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者,其生命承载着多重性的价值.人不光具有自然价值,同时还具有精神价值.这正是人类优越于其它生命的地方.环境论理学的目的性理论,是把意识的价值还原到自然的价值上去.它肯定了生命的权利,具有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它也混淆了人的精神价值与自然价值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梁志玲对于散文创作有着执著的追求,其散文创作整体上包孕着强烈的生命意蕴;读她的散文,常常能感悟到一种饱满的生命感,体悟到生命的本真和价值意义。梁志玲的散文,立足家乡小城壶城崇左,关注身边现实俗世,从自己的体验出发,抒发时代变化情感,营造独特生命意蕴。其散文作品温情浓郁但又多少有点委婉哀伤,具备了非同一般的精神追求,闪露出独特的个体诗性魅力。梁志玲的散文可谓一曲又一曲的灵魂之吟唱,可以直接切入读者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3.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诗歌大潮,以此为契机,向我国古代诗歌纵深领域延伸,对我国古代地震诗歌进行初步探析。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各个文学时期的地震诗歌代表作,归纳出古代地震诗歌在内容上的共同特点:即,宏观描写地震景况和关注个体生命并存;将地震灾害与当朝政治密切联系并以此警示、改良政治;能够意识到人自身抗击灾害的力量并表现出可贵的乐观和自信。  相似文献   

4.
高速运转的当代,人类面临着竞争与繁忙交错的重重压力,精神与肉体出现分离,心灵的自由受到压抑,人的生命本真被扭曲。在这种社会现实背景下,彰显生命本真的休闲成为人的内在诉求。人们在休闲过程中不仅释放生命本真之自由性,而且充分实现生命本真之自然性并拓展生命本真之精神性。通过休闲,人的生命本真得以回归。  相似文献   

5.
美丽的凤凰──胶州市几个年轻人开发再生资源的故事凡模,培宇郭沫若有一首著名的诗篇叫《凤凰涅盘》,通过凤凰经过火的锤炼,获得新生的动人神话故事,抒发了诗人对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的热烈渴望之情。也许诗歌的感染力太强之故吧,从此,人们对新生、再生之术、之物,总...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7,(3):112-119
袁枚、洪亮吉对翁方纲诗歌"以考据入诗"的评价最具代表性。他们的评论集矢于"琐碎零星",重赋而轻比兴,钞书之嫌以及缺乏性情。翁方纲诗歌的这些缺陷,虽然或多或少呈现出与考据的关系,但根本原因是翁方纲对"事"的过分铺排,并强调诗歌解读的唯一性。他作诗"取境"不择,"事"与"情"在篇幅和创作方式上迥异,使得"事境"说在创作实践中变成了只求"事",最终未能实现对"境"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朗诵艺术是众多艺术门类中的一种,人们在过去把它简单的理解为是见字出声,但是意境美的营造,赋予了朗诵艺术新的生命和活力。朗诵艺术广泛吸收了各类艺术的优长,把情与景、情与境完美结合,在创作主体的二次创作下,赋予了作品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全新的含义,以一种自然天真之美营造出的意境美,带给了创作者和受众极大的审美愉悦感。  相似文献   

8.
说到诗歌,中国绝对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到《离骚》,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诗歌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始终光芒四射,它以自己独特的美和内涵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给中华儿女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文化气质和精神。在高中语文的诗歌教学中,教师要讲求方法。  相似文献   

9.
诗人乐水     
水是生命之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诗人对水更是情有独钟。最早颂扬水的诗歌就是上古歌谣了。它产于我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早期,其中有一首《今日雨》的诗歌,就形象地反映出人们对雨水的渴求:“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相似文献   

10.
<正>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情与景的关系有三类: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所以情与景是密不可分的,情与景的关系,我  相似文献   

11.
李商隐诗歌多义难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诗人所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个人际遇以及性格特征诸方面对其诗多义难解之原因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明亮而舒适的办公室里,或是在温暖而格致的居所里,建筑、照明、空调等等,让人们陶醉于千百年来文明和科技对自然进行征服和改造的成果,此时,我们既感觉不到那来自矿山、抽自地底的原始能源和资源,更感觉不到那献身开采、埋于其中的血淋淋生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生态诗歌于20世纪90年代逐渐表现出对于自然生态问题的关注,新世纪之后则涌现出了一些专门从事生态诗歌写作的诗人,华海与侯良学是其中的代表。华海与侯良学从事生态文学创作的时间、历程均有不同,但他们都是先在思想资源上得到了精神启蒙、而后在生态灾难的现实中萌生出生态诗歌的审美旨趣。华海与侯良学对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自然环境与精神氛围的骤变有着敏锐的感悟,凭借着诗人的良知与社会使命感创作了一系列生态诗歌作品。气质禀赋、思想资源与环境地理的差异,使他们的生态诗歌创作具有鲜明的文化质地与地域色彩。  相似文献   

