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多年的观测资料进行总结,并讨论利用地震电磁辐射现象来提取地震短临前兆信息等问题。对于地震短临预报工作均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电磁辐射异常应用于200公里的中强地震短临预报并取得成功的一个典型实例总结。重点介绍1991年5月30日唐山陡河Ms5.2级地震短临预报意见的上报、地震三要素判据和预报效果。并对电磁辐射异常在中强地震前后的发展特点和预报时机的选择,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对1991年11月5日射阳Ms4.7、1992年1月23日黄海Ms5.3级两次地震在震前江苏省及邻近地区统一观测仪器后的,高密度电磁信息观测台网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和总结。认为在今后几年内实现对4级以上地震进行短临跟踪预报和对地震电磁辐射源进行定位研究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江苏省连云港台电磁信息观测在江苏及邻近地区发生的Ms≥3.0级地震前出现的电磁辐射异常信号为例,通过对信息出现的时间及波形特征的分析,认为距震中300km左右,Ms≥3.0级的地震,有较好的相关关系。电磁信息观测可能成为一种有较好应用前景的短临预报手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DPJ和ULF型地震电磁辐射观测仪观测场量的主要特征进行简单的理论分析,并综合国内各地观测资料,初步探讨了电磁辐射方法在短临预报应用中有关时、空、强的前兆判据问题:1.电磁辐射异常信号的弱-强-弱-平静-发震的变化过程中,多点位异常时间趋于集中之后的信号减弱甚至平静,可能是数十小时内发震的一种标志。2.目前所观测到的地震电磁辐射信号主要来自震源(或震中)方向。3.利用lgT-M关系曲线能在一定程度上定量估算未来地震的强度。  相似文献   

6.
防震减灾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群测群防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特色,群众业余测报组织通过观察地下水、气体和动植物等地震异常现象为专业地震部门进行短临预报提供参考资料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传统,并曾经为1975年海城7.3级地震的成功预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实践证明,群测群防在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中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南黄海5.3级地震前的短临异常特征,研究了5.3级地震的孕震过程和出现短临前兆异常的物理原因,对如何实现短临预报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地震分析预报工作技术指南的不足之处,列举了短临预报成功的震例,从科学技术上和组织管理上归纳了成功的经验,认为应该划分不同的地震预报职能。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着重是大形势的研究,提出大区域的趋势意见,作出2-3年或稍长时间的中期预报,以指导省局的短期预报;省局在全面分析判断本地区震情趋势的基础上,重点是作出3至6个月的短期预报,以指导地(市)地震局(办)的临震预报。临震预报的重点工作环节是在地(市)级地震机构,它是推广应用指南抓临震的基础单位,应该特别加强地(市)地震局(办)的临震应急机制的建设,并应用指南建立起适合当地的临震预报指标体系;实行上下、点面多层次相结合的预报机制,可望今后在短临预报中有所建树。  相似文献   

9.
吸取阪神地震的教训,加强地震监测预报,推进工程抗震研究,提高综合防御水平密切注意东部地区震情,努力捕捉短临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10.
<正> 为了加强我市短临监测能力,天津市南郊地震办公室于1991年4月1日开始进行电磁辐射观测工作。采用的观测仪器为DPJ-Ⅲ型地震电磁辐射仪(工作频率38.33kHz)和ULF-Ⅲ型地震电磁信息观测仪(工作频响在几赫兹范围)。配用DD-1地震记录仪进行模拟记录,走纸速度为43mm/分。两台仪器均采用磁天线接收方式。DPJ观测仪的接收天线架设于观测室内,按轴向NS放置(以下简称D_(NS)道);ULF观测仪的两根超  相似文献   

