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北京山区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模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在建立北京山区生态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和北京的实际状况确定山区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的标准和分级,选择适当的方法确定评价因子的层次关系和重要度,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并以北京山区的一典型区为例对评价模进行检验,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与模糊物元模型的东北地区五味子生境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东北地区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生境状况,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最优值、阈值以及高适宜生境面积和该生境中各评价因子的范围,结合资源调查报告、文献报道以及标本馆记录,获得集中于东北地区的87个分布点,依据Fuzzy建立五味子果实中总木脂素含量与18个评价因子之间的模糊隶属函数,采用最大信息熵模型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确定五味子在研究区的生境适宜性空间分布.结果显示:五味子高适宜生境占研究区面积的20.85%,主要集中于黑龙江西南部、吉林中部以及辽宁大部,年平均气温6.6-8.5℃,年降水量899-943.57 mm,生长期平均气温18.69-20.99℃,生长期降水162.88-172.01 mm,海拔457-700 m,土壤pH值6.38-6.51,有机质含量1.91%-2.24%,气候湿润,土层深厚,呈微酸性,且有机质含量较丰富,无积水的杂木林及阔叶林混交林.本研究表明基于Fuzzy及最大信息熵的模糊物元模型与GIS技术相结合可以准确对我国东北地区五味子生境适宜性作出科学评价,可量化适宜生境面积及空间分布,为五味子药材道地性研究、药材标准化种植与质量评价以及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杭嘉湖地区浅层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杭嘉湖地区具体情况和特点,参照DRASTIC指标法,选择5个评价因子,通过给定评价因子评分范围,赋予各因子相应权重,建立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模型.用修改模型与MapGIS软件评价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的防污性能.结果表明,大部分区域浅层地下水防污性能一般,沿太湖、钱塘江、东海一带的部分区域防污性能较差,只在中部有少部分区域防污性能较好.评价结果可以为研究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图1,表2,参8.  相似文献   

4.
湿地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湿地生态风险评价的实际应用将使人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化学和生物风险源如何影响湿地,并为湿地管理提供科学支撑,这就要求确定湿地生态健康评价指标的完整性。生物完整性指数以环境生态毒理学数据为依据,是进行生态系统健康风险评价的最有力工具。大中型无脊椎动物作为易选择的分类群,可用于湿地评估的生物完整性指数的建立,土壤动物特别是线虫类群作为湿地土壤和水环境健康评价的指示生物具有广阔前景。通过线虫分子毒理学等研究方法,可优化出生物完整性指数体系,建立扰动背景下的湿地生态风险评价模型,为湿地污染的监测、防控和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实际建筑物为例,介绍了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绿色建筑评价模型的过程,并分别用层次分析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对实际建筑物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人工神经网络法与层次分析法相对误差不到0.5%,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法作为一种客观科学的评价方法,应用于绿色建筑的评价,能有效降低主观因素带来的影响,会使结果更具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6.
模糊数学在丹河水环境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模糊数学的方法,将隶属甬数和隶属度等概念引入丹河水环境评价中,用矩阵分析的方法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式.建立评价因子的因子集、评价集、隶属函数和权重集等模糊集合,对丹河进行了分类和质量标准的划分,根据各污染因子对水质的影响差异确定其权重,对丹河流域水环境模糊综合评价,采用了最大隶属度原则和加权平均原则相结合.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7.
城市居住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及住宅区开发应重视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本文探讨了居住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居住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实际应用说明,评价结果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利用专家咨询—序列综合法确定指标内涵性权重和数据结构性权重,利用指数叠加模型进行生态农业综合排序评价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11个生态农业试点的实际评价和实践应用,证明了这种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当时多于5个生态农业试点进行一般性评价时,该方法具有科学、实用、简便和易于推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北京山区垂直植被带的特点,总结了农民在不同垂直带上所塑造的人工与自然两种植被相结合的多种模式的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包括生态资源、人类驱动和系统响应3方面17个指标在内的农业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广西柳城县的实际情况,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柳城县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属于一般水平,当地自然生态条件较好,虽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但生态系统运行依然正常。该评价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改善柳城县农业生态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根据京郊菜田的分布和土壤养分、土壤环境质量特点选择了监测点,按照各个指标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程度确定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并据此建立了无公害菜田土壤环境评价系统。系统采用分层体系结构,在目前基于J2EE架构开发Web应用的基础上,采用J2EE中的JSP,Servlet,JavaBean以及JDBC技术来构建该平台的基础组件框架,结合MVC结构的方式来构建Web应用系统,有效地提高了应用程序的可重用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根据过去3年的监测结果对于系统进行了初步应用,对各个监测点的菜田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表明该评价系统对菜田环境质量管理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北京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空间格局及其环境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对于区域河流环境状况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基于2014年5月—2015年8月间北京市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调查数据,分析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和空间格局。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51种(或分类单元),隶属于5门9纲67科127属,水生昆虫占绝对优势。聚类分析表明76个采样点可被分为4组,组1主要包含北部山区的潮白河水系,具有较为典型的山溪型河流底栖动物特征,组2主要包含永定河山峡段和北运河水系的清河,组3主要包含大清河水系和北运河水系的温榆河、北沙河、南沙河等,二者具有城市河流兼有山溪型河流底栖动物的特征,组4主要包含北运河水系,具有典型的城市河流底栖动物特征。优势种分析表明:组1的优势种为热水四节蜉(Baetis thermicus)、秀丽白虾(Exopalaemon modestus)和网栖石蛾(Cheumatopsyche sp.),组2为直突摇蚊(Orthocladius sp.)、钩虾(Gammarus sp.)和长足摇蚊(Tanypus sp.),组3为摇蚊科幼虫(larvae of Chironomidae)和寡毛类(Oligochaeta),组4是以中华摇蚊(Chironomus sinicus)为代表的摇蚊幼虫。功能摄食类群研究表明:组1以收集者和滤食者占绝对优势,相对丰度分别为60%和29.6%;组2、组3、组4均以收集者占绝对优势,相对丰度分别为97.7%、90%、97.5%。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表明,北京河流大型底栖动物受河流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显著,形成了典型的山区-城市底栖动物空间格局,山区河流中保持了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城市河流及其过渡区的大型底栖动物退化明显,大型底栖动物能够明显指示环境状况的变化并可指导河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  相似文献   

