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赣西供电公司根据多年的反违章情况,结合安全工作的需要,出台<赣西供电公司违章作业处罚实施细则>,加大了违章处罚力度.细则规定了19种严重违章行为和16种一般违章行为.  相似文献   

2.
赣西供电公司根据多年的反违章情况,结合安全工作的需要,出台&lt;赣西供电公司违章作业处罚实施细则&gt;,加大了违章处罚力度.细则规定了19种严重违章行为和16种一般违章行为.……  相似文献   

3.
在基层安全生产管理中,经常遇到违章行为。由于违章行为在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事故,因此,职工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侥幸心理。出现习惯性违章行为,还对违章行为的处理抱有抵触情绪,所以,对违章行为人处理方法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安全生产管理能否顺利开展。纠违章方法正确,违章行为人在以后工作中能自觉遵守安全制度,能提高整个团队的安全素质,否则会使违章行为人,产生抵触情绪,埋下事故隐患。因此,在基层纠违章时,要用因人、因事(违章行为)制宜、人事(违章行为)结合的方法处理各类违章行为。因人制宜。每个违章行为人的安全素质有高低之分,对…  相似文献   

4.
<正>在企业生产中,很多违章行为并不是职工有意而为,而是因为职工头脑中没有安全防范意识或者是安全防范意识薄弱而造成的,尤其是习惯性违章,往往是一种习惯成自然的结果。因此,企业应着力营造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文化氛围,在实行激励机制的时候,要懂得将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图为某企业员工正在进行高处作业。(图片由安徽庐江供电公司提供)在企业生产中,很多违章行为并不是职工有意而为,而是因为职工头脑中没有安全防范意识或者是安全防范意识薄弱而造成的,尤其是习惯性违章,往往是一种习惯成自然的结果。行为者不是不知道违章的后果,而是难以克服由心理支  相似文献   

5.
数字     
正近日,江苏南京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室变电检修二班采用违章亮牌办法,针对16类412种违章行为,规定了根据现场违章的不同性质,标记"黄牌""橙牌"和"红牌"3种警告牌的情况。违章亮牌实行分级管理与考核,依据亮牌性质,对违章人员进行不同的处罚。  相似文献   

6.
有章就得循     
周捷 《安全》2001,22(1):33
最近,笔者听说了这么一件事,感慨之余,发点议论。   某单位在一次安全生产检查中,发现所属装卸队有一职工在作业过程中未戴安全帽,按单位内部违章行为处罚规定,该职工不仅要被扣奖200元,而且还要扣发100元的年度遵章守纪奖。然而当此事拿到桌面上讨论时,却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该职工平时工作积极,此次违章又系初犯,让其写份检查,教育教育算了;而另一种意见却认为:该职工平时工作积极虽是大家共认的,但既然单位有规章,就得按章办,否则不仅体现不出规章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而且还会使现有的规章制度失去制束力。结果,这一违章职工还是按规被扣发了300元的奖金。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人口因素对安全生产违章行为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安全生产违章行为数量与作业人员人口因素之间的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实证研究,从业者的受教育程度、第二产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以及人员数量规模等因素,影响违章行为方式及程度。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将显著抑制违章行为的发生;提高作业人员工资将增加违章行为的成本进而遏制违章行为的产生,但这一效果会受到作业人员所持有的风险态度的影响;作业人员规模的增加将提高工伤事故率。建议从提供受培训教育机会、提高违章成本、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减少高危行业作业人员数量等方面采取措施遏制违章行为。  相似文献   

8.
在企业里,为了预防事故、杜绝违章常会对违章行为进行处罚。但因违章而受到处罚的员工是否真正改掉了不安全行为了呢?企业安全管理者是否能够发现所有违章行为呢?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企业管理者无法时刻观察每一个员工的行为;另一方面,员工可能因为担心被罚而采取对抗行为,或在管理者实施观察时不操作、躲避,或只在被观察时才安全操作,一旦脱离观察者的视线便又习惯性地违章操作。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认为,可以设立违章作业"曝光台",但不应是针对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是应该以及时解决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目的,从而持续改进安全生产工作。图为某企业设立的"曝光台"。(图片由武钢金山店铁矿提供)目前,很多企业在开展反违章工作时,通过采取让违章行为在曝光台上曝光,让违章作业人员当众检讨自己不安全行为的方式,以纠正违章者的违章行为,同时警示广大职工应在日常工作中,加强自身安全意识、遵章守纪。对于企业该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逐步加强。但是,工伤事故多、职工危害严重的状况还没有根本好转。据大量事故案例分析,9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生产现场,80%以上的事故是由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设备设施隐患没有及时发现和消除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下,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是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  相似文献   

