其中97%为小中型灾害。统计发现,地震各主要县市地质灾害密度差异较大,地震烈度等级越高,区域内各种次生灾害的密度就越大,大型规模次生灾害的密度也越大。本研究利用庐山地震灾害密度数据拟合多项式,并利用汶川地震灾害统计数据和国土局统计的芦山地震灾害密度数据对多项式进行对比验证,发现拟合公式计算结果与统计数据基本吻合。本研究得出的拟合多项式以及相关的统计规律将为庐山地震后预测崩塌和滑坡等次生灾害提供参考,为震后灾区重建和灾害评估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0.
《灾害学》2020,(3)
广西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西段和右江地震带,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比较严重,主要为崩塌,其次为岩溶塌陷和地裂缝,滑坡、泥石流和堰塞湖等灾害较为少见。广西地区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造就了其独具特色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灾害类型多样,但单次地震造成的灾害类型相对单一;灾害的地区差异性显著;岩溶区地震具有"小震级、高烈度"的特点,极易小震致灾、甚至小震大灾。  相似文献   

11.
近5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灾害经济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各国政府在灾害管理实践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借鉴这些研究成果和管理经验,结合"汶川地震"灾害经济管理的实际,就完善我国以人为本的自然灾害管理机制和确保地震重灾区的可持续重建,提出了7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郭红梅  赵真  张莹  邝俊成 《灾害学》2021,(3):147-152
地震灾害风险的形成是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里的"灾"强调的不仅是地震本身,还包括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而地震引发次生灾害的类型丰富多样,不同场景引发的次生灾害类型不同.以山地地区为场景,基于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成果,考虑山地地质灾害的影响,给出以建筑物破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地震灾害综合风险为标度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防灾博览》2013,(6):7-8
中国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培训系统(简称CEDLIATS系统),是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按照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的要求自行研制开发的业务培训系统.现已正式备案并部署在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服务器上,全系统地震灾评专业人员经注册后可通过网络域名www.dzzp.net.cn直接防问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防灾博览》2014,(5):10-10
2014年9月29日,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组织召开了“中国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系统”成果鉴定会。会议介绍了该项目的 任务来源、系统需求、功能设计理念、系统架构、9大功能模块功能演示、第三方测试、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在全国各省市地震局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正2021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今年"5·12"前夕,由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地震局指导,中国地震局发展研究中心、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共同组织编写《地震避险手册》《家庭减灾手册》《洪涝避险手册》等3部"应急避险科普系列读物"。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直观生动的图示、科学严谨地引导公众面对灾害如何正确防范和应对,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可能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相似文献   

16.
《民防苑》2009,(5)
天灾印尼苏门答腊发生6.1级地震4月1日,印尼苏门答腊岛明古鲁省附近海域发生里氏6.1级地震,震中位于苏门答腊岛宾图汉西南227公里,震源位于海底30公里。  相似文献   

17.
201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宣教部(中国地震局宣教中心)于5月11-12日与中国消防博物馆共同举办了"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地震科普宣传活动。公安部消防局副政委尹俊士少将、消防博物馆馆长周久经大校、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副主任王英、地震专家孙士鋐教授及宣教中心同志出  相似文献   

18.
地震次生山地灾害链是山地灾害链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于地震作用后,灾害单体之间的连锁作用强烈,成灾机理更加复杂,防治难度大增,因此只针对灾害单体的减灾思想,很难对灾害链整体进行遏制,而必须从灾害链的各个关联环节着手,建立新的减灾框架。从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链的成灾特点和防治思路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针对成灾规律特征,提出了5种山地灾害链的断链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筹委会主持下,全国多种灾害对策研讨会于8月28日至9月1日在哈尔滨市召开。与会代表有20人在大会上发了言,就地震、地质、气象、环境、森林火害、城市交通等多种灾害的防治与对策及新技术(遥感等)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广  相似文献   

20.
基于TRMM降雨数据的四川省地质灾害降雨阈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雨与地震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两个主要原因,尤其在地震区,地震导致了大量的滑坡松散堆积物与不稳定斜坡,在后续降雨条件下极易产生新的地质灾害。另一方面,高精度降雨数据的缺乏一直是由降雨导致的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瓶颈。因此,该文尝试应用业内评价较好,精度较高的TRMM降雨数据来获取地质灾害发生前期降雨量。应用2000-2012年间的3h分辨率的TRMM3B42数据,结合2000-2012年间四川发生的重大滑坡泥石流灾害,提取出每次地质气象灾害发生前30d,15d,3d和当天的降雨数据。在此基础上,结合收集来的历次地质气象灾害的临界降雨过程雨量和历时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将五组数据划分为两大主成分,并进行分析;绘制四川省地质气象灾害的降雨强度—历时阈值曲线,并以汶川地震为分界点,比较分析了地震前后的阈值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四川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同时受到降雨和汶川地震的影响。以灾害发生前30d,前15d,前3d有效降雨量因子组成的前期降雨这一主成分在滑坡泥石流灾害中贡献率较高,其次是以当天降雨和临界降雨过程组成的短历时降雨;通过对比地震前后的阈值曲线变化发现地震后的阈值更低,表明强地震后坡面稳定性降低,引发地质灾害的降雨条件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