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今年6月5日是第25个世界环境日,主题是“为了地球上的生命”。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3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讨论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建议联合国大会将这次会议的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1973年6月5日,人类迎来了第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地球成为人类、动植物共同生息繁衍、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联合国环境署把今年“6·5”世界环境日主题确定为:“为了地球上的生命”(Forl。ifeOnEarth)o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的空间不断扩大,需求日益增加,对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在人类为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辉煌成就而欢呼的同时,也发现地球上的生命正受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严峻挑战,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全球性淡水资源不足、水污染加剧、供需矛盾尖锐,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生物生存环境越来越充满危险,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等等。“…  相似文献   

3.
想必不用我说大家也都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生命的延续,人类的生存,一刻也离不开地球.我们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然的慷慨让我们.丰衣足食",但我们非但不对大自然感恩戴德,反而还去破坏她,伤害她.  相似文献   

4.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是今年“6·5”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全国各地在“6·5”前后,开展了形式新颖、丰富多采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6月2日,国家环保总局和交通部在重庆市联合举行了“发展长江航运,保护长江环境”宣传活动开幕式。从7月1日起,在长江航行的客船、旅游船,将全部禁止在船上使用塑料制成的一次性餐具,改为可降解的纸制餐具。在长江航行的船只要配备足够量的垃圾储存器,禁止旅客和船员向江中抛弃垃圾,以防止长江水质进一步恶化。6月4日,全国妇联、国家环保总局在京联合召开了全国“妇女、…  相似文献   

5.
当一个科学家是多么光荣呀!也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愿望。通过刻苦学习,20年后,我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成了一位有名的科学家。 那时,地球上的树木快被砍光了,地球妈妈的血脉极其脆弱,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而那些无知的人们仍大肆砍伐树木,亲手埋葬着自己的家园。作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我深感责任重大,仿佛听到了地球母亲的呼唤,决心为地球母亲做一些贡献。于是,我经过了一年多的实验、设计,终于研究出了一台DNA照相机。这种照相机使用简单,只要对着某个生命体照一张像,照片不用冲洗,就会自动从照相机下面的出口中跳出来。并且,这种照相机只有手机那么大,可以随身携带。只要把照出来的照片埋在土中,浇几滴水,3分钟后就会长出照片上的东西。如果把树木照下来,把照片种在沙漠地区,沙漠就会变成一片绿洲了。  相似文献   

6.
“感谢大地,正是大地上的山脉、森林、河流与荒原,引领我们走向崇高并保有一个作家和诗人不可或缺的思考和想像。”“为了生命的广大和美丽,我们的路还很长很长。”这是著名作家徐刚在首届全国环境文学作品奖颁奖大会上满怀深情的话语,代表了所有关注人类生存家园——地球命运的人士的心声。提起环境文学,人们自然会想起美国著名女作家蕾切尔·卡逊和她的《寂静的春天》,还有著名作家徐刚和他的报告文学《伐木者,醒来》。《寂静的春天》是环境保护运动的第一声号角,引发了现代世界范围内的群众性的环保运动,“她惊醒的不但是我们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伐木者,醒来》对中国的环境发出了强劲的棒喝之声,惊醒国人。“我们的同胞砍杀的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的肌体、血管,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是一个天天在流血的国家。”“我仍要在地球上放号——无论我的声音是多么细小——伐木者,醒来!”这是作者向人们敲响的大自然的警钟。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有这样的感召力,不仅冲击人们的视觉,还冲击人  相似文献   

7.
林依轮,一直以来都以健康阳光的形象面对公众,这一点早已被大家高度认可,这也与他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是密不可分的。他曾担任“无偿献血爱心使者”,出任“天籁再现”大型公益活动形象大使,又被授予“慈善爱心人士”和“绿色使者”称号。在公益事业里林依轮像一只快乐的“大鸟”乐此不疲,用自己的行动号召人们爱护环境,保护绿色,爱惜生命。  相似文献   

8.
正3月,美国的纽约。很难形容这座城市给人何种观感,但在聂军胜眼中,无论第五大道的Tiffany总店有多阔绰,帝国大厦上演过多少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两万年前以前,这里不过是覆盖了3公里厚度的冰盖而已。"他口中淡然飘出的这句话,足以让人吃惊一下。78年生人,不到40岁。兰州大学"翠英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海外新世纪人才"、第四届"刘东生青年地球科学家奖",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教授聂军胜,早已在世界  相似文献   

