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典型装甲车辆平台环境数据采集与数据库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万军 《装备环境工程》2010,7(6):234-236
通过54次不同条件下的跑车试验,使用温湿度和振动传感器采集了典型装甲车辆大量的平台环境数据。利用ASP+SQL server2000设计了数据库管理软件,实现了对装甲车平台环境数据、二次数据、相关文献的有效管理和高效查询。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制一种包装容器微环境温湿度测试和记录装置,实现对包装容器微环境温度和湿度试验数据的检测。方法基于RS485通讯接口的微环境数据采集与记录装置,将装置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主要包含人机界面、存储器、传感器、RS485Hub和电源五个部分,软件包括数据采集与处理程序和可视化界面两个部分,从而实现对微环境温湿度试验数据的检测和记录。结果利用研制的装置对贮存环境下包装容器样品微环境温湿度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测试,将测试结果与计量合格的温湿度计的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论研制微环境温湿度测试和记录装置性能稳定,尺寸较小,携带方便,能同时测量32组试验样品的微环境温湿度,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广阔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对关中地区某水泥企业2、3号线窑尾烟气稀释前后的温湿度以及环境空气的温湿度做了现场测试,并对稀释后烟气与环境空气的温湿度以及颗粒物收集系统的温湿度控制指标做了对比分析,获得了某一稀释比下窑尾稀释烟气特性与颗粒物收集系统控制指标的一致性判断结果。该项研究对颗粒物样品有效性以及测试数据准确性的最终判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获取火工品温湿度加速系数,建立温湿度双因素加速寿命试验方法。方法 通过设计3种火工品不同温湿度加速条件下的加速寿命试验,定期取样进行性能测试,利用获取的性能数据和选定的温湿度加速模型,计算3种火工品的温湿度加速系数和湿度项反应速率常数,确定温湿度加速模型公式。结果 获取了3种火工品的温湿度加速系数和湿度项模型参数,初步建立了火工品温湿度双因素加速寿命试验方法,并对下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结论 建立的火工品温湿度双因素加速寿命试验方法可由高温高湿加速试验时间外推常温常湿贮存时间,适用于自身密封性差或密封失效,且贮存环境湿度大的火工品的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5.
从装甲车辆使用要求出发,分析了装甲车辆使用环境的严酷性及目前装甲车辆研制过程中开展环境工程遇到的问题,针对装甲车辆环境适应性要求论述了开展环境工程的必要性,探讨了装甲车辆开展环境工程的模式和环境工程工作项目的开展时机,为在装甲车辆研制与生产中开展环境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我军典型后方弹药仓库,其库房内弹药堆垛环境温湿度存在分布不一致这一客观事实,对6种同批次典型发射药质量进行了不同堆垛位置质量变化对比测试研究。测试研究的结果对我军弹药储存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装甲车辆环境适应性相关研究所涉及的各领域之间有效沟通不足的问题,从环境、环境影响效果和装甲车辆抵抗环境作用能力三方面进行了归纳,对运用环境模拟以及环境适应性试验、仿真、评价和提高措施等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现状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形成了每部分各有侧重,同时又相互交叉与支持的装甲车辆环境适应性研究体系。对装甲车辆环境适应性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形成体系,便于不同领域之间加强沟通,有利于解决装甲车辆发展与运用过程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设计研制舱室湿度调节系统,用于开展装甲车辆舱室热舒适性测试与评价技术研究。方法通过任务计算机设定实验任务,并将湿度目标值通过RS485总线传输给PLC控制器,由PLC控制器控制加湿机和除湿机工作,同时由湿度传感器对舱室内的湿度进行实施监控,达到目标值后,进行加湿和除湿的动态控制。结果该系统可实现20%~95%舱内湿度调节。结论为开展装甲车辆舱室湿热环境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科学设置装甲车辆驾驶考核限制路尺寸。方法采用Visio绘图工具,对装甲车辆车体、运动状态、道路进行模拟仿真,根据装甲车辆行驶性能参数,测算不同限制路尺寸的理论值。结果通过仿真测算,某新型装甲车辆通过的五杆弯道限制路理论最小总长为42 m,理论最小入口宽为4 m,实际尺寸初始值设置为总长50 m,入口宽为4.5 m。结论采用Visio绘图仿真的方法能够科学准确地进行装甲车辆限制路尺寸设置,为新型装甲车辆限制路尺寸设置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装甲车辆环境剖面分析及环境量值确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装甲车辆全寿命周期要经历多个任务剖面,承受各种环境应力变化的危害.详细分析了装甲车辆寿命期环境剖面及环境因素,讨论了装甲车辆易受环境影响的主要电气设备.最后提出了局部环境量值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温高湿环境对车辆装备的影响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高温高湿环境条件对车辆装备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新时期我军车辆装备保障能力,就必须做好车辆装备的的防护管理。