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礼煜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3,2(4):374-378
由于人口的增长,人们对粮食、烧柴的需求与日俱增,致使森林面积减少,土壤等自然资源退化,生态环境恶化。对此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复合农林业(Agroforestry)”,并发展成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有意识地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农作物或家畜结合起来,在为农村提供烧柴、木材、饲料、粮食的同时,又可保持土壤肥力,达到持久农业的目的。它对我国大面积山丘地区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与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客观认识大别山五针松(Pinus dabeshanensis)与其所在群落中主要优势种的种间关系,采用样方法进行群落调查,然后用χ2检验、Ochiai关联指数、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对天马自然保护区大别山五针松群落中大别山五针松与其它14个优势树种的种间联结和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灵敏度较高,表明大别山五针松(Pinus dabeshanensis)与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短柄枹(Quercus glandulifera var brevipetiopetiolata)、栓皮栎(Quers variabilis)、天目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茅栗(Castanea seguinii)、五角枫(Acer mono)呈显著正相关。与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蜡瓣花(Corylopsis sinensis)、荚蒾(Viburnum dilatatum)呈显著负相关。据以上分析,可把大别山五针松、黄山松、短柄枹、栓皮栎、天目杜鹃、茅栗和五角枫划为一个生态种组。保护和管理大别山五针松时,控制群落中非同一生态种组的物种,如白檀、蜡瓣花、荚蒾等,从而促进大别山五针松尽快郁闭成林 相似文献
3.
退化生态系统的诊断特征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退化生态系统具有结构和功能简化、生产力和抗逆力低、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基本诊断特征,由于区域背景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差异,生态系统退化具有不同的类型、过程和阶段。为了定量地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文中分别建立了土壤、植被、大气、水体,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区域自然-人类复合生态系统退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土壤退化指标包括物理退化、化学退化、生物退化和土壤污染四类指标;植被退化则从数量、结构、功能与生产力、品质四个 相似文献
4.
复合系统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从“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协调的角度探讨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了复合系统定义下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观点及系统特征,建立了概念模型,根据协调理论,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协调原则及内容 相似文献
5.
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长沙湘江滨水区景观资源评价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的转型,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滨水区开发已成为我国城市开发建设的热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对于合理、充分利用城市滨水区景观资源,塑造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城市滨水区开发有着重要意义。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角度,在湘江滨水区景观资源调查、景观资源分类的基础上,运用灰色聚类法对湘江滨水区景观资源进行定量评价,提出景观资源优化思路,探讨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途径。认为现代城市大规模滨水区更新改造和开发大背景下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应尊重城市地域性特点、文化内涵和风土人情,并与传统的滨水活动有机结合,保护和突出城市历史格局和风貌特色。 相似文献
6.
基于小波网络的旅游地复合系统协调开发评价与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明旅游地复合系统(简称TDCS)及其协调开发内涵的基础上,利用小波网络 的非线性特性对旅游地复合系统协调开发进行评价,避免了过去只评价旅游地开发状态过于笼统,线性规律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弊病。建立了基于小波网络的旅游地复合系统协调开发评价模型,并以秦皇岛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为旅游地开发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吴丹;向筱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32(4):154-163
开展京津冀水资源与产业结构优化适配研究,对于推进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化京津冀整体经济社会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文章以京津冀水资源配置实践为导向,按照“京津冀整体-地区-产业”层级结构,明晰京津冀水资源与产业结构优化适配思路;构建双层优化配置模型和双层诊断准则,集成建立水资源与产业结构优化适配方法。其中,双层优化配置模型涉及“京津冀整体—地区”层次的京津冀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京津冀地区-产业”层次的主从递阶优化配置模型,用以确定京津冀地区及其产业的水资源配置量;双层诊断准则涉及京津冀整体水资源配置与人口分布、经济产值的空间均衡性诊断准则,地区间水资源配置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诊断准则,产业水资源配置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性诊断准则,用以诊断京津冀地区及其产业的水资源配置量的合理性。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破解京津冀水资源与产业结构优化适配难题,实现京津冀水资源统筹优化配置,推进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化京津冀整体的经济社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8.
以祁连山区肃南县为例,分析了祁连山区山地草原荒漠化的现状及其危害,并结合历史,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探讨了草原荒漠化的成因。由于自然因素是形成草原荒漠化的基础,而人为因素才是其主导因素。所以本文主要就人为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山地草原荒漠化的防治和生态环境重建的对策,即:加大资金引入,引进和推广新技术,减轻草原人高压力;实现合理用水,提高草原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因建设与生产功能的需要彻底改变了工程扰动区的土地利用方式,由此导致扰动区景观组成与结构、景观过程和功能急剧和全面的变化。根据大型水利水电主体工程建设的扰动特点,客观分析了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扰动区的景观变化特征。并以工程的建设与生产功能为出发点,结合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扰动区景观建设的目标和原则、扰动区景观建设的过程与方法、扰动区景观建设的重点工程等问题开展了分析和讨论。最后结合目前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扰动区景观建设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事项,以求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扰动区景观的恢复与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生态气象监测轨道业务的特点,结合工作的实际需要,运用C和C++语言建立了生态气象监测评估业务平台。在程序设计中,采用了生成中间交换文件的结构组织,能够对各模块的输出结果进行详尽直观的分析,并提供了等值线色斑图与区域填充等多种图形绘制方式。该系统可处理AVHRR和EOS/MODIS卫星遥感资料,对气象观测报文进行解译、数据分类管理和质量控制,统计计算水体密度指数、湿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土地退化指数、灾害指数和生态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以图形、图像的形式输出生态气象监测评估产品,实现了卫星遥感与生态气象地面监测数据的有效组织和智能化管理。将系统应用于湖南省生态质量气象评价,业务化运行的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业务实用性。〖HJ1〗〖HJ〗
〖HT5”H〗 相似文献
〖HT5”H〗 相似文献
11.
