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BR工艺在制革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建国 《沿海环境》2003,(10):26-27
SBR法即间歇式活性污泥法。这是一种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活性污泥法的新型运行方式。由于该工艺不设二次沉淀池(见图1),曝气池兼具二沉池功能;不设污泥回流设备;SVI值较低,不易产生污泥膨胀;污染物去除率高且易于管理等优点,在城市污水处理和轻工等行业的废水处理中逐步被推广使用。制革废水是轻工业中较难处理的废水,其特点是浓度高、水量大,通常每生产一张猪皮要用0.3—0.5吨水,生产一张牛皮要用1吨水左右。一般的制革工艺分为准备、鞣制和整理三大工段,污染物主要产生于前两个工段。制革废水由强碱性的浸灰脱毛废水和弱酸性的鞣革废水…  相似文献   

2.
四个工艺结构完全相同的活性污泥法反应系统由于添加五氯苯酚的浓度不同,在稳定运行期,其总有机污染物COD及目标污染物五氯苯酚的去除率也不相同。BIOLOG方法分析各活性污泥系统中细菌的功能结构及镜检观察分析污泥中原生动物的种群结构后发现:五氯苯酚降低活性污泥污染物去除效率的根源在于,不同浓度的五氯苯酚对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定向选择,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种群的功能结构,使微生物种群对污染物的降解速率和程度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3.
以活性艳蓝与大黄酸为蒽醌类目标污染物,分析了其经多相类芬顿预处理前后的可生化性及对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胞内物质、脱氢酶活性、脲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的影响.Zahn-Wellens试验表明,活性艳蓝与大黄酸不能被活性污泥有效降解,而经过多相类芬顿预处理后,其呼吸曲线均在内源呼吸线以上,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4.44%和86.72%.加入蒽醌类污染物后,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三维荧光光谱中,酪氨酸蛋白的吸收峰强度降低,胞内物质的红外光谱中氨基峰变宽;而经多相类芬顿预处理后,对活性污泥特性的影响不明显.加入活性艳蓝与大黄酸后,活性污泥脲酶相对活性仍保持在80%以上,但脱氢酶活性出现了降低,特别是加入大黄酸后,相对活性仅为67.5%左右.同时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群落发生了变化,Gram Positive分别由原来的40.15%增大到了47.72%和45.78%,而Gram Negative分别由原来的39.57%减少到37%和37.15%.但加入预处理后的蒽醌类污染物,未对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群落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河水体中砷的存在形式及其含量测定济南市环保科研所陈学伟,孙沁1引言颗粒物在河流、湖泊的环境质量研究中有重要的意义。它既是污染物的携带者,又可以沉降的形式成为污染物的藏身处所,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污染生物群落,或将污染物释放进入水体。由于污染物一般都富...  相似文献   

5.
洗涤法净化油烟污染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拟油烟废气由泥浆和活性污泥2种洗涤液分别进行洗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洗涤液中泥浆和活性污泥的质量浓度愈高,其初始洗涤效率越高.在ρ(泥浆)和ρ(活性污泥)为1.2 g/L,烟气流量为2.8 m3>/sup>/h,油加热温度为160 ℃,洗涤液量为20 L条件下,运行15 d,泥浆的平均去除率为67.4%,油烟粒子粒径由0.2~75 μm变为0.2~42 μm,其液相油烟饱和浓度达95.77 mg/L;而活性污泥平均去除率为83.9%,油烟粒子粒径由0.2~75 μm变为0.2~5.5 μm,其液相油烟饱和浓度为50.00 mg/L.从活性污泥洗涤液中筛选出4株优势菌种,它们对油烟的降解效率大于60%,表明活性污泥洗涤液的洗涤效率明显高于泥浆,是由于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对油烟污染物具有显著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6.
由于矿区生活污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较低,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有机污染物在生物氧化池内得到较彻底地降解,剩余污泥量少,每千吨生活污水产生剩余污泥量为2~3t。  相似文献   

