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以往胃双对比造影、内镜及活检在胃癌的定位定性诊断中起了主导作用 ,但对粘膜下病变的诊断有局限性。近几年我院开展了 CT诊断胃癌的研究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2 5例中 ,男 19例 ,女 6例 ;年龄 4 1~ 82岁 ,平均 5 5岁。检查前常规禁食 6 h,检查前 10 min肌注 6 5 4 - 22 0 mg,同时口服清水 80 0~ 12 0 0 ml,分别行平扫和增强扫描 ,层厚和间隔均为 10 mm,部分病灶加 3mm薄层扫描。2 结果2 .1  2 5例中腺癌 15例 (6 0 % ) ,粘液癌 1例 (4% ) ,未分化癌 5例 (2 0 % ) ,低分化癌 4例 (16 % )。蕈伞型 :11例 ,病变区胃壁厚度≥ 3cm,…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碳纤维复合材料与船体钢的电偶腐蚀行为.方法 采用T700碳纤维复合材料-10CrNiCu钢电偶对在3.5%NaCl溶液中的浸泡实验、电化学试验及实验后的腐蚀形貌分析,对比测定了电偶对中10CrNiCu钢的腐蚀速度,分析了电偶对的腐蚀行为.结果 碳纤维与10CrNiCu钢的开路电位差高达850 mV以上,当它们连接形成电偶对时,碳纤维对10CrNiCu钢有很强的电偶效应.当碳纤维的面积与钢的面积比为1:1时,可使10CrNiCu钢的腐蚀速度至少增大约1.5倍.结论 碳纤维单独在3.5%NaCl溶液中的电位基本是氧去极化的平衡电位,当碳纤维复合板与钢连接形成腐蚀电池时,显著促进了氧去极化反应,从而显著促进了钢的腐蚀.  相似文献   

3.
将同一份样品通过两根阴离子交换树脂柱在浓盐酸和浓硝酸介质中分离钚和铀,用过氧化氢和亚硫酸对钚进行氧化还原作用,用稀盐酸冼提铀和钚.最后,微量钚和铀分别与10μg钼载体电沉积在不锈钢盘上,用α-谱仪测其α放射性.铀回收率为100%,钚的回收率平均为63%,但由于不够稳定而采用加内标方法校正回收率.本方法因采用联合分析手段,比以往方法快且样品用量减少到普通方法的1/10左右.  相似文献   

