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行为安全"2-4"模型,结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中关于"四位一体"防突措施的规定,对22起与"四位一体"防突措施不到位有关的事故进行了直接原因的分析,得出了8种"四位一体"措施执行不当引发突出的具体动作原因,得到未正确处理突出预兆、未执行区域防突措施是与突出发生最相关的2种不安全动作,同时未正确执行工作面防突措施及未按规定制定防突措施两种不安全动作对事故发生的影响作用也不可忽视。从而得到预防突出事故可以重点解决上述4种不安全动作,以此来指导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正进入雷雨季节,各大企业要通过唱好雷雨季节矿区电网供电安全"五字诀",构建技防、人防相结合的电网安全立体管控模式,杜绝电气事故发生,构建矿区供电安全网络。坚持一个"防"字。精心编制"三措施一预案",依据矿区电网实际,编制矿区雷雨季节供电安全技术措施、矿井单回路运行安全技术措施、非电应急保安技术措施和矿区雷雨季节事故应急预案,每项措施均落实责任到岗位人头,并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确保技术措施到位和预案  相似文献   

3.
"三违"是指企业职工、管理人员在企业生产中"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各类事故的罪魁祸首.在本企业的事故追查记录中,笔者发现:绝大部分事故都是由"三违"造成的.可以说:"三违"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大敌,是引发事故的罪魁祸首.对"三违"现象加以分析,目的就是找出其中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4.
"群体效应"与企业人因事故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因工程的角度出发,分析人因失误与人因事故的联系、企业事故与人因事故的关系、分析人因事故与群体效应的关系;研究群体效应的形成机理和群体效应对于人因事故防御的作用和重要性;利用S→O→R模型建立"群体效应"三级人因事故防御机制;加强企业"群体效应"的正面功效,降低人因失误所引发的企业灾害的发生.最后指出了建立"群体效应"须采取的措施,为提高企业安全生产和企业制定事故防御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中小学校园踩踏事故发生规律,预防事故发生,收集、整理近10年来的事故案例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了中小学校园踩踏事故的时空分布和影响因素的统计特征。发现存在"秋季学期"现象、"星期一"现象和事故易发生在教学楼1~2楼楼梯间。分析事故主要原因有:学生安全素质不高,学生安全教育不足,信息交流不畅,学校硬件设施设计不合理,学校应急管理不足。针对案例统计分析结果和原因,提出预防中小学校园踩踏事故的应对措施,为相关部门预防和处置事故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北京是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地区,其出现的安全生产问题,其他地区正在和将要面临。2008~2013年,北京市在"三化"中,建筑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事故比例高,占比近90%;高处坠落、触电和物体打击三类事故相对集中,占比约60%;城市功能拓展区和新区事故相对集中,占比超过75%;因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或安全设施、生产场所、个人防护用品、教育培训等方面存在问题引发的事故相对集中,占比超过80%。和全国近几年的事故规律相比,其城市性特征明显。在全国"三化"过程中,宜参考北京的规律、特点和措施,在监管行业、监管区域、培训教育、监管措施、监管时间段等方面采取针对性的安全生产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7.
统计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安全统计是电力企业搞好安全管理的基础和保障.长期以来,电业生产事故统计分析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科学的统计分析体系,成为总结事故教训、研究事故规律、有针对性地制订反事故措施的重要依据,也是落实"四不放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输油管道企业应急管理水平,采用情景分析和动态贝叶斯网络(BN)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输油管道泄漏事故情景演化过程。通过分析典型输油管道泄漏事故案例,选取事故情景状态、应急措施、驱动因素和应急目标为关键要素,结合动态BN构建输油管道泄漏事故情景推演模型,研究输油管道泄漏事故情景演化的特征与路径;将该模型运用到我国某油气管道公司发生的一起输油管道泄漏事故中,计算情景状态概率,从而推演情景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引起事故发生风险概率较高的情景状态依次为"第三方施工开挖导致管道破损,原油泄漏"、"地面出现明火"、"地面残火"、"路面残油燃烧"。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任务的实施,以高温熔融金属作业爆炸事故为研究对象,从分析其发生地点、原因等方面进行事故情景分类,利用事故树分析方法进行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排序,并以此提出针对性重点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近年来发生的200多起管道燃爆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初步掌握了管道燃爆事故的易发时间、类型、传输介质和事故原因,重点分析了山东青岛"11·22"事故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总结了石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与现行制度、监管、技术等之间存在的不适应,阐述了改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论文结合兵器研究所安全生产特点及安全现状,提出通过"本质安全性设计、危害辨识"技术措施和"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实施安全精益管理"等管理措施,加强事故预防,提升研究所安全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3月1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召开危险化学品事故多发地区和重点监管地区遏制事故专题会,分析研判形势问题,研究完善对策措施,并对"两会"期间和重点地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强调。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王浩水出席会议并讲话。王浩水在讲话中要求,各地区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从保大局的角度出发,全面部署,强化监督检查,切实做好"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工作,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遏制事故多发势头。他强调,突出重点,加  相似文献   

