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遥感技术的河口三角洲湿地景观生态健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介绍河口三角洲湿地生态参数(水体/泥滩/植被)的光谱特征,对比了不同特征植被的光谱曲线差异,探讨了最新的湿地遥感影像的信息提取技术及研究成果,综述了湿地景观生态指标参数的计算和基于景观指标的湿地生态健康评价。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技术的使用,将使人们在湿地研究中把宏观尺度,中观和微观尺度高度地统一,更加全面的把握湿地生态系统内部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利用陆地卫星遥感影像资料(1998年)以及地面采集的定点数据,结合野外调研和大量文献研究,全面调查监测了长沙城市湿地的类型、面积及分布情况,深入分析了城市湿地资源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结合长沙市实际情况,对适用于长沙市城市湿地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策略进行了探讨,为长沙市湿地生态规划和保护提供了策略依据.  相似文献   

3.
遥感监测河口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对于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遥感卫星准确反演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一直是研究的难点。研究以杭州湾河口湿地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面实测数据,采用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析了该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水平。结合高分1号卫星影像,运用半变异函数对该区域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空间异质性分析,探讨了高分1号卫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用于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监测的最佳遥感尺度,分析该植被指数与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构建和应用了杭州湾河口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遥感监测模型。结果表明:高分1号卫星NDVI监测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最佳尺度为19×19像元,利用该尺度及构建的遥感监测模型所得到的杭州湾河口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水平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研究证明利用高分1号卫星可快速有效地监测杭州湾河口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辽东湾双台河口湿地变化原因,对该地区全极化SAR影像进行湿地分类.引入Freeman分解建模全极化SAR影像,得到二面角散射、体散射、表面散射的散射功率,利用SVM分类法对散射机制假彩色影像进行分类,进而确定该地区的湿地分布情况.通过对比分析2007年与2016年的湿地分布情况,同时考虑区域特性和数据的可获取性,选取盘锦市年降水量、年均气温、年径流量、海平面高度、城市建成面积、原油年产量、水产品年产量和逐年GDP等8个驱动因子,研究双台河口湿地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全极化SAR影像分类结果总精度达到80.25%,较光学影像的分类精度提升7.43%,并且可将芦苇湿地进一步细分为芦苇池塘和芦苇草甸;②2016年双台河口各湿地面积占比依次为草本沼泽(28.54%)>浅海水域(22.44%)>灌丛沼泽(16.88%)>水产养殖厂(9.54%)>河流(8.91%)>稻田(7.58%)>淤泥质沙滩(6.11%);③不同湿地的变化原因有所差异,驱动因子也不尽相同,如水产品年产量增加是水产养殖厂转化为淤泥质沙滩的直接驱动因子,而气温上升等自然因素和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等社会因素是草本沼泽退化和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显示,全极化SAR影像较光学影像更适合湿地分类,而双台河口湿地自然湿地减少和人工湿地增加是自然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溢油业务化监测精度和效率,基于海面油膜成像机理和检测难点,设计了海洋溢油业务化监测流程。研发了溢油SAR卫星遥感业务化监测系统,系统集成了SAR图像处理算法和暗区特征打分法,实现了SAR影像处理、溢油信息提取和溢油监测报告制作等功能。系统已应用到业务化监测中,可为溢油应急处置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辽东湾湿地动态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遥感对湿地变化的动态监测及分析过程,以二个时相的TM卫星遥感数据为基础,对辽东湾湿地类型、分布、面积,进行了遥感监测,对湿地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加强湿地资源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基于ArcGIS平台,根据建立的内蒙古湿地遥感分类体系,采用人机交互式解译提取内蒙古1993和2013年湿地信息,从湿地组成分布、空间格局角度分析了内蒙古20年来湿地系统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湿地类型包括河流、湖泊、沼泽、湿草甸、盐生草甸和人工湿地,不同流域占支配地位的湿地类型各不相同,西辽河流域和黄河流域湿地破碎化最为严重且有加剧趋势,是研究区湿地退化程度最为严重的区域;20年来,内蒙古湿地面积由1993年的42 188.75 km~2减少至2013年的38 912.76 km~2,减少了7.77%。内蒙古湿地的演变趋势表现在湿地与非湿地、各类型湿地之间的相互转换,其中大部分类型湿地主要向非湿地和盐生草甸这类退化湿地类型转变。  相似文献   

8.
江汉平原典型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为研究江汉平原湿地演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解译了 2000-2018年研究区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计算了江汉平原湿地以及区内典型湿地(洪湖湿地、长湖湿地)面积的变化,并通过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分析了湿地面积随时间的变化特征以及降水量、地表水水位、地下水水位的动态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江...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哈尔滨市松北区城市自然湿地为研究对象.研究由于哈尔滨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的数量和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城市自然湿地的生态环境及其生态功能遭到的严重的破坏。文章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定量化地分析人类对城市自然湿地的影响程度,探讨城市自然湿地可持续保护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以达到城市自然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深圳西海岸湿地资源进行监测研究,以1986年、1998年和2006年三幅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基础,通过对不同地物进行光谱分析,确定阈值,提取各个湿地类型;结合地形图和实地调查进行目视解译纠正,然后叠加进行监督分类,得到了20年来深圳西海岸湿地资源类型以及地理分布和面积的变化结果.在遥感解译的基础上,结合深圳的社会经济发展,探讨了该地区湿地变化的原因,对该地区的湿地变化做出预测,并提出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1.
