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整个地质年代中,各种生物显然已经影响了大气,海洋和地球表面元素的稳定状态.大约从40亿年前开始,通过各种生物的作用,形成了有机化合物和一些无机络合物. 在考察细胞的某些吸收过程之前,人们  相似文献   

2.
溴代二噁英类化合物是一类剧毒环境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溴系阻燃剂与含溴系阻燃剂聚合物的生产、使用和回收等过程.随着溴系阻燃剂的广泛使用,溴代二噁英类化合物的环境和健康风险日益增加,对其环境问题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环境科学的一大热点,而中国在此方面的研究还相当薄弱.介绍了溴代二噁英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综述了溴代二噁英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污染来源和环境分布,重点探讨了溴代二噁英类化合物的生成机制,介绍了生成溴代二噁英类化合物的影响因素,讨论并总结了当前研究中溴代二噁英类化合物污染来源解析与生成机制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未来溴代二噁英类化合物的环境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沿海某市2个自来水厂的常规和深度水处理工艺过程中挥发性溴代消毒副产物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选取的7种挥发性溴代消毒副产物中,只有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二溴甲烷和三溴甲烷这4种被检出,除二溴甲烷只在深度水处理工艺过程中被检出外,其余3种化合物在2种不同水处理工艺过程中均有检出。一溴二氯甲烷和二溴一氯甲烷在常规和深度水处理工艺过程中的部分工艺段出水中的检出浓度超过了GB 5749-2006中规定的限值(饮用水中一溴二氯甲烷和二溴一氯甲烷的的浓度限值分别为60μg·L~(-1)和100μg·L~(-1)),应被给予足够的重视。挥发性溴代消毒副产物在常规水处理工艺过程中的检出浓度随水处理工艺流程而逐渐升高,而在深度水处理工艺过程中检出的挥发性溴代消毒副产物(除二溴甲烷外)浓度变化则表现为随水处理工艺流程先轻微降低后大幅升高的趋势。与常规水处理工艺相比,挥发性溴代消毒副产物在深度水处理工艺过程中的检出浓度明显低于其在常规水处理工艺过程中对应工艺段出水中的检出浓度,但对于在常规和深度水处理工艺过程中均被检出的3种挥发性溴代消毒副产物来说,它们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加氯后出厂水中。  相似文献   

4.
选取溴化环氧树脂印刷线路板为原料,通过热重红外联用仪和热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热解过程中溴的迁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印刷线路板主要热解温度区间在300~380℃,HBr在最大热失重处释放;PCB热解时,含溴化合物主要有溴甲烷、溴苯酚及2-溴,4-异丙基甲苯.  相似文献   

5.
在超/亚临界水及其碱溶液中对四溴双酚A进行了水热脱溴降解研究。考察了温度、时间和碱类型对降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纯水中温度是影响四溴双酚A降解的关键参数,350℃下反应180 min和400℃反应30 min,脱溴率分别达到98.7%和96.7%,降解产物中苯酚和4-丁基苯酚分别占50%和20%以上,另外还有少量的烷基酚;向反应体系中加入碱不仅可以中和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氢溴酸以保护超临界反应釜,而且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实现高的脱溴率,产物中苯酚含量达50%以上、4-异丙烯基苯酚占10%左右,可以实现脱溴同时回收化工产品的目的。与传统的热解技术相比,超/亚临界水处理TBBPA具有明显的优势,本研究为含溴电子废弃物的清洁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某电子垃圾拆解区周边66个土壤样品中25种多溴联苯醚(PBDE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5种PBDEs总质量浓度为0.13~11.80ng/g,其中BDE209的质量浓度为0.10~11.60ng/g,占比达到了50.9%~98.3%。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该拆解区土壤中PBDEs主要有两类来源,一类来源于八溴联苯醚商业工业品,一类来源于五溴联苯醚和八溴联苯醚商业工业品。一至六溴代的低溴代PBDEs在土壤中有一定的迁移能力,能够从高浓度地区向低浓度地区迁移,而八至十溴代PBDEs在土壤中不易迁移。  相似文献   