4.
对大庆测井公司放射源库及周围环境的放射性水平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分为环境空气气溶胶辐射水平、水环境辐射水平、环境地表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及土壤环境辐射水平四个方面.监测调查结果表明:源库内和源库外总α、总β监测值与对照点比较,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空气中的环境是安全的;放射源库周围水环境总α、总β监测值符合相应标准规定,说明水环境未受到放射性污染;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值范围均在黑龙江省室外天然本底值21.6×10-9~196.9×10-9 Cy/h范围内,说明放射源库室外地区未受到放射性污染;土壤监测值与黑龙江省土壤放射性水平进行了对比,也未发现放射源库周围土壤环境受到放射性污染.总之,大庆石油管理局测井公司放射源库未形成对周围环境及人群健康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肺结核合并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们搜集了近几年收治的 4 8例肺结核与肺癌并存的病人资料 ,与 4 8例单纯肺结核病人的资料加以对照分析 ,以总结前者的影像学特征并掌握其处理原则。1 材料和方法4 8例病例 ,男 38例 ,女 10例 ;年龄 37~ 80岁 ,5 0岁以上 4 2例 ,占 87.5 % ;诊断依据 :1肺结核 :活动性肺结核 4 2例 ,其中痰菌阳性 36例 ,痰菌阴性而 PPD或OT试验阳性 6例 ;非活动性肺结核 6例 ,痰菌阴性 ,既往有肺结核病史。 2肺癌 :全部经病理诊断 ,其中鳞癌2 4例、腺癌 19例、小细胞癌 3例、大细胞癌 2例。 4 8例病人均经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sp.,P.sp.)对EH40/B10电偶腐蚀的影响。方法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EH40/B10电偶电流、电偶电位及开路电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观察浸泡21天后EH40、B10表面的腐蚀形貌和生物膜,并且测定体系的溶解氧浓度、pH和P.sp.的数量。结果无菌体系的电偶电流远大于有菌体系,无菌体系的理论驱动电压也大于有菌体系。从腐蚀形貌来看,无菌体系中偶接B10比未偶接腐蚀得轻,而在有菌体系中是否偶接对EH40和B10的腐蚀形貌影响不大。无菌体系的溶解氧浓度远高于有菌体系,且有菌体系的pH比无菌体系低。结论 EH40/B10在无菌体系中的电偶腐蚀速率远大于在有菌体系,主要是因为P.sp.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以及在电极表面形成生物膜从而抑制了电偶腐蚀。此外,在无菌体系中偶接B10受到了阴极保护,比未偶接腐蚀得轻,而在有菌体系中,是否偶接对EH40和B10的腐蚀影响不大,电偶腐蚀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放射性废水的膜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王建龙  刘海洋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10):2639-2656
核燃料的生产、核电厂的运行、同位素的生产和使用等过程都会产生着大量的放射性废水,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这些废水必须经过安全、经济和有效的处理处置.放射性废水传统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过滤法、离子交换法、蒸发法或这几种工艺的组合.近年来,膜分离技术在放射性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发达国家已有应用膜分离技术处理放射性废水的实例,而我国规模化应用的实例还很少见.本文首先介绍了放射性废水的来源及组成,分析了各种放射性废水处理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包括化学沉淀法、过滤法、离子交换法、蒸发浓缩法、吸附法、生物还原/吸附法和膜分离法等.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各种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膜蒸馏等在放射性废水处理中研究与应用现状,对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进行了比较,对膜技术在放射性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及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简要介绍了放射性废水处理产生的浓缩产物的最终处理处置,对放射性废水处理技术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放射性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放射性废水未达标排放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同时会引起社会不安,放射性废水的有效处理和处置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从介绍放射性废水的来源及危害入手,对处理中低放射性废水的方法进行总结,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工艺特点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镍基合金925和抗硫油管管材110SS在不同面积比下耦接后的电偶腐蚀行为和电偶腐蚀效应,模拟国内某油气田高温高酸性腐蚀环境。方法 采用浸泡腐蚀试验和电化学测试技术,评价电偶腐蚀的阴阳极过程对腐蚀进程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与X射线衍射仪(XRD)对腐蚀试样的表面形貌及腐蚀产物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110SS的自腐蚀电位远远低于925,阴阳极分别以1:1、1:5、1:10、1:30四种面积比耦接后,均发生电偶腐蚀。耦接后110SS的腐蚀速率分别为:0.7564、0.7032、0.6457、0.6289 mm/a,均为极严重腐蚀。结论 电偶腐蚀速率和电偶腐蚀效应均随着阴阳极面积比的增大而增加。镍基合金与碳钢油管耦接主要对材料在腐蚀环境下的腐蚀进程有影响,而对腐蚀产物和腐蚀机理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在发达国家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是第 3大致死亡原因 ,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 ,且 90 %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IDDM) ,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或相对缺乏 ,形成持续的高血糖 ,这种持续的高血糖可导致某些器官组织功能异常 ,而造成机体代谢紊乱。我院测定了10 4例 NIDDM病人的血脂及尿酸 ,并与 10 0例正常人作了对照 ,从而探讨 NIDDM病人血脂及尿酸的变化及意义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病例组 :我院门诊及住院经确诊为 型糖尿病人10 4例 ,男性 39例 ,年龄 4 4~ 74岁 ,平均年龄 5 8.3岁 ,女性 65例 ,年龄 5 2~ 78岁 ,平均年龄 5 6.3岁。对照…  相似文献   

11.
工矿城市地面热场的遥感调查及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业华  郭达志  韩国建  吴瑜 《环境科学》1995,16(3):19-22,18
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采用航空热红外扫描方法获取冬季清晨(5:30-6:30)和中午(13:30-14:30)2个时相的图象信息,以地面同步辐射温度数据作为温度定标,进行图象的量化、几何纠正、热场分类等数字图象处理,求取该市的地面热场强度,从而得出清晨整个城市的热岛效应十分明显,而中午热岛现象不明显,地面辐射温度差2个时相均为10℃左右。根据低空气温和下垫面辐射温度,建立了2省之间的线性关系,并由此  相似文献   

12.
抽水引起地面沉降问题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取用地下水的国家共同面临的严重环境保护问题。我国地面沉降研究工作的开展已有10多年的历史,主要方法是利用沉降模型进行模拟推测,其弊端较多。由于缺少地下水水位和地面沉降的实际观测资料,难以进行细致的研究。蓟县地震台进行地形变监测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地形变观测中,不仅能监视到抽水引起地面倾角的地变化(经换算可得地面垂直方向的变化),还能监视地面因抽水引起地面水平方向的变化。为具体研究人工抽水与地壳形变的关系进行抽水实验。  相似文献   

13.
催化电解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对垃圾渗滤液的SBR处理出水进行了催化电解的正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其最佳工艺条件 :pH为 8,电极材料为RuO2 IrO2 TiO2 /Ti,电流密度为 1 0A/dm2 ,电极间距为 0 .5cm ,[Cl- 1 ]为 1 0 0 0 0mg/L ,SA /L为 50cm2 /L。在此条件下 ,电解 48min时 ,COD去除率达 82 .6 % ,电流效率为 31 .6 % ,耗电量为 32 .4kwh/t水。  相似文献   

