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2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引入灰色系统关联分析法和高等计量经济学建模思想,结合经济学和土地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从资源经济学的角度揭示我国耕地动态变化过程,促进我国耕地可持续利用理论的完善与发展。结果表明:①在中、短时间尺度内社会经济发展因子对耕地变化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主驱动因子有GDP、人均GDP、城市化水平和国家宏观政策;②耕地面积与GDP、城市化水平呈负相关,与人均GDP呈正相关;③我国耕地制度安排存在缺陷,是造成我国城市化蔓延占耕地的最直接原因;④我国应不断完善土地制度安排,同时,应不断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加强政府导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减少社会经济发展对耕地的非科学侵占。  相似文献   

2.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环境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决好资源环境问题,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多部资源与环境法律、法规和多项国家标准。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政策、法规不系统、不完善;多种资源被分割管理;各单项政策法规之间存在着重叠和冲突;一些政策法规内容停留在原则上,缺乏可操作性。我国资源与环境政策应包括以下内容:①资源产权制度及其相关政策;②资源价格政策;③资源与环境产业政策;④资源与环境综合利用政策;⑤环境保护政策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文献[3]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义资源配置的目标就是兼顾经济增长与持续发展。为了使经济理论内核中包括持续发展问题,认为系统经济学应以资源空间、商品空间和价格空间作为出发点,进而提出了系统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运用非线性理讨论了资源配置的模式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体制转型期,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恶化现象,严重制约未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构建解决经济发展需求与资源环境供给矛盾的有效机制,成为政界及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重点课题。从中国经济转型期存在的主要资源与环境问题分析入手,提出资源环境管理制度构建的理想框架,通过进一步评价我国在市场机制、政府干预、公众参与3个方面的经验及教训,分别提出未来改进的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政府—社会”三足鼎立的制度结构是我国资源环境管理制度构建的理想目标,也是适应世界资源环境保护发展的潮流。最后提出协调政府和市场作用、构建市场运作平台、营造公众参与氛围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帝国主义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学科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主流经济学与时俱进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生存和发展的根基。通过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兴起和发展的简单回顾和相关研究成功案例的介绍,分析了经济学帝国主义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发展的启示。提出高举经济学大旗,建立与主流经济学与时俱进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相似文献   

6.
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新时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加强资源环境管控是现阶段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点任务。文章以"三线一单"为依据,构建管控政策影响下的长江经济带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动力学模型,设置资源利用上限、环境污染底线、环境负面清单以及生态保护红线四类政策情景,剖析系统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资源环境管控政策的外部冲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与比较不同资源环境管控强度下的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水平,得出以下结论:(1)长江经济带经济-资源-环境间此消彼长的矛盾仍然存在,若不加以管控,经济规模扩张带来的资源耗用和环境污染的上升,将使区域面临资源承载力超载、环境质量下降的风险。(2)资源利用上限、环境污染底线、环境负面清单以及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对实现各自政策目标具有正向作用,能够通过结构调整、环保节能投资增加、生态红线增补等路径达到2030年的目标值,且政策间存在着联动互补效应。构建长江经济带"三线一单"管控体系,实施全面的资源环境管控具有重要意义。(3)资源环境管控能够有效提升长江经济带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中等强度的约束对于协调发展的促进性作用最为显著,而过高或过低强度的约束政策均会损害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长期增长动力,选择适当的约束强度是实施区域资源环境管控的关键。并依据结果,针对"三线一单"限制指标与管控强度选择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及其经济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经济是世界关注焦点,低碳经济逐步成为发展模式主导.然而,理论界对低碳经济研究主要集中在意义和途径,没有对低碳经济理论进行探讨.没有完善低碳经济理论会导致对实际指导失误.构建低碳经济理论体系,夯实理论基础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本文首先从经济史中探寻低碳经济理论根基,“世界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学是以造福人类为使命的科学和个人福利是完全依存于全人类福利的,这些经济学思想中全世界思维可以作为低碳经济思想源头.通过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气候经济学和资源环境经济学等相关学科比较,借鉴和吸取其理论.最后,对低碳经济理论对经济学影响价值进行探讨,这些价值主要表现在提供经济发展新模式理论基石,引导消费方式转变,化解国际经济合作困境,完善国际经济学体系,拓宽了环境问题解决途径,丰富了相关经济学研究内容等方面.本文研究从理论上肯定了低碳经济有经济学理论来源,有经济学理论价值,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学:学科特征与趋势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比较分析有关循环经济学研究内容相关论述的基础上.从“自然-人类社会-空间”三维系统的角度,提出循环经济学的内涵.认为循环经济学是以缓解资源、环境、生态问题为目标,运用经济学方法研究物质流、能源流的运行机理、方式、技术、效率、机制的一门应用经济学科.并且从人地关系系统分解角度.分别界定了生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与循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认为循环经济学是以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的相互关系及其所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而生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所涉及的只是人地关系中的子系统。据此,还进一步分析了当前我国循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发展趋势。研究视角主要包括技术流程分析、深层生态分析和模式分析;今后的研究趋势则主要在于寻求理论创新、加强对循环经济模式的经济学分析,加强对于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期分析、加强对于循环经济运行的多角度分析和加强循环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对比与借鉴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包括理论体系、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在内的循环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体制转型期,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出现了前所末有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恶化现象,严重制约未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构建解决经济发展需求与资源环境供给矛盾的有效机制,成为政界及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重点课题.从中国经济转型期存在的主要资源与环境问题分析入手,提出资源环境管理制度构建的理想框架,通过进一步评价我国在市场机制、政府干预、公众参与3个方面的经验及教训,分别提出未来改进的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政府--社会"三足鼎立的制度结构是我国资源环境管理制度构建的理想日标,也是适应世界资源环境保护发展的潮流.最后提出协调政府和市场作用、构建市场运作平台、营造公众参与氛围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贵阳市乌当区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区县级别的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实现的基础和载体,以西部典型地区-贵阳市乌当区为例,在对该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自然资源承载力和经济资源承载力两个指标分析了该区人口承载能力,评价了目前人口数量的合理性,利用资源经济指标数对该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程度进行了分析,在GIS技术的支撑下,对该区资源环境经济系统运行的协调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指出了不同乡镇存在的优势和问题,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该区需要进行三个方面的能力建设,即发展能力,协调能力和可持续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