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2年6月,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并通过了“二十一世纪议程”,我国政府参加了此次大会并签署了这个文件。这一文件的核心内容即是把环境与发展有机联系起来以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同样,在我党召开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的中国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环保方面起步早、时间长并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占有优势,其环保工作一直居于领先地位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  相似文献   

2.
德国工业园可持续发展特征及其管理政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选取德国Schkopau的ValuePark作为典型工业园,从生产过程、货物与服务管理、职业健康与安全、运输交通、能源、市场、人力资源、生活质量与社区关系等8个方面对其具有的可持续发展特性进行剖析;同时以德国工业化发展程度最高的北威州(NRW)为例,介绍该州为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制定管理政策的进展;最后提出德国可持续发展工业园区对我国工业园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陈斌林 《环境》1996,(5):25-25
环评制度起源于美国,真正在德国被采用的时间并不长。在德国一直强调的是建设项目的“环境相容性”。许多德国同行认为“环境相容性”对环保要求已超过环评制度。所以,直到1990年2月12日,环评制度在德国才以法律的形式被固定下来、德国的环评制度只着重于建设项目本身,作为建设项目审批程序的一个环节,而实际执行时,往往超出  相似文献   

4.
分析总结了德国在法律体系、监管机制、科学技术、技术中介机构及宣传培训等方面推行清洁生产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并对我国如何推进开展清洁生产提出了思考和建议: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清洁生产推广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广先进清洁生产技术;规范咨询机构管理,培育良好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5.
德国之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3月19日至30日,笔者随团赴德国考察,就环保国际合作、生态预算、自然保护、旅游与环保等方面内容与有关方面进行了会谈和考察,通过短时间的接触,对德国的环保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现总结如下。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行生态预算里约会议以来,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在德国得到较好贯彻,转变为不少地方政府的自觉行动。其中一个重要举措是在一些城市实行了生态预算制。他们认为:要保证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必须制定财政预算;而要保证财政预算的持久性,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好当代及后代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就必须同…  相似文献   

6.
德国非常重视农业环境保护.德国农业部制订的农业政策开篇即指出,除粮食生产外,农业还肩负着双重任务,即保护和维护自然的生存基础,特别是物种的多样性,地下水、气候和土壤的良性发展,同时保护自然景观,并使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使用.近年来,我国农业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并逐渐成为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深入分析德国农业环境保护的特点,借鉴其做法与经验,对于解决我国农业环境保护面临的困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泽 《环境》2006,(2):65-67
“不得以缓解交通拥堵等为由,专门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采取交通管理限制措施。”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出了《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今年3月底前,取消一切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在行驶线路和出租汽车运营等方面的限制。此前,国家发改委还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其中节能环保和小排量经济型乘用车被列入了鼓励发展类目录。而较早前,鼓励小排量汽车亦被写进了我国“十一五”规划中。  相似文献   

8.
德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德国各类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目的或原则,分析了各类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现状特征及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9.
运用市场机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欧盟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其减排承诺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德国排放交易制度建立的背景和法律保障、德国排放交易管理机构的职能、温室气体排放交易的实施程序和额度分配、以及交易的质量保证等方面,详细介绍和分析德国温室气体排放交易管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其对我国温室气体排放交易管理的启示,并结合我国污染物普查及总量控制等经验,从法制建设、总量控制、交易管理、机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又被称为“绿色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因玷污或污染水、土地或空气,依法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作为保险对象的保险。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面对这刻不容缓的局势,环境责任保险在我国也逐渐发展起来。但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各方面的立法和规定都不太健全,想要通过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来解决环境问题的经验十分匮乏,在发展环境责任保险方面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杨荷卿 《环境》1999,(8):29-29
形象是外貌形态和精神世界的综合概念。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形象。城市的形象也是由外貌形态和精神内涵的综合概念所组成的。城市的外貌形象是指物质形态的工程建设,包括城市建筑物、公园绿地、文化景观、道路交通、居住环境、市容卫生等等,是硬件。精神形象是指城市里的社会活动,包括市民行为及文明礼貌、社区文明、环保意识和道德规范等等,是软件。每个城市的形象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各具其特征,各自都有城市的代表性形象。  相似文献   

12.
蓝艳  周国梅 《环境保护》2016,(17):27-30
废弃物循环利用是德国循环经济发展中成效最为显著的领域,本文总结了德国废弃物循环利用等领域的发展概况,分析了德国在建立完善的法律框架和制度规范、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构建基于制度和技术创新的支撑体系、设立"安全处理"的废弃物管理目标等方面的制度特征,通过中德两国循环经济发展路径、发展程度、发展重点等方面的差异比较,提出构建立法体系、激发市场活力、加强引介创新、提高公众参与等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闫彦明  何丽 《环境保护》2012,(16):75-78
为了加强环境保护,欧盟在控制碳排放方面一直走在全球前列。除了近期饱受争议的强制征收航空碳排放税之外,欧盟通过机制设计,有机地将绿色税制融入到汽车产业领域的税收政策之中,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有关税种安排、税收制度的设计等能够为我国完善绿色税制、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所借鉴。欧盟汽车产业绿色税制的主要构成汽车产业是欧盟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同时也是碳排放量最大的领域之一。近些年来,欧盟对汽车产业多管齐下以严格控制碳排放和汽车污染物排放,绿色税收作为一项重要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王宇飞  刘婧一 《环境保护》2022,50(18):63-66
德国的林业发展得益于近自然林经营。其经验大致可以归纳为:完备的顶层设计、配套的法律体系和规划措施、严格的管理办法、专业的经营方案、对林业人才的培训和对森林教育的重视。我国的森林经营是林业建设的短板,普遍存在“重造轻管、重采轻育、重量轻质”的现象。我国曾尝试积极借鉴德国经验,就近自然林经营展开了试点实践,但在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其进程有所停滞。建议继续推进近自然林经营的理念和实践,将其作为林草部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内容,探索多样化的森林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出台配套的法律法规及其他保障性政策措施;强化多功能森林经营规划的编制,建立多功能森林经营体系;推动多功能森林经营技术发展,加大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林业人才培养,提高全社会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推动可持续发展投资,能够有效提高资本市场利益相关方对上市公司环保问题的重视,形成基于市场作用下的绿色环保长效机制,从而降低环境风险。在我国,可以通过完善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和信息披露制度、编制可持续发展指数、开发社会责任基金及相关金融产品等多种途径,在保证投融资长期收益的同时实现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税收政策的国际比较与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鉴燎  苏启林 《世界环境》2001,(2):33-34,28
从8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纷纷设置保护生态环境税种,有利于高效重复利用不可再生资源的税种,给予环保产业等可持续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等。我国要充分借鉴国际上成熟的经验,尽快制定有关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的税收诱导机制和给予可持续产业税收优惠等。  相似文献   

17.
德国吸取了片面强调经济增长导致生态坏境破坏的惨痛教训,率先在国际上实行发展循环经济政策,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循环经济管理体系。借鉴德国先进经验,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中国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介绍了德国在理论、实践方面的经验,对正处于经济水平与环境保护有待于进一步协调发展的中国而言,具有现实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斌林 《环境保护》1995,(11):45-46
德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连云港市环保局陈斌林一、德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在德国,无论是到政府机关、学校还是企业,德国的同行们总是先给你介绍德国的环境政策,开始觉得有些空洞,可随着对德国环境保护方方面面的了解,特别是看到环境政策在全社会得到很好的贯彻...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