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国家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生态保护,这些地区生态环境总体趋势向好的方向发展,但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仍然存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困难,生态保护与恢复科学决策亟待加强,需要从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理论技术方法、支撑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配套政策制定与实施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以确保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可持续发展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河下游绿洲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分析了生态环境退化的原因以及对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提出了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可持续发菜规划,为绿洲地区生态恢复,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以下简称《长江保护法》)规定“国家建立以国家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的长江流域规划体系,充分发挥规划对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引领、指导和约束作用。”其中,相关专项规划应发挥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指导和约束作用,构成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体系。该规划体系应以《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顶层规划,统筹生态环境修复规划、水资源规划、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河湖岸线保护规划、河道采砂规划、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等专项规划相关要求,与长江流域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作为最顶层规划,《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应做好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绿色发展、生态空间管控与流域控制单元治理、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近期规划与远景目标、中央和地方责任事权等5个方面的统筹;各专项规划之间应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各有侧重、相互衔接,协同发挥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全方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生态保护红线人为活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的刚性约束,是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由于相关管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生态保护红线内人为活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还未建立,无法满足生态保护红线的监管需求,亟需开展相关研究。本文基于生态保护红线人为活动管控要求,通过对生态保护红线内人为活动特征进行分析,衔接各相关领域评价技术与标准规范,提出了一套以生态保护红线监管需求为目标的评价技术流程,初步建立了人为活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为从源头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筑牢严格的管控体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孙佑海 《环境保护》2022,(14):17-22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设“健全生态环境法治”专节和其他相关章节,对进一步依法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提出明确要求,这对全面实现黄河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为此,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健全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水生态保护制度、水环境保护制度、水灾害治理制度以及相关地方性法规,并创新制定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要健全生态环境综合执法体系,加强综合执法能力建设;要推进黄河流域执法和司法的联动与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建设,加强与其他执法、司法制度的有效衔接;要完善履职尽责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度,健全环境治理信用体系,建立区域协同保护机制,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6.
湖北神农架林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北神农架林区兼具林区、山区和自然保护区三重特征.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是该林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在总结回顾林区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基础上,分析了林区战略生态环境资源基础,提出了林区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进而依据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并结合相关规划,制定了神农架林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7.
《环境工作通讯》2008,(12):I0013-I0023
加强生态脆弱区保护是控制生态退化、恢复生态系统功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落实《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具体措施,也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依据国务院《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有关精神,我部编制了《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相似文献   

8.
综合调查分析沈阳市东部地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根据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综合分析等手段进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规划,确定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范围,同时对生态功能保护区进行一级分区和亚区分区及命名,并制定各类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和保护措施,提出重点生态环境调控工程的规划建设,为合理保护自然资源、科学布局工农业与发展旅游产业提供技术支持,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对开展小尺度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广西钦州市大芦村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地利用调查GIS数据和相关的统计年鉴,采用《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192-2006)》进行生态环境状况评价,计算出EI为84.90,生态环境状况为优。为了更加有效与系统的保护这一拥有丰富特色资源和优质生态环境的传统村落,需划定核心资源保护红线和村落生态环境保护红线,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研究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及策略。首先提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与所存在问题,根据问题现象与成因,提出重点治理工农业污染、促进农业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和创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措施等解决方法,以此高质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Public ecology exists at the interface of science and policy. Public ecology is an approach to environmental inquiry and decision making that does not expect scientific knowledge to be perfect or complete. Rather, public ecology requires that science be produc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a wide variety of stakeholders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body of knowledge that will reflect the pluralist and pragmatic context of its use (decision context), while continuing to maintain the rigor and accountability that earns scientific knowledge its privileged status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As such, public ecology entails both process and content. The process is that of a post-modern scientific method: a process that values the participation of extended peer communities composed of a diversity of research specialists, professional policy-makers, concerned citizens and a variety of other stakeholders. The content of public ecology is a biocultural knowledge of dynamic human ecosystems that directly relates to and results from the participatory, democratic processes that distinguish public ecology as a citizen science. The primary goal of public ecology is to build common ground among competing beliefs and values for the environ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help unify and establish public ecology as a distinctive approach to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icy in global society.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许多城市趋向于建设一些集商业、居住、休闲、旅游、生态于一体的生态景观区.这类项目具有建设内容丰富、建设范围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对这类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在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的基础上,应重点关注其与城市规划的符合性、景现环境的可接受性、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和保护、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和保护这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禁牧政策及其效应解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近年来,各地对脆弱生态环境的改善手段逐步从生态建设为主转向建设和保护并重的方向。禁牧政策便是影响重大的保护措施之一。通过对实施禁牧政策较早的、位于农牧交错带的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的实地调查和分析发现,全年禁牧政策对保护和恢复面积广大的林草地生态环境很有效,但它与当地农牧户畜牧业生产的现实矛盾较大,执行率只有52.98%。因此,提出改变限制性禁牧政策为引导性禁牧政策的观点,实行有弹性的禁牧政策,以及农牧户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和调整畜种结构等政策调适建议。  相似文献   

14.
