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某工业区1998年-2007年的降水监测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对该地区的酸雨污染变化规律、化学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工业区近十年来酸雨频率逐年上升,酸雨污染日趋严重,目前已成为重酸雨区;化学组成的分析表明该工业区的酸雨逐步由硫酸型转化为硫酸型和硝酸型并重;该工业区降水酸度与Cl^-、NO3^-、SO4^2-的灰色关联度最大,说明该工业区受海洋、交通以及工业排放的影响较大,海洋源、交通源、工业源对该工业区降水的酸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酸雨已遍及整个北半球工业区,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其他地区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1982年6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22个国家参加的酸雨问题会议,主要是评价酸雨的现状和由此产生的后果,并提出了对策。酸雨对环境的影响由于人类活动产生大量SO_2和NO_x,从而污染大气,形成酸雨。目前地球表面上每年人类排出的SO_2中硫的含量已高达一亿吨,至少是天然排放物的四倍以上,严重地影响环境。  相似文献   

3.
黄埔地区是广州市重要的工业区,本文以1984-1994年酸雨监测资料为依据,分析了该地区11年来的酸雨污染状况及特点,并对酸雨成因及其与大气污染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酸雨通常是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为此,可把5.6作为酸雨pH值的上限。 1 为何把酸雨pH值的上限定为5.6 为什么要把PH<5.6作为将降水分为酸雨和非酸雨的依据,即把酸雨pH值的上限定为5.6呢?降水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气象过程。该过程是在跟大气充分接触的情况下进行的,大气中的可溶性物质能充分地溶入降水中,某些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物质也有  相似文献   

5.
可怕的酸雨     
瑞典有10万个湖泊,酸雨使其中的2万个湖泊的鱼类全部死亡。酸雨还慢慢侵蚀着雅典的帕提农神庙和罗马的图雷真柱。欧洲和北美国家的工业企业每年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达1亿吨。这些二氧化硫转化成硫酸,随雨降落。但在形成酸雨降落之前,二氧化硫随大气飘移到几千  相似文献   

6.
中国今天参加了北方工业国就“酸雨”展开的辩论。酸雨是由烟筒排出的污染物长距离飘浮造成的。它正在毁坏斯堪地那维亚半岛和加拿大北部的大量湖泊和庄稼。中国出席(第十一届联合国环境理事会)会议的代表团团长杨克明说:“酸雨造成的灾难性的污染和破坏已经传遍了整个世界,是每个人都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环境》2016,(6)
正污染少了,环境好了,村容村貌变了……随着村级工业园整治工作的不断推进,佛山的村居正在发生翻天覆地地变化。在近日召开的佛山市村级工业区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交流会(以下简称"交流会")上,记者了解到,截至2015年底,佛山已基本完成首批104个试点村(居)的村级工业区环境整治,相关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8.
运用WRF模式对3种不同天气系统(冷锋,低压槽以及台风)造成的广东省酸雨个例进行数值模拟,结合实际测站资料对酸雨分布特征及影响酸雨过程的风场、湿度场以及温度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个例中酸雨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区域以及重工业区韶关.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的降水酸度略有不同,台风个例降水pH值最高(5.81),其后依次为低压槽降水(5.60)及冷锋降水(5.40). 冷锋降水个例中酸雨的分布及变化主要受风速,风向,相对湿度及逆温的影响,低压槽和台风降水个例中的酸雨分布及变化主要受降水量和风速的影响.风速和降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缓解降水的酸度,而逆温层的存在及不同风向的辐合作用有利于降水酸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酸性降水在西欧、北美一带,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特征。由于它引起水体和土壤酸化,危害人体健康和生物的生存,腐蚀城市建筑物,影响自然生态系统,因此,已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和科学家的关注。目前,我国正在向四个现代化进军,工业将迅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研究酸雨的形成,它有什么危害?对北京地区是否有影响?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注意和探讨的问题。一、什么是酸雨,它是怎样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酸雨污染是个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老问题。一个世纪以前,英国化学家Robert Angus Smith所观察的曼撤斯特地区降雨就曾形成污染,当时他注意到这种雨的腐蚀性,称它作“酸雨”。十二年前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上,酸雨曾作为一个国际性问题被提出来。随着世界上更广泛地认识到酸雨污染的严重性,公众对酸雨也更加关注,随之出现了对酸雨的监测、科学研究,并制定  相似文献   

