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潮汐流-潜流组合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该种组合方式下湿地系统对细菌的去除,同时讨论了不同淹没排空比(3∶3、5∶3、9∶3)下潮汐流湿地床对细菌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潮汐流湿地系统中,细菌的去除率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在组合潮汐流-潜流系统中,淹没排空比为3∶3时,总细菌、总大肠菌群及粪大肠菌的总体去除率分别为96.5%、97.9%、92.4%,而潮汐流湿地床的去除率仅为65.8%、58.2%、46.9%,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成为细菌去除的限制因素。仅利用组合人工湿地作为高浓度微生物污水的处理是不够的,需要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2.
3种类型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水体中试比较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针对五里湖富营养化水体,在同等条件下开展了3种类型人工湿地处理效果的比较研究,试验采用现场中试规模,水力负荷为0.8 m3/(m2·d).结果表明,垂直流、潜流和表面流3种人工湿地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3.2%、27.4%和14.1%;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2.3%、50.1%和19.2%;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8.8%、57.9%和26.3%;对锰酸盐指数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7.2%、38.3%和14.8%;对叶绿素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9%、96.1%和55.3%.可见,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最好,潜流人工湿地对高锰酸盐指数和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最好,但垂直流和潜流人工湿地之间的差异较小,表面流人工湿地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远低于前两者.从出水水质稳定性来看,垂直流人工湿地出水水质最稳定,潜流次之,表面流最差.  相似文献   

3.
在沈阳市仙女湖公园内建设人工湿地中试系统净化城市河流卫工河河水,对比了潮汐流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试系统对河水的净化效果,并优化了潮汐流人工湿地的运行条件。结果表明,潮汐流人工湿地对CODCr、NH4+-N、TN和TP浓度分别为60.45~93.73、2.33~4.79、4.61~8.97和0.54~0.80 mg/L的河水的净化效率分别为45.96%、35.76%、30.16%、33.80%,比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0.23%、19.89%、12.76%、22.12%;潮汐流人工湿地中试系统按照“进水-反应5 h-排水-闲置3 h”运行,其出水水质指标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Ⅴ类水质要求,中试系统中上层对TN去除效果最好,中层对CODCr和NH4+-N去除效果最好,下层对TP去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快速发展。本工程采用预处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工艺对贵州省某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运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cr≤200mg/L、BOD5≤120mg/L、SS≤220mg/L、氨氮≤30mg/L、TP≤3mg/L时,出水可以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运行成本为约0.08元/t。其投资少,运行费用低,适合在农村使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环境的污染速度和规模也在不断的加快扩大。依照我国当前的环境污染情况,在大气以及地表的污染之外,潜流的水污染问题也在逐渐的凸显。由此本文通过针对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污水处理效能展开探究分析,以此能够借助相关参数模型,为我国的潜流污水问题解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叶斌 《环境》2012,(Z1):41-41
本文主要介绍了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污染物的机理、系统性能、和植物、基质、进出水口位置与进水策略对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影响,同时本文还总结了目前运行的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优缺点。由于人工湿地具有投资小、运行费用低廉、运行维护方便以及污染物去除效果好等优点,可以预见,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领域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TN质量浓度为20~25 mgL,氮形态分别以NH4+-N,NO3--N和有机氮为主的生活污水,分析了氮形态时人工湿地N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相应的TN去除率分别为47.2%,71.6%和33.1%.表明人工湿地主要适用于水的深度处理,实现污水中N的无机化特别是将N转化为NO3--N,可显著提高人工湿地的N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8.
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在风景区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污水生态处理、中水回用以及污水处理与景观建设相结合等几方面,详细介绍了人工湿地组合工艺这一领先技术在风景区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世博园污水的排放特性、组合工艺的组成及工程建设内容,并提出人工湿地组合工艺的几大特点及技术应用时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垂直流+水平流、水平流+垂直流、单一水平、单一垂直等4组不同结构的人工湿地组合,研究其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4组人工湿地对CODCr,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70%左右;对TN的去除,垂直+水平单元去除率最高,为44.30%。  相似文献   

10.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应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技术的原理.提出了潜流湿地系统设计参数的计算方法,对湿地选址、填料的应用、水生植物的栽种等实地应用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华南1号杂交狼尾草、海芋、春砂仁、文殊兰、美人蕉、沿阶草、鸢尾和红草为湿地植物,以煤渣、麻石、陶粒为填料构成几种人工湿地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OD浓度小于345mg/L时,各系统出水COD浓度均小于60 mg/L(停留时间为6 h),达到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当进水TP浓度在4.44~8.17 mg/L之间,NH4+-N浓度在41.3 mg/L以下,TN浓度在66.1 mg/L以下时,各系统出水TP、氨氮、总氮浓度分别小于1,25,20 mg/L(停留时间为12h),均达到GB18918-2002的二级B标准。  相似文献   