Over the past ten years, effor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Paraty region of Brazil towards more active state governance of coastal resources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nforcement of various types of protected areas. Trindade is one of the communities making efforts to advocate for themselves as the key stakeholders in a negotiation process for a no-take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 plan. As is happening across South America, there has been a shift in policy in Brazil towards participatory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practic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quality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a resource governance process, the perceptions of participating and non-participating community members, and the actual influence of community participants on the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 plan under review (in 2012/2013). Th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as interdisciplinary action research.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a qualitative approach, using mixed methods of narratives, interviews, focus groups,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workshops. The negotiation process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his negotiation process was studied through observation of meetings. Analysis of the negotiation process revealed the importance that community participants place on their rights as Caiçaras, and four further key themes emerged; communication disconnect, opportunity and capacity to participate, represent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and conflict. Meaningful participation in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has not yet been achieved in the process reviewed. The process described is the initial phase of a long-term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ty members and government authorities, and changes need to be made so that the desired outcomes for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are more likely to be achieved.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报告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提出了建立“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的目标。而当前的环境保护制度已无力应对资源、环境、生态问题。本文首先对生态文明建设实施途径进行解读;然后构建了以“环境规划一社会经济类规划一规划环评”为核心的“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的框架,明确了各自功能定位,并提出了与社会经济类规划相适应的环境规划和规划环评的实施形式、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6.
环境信访作为人民群众反映自身诉求,保障合法环境权益的主要方式,当前已成为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从环保部门来讲,如何从处理环境信访过程中掌握本地的环境现状和主要矛盾,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区域性的环境问题,也体现了政府部门的执政理念和工作水平。笔者根据兴化市2008年-2012年环境信访数据统计,从信访类型、信访时间、信访区域、环境要素诸方面进行分析,梳理出群众所关注的环保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贵州铜仁地区部分中学环境教育的问卷调查,了解到人们一直把课堂渗透作为其主要途径;部分领导和教师对环境教育不够重视,在课时分配、教学计划、教学过程中缺乏加强环境教育内容的意识;现行的课程设置,有关环境知识的内容比较零散、肤浅,不能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环境概念,影响了学校环境教育目的的实现。因此,提高教育者的环境教育意识、健全评价培训制度、拓宽教育途径、创新教学方法,开发有利于环境教育的课程教材是促使中学生环境意识与环保行动得到协调一致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白洋淀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有效的公众参与是提高流域水资源管理效率和流域综合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素. 选取白洋淀流域的典型城市模块(保定市)、乡村模块(涞水县)及水敏感区(安新县)进行研究,综合采用问卷调查、利益群体访谈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对政府管理人员、流域居民的环境意识及水资源管理参与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比较与评估了政府及相关利益群体的环境知识、环境满意度、信息流通渠道、参与意愿、实际参与度、政府行为及其公众认知度和接受度. 结果表明: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的现状是水敏感区的参与效果好于城镇模块,且城镇模块好于乡村模块;公众获取环境知识与环境信息的途径主要以亲身感受与媒体宣传的被动接受形式为主;参与途径不畅通,实际参与度低于有参与意愿的比例,参与意愿不确定性高;公众对于政府行为的认知度为41.3%,接受度仅为19%;管理者对于公众参与在水资源管理中作用的认识仍有待提高,参与活动以宣传教育为主,缺乏整体考虑及上下游沟通与设计,缺乏全过程参与,居民尚未形成共同认可的流域价值观. 建议加强全过程参与、环保民间团体的作用以及学校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9.
绩效管理作为推动地方政府建设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和方式,能够把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地方政府的绩效管理,从而推动地方政府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在此过程中应侧重于如下几个问题:提高环境保护在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中的地位与比重;探索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动态评价系统,对环境质量和生态发展进行区域性监控与跟踪;将国家环境功能区划纳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成为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基本依据和内容;坚持绩效管理理念,推进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强化目标责任制,构建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从以内部考核为主向内外考核兼顾转变。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我国环境保护形势面临着深刻变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生态产品需求成为环保工作的主要矛盾.为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牢固把握"环保科技的人民性",在对未来环境形势和环保科技创新需求分析判断的基础上,紧密围绕绿色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提出了加强环保科技创新发展的4个重点任务:面向国民经济绿色发展主战场,全面提升环保科技供给能力和水平;加强环境科学基础研究,引领环境质量改善;研发关键技术,突破环境治理技术瓶颈;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提出了完善环保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5点建议:实施平台化、国际化、产业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助推现代环境科研院所制度建设;加快环保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和补强科技创新链条;完善管理决策支撑机制,解决科研与管理脱节的问题;统筹全国环境科研力量,创新重大科研项目组织模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调动人才创新活力,为环保科技创新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