11.
从短临预报的定义和内容出发,就短临预报业务系统流程、地面要素加密信息收集显示、多普勒雷达预警信息和预报指标、重大灾害性短临预报的气象要素信息/预警信息/预报指标及物理量、不稳定指数预警信息/预报指标及合并显示、卫星云图降水/冰雹估计、3h降水/温度预报方法、预报编辑系统设计等方面,阐述了哈尔滨市短临预报业务的建设过程及其开展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锦州东港电力有限公司地震台多年来应用超低频电磁信息探索地震前兆所总结出的异常形态分别与远震、近震、地方震的对应实例,揭示了ULF电磁波异常与将要发生地震映震的一些初步规律,说明了电磁波是地震短临预报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地震电磁波是在地震预报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的课题之一。本文叙述了根据辽宁省的几年观测资料分析研究地震电磁波在短临预报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地震预报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1949年,前苏联政府开始资助地震预报,于1953年在塔吉克加尔姆地区建立实验场,为国际地震预报研究奠定基础。1956年,中国在12年科技长期规划中提出地震预测研究计划。1966年3月河北邢台地震的发生揭开了我国地震预报研究工作新篇章。接着是积累了海城地震预报经验的同时却未能对唐山地震做出短临预报,使人们认识到预报经验总是有局限性的,实现地震预报有其艰苦性。从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地震事业更是长足进展,建立了现代化的观测台网和数据传输系统;  相似文献   

15.
根据岩石受力过程的应变、破裂时产生的局部地磁场异常变化和电磁辐射现象 ,运用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法和地磁场垂直分量加卸载响应比法结合电磁辐射现象的分析 ,可达到对地震的中短临异常跟踪预报的目的。由上海及邻近地区 2 0世纪 90年代发生的二次中强地震震例可得到较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16.
客观地反映了1995年9月20日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发育在苏北地区的各类地形变异常,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相探讨,在总结研究前兆的基础上指出综合预报的重要性和在中期趋势异常背景中捕捉短临前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宽频带地震台网建立的实时或准实时地震监测系统,要对地震危险性进行实时或准实时概率估计,提高短临预报水平,利用异地间电波与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差,采取防震措施,减少地震损失。  相似文献   

18.
李博 《灾害学》1999,14(1):21-22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防震减灾日益受到人们的关切,和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关系日趋密切,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当前,我国大陆正处在地震活跃期,严峻的地震形势,复杂、艰巨的工作任务,提出了许多急于回答的课题,本文仅就地震短临预报评判准则及其应急对策作一初步分析。发布地震短临预报的决策仍是一项十分困难和有巨大风险的问题。当前,由于缺乏作为决策依据的评判准则,省(市)政府及地震工作部门是难于有效承担起这个责任的,“两难”的窘迫状态是无法摆脱的。回顾唐山地震以来20多年的地震预报实践,对已发生的中强以…  相似文献   

19.
地震预报是人们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当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一个基本事实是 ,地震预报水平远远未达到实用化的阶段。无庸置疑的是 ,作出发布短临预报的决策 ,是防震减灾工作中一项难度最大的工作。它长期困扰着各国地震工作部门和政府行政部门。公开发布地震预报 ,主要考虑因素有 :短临地震预报能力 ,作短临预报需付出的代价 ,以及地震预报公开发布后将会取得的实际收益。对以上三个因素权衡得失 ,趋利避害 ,注重实际效果。如果我们将这三个因素用预报效益来联系 ,那么 ,预报效益则等于预报实际取得的收益与发布地震预报必须付出的代价之比。若比值大于 1,则可公开发布 ;如比值小于 1,则不宜公开发布 ;当比值接近 1时 ,需同时考虑预报意见的信度这个因素。我国不同地区由于其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密度、国土财富率相差甚大 ,因此在用上述三个因素作是否公开发布地震预报的抉择上显然其结论是不同的。本文认为 :1 5 5级以下地震 ,东部和西部直接经济损失 (人民币 )约为 8亿元和 2亿元 ,经济上公开发布代价远大于当地所取得的实际收益 ,人员伤亡不超过 10人。因此无论东、西部均不宜公开发布地震预报 ,我们将 5 5级地震定为公开发布预报的震级下限。2 对于 5 5级至 6 5级地震 ,我国东部地区的直接经济损  相似文献   

20.
在充分吸收和消化活动断裂、活动盆地、地球物理场、地震活动、现代构造应力场和地震前兆资料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它们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确定了地震活动的时、空、强判定标志和原则,综合判定了中期(3~5年)和中短期(1~3年)地震危险区,为地震的短临监测预报跟踪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