13.
采用GIS查询统计与Voronoi图CV值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地形、公路及河流等环境因素对北京市昌平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是影响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比例较高,规模较大,密度较高;山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比例较低,规模相对较小,密度也较低.公路交通是影响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91.19%的农村居民点分布在距离主要公路距离小于1 500 m的范围内;河流对农村居民点分布也有一定影响,距离河流越远,农村居民点密度越低.  相似文献   

14.
城市自然生态空间的价值评估及规划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自然生态空间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物质基础。在规划过程中,应该将城市自然生态空间的生态价值评估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理论基础,通过相应的规划方法引导城市生态化建设和品质提升。文章通过对城市自然生态空间的界定,以及对城市自然生态空间生态价值评估的理论模型的研究,提出对规划建设的启示:积极构建城市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的评估指标体系和建立适应中国本土的动态评估模型能够理性的指导城市的生态化建设,同时通过对城市自然生态空间的价值评估能够科学制定城市生态调控政策和正确引导公共参与城市生态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农用地土壤-作物系统对畜禽粪便养分消纳能力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土壤对养分消纳能力和作物养分需求角度出发,利用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学方法,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进行了以地块为单元的农用地土壤-作物系统对畜禽粪便养分消纳能力评价.结果表明,大兴区农用地土壤-作物系统对畜禽粪便养分消纳能力整体一般,81.65%的农用地处于中下水平.除了因为大兴区的土壤保肥吸收能力整体不强外,还与大兴区的种植结构与种植面积有关,特别是高肥力的耕地与设施农业用地占地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16.
科学地划分农业生态类型区对于分类指导农业生产、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相关分析,选择了包括自然本底、经济条件、生态环境和生态经济效益在内的26个指标,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把全省划分为四个生态类型区,即山区林地生态区(Ⅰ)、盆地丘陵生态区(Ⅱ)、水网平原生态区(Ⅲ)和沿海岛屿生态区(Ⅳ)。在分区的基础上,分别对各生态类型区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7.
北京典型郊野公园植物组成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典型郊野公园绿地植物的系统调查,分析了其种类构成,计算并论述了公园绿地的植物结构特征,以期能够为北京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调查发现典型郊野公园植物有78科181属299种,占北京市总维管植物种数的12.1%,总体上偏少。乔木和灌木的丰富度指数都在5.0以下,草本的丰富度要大于乔、灌木;植物均匀度指数总体上在0.7以内,乔木要高于灌木和草本;总体说来,郊野公园绿地植物种类偏少、分布不均匀;北京郊野公园建设刚刚起步不久,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8.
分析绿色企业的内涵及特点,分别按环境、资源、能源、清洁生产、经济性五大类分析评价,建立多因子绿色程度模糊综合评价模式。实例证明用此模式评价绿色企业结果直观明了,可靠性和实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环境政策评价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选取北京市 1985— 1999年环境经济数据 ,建立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 ,为评价北京市环境政策提供依据。此实证研究得出两个重要结论 :北京市环境指标与人均GDP演替轨迹呈现显著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 ;但比发达国家较早实现了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转折点  相似文献   

20.
构建了一个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约束型城市扩展CA模型。利用该模型,预测了北京市东部平原区在3种情景规划之下的未来50年的城市形态,为不同的城市发展模式之间的比较分析奠定基础。然后以2024年的北京东部平原区模拟城市形态为基准,从自然生态功效、社会服务功效、经济利益功效3个方面对3种规划模式进行了情景分析,从而系统的比较了3种规划模式的复合生态功效,为城市规划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