14.
威海市广播电台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分析计算和实地的模拟测试,探讨场源辐射场强E随距离r的一次反比衰减规律。对10kW中波长射天线,在r>75m的区域内,地面附近(距地面2m处),场强E<25V/m,不会超过国标GB9175-88中对长中短波规定的卫生要求的“二级标准”;在r>150m的区域内,地面附近场强E<100V/m,符合国标卫生要求的“一级标准”;但在r>200m范围内的高层建筑的外部(例如楼顶平台)则有可能超过国标  相似文献   

15.
A comprehensive European data set of radioactivity in air caused by the accident at the Chernobyl nuclear power plant is presented. For the first 2 weeks after the beginning of the release, levels of particulate I-131, Cs-134 and Cs-137 (85 locations) and of total I-131 (10 locations) are given. All data are stored in a computerized data base. For the first time the passage of the Chernobyl cloud over Europe is mapped after re-averaging the time histories in each location to produce coherent daily concentrations. Cs-134/Cs-137 ratios were analyzed: the ‘European’ average ratio calculated from 1239 samples is 0.55, with a standard deviation of 0.25.  相似文献   

16.
对裂变产物~(170)Tm的体内蓄积特性和诱发细胞突变效应的监测结果表明,当机体摄入~(170)Tm后,在短时间内即能迅速进入并滞留于骨组织中,其滞留量占体内各器官组织中的首位呈现高度选择性亲骨特征,在机体摄入~(170)Tm后的不同阶段,骨组织中的累积吸收剂量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而增升,其诱发骨髓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亦相应增高。由~(170)Tm内污染所诱发的染色体结构异常为染色单体型畸变,其中主要为染色单体断裂。随着骨组织中累积吸收剂量的增升,可观察到在一个细胞中同时有两个畸变发生,也诱发个别的染色体易位。  相似文献   

17.
喻亦林 《地球与环境》2007,35(2):147-153
通过对临沧及云南省褐煤中放射性核素238U2、32Th2、26Ra比活度调查,类比各煤种放射性水平,得出临沧褐煤为铀煤伴生矿。通过临沧铀锗煤中放射性核素在利用过程中的转移估量和临沧城区放射环境现状调查,分析铀锗煤矿利用形成的小区域辐射污染及对放射环境的影响,得出煤中放射性核素的二次污染导致了区域放射环境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对大同市出现的地裂缝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了大同市地裂缝在平面分布、剖面形态以及运动学上的特征和分布规律,阐述了地裂缝造成的建筑物变形和破坏及地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基于CALIOP的安徽沿淮地区霾天气溶胶类型及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CALIPSO卫星气溶胶廓线数据、地面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给出了2012—2013年安徽沿淮地区霾日气溶胶的垂直廓线分布.基于后向轨迹及聚类分析,获得沿淮地区污染的主要来源及传输方向,并进一步利用卫星类型掩码产品(VFM)及EC再分析资料,对不同来源的气溶胶类型、气溶胶垂直分布及导致污染的典型天气形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沿淮地区消光系数随高度减小,霾日近地面消光系数为0.53km~(-1),约为晴空日的2.5倍.污染性天气主要为本地污染积累(占比为46%),其次为长三角区域污染带及京津冀等地污染传输作用影响.在静稳天气背景下,850 h Pa暖平流形成逆温层易导致沿淮地区本地污染,大陆污染型气溶胶为主要成分,近地面受低压上升气流影响,污染物在垂直方向上略有抬升,聚集高度为0.4~0.8 km.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5880位势高度等值线西伸北进,长三角区域整层大气均被高压控制,易产生污染沙尘型气溶胶,污染物聚集在近地面且浓度随高度减小.而在冷空气南下早期,850 h Pa冷平流易将京津冀地区污染传输到沿淮地区,气溶胶类型为大陆污染型气溶胶和污染沙尘型气溶胶,在1~2 km处高污染浓度最高,高于近地层.  相似文献   

20.
气溶胶污染对地面太阳紫外辐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前言太阳光通过大气层时经过了各种影响因素的衰减后到达地面,其中臭氧分子吸收,气溶胶粒子吸收和散射的影响作用最为主要.当臭氧浓度或气溶胶粒子浓度改变时,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辐射量将改变.据观测,近二十年来,全球范围内臭氧总量已普遍减少了1%—3%.臭氧浓度的降低增加了地面紫外线B辐射(UV-B,280—320nm),从而将给地球生物带来一定的危害作用.尽管臭氧浓度减少对地面UV-B辐射增加的作用很大,但是大气中颗粒物含量的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