11.
一、视察工作要取得各级领导的重视工会组织职工代表视察安全工作 ,一般一年组织两次为宜。在组织职工代表视察安全工作前 ,必须对企业安全现状了如指掌 ,才能有重点地进行 ,避免走马看花、流于形式。如海勃湾矿区工会在第十届安全生产周期间 ,总结去年1至4月份发生的4起死亡4人事故原因 ,基本都是由于个别职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所致。为了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工程质量意识 ,让职工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 ,做到遵章作业 ,有效地制止职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这一不良行为 ,彻底扭转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 ,经…  相似文献   

12.
<正>对"违章"视同"事故"处罚是否可行目前,一些企业在安全考核中,根据各类违章行为可能直接引发的事故,对违章者视同已引发相应事故进行处罚。有人认为,对"违章"视同"事故"处罚能够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促进员工重视安全。但也有人认为,如此考核过于严苛,很可能致使员工产生抵触心理,反而不利于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对企业来说,对"违章"视同"事故"处罚,是否可行?是会促进员工重视安  相似文献   

13.
所谓习惯性违章,是指那些固守旧有的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违反规章制度或安全工作规程的长期反复发生的行为方式,习惯性违章是一种长期沿袭下来的违章行为,它实质上是一种违反安全生产工作客观规律的盲目的行为方式。违章是电力安全的大祸害,是人身伤亡事故和人员责任事故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时师傅是一名基层安全员,最近因为制止一名职工的违章行为而与这名职工发生了冲突。党支部书记在进行矛盾调解时,这名违章的职工说:"时师傅抓安全喜欢小题大作,把小违章看成大问  相似文献   

15.
有540多名职工,担负着全港房屋、仓库及职工宿舍施工和维修任务的青岛港务局修建公司,高处作业十分频繁,安全工作任务艰巨,却取得了连续四年无高处坠落等事故的好成绩。 该公司领导认为,人的安全意识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几年来,他们通过各种教育方式来培养职工的安全意识。公司每年组织职工“学习高处作业规程2~3次,对学习优秀者给予奖励,对不及格者减发当月50%的奖金。各作业班组还成立了QC小组,为落实安全生产出谋划策,年年有成果发表。 该公司要求施工队领导坚持布置生产任务的同时布置安全措施。1988年9月的一天,该公司承担了一仓…  相似文献   

16.
正在企业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今天,违章就像"过街的老鼠",可为什么在生产一线的违章行为却仍屡禁不止呢?难道员工们真的不珍惜生命吗?笔者相信,他们主观上既不愿挑战制度,又不想下岗、待岗,更不用说牺牲生命了,那么在违章行为的背后肯定还有其他值得探讨的原因。笔者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根据多年工作实践经验认为,要杜绝或减少一线员工的违章行为,除了要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我公司有一位职工,1999年在工作过程中发生一起这样的事故:该职工在值班过程中,发现有一处水管爆漏,便想去察看。当时该职工拖着鞋子(未系鞋带),又未戴安全帽,这些都是《安全规程》明文禁止的。在他爬上未搭设完善的架子之前,有一位同志劝阻过该职工,说架子未搭设完善,不能攀爬,但该职工不听,执意攀爬。结果察看完焊口漏水情况,该职工在返回时,由于鞋带未系好,一下未踩好导致工伤事故。而该职工在我公司已工作十余年,这些基本的安全常识应该懂得,请问他这种违章行为可否认定为“蓄意违章”。王亚军王亚军同志:贵公司一职工拖…  相似文献   

18.
<正>在学习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今天,违章就像"过街的老鼠",但为什么生产一线的违章行为还屡禁不止呢?我认为,只有将反习惯性违章工作落到实处,安全工作才能取得实效。企业反违章,除要完善安全制度建设、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实行严格安全考核等措施以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一位职工出现了违章事故,不仅本人受到了处罚,上至分管安全的副总、安全办主任,下至违章职工所在车间的主任、班组长和安全员等逐一在“安全亮丑台”上亮了相,而且还根据责任大小,分别被处以200元至1500元不等的罚款。此事在整个公司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20.
"某某作业队不服从处罚,在作业面跟安管人员吵了起来"、"因为不满违章罚款,某某班员把安管人员告到了矿里"、"这些作业队员素质不高,真是不好管"……在矿山,听到这样的消息与报怨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了。面对"三违"现象,违章人员对处罚后的态度不外乎有这么四种情况:口不服心不服、口服心不服、口不服心服、口服心服。只有口服心服才能达到最好的“三违”帮教效果,既让违章人员接受违章处罚,违章人员自己又认识到违章危害性,杜绝类似违章行为再次发生。然而,想要让违章人员在接受处罚时口服心服却并非易事。为什么本若为他人安全着想的“三违”处罚,往往会受到处罚对象的排斥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