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二甲胺在ZGSPC106型细颗粒树脂上的吸附行为,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分析,并用红外光谱的方法探讨了树脂吸附二甲胺的机理.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方程能够很好的拟合吸附平衡数据,热力学参数表明该吸附可自发进行,且为熵增加的吸热过程,293K温度下树脂的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138.89mg/g(干树脂);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颗粒扩散是树脂吸附二甲胺速率的主要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比几种常用的离子交换树脂,筛选出处理ClO4-的最佳树脂。研究表明:氯型717阴离子交换树脂(Cl717)表现出较好的吸附效果,其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属于单层吸附;升高温度和增加投加量有利于Cl717对ClO4-的吸附;共存阴离子对Cl717吸附ClO4-产生抑制作用,干扰能力依次为Cl-3-42-43-。对树脂进行了再生,再生液浓度为2.16 mol/L,当用量为树脂体积5倍时可获得较好的再生效果。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Cl717吸附ClO4-的主要机理可能是树脂骨架对ClO4-的静电引力作用以及ClO4-与树脂的季胺基团形成了氢键。  相似文献   

3.
离子交换树脂对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707、D708两种不同类型的离子交换树脂对高浓度氨氮废水进行吸附处理研究,分析了不同的吸附条件及等温吸附模型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静态吸附实验表明:NH+4的吸附率随树脂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加,在非碱性条件下树脂对NH+4的吸附率随p H的升高而增加;恒速振荡时间达到90 min以上时两种树脂可吸附平衡,当p H为7时,D707、D708树脂对NH+4的吸附容量分别达到196.1、217.4 mg·g-1;D707、D708树脂对NH+4的吸附属吸热过程,随温度的升高树脂对NH+4的吸附率逐渐增大,在298 K温度下D707、D708树脂吸附NH+4的表观吸附活化能Ea分别为54.67和34.46 k J·mol-1,吸附过程为液膜扩散主控制;树脂对NH+4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使用2 mol·L-1H2SO4对树脂进行解吸,脱附率达到98%以上,重复实验3次吸附率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对羟基乙腈法制取的甘氨酸母液进行分离,得出树脂分离甘氨酸的最佳流速为0.6BV/h,脱氨液p H直接影响甘氨酸产量,p H值越低,吸附处理量越大。铵根离子和钠离子均会降低离子交换树脂的处理能力,并且铵根离子的影响作用较钠离子的影响作用大。  相似文献   

5.
利用浙江缙云产天然沸石,对其分别进行静态吸附和再生处理,从而进行沸石再生途径的探索和再生最优条件的选择。实验表明,在沸石初次再生中,沸石再生过程的三个途径为:1盐溶液对NH+4的解吸;2盐溶液对K+、Ca2+、Mg2+的置换;3盐溶液对沸石表面形态进行改性,其中影响作用的大小顺序为1>3>2。而在其中途径2中,各阳离子的作用大小顺序则为Ca2+>K+>Mg2+;随着再生次数的增多,盐溶液对NH+4-N的解吸在再生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逐渐增强,最终成为决定性因素,而另外两途径的影响力则逐渐减弱,途径2最终失去了再生效果;对于短期使用的沸石,其最优再生条件应以沸石再生后的吸附量大小来确定,再生时选用氯化钠溶液作为再生剂效果较好,长期使用的沸石,则应以盐溶液对沸石的解吸量大小来确定,此时氢氧化钠溶液较为合适;试验同时表明5 g/L的钠离子浓度为最优钠离子浓度。其次,OH-对于吸附了NH+4-N的饱和沸石的解吸具有促进作用,而温度对再生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离子交换树脂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子交换树脂以其性能稳定,可循环再生,转型方便,应用于离子分离、富集。特别是大交换容量的大孔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问世(如国产370#大孔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由于其选择性好,交换容量高而引人瞩目。1离子表换树脂的分类及应用原理离子交换树脂类型可分为无机和有机离子交换树脂。而有机离子交换树脂就性能上又分为阳树脂和阴树脂。其类型见图1。有机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大,交换速度快,如羧酸型共聚类的交换容量可达3500~4000mee/l,季胺类缩聚型也为700~800meq/l;而无机类交换剂绿砂则只有100~150meq/l左右。有…  相似文献   

7.
大孔膦酸树脂对镉(Ⅱ)的吸附性能及其机理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用大孔膦酸树脂对镉的吸附性能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 ,树脂对镉的静态和动态的吸附容量分别为 1 69 2和 1 62 7mg[Cd(Ⅱ ) ]/g(树脂 ) ,用 1 - 3mol·L- 1 HCI可以定量洗脱 .测得吸附热力学参数分别为 :ΔH =9 1 4kJ·mol- 1 ,ΔG =- 3 2 6kJ·mol- 1 ,ΔS =41 6J·mol- 1 ·K- 1 ,等温吸附遵循Freundlich曲线 ,表现吸附速率常数k2 98=3 6× 1 0 - 4 s- 1 ,用化学和红外光谱等方法讨论了吸附机理 .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综合治理的角度出发,对我厂离子交换树脂生产过程产生的三废物质进行了综合治理的分析研究,提出一整套治理方案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离子交换作为废水处理传质过程的一种典型分离净化方法,其特点已为人们所认识,并在合重金属废水处理和利用工程中得到广范的应用。目前我国市场供应的离子交换树脂种类很多,效果也较理想。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质主要由树脂的活性基团决定的,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活性基团有横酸基(一SOH)、波基(一C00H)、羟基(一OH)等,前者为强酸性的,后两者为弱酸性的。在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活性基团中,季胶基〔-N(oH3)。]”是强碱性的,叔胺基是弱碱性的。但一般的离子交换树脂流速太慢,影响生产效率。近年来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采用很…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离子交换树脂技术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水处理、化工、合成、环保等各个领域。本文在参阅大量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所学知识及相关工作经验,主要对影响离子交换树脂再生效果的因素展开探讨,希望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佳  张倩  赵可玉  刘岳霖  王膑  刘菲 《环境工程》2014,32(11):64-68
针对天然沸石去除氨氮的动态过程问题,通过动力学实验、等温吸附实验、共存阳离子实验和阳离子交换实验展开研究。结果显示:沸石对NH+4的吸附过程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良好,但在反应初期更符合粒子内扩散模型;沸石对NH+4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共存阳离子与NH+4存在竞争吸附,其中Ca2+和K+的影响最大;阳离子交换是沸石吸附氨氮的主要方式,并且在反应初期存在不等量交换现象。  相似文献   