12.
随着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钢渣弃置堆积,不仅成为环境污染源,而且占用大量的土地。目前钢渣处理技术较多,其中主要的处理方法有冷弃法、热闷法、热泼法、浅盘法、水淬法、风淬法等。本研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主要钢渣处理技术进行评估,定义了生命周期评估边界和清单指标,建立了清单计算模型,得到了不同钢渣处理技术的生命周期清单。为了提高结果的可信性,对模型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滚筒法和风淬法的环境性能较好,是值得推广的钢渣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陈佼  陆一新  王瑞  唐丽  张建强 《环境工程》2019,37(10):121-125
以富营养化湖水为处理对象,分别考察了天然河砂填料型人工快渗系统(C1)、天然河砂+沸石砂混合填料型人工快渗系统(C2)、天然河砂+沸石砂+海绵铁混合填料型人工快渗系统(C3)对该水体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填料类型对人工快渗系统的处理性能具有重要影响,C3的挂膜启动周期为40 d,比C1、C2分别缩短了12,3 d。稳定运行期间,C3对COD、NH_4~+-N、TN、TP、叶绿素a的平均去除率依次为93. 9%、90. 3%、83. 3%、76. 9%、97. 8%,比C1分别提高了19. 6,40. 4,55. 3,53. 3,19. 2百分点,比C2分别提高了7. 2,8. 8,49. 2,32. 4,7. 1百分点。C3型人工快渗系统启动速度快、抗负荷冲击能力强、处理效果好,用于处理富营养化水体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董梦珂  李怀正 《环境工程》2017,35(3):137-140
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泥处理中的研究进展,包括其主要设计参数、运行情况以及污泥干化芦苇床的处理效果比较,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污泥负荷、植物、进泥周期、气候条件等。同时还归纳了蚯蚓堆肥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提出了将蚯蚓堆肥技术与人工湿地相结合的强化型人工湿地技术,为日后人工湿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垂直流、水平潜流和复合型人工湿地系统,对珠海市斗门镇上洲村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并进行污染物削减效果对比。研究发现:3种湿地对COD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达66%~77%和96%~97%,去除效果较好且不存在显著差异。复合型和水平潜流湿地对TN(92%)和TP(66%~75%)去除效果相当,但显著大于垂直流(50%)。不同湿地对污染物去除率呈现秋季夏季的趋势,但季节间差异不显著。除了TP和垂直流湿地的TN,不同湿地出水浓度均达到地表水质III~II类标准。总体上,复合型和水平潜流湿地较垂直流具有较好的污染物去除能力,适合在农村水环境治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人工湿地具有能耗低、基建投资少、去污效果显著等优点,是一种适用于村镇污水处理的新型技术。通过实地抽样调研重庆各区村镇污水处理站的人工湿地,分析得到5种人工湿地组合工艺中COD、SS、NH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2.8%、58.4%、37%、26%、10%,污水处理效果较低,且发现普遍存在"重建设轻运行"、"重厂区轻管网"等问题。最后从设计、施工、运行管理方面究其原因,并提出推行村镇污水处理设施采用"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钢铁行业冷轧废水排放量大,经二级处理后水质稳定,具有较高的资源化利用潜质。研究采用硫自养反硝化技术强化人工湿地对TN的去除效果,并对某钢厂二级处理后的冷轧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HRT=5.0 d时,硫自养反硝化人工湿地系统对浊度、COD、TP、NH_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1.9%、49.7%、94.5%、55.7%和58.9%,出水主要水质指标满足回用要求。研究结果为人工湿地处理冷轧废水过程中脱氮效果的提高提出了新思路,为冷轧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设计构建了4套分段式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柱状模拟系统(总程分别为145,185 cm),针对低C/N型人工污水,研究基质层高、添加活性生物质及进水中氮素组成对该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为1 d时,4套系统对总氮(TN)去除率均在30%以上,半程基质层设置为95 cm,不添加活性生物质的HI组对TN去除率最高,达到42%;对NH3-N、NO-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0%~48%、21%~66%,而NO-2-N在各系统中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积累。随着进水中NO-3-N占比负荷的增加(从1/7到6/7),其NO-3-N去除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仅HI组去除率变化较其他组更稳定。但IVCW系统加深后,添加活性生物质反而会降低其TN去除效果。IVCW系统第1段,即下行流上层单元对脱氮贡献最大,高达80%以上;不同处理间强化脱氮效果差异虽不显著,但系统后段其脱氮途径间存在一定差...  相似文献   

19.
崔明勋  高海鹰 《环境工程》2013,(Z1):310-311,320
在低温条件下(015℃),研究麦冬湿地在预曝气、非曝气两种状态下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预曝气人工湿地内氧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供氧前湿地内溶氧浓度低于0.6 mg/L,供氧后氧浓度上升至0.9 mg/L以上。对TN、NH+4-N去除率,预曝气湿地>非曝气湿地。因此,预曝气是低温域人工湿地强化脱氮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人工湿地处理养殖废水过程中抗生素对湿地资源型植物(杂交狼尾草)和土壤的影响。采用实验模拟方法研究了杂交狼尾草叶绿素含量、蛋白含量和抗氧化酶系统及土壤酶活性在不同土霉素浓度胁迫下(0~10 mg/L)的响应情况。研究结果指出:植物叶绿素含量和总蛋白含量在高浓度胁迫(>100μg/L和10μg/L)下会被显著毒性抑制,而在低浓度条件下表现为毒性兴奋效应。相比对照组,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在不同土霉素胁迫条件下,活性均会被显著激活。而植物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高浓度条件下会明显降低,两者抑制率分别为11.8%~32.8%和54.3%~63.3%。而土霉素对土壤中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毒性强度随着投加浓度升高而增加,但在高浓度(>10μg/L)胁迫条件下才会作用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处理养殖废水过程中低浓度抗生素的存在,有益于湿地资源型植物的生长,并且土壤环境可耐受其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