7.
1、前言在二次沉淀池中如何得到沉降性高的污泥,是活性污泥法维护管理的核心。由于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水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污泥的固液分离,所以管理时必须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活性污泥法的沉降性,与BOD负荷,溶解氧浓度、MLSS浓度等,都有一定关系,但不能仅仅以这些简单因素来控制污泥的沉降性。因为活性污泥的沉降性,与构成活泥的细菌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相有密切关系。所以,为了对污泥沉降性进行管理,必须控制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相。  相似文献   

8.
田美  刘汉湖  申欣 《环境科学》2016,37(2):638-646
本研究是A2O(anaerobic/anoxic/oxic,厌氧/缺氧/好氧)与百乐克(BIOLAK)活性污泥宏基因组比较分析的首份报告.在百乐克和A2O活性污泥宏基因组中,分别检测到47个和51个门类,超过了澳大利亚强化生物除磷(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EBPR)、美国强化生物除磷和Bibby活性污泥中所检测到的生物类群.百乐克活性污泥中所发现的门类,均在A2O活性污泥中检测到.但是,有4个门类仅在A2O活性污泥中出现.Ignavibacteriae门在A2O活性污泥宏基因组中的比例(2.044 0%)是百乐克活性污泥(0.637 6%)的3.2倍.与此同时,芽单胞菌门在百乐克活性污泥宏基因组中的比例是2.467 3%,比其在A2O活性污泥中的比例(0.140 4%)高出17倍多;衣原体门在百乐克活性污泥宏基因组中的比例是0.219 2%,比其在A2O活性污泥中的比例(0.036 0%)高出6倍多.另外,在属的层级,有167个属仅在A2O活性污泥中检出;与此同时,有50个属仅发现于百乐克活性污泥中.因此,在门和属的层级,A2O与百乐克活性污泥的生物群落均存在巨大差异.然而,在百乐克和A2O两个活性污泥中,与氮、磷、硫和芳香族化合物代谢相关的功能基因比例均是非常接近的.此外,两个活性污泥中KEGG(Kyoto Encyclopedia for Genes and Genomes,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所有6个类别的排序均相同.同时,氮代谢相关的功能基因分类和通路分析表明,高丰度酶在百乐克和A2O宏基因组中具有相同的排序.因此,A2O和百乐克活性污泥宏基因组比较分析显示,两个不同的生物群落具有相似的功能分配.  相似文献   

9.
自从活性污泥法问世以来,活性污泥膨胀问题一直是引起有关人员重视的问题之一,这是因为活性污泥膨胀将危及到曝气池正常运行的缘故。活性污泥膨胀包括丝状性膨胀(由丝状微生物引起的膨胀)  相似文献   

10.
两级活性污泥法处理铜酞菁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军  宋亮  全奇庭 《环境工程》2000,18(4):10-12
主要探讨了预处理过程对铜酞菁废水水质的影响 ,以及两级活性污泥法处理此种废水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预处理后 ,废水BOD5/CODCr由 0 16升至 0 5 0 ,可生化性大大增强 ;以邻苯二甲酸作为单一污染物 ,根据动力学模型解出的一级反应槽水力停留时间与试验值基本一致 ;使用两级活性污泥法处理铜酞菁废水 ,可使废水中的Cu2 +、NH3 N、CODCr、BOD5等指标均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MBR工艺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BR(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在焦化废水处理领域的成功应用,对钢铁企业、煤化工企业节约水资源、减少废水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电解工艺将焦化废水中有毒、有害、难降解物质去除或转化为可生物降解物质,可以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再由MBR(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去除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并通过特殊的膜结构实现水和活性污泥的固液分离。  相似文献   

12.
低温SBR工艺活性污泥代谢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7±1)℃条件下,从污染物的去除效能、生物活性、污泥特性等方面,研究了低温SBR系统中活性污泥的代谢特性.结果表明:低温SBR系统在好氧阶段前40min能够将96%的COD去除,整个运行周期活性污泥对COD的代谢状况良好;由于低温的影响,活性污泥硝化反应过程受到抑制,反硝化过程无法正常进行;低温不是影响SBR反应器中聚磷菌P代谢过程的关键因素,在低温条件下聚磷菌对P的摄取、释放代谢状况良好;活性污泥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和碘硝基四氮唑(INT)电子传递体系(ETS)活性呈现出周期性变化规律,TTC和INT-ETS活性能够有效表征整个运行过程活性污泥的代谢特性;稳定运行的低温SBR系统活性污泥表现出良好的沉降性,MLSS、MLVSS、以及MLVSS/MLSS都高于常温SBR系统.  相似文献   