12.
液膜法处理含氨氮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液膜法处理含氨氮废水,具有膜薄、比表面积大、分离效率高、分离速度快、成本低、节能、用途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厌氧氨氧化(Anammox)技术是一种高效、低耗的自养型脱氮工艺。通过文献调研,介绍了厌氧氨氧化细菌的分类与相关功能基因,综述了通过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低氨氮废水的控制参数,包括溶解氧、C/N、pH值、污泥龄等,反应器类型以及实际工程应用案例,表明厌氧氨氧化工艺应用于低氨氮废水处理具有广阔前景,并提出了亟需突破的关键技术难题,为采用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城市低氨氮废水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4.
90Sr、137Cs的去除是放射性废水处理研究的重点。无机离子交换技术凭其所特有的优势已经成为较为经济和适宜的手段之一。本文介绍了常用的无机离子交换材料如沸石、杂多酸盐、复合离子交换剂、金属亚铁氰化物及铁氰化物、多价金属磷酸盐等的应用现状,探讨了无机离子交换材料吸附锶、铯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以期对以后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针对化学镀镍废水氨氮浓度高、去除难度较大等特点,以预处理后的实际化学镀镍废水为试验对象,采用次氯酸钠氧化法脱除废水中的剩余氨氮。分别研究NaClO溶液投加量、反应时间、初始pH值及反应温度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得到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aClO溶液投加量为1800 mg/L,反应时间为30 min,初始pH值为6.0~7.0,反应温度为10~30℃。在此条件下,废水氨氮去除率达到91%以上,剩余氨氮浓度低于15 mg/L,满足GB 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中对氨氮的排放限值。结果表明:次氯酸钠氧化作为深度处理方式脱除化学镀镍废水中氨氮是高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氮时,样品溶液的pH值对其吸光度影响很大,进而影响着分析结果,在一定条件下,显色后样品溶液的吸光度随其pH值的增大而增大,当pH值>12.59时,吸光度趋于稳定,因此在测定氨氮过程中,显色前须合理调节样品溶液的pH值,以保证显色后样品溶液的pH值>12.59,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一种改进AB工艺 ,旨在提高传统AB工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氮、磷去除效果。平行对比试验的结果表明 :在不扩充池容的情况下 ,仅在传统AB工艺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调整 ,改进AB工艺可以较好地缓解传统AB工艺在生物脱氮除磷过程中存在的碳源相对不足问题 ;在保持有机物高效去除的前提下 ,与传统AB工艺、间歇曝气工艺相比较 ,改进AB工艺的TN、TP去除率显著提高 ,分别达到 79 8%和 90 6 1% ,出水CODCr、TN和TP等各项污染指标均能实现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8.
张庆军 《环境工程》2009,27(1):85-88
结合环境监测工作实际,应用国标经典分析方法——《纳氏试剂光度法》(GB7479-1987)对水和废水中氨氮的测定进行系统的研究。深入探讨运用该方法进行水和废水中氨氮测定中的一些关键操作技术问题,指出为适应"清洁分析、节能环保"的要求,应加强对环境友好型分析测试方法的研发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地表-地下联合系统中氨氮与铁锰共存条件下的转化规律,以石佛寺水库为例,通过在入库、出库监测断面布点采样并进行土柱模拟试验,对库区地表水中氨氮转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表-地下联合系统中的库底土层对地表水中氨氮、铁、锰的去除均存在扩散-吸附-生物氧化3个阶段,且铁的去除要优先于氨氮和锰。对氨氮和铁的去除主要集中在0~40 cm,最大去除率分别为81.25%、60%;对总锰的去除则主要集中在25~45 cm,最大去除率为89.24%。通过对库区地表-地下联合系统中氮素以及铁锰转化相互影响的机理研究,掌握了在地表水至地下水的动态转化过程中,库区不同深度土层中氨氮与铁锰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实现氨氮与铁锰同时去除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聂发辉  李娟花  刘占孟 《环境工程》2015,33(10):163-168
通过在鄱阳湖湿地土壤取样,采用吸附实验及运用红外光谱表征等方法,研究胡敏素对氨氮的吸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胡敏素较符合Freundlich模型,即对NH+4-N的吸附表现为多层吸附;参与吸附反应的基团可能是芳香环、脂肪类、酚类或是Si—O键等,且NH+4-N可能是通过氢键、质子转移或范德华力等弱作用吸附在胡敏素上;p H、温度或胡敏素的量对吸附反应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