星载SAR高度误差对欺骗性干扰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对抗星载SAR过程中,SAR参数的侦测会存在误差,为了确定侦测误差是否对欺骗性干扰造成影响,在星载SAR欺骗性干扰原理的基础上,对虚假信号的产生方法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星载SAR轨道高度侦测误差对卫星速度估计、干扰信号的时延、多普勒频移的影响,并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误差会对欺骗性干扰效果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遥感面积反演生态功能法对公路网建设对湿地生态功能的生态累积效应进行研究,试图在多数湿地缺乏多年序列生态资料的现实情况下,为生态累积效应的定量化研究找出一种简捷而又有效的计算方法.首先,通过GIS手段分析得出公路网影响域范围内湿地面积的演变:然后,通过对生态功能与湿地面积和水深的相关关系式进行分析,得出1980~2005年湿地生态功能在公路网作用下的变化情况和规律,并预测出2010.2020年公路网规划年湿地生态功能的演变状态.研究结果显示,纵向岭谷区公路网建设对湿地生态功能有一定的负面驱动效应,随着公路网的逐渐加密湿地生态功能破坏程度加大,2005年区域内湿地生态功能指数为1980年的86%;根据该速率预测规划公路网将进一步对湿地生态功能造成破坏,到2010年研究区域内湿地生态功能指数为1980年的80%,到2020年仅为59%,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湿地的保护和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RVI分区的淀山湖蓝藻暴发期叶绿素a的遥感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淀山湖为研究区域,利用MODIS数据探讨蓝藻暴发期叶绿素a质量浓度〔ρ(Chla)〕的遥感估算方法.为了提高估算精度,解决蓝藻暴发期因ρ(Chla)差异较大而产生的估测模型的参数适应性问题,引入比值植被指数(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分类法,将RVI>0.95的区域界定为高蓝藻含量水体,将RVI≤0.95的区域界定为较清洁水体,并基于分区分别建立遥感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分区后MODIS数据叶绿素a估测模型能更好地映射ρ(Chla)的变化,基于RVI的分类估算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淀山湖水体蓝藻暴发期ρ(Chla)的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14.
遥感信息结合光合特性研究作物光合产量估测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遥感信息参数和植物生理生态参数出发 ,建立了遥感-光合作物产量机理模型(RSPCYM) ,其中包括直接以遥感信息获取吸收光合有效辐射 (APAR),将用以完整表示作物生育期中光合时间的作物光合同化势 (CPAP)引入到遥感-光合作物产量模型中,同时利用遥感信息求算作物光合速率 ,进而建立遥感-光合作物产量模型。将建立的模型用于典型区域的冬小麦作物产量估测研究中 ,表明发展的模型有可比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中东部地区湿地现状评价与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利用2000和1988年遥感数据,对我国中东部地区的湿地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中东部地区湿地类型多,面积大,但分布不均;人工围垦、农业生产活动和水利工程建设是导致中东部地区湿地破坏的主要原因;由于湿地面积缩小,导致湿地功能下降,湿地生物多样性降低,区域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16.
文章提取了3期遥感数据的湿地类型,通过对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分析,说明了人为干扰和气候因素对岱海湿地的影响,为湿地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提取了3期遥感数据的湿地类型,通过对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分析,说明了人为干扰和气候因素对岱海湿地的影响,为湿地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方法估算太湖叶绿素a浓度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基于2006-01-07~2006-01-09和2006-07-29~2006-08-01太湖地面实测高光谱数据以及同步水质参数数据,对比分析了三波段模型、两波段模型、反射峰位置法、一阶微分法4种方法用于估算太湖叶绿素a浓度的精度,并讨论其应用于遥感影像中估算叶绿素a浓度的可行性. 2次采样3类水色参数总悬浮物、叶绿素a浓度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在440 nm处吸收系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2.24~285.20 mg·L-1、 4.83~155.11 μg·L-1和0.27~2.36 m-1.前述4种方法在反演太湖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时都取得较高的精度;决定系数分别为:0.813、 0.838、 0.872、 0.819,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3.04、 12.12、 13.41、 12.13 μg·L-1;相对误差分别为:35.5%、 34.9%、 24.6%、 41.8%.反射峰位置法估算精度最高,但应用到叶绿素a浓度遥感影像估算比较困难.三波段模型和两波段模型的反演结果优于传统的一阶微分法,且在卫星遥感反演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根据模拟MERIS数据,分别得到最优三波段模型[R-1(665)-R-1(709)]×R(754)和两波段模型R(709)/R(681),其决定系数、均方根误差、相对误差分别为0.788、 13.87 μg·L-1、 37.3%和0.815、 12.96 μg·L-1、 34.8%,反映了MERIS数据能非常好地应用于太湖这类浑浊二类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精确估算.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小麦遥感估产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面积小麦遥感估产区划是一项专项应用区划,主要服务于小麦遥感估产研究与实践。本文结合农作物区划理论和小麦遥感估产的具体要求,并重点考虑后者,提出了小麦遥感估产区划的原则和依据,建立了区划指标体系,藉此把我国分为14个估产区和32个估产亚区。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对湿地景观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深刻的影响。选择江苏盐城海滨地区为研究对象,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2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对湿地景观连通性的影响,并以2007年湿地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基础,采用阻力面模型探讨湿地景观连通性优化途径及其效应。结果显示:①1987—2007年间,盐城海滨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其中耕地面积比重由36.72%上升为46.17%,自然湿地持续减少,面积由44.4%减为26.01%,人工湿地持续增加,面积由9.96%上升为18.72%;②随着区域人类土地利用活动的加强,光滩、碱蓬沼泽和芦苇沼泽的空间连通性降低,区域土地利用导致湿地景观之间生态流阻隔,景观生态服务功能减弱;③2007年湿地景观生态功能强度空间差异显著,以累积耗费距离面、生态源地、耗费路径为依据,对湿地景观连通路径优化结果表明,废黄河口和大丰港附近等关键区域对景观连通性和生态流影响最大,是景观生态节点优化的首要对象;④加强连通路径的关键区域优化、提高景观连通度是实现景观优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