7.
对白洋淀入湖河流(府河)水体中的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溴联苯醚(PBDEs)的浓度分布规律进行了综合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白洋淀入湖河流中总PBDEs质量浓度为38.7~216.3ng/L;以污水处理厂为分界点,各PBDEs在污水处理厂上下游水体中所占比例不同,上游段主要污染物为十溴代的BDE-209,其次为五溴代的BDE-100;经流污水处理厂后,下游段水体中未检出BDE-209,主要污染物变为四溴代的BDE-47,其次为五溴代的BDE-99、BDE-100。与污水处理厂上游段相比,下游段中一溴代的BDE-3、二溴代的BDE-10和BDE-33/28以及BDE-99、BDE-100、BDE-209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BDE-47略有上升。研究结果可为了解白洋淀及其上游流域PBDEs的浓度分布现状及进一步开展白洋淀生态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扑热息痛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本文研究了次氯酸钠-溴离子体系对扑热息痛的氧化降解。为了对比次氯酸钠和次氯酸钠-溴离子体系对水中扑热息痛的氧化降解作用,进行了两种氧化体系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次氯酸钠-溴离子体系对扑热息痛的氧化反应速率明显快于次氯酸钠体系,且加入的溴离子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次氯酸钠体系、次氯酸钠-溴离子体系中TOC的去除率都显著滞后于扑热息痛降解率,表明两体系都产生了比扑热息痛更难降解的中间产物,次氯酸钠-溴离子体系中TOC的去除率略高于次氯酸钠体系。pH值对次氯酸钠-溴离子体系的反应速率有影响,pH值越低速率越快。扑热息痛的初始浓度对氧化反应有影响,初始浓度越低的氧化降解率越高,达到平衡降解率的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9.
在0.40mol/L乙二胺介质中,溴仿在示波极谱仪上于-0.23V处可观察到一灵敏的极谱波.溴仿的浓度在1.00×10~(-7)~2.00×10~(-4)mol/L范围内与波高有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5.00×10~(-8)mol/L.利用本方法测定试样中的溴仿,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探讨废弃线路板中溴化环氧树脂在超临界丙酮中的脱溴降解特性,重点考察了温度、反应时间和有机溶剂添加量对溴化环氧树脂降解特性的影响,确立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温度260℃、保温时间1~2 h、丙酮添加量20~40 mL,系统压强3~6 MPa,此时溴化环氧树脂能够快速降解,脱溴率达到97.94%,降解产物主要为苯酚和异丙基苯酚,含量分别为60.99%和3.12%,降解产物中溴主要以HBr的形式存在于油相中,可以用碱液从油相中萃取脱除。线路板经超临界丙酮处理后,铜箔与玻璃纤维自动分层解离便于后续破碎回收,为废弃线路板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探讨废弃线路板中溴化环氧树脂在超临界丙酮中的脱溴降解特性,重点考察了温度、反应时间和有机溶剂添加量对溴化环氧树脂降解特性的影响,确立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温度260℃、保温时间1~2 h、丙酮添加量20~40 mL,系统压强3~6 MPa,此时溴化环氧树脂能够快速降解,脱溴率达到97.94%,降解产物主要为苯酚和异丙基苯酚,含量分别为60.99%和3.12%,降解产物中溴主要以HBr的形式存在于油相中,可以用碱液从油相中萃取脱除。线路板经超临界丙酮处理后,铜箔与玻璃纤维自动分层解离便于后续破碎回收,为废弃线路板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多溴联苯醚(PBDE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双金属系统催化还原脱溴技术作为一种处理环境中PBDEs的方法,具有出较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双金属系统催化还原PBDEs脱溴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双金属系统催化PBDEs脱溴降解的机理、途径以及不同双金属系统的脱溴效能。提出了利用双金属系统降解PBDEs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四溴双酚A(TBBPA)的好氧降解特性,采用选择富集法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能够高效降解四溴双酚A的菌株。根据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核苷酸序列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可通过好氧共代谢方式实现四溴双酚A的降解,葡萄糖是四溴双酚A降解的最佳碳源,其最优降解条件为葡萄糖8 g/L,牛肉膏0.5 g/L,pH值为7.0,培养温度为35℃,摇床转速为150 r/min。在该条件下其生物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6 d后的降解率高达95.6%。LC-MS结果表明,四溴双酚A在好氧降解过程中会生成异丙苯酚类物质。  相似文献   

