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拯 《环境》2014,(12)
正"APEC蓝"的横空出世,为治理雾霾点亮了更多明灯。尽管超常规强硬举措从长远看难以维持,但是铁腕治污的态度、壮士断腕的决心、雷厉风行的作风,在APEC会议后更应持之以恒。同时,横跨北京等6个省市区的区域合作、联防共治的协调机制,对形成"APEC蓝"居功至伟。显然,避免以邻为壑、加强区域协调,同样是APEC会议后可供借鉴的资源。我们或许难以留住"APEC蓝",但是我们需要留住它背后的认真态度、坚定决心和协调机制。就像推进车辆限行、发展公共交通,成为北京奥运会留  相似文献   

2.
《环境》2014,(12)
正在经历了堪称"史上最严管控"的大气污染管理举措之后,北京乃至整个华北地区都在APEC会议期间保持住了梦幻般的蓝天。由此,诞生了一个新的词汇"APEC蓝"。现如今,APEC会议已结束,但如何保护"APEC蓝"仍是人们谈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APEC期间北京及周边城市AQI区域特征及天气背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监测资料,分析2014年11月1日至15日,即北京举办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会议期间北京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演变及区域特征,结合中国气象局官方发布的同期气象要素和天气形势图,探讨天气背景对APEC期间空气质量改善的影响,结果表明:1强化减排措施实施期间,北京及周边地区良好和轻度污染的天数相对较多,而强化减排措施终止后,重度和严重污染的天数明显增多,表明强化减排措施对北京及周边城市局地空气质量的改善贡献明显;2强化减排措施实施初期,受逆温层的影响,北京及周边城市空气质量指数迅速上升,说明在不利的天气背景下,即便有强化减排措施,污染物也会累积升高,形成污染过程,可见天气背景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3在强化措施实施后期,虽然受逆温层影响,北京污染物的浓度并没有累积到很高的程度,而天津、唐山、保定和邢台均出现中度和重度污染,进一步说明,强化减排措施的实施对改善北京空气质量的贡献明显.  相似文献   

4.
正在我国,污染治理并非无法可依。国务院已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发布了《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可是治污仍然是一根难啃的骨头。实际上,治霾并非只能"等风来","APEC蓝"的出现有力地证明,治理大气污染并非人力不可为,如果能被激活,政府的环保能量将会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虽然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APEC蓝似乎和北京更亲近,但是留住"APEC蓝"绝不仅仅是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事。众所周知,空气具有流动性,如果其它地区拖了环境治理的后腿,北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APEC会议前后PM_(2.5)浓度特征,评估应急控制措施效果,通过对比分析APEC会前、会期、会后北京PM_(2.5)浓度和组分的变化特征,探讨气象条件和污染调控对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采用CAMx-PSAT模型定量分析北京周边不同区域、不同污染源的控制措施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并设置情景对比研究控制措施实施与否呈现出的不同污染状况.结果表明:会期北京市区PM_(2.5)日均监测浓度低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75μg/m3),污染物主要来自于本地源的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北京市区PM_(2.5)的最主要污染源,贡献占比达到36.1%.由于污染控制措施的实施,会期北京市区PM_(2.5)浓度降低了43.0%,北京及周边区域严苛的污染控制措施是形成"APEC蓝"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6.