13.
活性污泥法对焦化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好氧降解菌以及硝化类细菌构成的活性污泥对焦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考察了污水处理过程中,处理时间、温度、pH值等因素对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污泥对焦化废水代谢的最佳pH值是6~8,温度为30~50℃,曝气时间控制在6~8h时,活性污泥能够有效降解焦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14.
底泥硝化菌群用于生物毒性测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铜离子对底泥和活性污泥硝化活性的抑制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活性污泥相比,底泥中的硝化菌对铜离子的敏感性较高,底泥的铜离子半数抑制率IC50为12.43 μmol/L,活性污泥的IC50为46.90 μmol/L.这初步表明用污染物对底泥硝化活性的抑制程度评价污染物的生物毒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用序批和静态的方法,研究OSA工艺中曝气池和厌氧池活性污泥对有机污染物的初期吸附特性,并探究两种污泥在不同混合比下污泥特性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污泥对污水中有机物初期吸附是一个以物理吸附为主,生物吸附为辅的快速吸附过程,前5 min内污泥吸附速率最大,这与传统工艺污泥吸附特性相同。达到吸附平衡时,曝气池污泥吸附量大于厌氧池。活性污泥对颗粒性COD吸附能力高于溶解性COD。两者污泥都是较理想的有机物吸附剂,但曝气池污泥的吸附性能优于厌氧池。混合污泥吸附性能与污泥性质密切相关,污泥粒径越小,表面电荷越小,比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污泥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中试试验,分析了活性污泥对污染物吸附的影响因素,并考察了活性污泥对城市污水中污染物的吸附效果.试验研究表明,污泥浓度(MLSS)、水力停留时间(HPT)和污泥龄(SRT)对活性污泥吸附污染物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但污泥龄影响较小.在污泥质量浓度为3~5 g/L,HRT为36 min和SRT为2 d的运行参数下,活性污泥时COD,SS,TN和TP吸附效果分别为70.7%,87.7%,30.2%和72.2%.  相似文献   

17.
一种克服活性污泥膨胀的废水处理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是我国应用较广的一种工业废水处理工艺,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而容易在运行中发生污泥膨胀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能经济、有效地克服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中污泥膨胀的新工艺,即选择器——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工艺.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城市污水经过A/O工艺处理时活性污泥的二次污染问题。所采用的方法是将原水、处理后的出水及活性污泥用乙酸丁酯萃取、萃取相经过真空浓缩后,采用GC/MS测定了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结果表明,在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过程中,活性污泥的吸附作用是主要的,降解作用是次要的:A/O工艺所排放的活性污泥仍然是一种危险的污染物。  相似文献   

19.
焦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虹  张志杰 《陕西环境》1998,5(3):27-29
对于焦化废水,目前普遍采用的常规活性污泥法处理,出水COD仍较高,主要是由于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进一步降低焦化废水出水COD的关键是去除这类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这方面的有关研究.进一步深入探索了这些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的降解特性.降解机理.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其发展动态进行了系统地评述。  相似文献   

20.
活性污泥的观察和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城市污水和很多工业废水,都采用曝气池生化处理。有机污染物主要由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氧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是凝聚、吸附、氧化分解废水中有机物的主力军。提高处理系统的效益,都与改善污泥性状、提高污泥微生物的活性有关。因此,必需经常检查与观察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组成与活动状况。如污泥的沉降性能差,将影响二沉池中泥水分离的效率。而运行中的异常情况(如工业废水中有毒成份的突增,进水pH突变,污泥负荷突变,溶氧异常等),也首先会影响到污泥中微生物的活性。同常规的化学测定一样,对活性污泥的观察可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