14.
四溴双酚A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四溴双酚A对土壤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四溴双酚A对土壤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有一定的激活效应,这可能是土壤微生物在受到外源四溴双酚A胁迫时产生了应激反应,通过增加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产生量来降低四溴双酚A及其代谢、中间产物对其产生的危害;同时,四溴双酚A对土壤脱氢酶产生一定的抑制效应,表明其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试验设置的四溴双酚A浓度范围内基本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5.
采用O_3及O_3/H_2O_2降解四溴荧光素,考察四溴荧光素初始浓度,O_3相对投加量以及H_2O_2投加量对四溴荧光素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O_3及O_3/H_2O_2降解四溴荧光素的过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O_3降解四溴荧光素时,设置O_3流量为3.18g/h,四溴荧光素初始质量浓度为10、50、100mg/L,降解10min后四溴荧光素降解率均达到93%以上;O_3相对投加量增大,四溴荧光素降解率升高,但O_3利用率降低;O_3/H_2O_2降解四溴荧光素能增大四溴荧光素降解率,却降低了四溴荧光素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16.
习惯上把海洋和陆地截然分开为地球表面两大部分,它们之间以海岸线为界,常把海岸带视为海岸线附近地带,宽不过几十公尺的地带。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对海岸带的理解,认为应包括海、陆相互影响的地区,海岸带的范围逐渐在扩大,美国某些州规定离岸3英里属于海岸带的范围,我国这  相似文献   

17.
测定微量锑多用罗丹明B、孔雀绿、邻苯二酚紫、溴邻苯三酚红作显色剂,亦有报导用2-(3.5-二溴-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简称为3.5-二Br-PADAP)分光光度测定锑的。我们对罗丹明B、邻苯二酚紫、溴邻苯三酚红、2-(5-溴-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简称5-Br-PADAP)作比较试验表明,5-Br-PADAP测定锑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选择性,色泽稳定,重现性良好。本文报告用5-Br-PADAP作显色剂,研究在水-丙酮介质中测定锑(Ⅲ)  相似文献   

18.
BDE-209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溴代阻燃剂之一,同时也是环境介质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强亲脂性、高生物累积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鉴于其生物难降解特性,尝试采用铁碳微电解技术强化其微生物降解。研究中,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反应体系的铁粉最佳投加量(0.1 g)及最佳的铁碳比(1∶1),进而探讨了铁碳微电解体系促进BDE-209脱溴的降解机制。铁碳微电解体系处理BDE-209时,体系中p H及ORP值有明显的波动,反应120 h后降解率达53.0%;而铁碳微电解体系与微生物共作用体系中,120 h后BDE-209降解率可达到77.5%,降解产物主要为九溴、八溴以及七溴等低溴代联苯醚。实验结果表明,铁碳微电解与微生物共作用能够有效提高BDE-209的生物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19.
前言 铵-氮是海水中营养盐之一。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必要成份。经常了解其含量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对于海洋水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重大意义。所以它是海洋化学要素调查的常规项目之一。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含有大量的CH_4、H_2S、NH_3等,  相似文献   

20.
前言汞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众所(?)目的问题,由于人工和自然造成的污染,汞的最后归宿是海洋。按Klein和Gold berg的估计,由于人类活动造成向海洋迁移汞的总量约为4000~5000吨/年,在数值上与由于大陆风化作用进入海洋的5000吨/年相近。目前海洋中溶解汞的平均含量在0.010—0.013ppb,河流中溶解汞含量在0.04—0.10ppb。海洋沉积物中汞含量也在ppb数量级内变化。但由于生物体的富集作用,海洋生物体内汞含量比相应水相含量高500多倍。海洋中溶解汞主要以HgCl_4~(-2)、HgCl_2络合物形式存在。汞在天然水体中90—99%处于沉积相中,它的迁移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Gibb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