APEC期间北京空气质量改善对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为了评估APEC期间强化减排措施对北京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利用2014年11月1~15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奥体中心监测点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其空气质量演变特征,并与2013年同期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PM_(2.5)是当前北京最重要的污染物,APEC期间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期间有3次明显的污染过程,与2013年同期相比较有所好转,显示出强化减排措施对北京空气质量的改善有显著的效果;2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值相比,APEC期间PM_(2.5)有5d在WHO标准值(25μg·m~(-3))以下,而SO_2均小于标准值;3APEC期间,在空气质量为优时PM_(2.5)/PM_(10)小于0.5,且随污染浓度的增加比值逐渐增大,在严重污染情况下PM_(2.5)/PM10达到0.9以上;4与2013年同期相比,强化减排措施对PM_(2.5)的减少有一定的贡献,但与SO_2和CO的减少量相比,颗粒物的减少量又相对较少,NO_2减少量相对最小,实施强化减排措施对污染物减排的排序为SO_2COPMNO_2,说明北京空气污染中的PM_(2.5)的来源、影响和减排的复杂性,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APEC蓝"的启示——低碳TOD模式刚刚结束的APEC会议让"APEC蓝"变成一道风景和网络热词,为了炼成"APEC蓝",我国政府对症下药里的重要一剂就是采用了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公车封存70%来防止空气污染。相关统计显示,APEC会议期间通过全市单双号限行等措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总量大幅下降,其中颗粒物(PM)减排58%。仅就11月3日启动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以来,交通运行指数就降低70%,车流量比黄金周第一天下降30%,道路属于完全畅通状态。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2008,(4):51
为保证北京奥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北京、天津、河北已经关停北京化工二厂等10家重点污染企业。近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协调小组召开第四次全体会议通报了以上信息。据了解,山东省也已加入保障北京奥运空气质量协调小组。至此,北京奥运空气质量保障范围扩大到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6省区市。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11月5日-11日,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各组织成员领导人围绕"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主题,就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共商区域经济合作大计,达成了广泛共识。会议期间,通过了《北京纲领》和《亚太伙伴关系声明》两份成果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亚太地区经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选择北京城区12个空气质量监测点,研究APEC前后及期间污染物时空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并从不同角度分析污染物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探讨APEC期间采取的临时减排措施对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除O_3外,APEC期间污染物浓度低于非APEC期间,各污染物浓度在会间逐日变化呈"M"型、日变化最为平稳(α=0.05,Sig0.05),基本呈从北至南、从西至东的递增趋势,O_3浓度空间变化和NO_2的相反耦合度最高(p=0.01,r-0.80);PM_(2.5)、SO_2、NO_2和CO相互间在不同时段呈不同水平的正相关关系,但O_3在和其他污染物呈负相关。大气污染物浓度主要受排放源、气象因素、区域传输及污染物相关性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发现SO_2、NO_2、CO浓度和温度负相关性显著(α=0.05,Sig0.05),NO_2、CO、PM_(2.5)和湿度负相关性极显著(α=0.05,Sig=0.000.05)。PM_(2.5)为APEC期间首要污染物,PM_(2.5)浓度在各因素综合影响下降低,使得会间空气质量达到优良水平,因此,APEC期间采取的减排措施取得成效,可为相关环保部门采取合理有效的环保手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环境科学》2016,(APEC)
利用2014年11月1~12日(APEC会议期间)北京市大气污染物、PM_(2.5)组分及气象、遥感监测数据,结合CMB受体模型,综合分析了APEC会议期间北京市空气质量与气象条件变化并初步评估了减排措施对APEC会议期间PM_(2.5)浓度的贡献及影响.结果表明,APEC会议期间北京市PM_(2.5)、PM_(10)、SO_2、NO_2的浓度分别为43、62、8和46μg·m~(-3),比近5年平均浓度(PM_(2.5)为2012~2013年平均浓度)降低45%、43%、64%和31%;空间分布上PM_(2.5)在城区及北部山区改善效果最明显,下降幅度在30%~45%之间,南部地区降幅在25%以下;不同类别的站点降幅在27.4%~35.5%之间;APEC会议期间PM_(2.5)的主要组分SO_4~(2-)与同期(2013年11月1~12日)相比下降50%,地壳物质同比下降76%,NO_3~-同比下降35%;CMB模型源解析结果显示APEC会议期间燃煤锅炉贡献2%左右,扬尘贡献7%左右,机动车贡献30%左右;APEC会议期间北京市及周边地区针对可能发生的污染过程采取的减排保障措施对PM_(2.5)浓度具有明显的削峰降速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14年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在中国北京的雁栖湖举办,2013年10月8日,北京市政府外事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了会议的筹备情况。在回答记者关于北京空气质量问题时,北京市政府外事办主任赵会民表示,"城市大了之后,中国人习惯的烹饪,对PM2.5的贡献也不小,希望市民配合做好清洁空气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201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北京召开,北京市的空气质量备受世界关注。为确保会议期间的空气质量,北京及周边城市积极采取应急措施,换来了北京市空气质量持续优良。可见,北京市的蓝天计划是可以实现的。就会议期间的空气质量数据、应急措施、存在问题及原因等进行分析,为今后北京及全国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重隔13年回到中国的APEC,这次着实为帝都的人们带来了福利。随着会议的日益临近,APEC福利已让我们初尝甜头。看看最近的流行语便知一二,"有一种蓝叫APEC蓝,有一种空气叫APEC空气,有一种交通管制,叫APEC限行,有一种心情叫APEC爽"……APEC似乎从一个高大上的专有名词,瞬间变身为象征着人间一切美好事物的形容词。初尝APEC蓝的甜头,有种不踏实的  相似文献   

15.