13.
结合某煤矿"6.21"冒顶伤亡事故,通过采用事件树分析方法对该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导致回采工作面"发生冒顶并致人死亡"这件事情发生的所有可能性,针对这些可能性提出预防措施,为制定预防回采工作面冒顶事故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安全生产事故可以看出,一些事故的发生并非偶然,许多事故发生前都是有苗头的,主要是安全管理者对已经暴露的安全隐患没有采取果断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工作中缺乏"立即就办"的紧迫意识,总是抱着自欺欺人的侥幸心理,致使小隐患拖成大事故,最终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告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5.
由于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演化路径具有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往往很难科学地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以天津港"8·12"事故为例,基于外部环境、事件情景、应急处置3类情景要素分析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情景演变路径,结合动态贝叶斯网络构建情景推演模型,利用联合概率公式计算情景发生概率,来实现危险化学品事故中关键情景的推演,便于有针对性地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推演结果表明:应加强事故初期的应急处置力度,遏制事态发展;事故发展中期,救援难度非常大,宜尽量争取应急疏散时间,避免人员伤亡;进行应急处置时,要统筹考虑各种内外部因素及事故演变的具体情况,特别要阻止向事故扩大的趋势转变。  相似文献   

16.
悬浮法聚合氯乙烯生产过程的主要风险是氯乙烯的"暴聚"事故和氯乙烯泄漏事故.聚合反应散热不足,温度过高导致"暴聚"事故.易燃易爆有毒的氯乙烯泄漏可能引发氯乙烯蒸汽云爆炸和火球(BLEVE)事故.以某PVC化工厂氯乙烯聚合釜生产为例,定量计算氯乙烯小孔泄漏量、蒸汽云及BLEVE火球的事故伤害与破坏后果.提出避免导致"暴聚"事故3种安全技术措施:良好的聚合釜反应散热降温;足够的搅拌强度和防止"粘釜"等.防止引发氯乙烯泄漏的3种途径为反应釜轴封、超压泄压时跑料和压力容器及管道的防泄漏技术.  相似文献   

17.
关键在人     
<正>6月17日《,人民日报》刊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焕宁署名文章,他指出:当前,全国安全生产"两重性"特征明显。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全社会空前重视,事故总量保持下降;另一方面,重特大事故仍然频发,依然没有迈出事故多、危害重的历史阶段。他表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工程和技术措施最直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瓦斯事故仍然多发,瓦斯依旧是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为遏制重特大瓦斯事故,各地积极探索施行瓦斯防治新措施,阻击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为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煤矿瓦斯事故,9月7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召开全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视频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黄玉治在会上指出:2000年以来,全国煤矿发  相似文献   

19.
2012年,全国事故总量、较大事故数量、重特大事故数量同比明显下降,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持续好转.但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一些地区和行业领域仍存在"打非治违"不深入、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不落实、防范治理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导致重大事故发生,使人民的生命和财产蒙受损失.在2013年伊始,我们回顾这些事故,为的是揭示出隐藏在事故背后的症结,避免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1月25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在京召开山西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约谈会议。此次会议认真汲取山西朔州中煤集团担水沟煤矿"1·17"重大顶板事故教训,要求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1·17"重大事故及原因2017年1月17日10时45分,山西省朔州市中煤集团担水沟煤业有限公司发生一起顶板事故,造成10人死亡。该矿位于山西省朔州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