11.
<正>天空中,一架小飞机正在盘旋,不时发出一道道闪光……不知情的人,还以为这是哪群孩子正在玩的遥控飞机模型,殊不知它是环境执法的新"利器"。它的背后,多名环境执法人员正在忙碌地工作着……2014年以来,佛山在全省首次引入无人机辅助执法,严厉打击非法排污行为。"天眼"下,环境污染行为无处遁形"检查完毕,一切正常,起飞……"随着工作人员的一声令下,河堤上一架待命许久的无人机升空了,在遥控操作下,起飞并往几百米外的南海区罗村务庄工业区上空飞去,开始对企业进行侦查。一名工作人员操控无人机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宁波市酸性降水资料的分析,明确了酸雨的主要成份和特征、摸清了当地酸雨的主要成因,提出在控制SO2的同时,对NO3在酸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能低估的见解,建议把治理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问题应提上环境管理部门的工作日程。  相似文献   

13.
<正> 一、我国酸雨特征近年来,世界上降落酸雨的地方越来越多,雨水的酸度也越来越强、酸雨被认为是当今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一九八二年,我国在酸雨普查中,发现酸雨出现频率为50%以上的市有14个之多,除吉林,甘肃和宁夏外,其他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均出现酸雨。我国酸雨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并由北向南逐渐加重,以西南地区最为严重。降水平均PH值小于5.6的城市几乎全部集中在长江以南。由此可知,我国的酸雨分布呈明显  相似文献   

14.
酸雨的成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是个复杂问题,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特点,国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由于酸雨问题的复杂性,特别是酸雨形成机理,酸性物质来源及酸雨对生态、土壤的影响,目前,还处于探索之中。我们认为,对酸雨问题有不同看法是难免的,从学术上对酸雨问题进行讨论也是必要的,它将有助于推动酸雨的深入研究。为此,本刊继1989年第4期发表了《重庆酸雨与SO_2传输之间关系分析》一文后,在这期上又刊发了对该文的商榷文章,藉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酸雨的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在,世界各地的雨水已成为一个新的具有威胁性的复杂问题。雨水与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物(特别是由电站、工厂和机动车辆产生的)在空中混合,降落成为稀的硫酸和硝酸。这种酸雨正在毒杀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腐蚀建筑物(其中包括某些世界上最重要的古迹)。它还可以损害森林和农田,并且威胁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西德在前不久发表的全国森林调查结果表明,受酸雨危害的树木已从上一年的7.7%一举上升到34%.不能否认,调查的精度会对数值有不小的影响,但是酸雨对森林的危害正在迅速增长这确是事实.这个问题也已提到国会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7.
用模拟酸雨对棉花的生长影响进行了试验,雨水的酸度分别为 pH2.0、pH3.0、pH4.0和 pH5.6。试验结果表明.pH4.0的酸雨对棉花生长无影响;pH3.0的酸雨对棉花地上部分有轻微伤害,但不影响它的生长发育,而且有增产趋势;pH2.0的酸雨对棉花伤害严重,使生育期推迟,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加拿大一直对美国工业区冒烟的烟囱形成酸雨向着他们的土地倾泻、使湖泊不渔、毁坏森林表示不满,白宫对这些指责曾往往置之不理.里根政府坚持有关酸雨的这些问题并未证实.但上周的态度却改变了,希望本周与加拿大总理布莱思·马尔罗斯会晤.白宫发言人拉里宣布,里根总统将采纳酸雨方面的特使朱·刘易斯新近的报告,需要为期五年、50亿美元研究煤净化技术的计划,以降烟囱排放而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19.
中国酸雨研究现状   总被引:67,自引:7,他引:60  
中国酸雨区是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迫切需要科学有效的酸雨污染控制对策和措施,而及时总结酸雨研究现状是科学控制酸雨的重要基础. 综述了近年来中国酸雨的研究发展历程、空间分布特征、成因和控制对策的研究结果. 结果表明:中国降水化学组成仍属硫酸型,但正在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转变;南方酸雨区范围无明显变化,北方酸雨区继续扩展;强酸雨区范围为1994年以来最大,但酸度有所减弱;总体来看,与过去几年相比,2008年全国酸雨形势有所恶化. 最后对酸雨成因和控制对策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0.
中国酸雨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酸雨和环境酸化,在中国也受到广泛的关注。中国的酸雨监测始于七十年代末。1981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第一次酸雨科学讨论会。这次会议对中国的酸雨研究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982年,国家环境保护局组织了全国酸雨普查和西南地区酸雨研究,开始了对酸雨的形成、影响和对策的综合性研究。1985年取得了第一批成果,初步阐述了中国酸雨形成和影响的现状和特点,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1986~1990第七个五年计划中,国家把酸雨研究列为重点研究课题,组织许多科研单位,在酸雨严重和对酸化敏感的西南和华南地区,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研究,以期弄清中国酸雨的形成、危害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合中国实际的控制对策,保证经济建设健康和顺利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