曹大贵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4)
:2 0世纪 90年年代 ,大别山区的社会经济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交通运输网络已初步形成 ,整个内山地区也被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大动脉所环抱 ,然而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还无法与周边地区相比。从分析大别山交通现状着手 ,认为大别山区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是区内交通的落后。指出由于区位、地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行政隶属上的限制 ,大别山区内部出山通道少 ,公路路况差 ,路网连接率低 ,缺少综合运输网络 ,使得内山地区很少受到交通大动脉的影响 ,正如一三角阴影区覆盖其上。然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其一是改善内山公路路况 ;其二是加强内部协作 ,提高内山公路联接率 ;第三是建立综合运输网络 ;最后是改变交通运输投资和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2.
大别山区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大贵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10(4):296-301
20世纪90年代,大别山区的社会经济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交通运输网络已初步形成,整个内山地区也被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大动脉所环抱,然而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无法与周边地区相比。从分析大别山交通现状着手,认为大别山区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是区内交通的落后。指出由于区位、地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行政隶属上的限制,大别山区内部出山通道少,公路路况差,路网连接率低,综合运输网络,使得内山地区很少受到交通大动脉的影响,正如一三角阴影区覆盖其上。然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其一是改善内山公路路况;其二是加强内部协作,提高内山公路联接率;第三是建立综合运输网络,最后是改善交通运输投资和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陕南秦巴山区主要农作物水稻、油菜测土配方施肥实施效果,更好地指导农户科学合理施肥。依据2009~2013年连续5 a测土配方施肥试验中主要农作物水稻、油菜3种不同施肥处理(农民习惯施肥、推荐施肥和不施肥处理)的326个试验数据,同时结合连续2 a调查数据,对陕南秦巴山区主要农作物施肥经济效益评价。结果显示,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水稻施肥量为:氮(N)159±32 kg/hm~2,磷(P2O5)79±20 kg/hm~2,钾(K2O)86±26 kg/hm~2;油菜:氮(N)154±25 kg/hm~2,磷(P2O5)77±13 kg/hm~2,钾(K2O)65±21 kg/hm~2条件下作物分别增产703、341 kg/hm~2,增产率分别为8.3%和14.9%,纯收益增加0.12万元/hm~2和0.10万元/hm~2。肥料贡献率分别提高了5.2、7.1个百分点;农学效率每kg分别提高了0.5、0.6 kg。农户习惯施肥中作物产量、纯收益、肥料贡献率并未随肥料投入量的增大而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河北山区宏观基础资料和典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目前河北山区人口已超出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力,人口与环境、经济发展正处于一种失衡状态,这正是山区贫困的根源所在。因此,今后十年乃至更长时期内河北山区的总体开发战略要始终坚持“持续发展”的思想,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尽快使山区人口与环境、经济发展摆脱失衡走向协调。 相似文献
15.
16.
小流域地段景观生态设计研究——以大别山巴河上游地段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中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6,(1)
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巴河上游流域地段的景观结构功能与演替及流域治理存在的问题,切中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的要害——水土流失问题。在区内景观带自然分异的基础上,进行了流域景观生态设计。 相似文献
17.
中国资源利用与产业结构的调整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国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4,4(1):26-31
产业发展与资源开发有密切关系,但产业不同其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也不同。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受自然资源直接影响的程度减弱。当代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存在自然资源结构、自然资源开发结构、资源开发导向经济结构、技术导向经济结构等区域类型。当前我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资源消耗大、浪费严重。这与产业结构陈旧落后,一、二产业比重大,重工业比重大,加工业水平低,产业规模结构不合理以及技术经济条件差等有密切关系。实现资源节约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的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8.
定位研究了25a来缙云山银木荷林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在自然演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银木荷林维管植物物种由57种(隶属于24科,46属)减少到38种(隶属于19科,26属)。林下草本和层间植物逐渐消失,胸径大于7.5cm的乔木层树总胸断面积有所减少。尽管群落物种组成以及多样性发生改变,但是银木荷依然是优势树种,处于林冠层,而林冠亚层的白毛新木姜子、四川山矾、长蕊杜鹃逐渐增多,短刺米槠逐渐减少。群落乔木层4个α多样性指数都呈下降趋势,丰富度指数由2.98下降为1.99,Shannon-Wiener指数25a间减小了0.34,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变化都很小;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银木荷群落的物种差异很大。研究表明,25a间群落物种差异显著。揭示缙云山银木荷林自然演替过程中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规律,可为缙云山保护区及长江流域中上游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银木荷群落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岷江上游地区的草地资源与畜牧业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岷江上游草地面积837226hm^2,大约占了该区土地面积的35%。这块草地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功能,是岷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山草甸草地和亚高山草甸草地是该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其面积分别占草地总面积的54.8%和17.2%,其产草量分别占该区各类草地总产草量的53.47%和26.46%。岷江上游各县天然草地的面积和各县草地畜牧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都表现了从高海拔到低海拔递变的趋势,基本上与植被的垂直梯度变化相耦合。指出了当前草地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超载过牧现象严重,生产效率低下,集约化水平低。除了饲草的生产与加工、畜种改良和草种改良等措施外,结合岷江上游的实际情况,在发展的思路和技术措施上着重阐述了以下几个方面:发展特色畜牧业,摒弃头数畜牧业;以市场为导向的主动畜群时空周转;结合“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促进农林牧业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