9.
10.
孙健 《环境教育》2006,(4):32-32
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蓝色水晶球”。她的表面70%以上是由水覆盖着的。所以,地球又有“水球”的美称。水在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和健康, 而且关系到整个地球的兴衰存亡。所谓水是生命的源泉,幸福的根子。水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充足的水份才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海洋,就不会有适合人类及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的环境。如果没有密布的河网,我国就不会有富饶的“鱼米之乡”。如  相似文献   

11.
正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在国家对食品监管屡出重拳的  相似文献   

12.
正在我们生活的大自然中,树林间有活泼可爱的梅花鹿在奔跑跳跃,海洋中有美丽灵动的鱼儿在自由闲游,花丛中有缤纷绚烂的蝶儿在翩翩起舞……它们色彩斑斓,就像那朵朵盛开的花儿一样,装扮着我们的大自然,使我们的大自然充满勃勃的生机和迷人的魅力。美丽可爱的动物们不仅装扮着我们的大自然,  相似文献   

13.
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在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它形成了一个生命网,我们人类是这个生命网上的组成部分,并依赖它生存。为了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1992年在巴西当时的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3个国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200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5月22日定为生物多样性国际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国都举行大规模的纪念活动。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本刊整理出部分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报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绿叶》2004,(1)
土壤遭到破坏目前,有110个国家的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由于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过分开发和牧场的过度放牧,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空气污染空气污染问题也是酸雨问题。以前,酸雨问题只涉及到欧洲和北美的老工业国。但现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经济高速发展的部分地区也受到了酸雨的侵害。空气污染还打乱了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加速房屋的损坏,导致气候反常变化。  相似文献   

15.
水是生命之源。离开水,世间万物就无法生存。地球上的总水量及其分布从地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海洋十分醒目,水、陆面积悬殊很大。地球表面光是海洋就占去70%,而陆地只占地球表面的不到30%。如果把江河、湖泊等的水面从陆地上去掉,再除去冰封万年的南极洲等,真正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陆地就更少了。  相似文献   

16.
芜 湖地处长江下游,位于长江与青弋江交汇处。 几年前,木材厂、钢铁厂等一批老企业产生的 大t含酸、碱、有机物和苯酚的污水排进青弋江,继 而又汇入长江,污染了该市在八百里皖江上游的取 水口,老百姓纷纷埋怨喝的水有股涩涩的怪味。近年 来,为了让70万江城父老喝上放心水,在市人大强 力监督下,政府及环保执法部门对长江、青弋江沿岸 的排污企业采取强令搬迁、加大科技治理力度、关停 的“三板斧”式治理手段,成效显著,现在长江、青弋 江芜湖段水质分别达到国家地表水n类和m类标 准,城市饮用水源水质标准达标率10既,空气质t 全国…  相似文献   

17.
《环境教育》2011,(3):88-89
加拿大北部努纳武特地区的阿德默勒尔蒂湾,一头环斑海豹浮上水面呼吸。照片出自摄影师保罗·尼克伦之手,为了拍摄海豹,他来到北极,与当地因纽特人生活在一起,拍摄时潜到海冰下方。有一次,一头豹海豹曾用死企鹅"招待"这位勇敢的摄影师。  相似文献   

18.
《绿叶》2020,(Z1)
正蝙蝠扇动翅膀,就像人摆动两只胳膊,与其说它在飞,不如说它在空气中"游泳"。从翅膀上延伸出来的爪子,就像人的拇指,专门用来攀爬树木和其他物体。蝙蝠所在的这一目被称为"翼手目"。蝙蝠灵活的翅膀使之具有极好的机动性。蝙蝠能将翅膀转换成各种形状,可以非常  相似文献   

19.
《绿叶》2002,(4)
在20世纪70年代,有人认为,当时的人口要占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总人口的75%。这一被广泛引用的统计结果过于受20世纪人口爆炸的影响——比例实在是高得令人难以置信。要想得到一个比较精确的结果,我们必须确定现代人类是从何时开始的,出生率是多少,以及历史上到底生活过多少人。普遍认为,现代人是在5万年前出现的。我们可以设想,当时是不会限制人口出生的,且人的寿命都很短,这就导致一个年轻的人口结构和较高的生育率——每个母亲大约会生6~8个孩子。到了中世纪,出生率开始长时间地下降。18世纪以后的记录表明,当时的工业化国家,出生率在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20.
<正>每当我听见水从水龙头里流出来时,看见一望无际的大海时,总会忍不住的遐想: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水会是什么样?没有水的地球,就没有了潺潺流淌的小溪,也没有了烟波浩瀚的大海;植物们都奄奄一息,更别说能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了。村路边的野花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