首先介绍了高温高湿地区气候环境的特点,分析了其对车辆装备的主要影响,最后提出了车辆装备防护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高温高湿地区集装箱内部温-湿度环境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温高湿地区军用物资开展集装箱运输为背景,在海口地区对集装箱内部温度、湿度和大气温度等数据进行测试,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建立集装箱内部温度模型,预测出该地区集装箱内部最恶劣的温度及湿度范围,为危险军用物资集装箱安全储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敦煌地区温度、相对湿度和日温差的年极值拟合模型。方法根据当地气象站台温度和相对湿度日记时值数据,连续统计若干年的三要素年极值,采用极大似然法建立各要素年极值的Gumbel模型,同时讨论值域有界类气象因素极值再现期的定义域。结果给出了敦煌地区温度、相对湿度和日温差年极值的Gumbel模型参数。结论敦煌地区各气象因素Gumbel模型位置参数和尺度参数,温度极大值分别为35.193,1.072℃,温度极小值分别为-20.085,1.945℃,相对湿度极大值为95.254%,2.471%,相对湿度极小值为5.837%,1.505%,日温差极大值为20.676,0.777℃,日温差极小值为1.398,0.593℃;相对湿度极大值、相对湿度极小值和日温差极小值的再现期定义域分别为6.3,47和10年。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两栖装甲装备的作战环境特点,其作战环境主要为东南沿海地区,环境特点为高温、高湿、高日照、高盐雾,整车及零部件极易产生腐蚀,防腐蚀涂料是常用有效的材料表面防腐蚀措施.提出了两栖装甲装备涂层的性能要求,防腐蚀涂料的选用原则与设计方案.根据对某型两栖装甲车辆的跟踪试验,对现行防腐蚀涂料体系在车辆上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东南沿海地区集装箱内部温-湿度环境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南沿海地区军用物资开展集装箱运输为背景,在福州地区对集装箱内部温度、湿度和大气温度等数据进行测试,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建立集装箱内部温度模型,预测出该地区集装箱内部最恶劣的温度及湿度范围,为危险军用物资集装箱安全储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武汉和深圳两个高温地区军用物资开展集装箱运输为背景,分别对两个地区的集装箱内部温湿度变化及大气温度等数据进行测试并对比分析,对武汉地区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集装箱内部温度模型,预测出该地区集装箱内部最恶劣的温度及湿度范围,为危险军用物资集装箱安全储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综合评估环境因素对装甲车辆发动机技术状态及使用寿命的影响,分析了装甲车辆发动机环境影响因素,构建了环境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选取相关性分析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约简,应用层次分析法对约简后的指标权重进行定量计算,得出空气含尘量因素对发动机的使用影响最大,其次为空气温度、大气压力和负荷变化、维护保养因素影响最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北京潜在蒸散发量年内-年际的气候变化特征及成因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基于北京站1951—2009 年的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 公式估算潜在蒸散发,并对其年际年内的变化特征进行辨析。结果表明:北京1951—2009 年年均潜在蒸散发量呈显著上升趋势;气象要素的敏感性从强到弱依次为:空气相对湿度、温度、太阳辐射和风速;论文提出实测变幅均值法,基于此方法考虑气象要素年内变化特征,估算温度、饱和差、风速和太阳辐射的贡献率分别为13%、58%、17%和11%;对气象因子的年际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平均气温在0.05 显著水平下增加趋势显著,太阳辐射和空气相对湿度在0.05 显著水平下减少趋势显著,风速变化趋势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综合考虑年际变化和敏感性的去趋势分析显示:温度增加和空气相对湿度减少是造成潜在蒸散发增加的主要原因,太阳辐射的减少使得其增加趋势有所减弱,但未改变其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9.
封套封存环境温湿度变化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一种CPE改性PVC封套,对其在典型地区环境下的内部环境温湿度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封套可以满足弹药等装备物资防潮封存需要,由于封存空间相对密闭,环境温度变化对封存环境相对湿度影响较大,温湿度交变效应是装备封存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大连市供暖季住宅室内环境与高龄者血压的关联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具体包括住宅热湿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化学污染(CO2、CO、甲醛和TVOC)、物理污染(PM2.5)和生物污染(附着真菌)与高龄者血压的关联性.研究表明,城市和农村住宅供热方式不同是导致住宅室内热环境舒适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大连农村,处于室外的厕所与室内形成的大温差使得农村高龄者患心血管疾病的诱发风险比城市更高.城市高龄者的平均血压比农村低且波动小.城市住宅室内温湿度与血压均存在关联(P<0.01),农村室内温湿度对血压的影响程度不如城市明显.另外,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并未发现与血压存在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