14.
王鹏伟  贺兰英 《环境》2022,(1):75-77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对现代西方环境理论的超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理念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从本体论层面超越了现代...  相似文献   

15.
“当人类对不当一回事的某种东西不再有的时候,才开始认识其价值。如果幸运,他们还可能挽回局势,就会十分珍视这种价值。但有时则太迟了,——丢失的东西,往往一去不复返,再也享受不到了。”或许没有什么东西,能像自然环境对人的生命和幸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那样,可以无偿地取得。人们呼吸空气、喝水、吃动植物食品、欣赏源源不断的自然之力。世界如此之大,它的资源似乎是无穷的。即便如此,农夫还是牢记着储备这一要诀,他懂得必须留下一些谷物,作为下一次收获的种子。二千年前的印度阿苏卡大帝颁布过保护森林和某些动物的命令。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9,(2):110-115
胡适《尝试集》展现出五四时期早期白话诗在初创时语言与形式探索方面的过程与芜杂。在"诗"的寻找过程之中,语言与形式是新诗发生的中心问题,正是在不断的"试错"之中,胡适试图以白话诗在语言与形式方面超越文言诗,在形式与审美之中确定新诗。胡适的"尝试"给人一种清晰的过程感,新旧因素的存在与替代发展变化极为鲜明,是在不断的扬弃之中而取得不断的"进步"。在胡适《尝试集》的一些诗歌之中,可以看到白话文的叙述平实、语义连贯而又有所象征,能够表明内心的愤懑之情。基于语言与表现之间较为融洽的联系,这时可以说白话新诗基本能够成立了。  相似文献   

17.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地球上的任何生命都依赖水而存在着.不可否认,我们真个地球的含水量是非常巨大的,但是能被人们生产与生活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却极为有限.据资料显示,地球所拥有的水资源有97.5%左右都是来自于海洋,海水既不能供人们日常生活用水,又不能用于工业用途;而淡水资源却仅仅只占2.5%左右,并且很大一部分淡水资源也无法加以利用,所以说,人类真正意义上可以利用的自然淡水资源就十分有限.而我国本就是一个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本文从我国自然淡水资源的现状出发,就已存在的或潜在的淡水资源危机作了简单的分析,并为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基础性核心概念,孝绝不仅仅是一套事奉父母的操作性规范。孝文化观念的起源与维持,与传统中国人所持有的一种实体性的世界观、生命体验和自我理解方式有着内在的本质性关联。应当从精神哲学的角度,将孝文化放到人类生命生活的源初形态以及人类精神生活的历史性辩证发展过程中来加以审视,它才能摆脱特定民族的特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形式之框限而获得其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价值体认。唯有在精神哲学的视域中,孝才能超越促进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等外在功用而彰显其所固有的安身立命之内在精神价值,其当代更新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才能获得内在而持久的价值依归。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6,(5):118-123
宋末文天祥被俘羁押在燕京狱中之时,创作了一组特殊的诗歌,即"集杜诗"200首。文氏选择集句诗这样一种特殊的诗歌形式,又专集杜甫的诗句以成篇,既反映了杜诗对宋人思想和创作的影响,更反映了文天祥对杜甫的精神的认可与接受。文氏这组诗具有明显的文化蕴含:一是最显其"忠君爱国"之思想;其次是对杜诗之苦难精神的认同。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环境通报》2021,(6):119-125
南宋著名宰相周必大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与佛禅结缘有着时代、地域、个人经历等三方面的因素,他对佛教既"近"又"远"的态度使他合理接受佛学思想的同时又保持儒家进取心。佛教启迪了周必大的世界观、人生观,从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到周必大运用禅宗的般若空观思想来帮助自己解决世间烦恼,求得心之安宁。同时,禅宗思想丰富了他的诗歌创作技巧,使他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喜用佛禅语、通俗语入诗,善用与佛禅有关的典故和意象来传达诗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