APEC会议期间北京机动车排放控制效果评估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影响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的首要因素,为了保障APEC期间的空气质量,北京市采取了包括控制机动车排放在内的严格的控制措施.本研究基于路网车流量、车速和车型变化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自下而上排放清单的控制措施效果评估方法.结果表明,APEC会议期间北京市路网车流量下降,车速上升,小客车的车流量下降幅度最大;APEC会议期间机动车尾气CO、NO_x、HC和PM排放削减比例分别为:快速路15.1%、22.4%、18.4%和21.8%,主干道29.9%、36.4%、32.7%和35.8%,次干道35.7%、41.7%、38.4%和41.2%,支路40.8%、46.5%、43.1%和46.0%.基于自下而上的排放清单方法,建立了APEC会前和会期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清单,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会期机动车尾气排放量CO、NO_x、HC和PM排放量分别削减37.5%、43.4%、39.9%和42.9%.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APEC会议前后北京地区PM2.5变化特征,利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超级站在2014年10—12月的连续观测数据,对APEC会议前后北京地区污染物分布及变化特征、气象影响因素和气团传输路径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APEC会议期间北京地区减排效果显著,ρ(PM2.5)平均值比会前下降了60.5%. 气象条件对污染物扩散起到积极作用,APEC期间平均风速为1.40 m/s,平均相对湿度为31.9 %,近地面气象条件优于APEC会前、会后. 北京地区受到外来污染物输送的影响,在2.00~3.00 m/s的南风下易发生来自南部地区的PM2.5和SO2输送. APEC会议期间北京地区主要受来自西北地区的高速、高海拔气团控制,其出现频率为39.6%,远低于APEC会前 (15.9%)和会后(20.8%),而来自南部地区的低速、低海拔污染气团的出现频率仅为2.1%,扩散条件总体良好. 研究显示,除了减排措施有效削减了污染物排放以外,有利的气象条件也是APEC会议期间北京地区保持良好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正由中国清洁空气联盟主办的第二届"创蓝"国际清洁空气大会于2016年15日在北京召开。大会围绕"十三五"期间空气质量改善这一主题,从政策、技术、资金、管理等多个角度把脉问诊,提供了务实的雾霾治理之方。第二届创蓝国际清洁空气大会召开大会吸引了国内外的行业与政策专家、优秀的技术企业、投资机构、地方环保部门等300多人共聚一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2014年APEC会议期间(11月1—11日)石家庄市大气污染特征并评估空气质量保障措施效果,对处理不同功能区的封龙山站(背景站)、人民会堂站(市区站)、高新区站(开发区站)的ρ(SO2)、ρ(NO2)、ρ(CO)、ρ(O3)、ρ(PM2.5)、ρ(PM10)进行分析,对比了各站点APEC会中与会后、APEC会议期间与2013年同期的空气质量等级状况及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变化. 结果表明:2014年APEC会议期间石家庄市整体空气质量好于2013年同期,除O3外,其余各大气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均有明显降低,其中封龙山站的ρ(SO2)、ρ(NO2)、ρ(CO)、ρ(PM2.5)、ρ(PM10)较2013年同期分别下降了55.1%、22.9%、16.7%、36.8%、31.0%,人民会堂站的降幅分别为35.5%、28.0%、32.6%、36.9%、56.2%,高新区站的降幅分别为49.4%、26.6%、16.5%、32.9%、53.5%. 应急减排措施也使各站点的首要污染物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扬尘控制措施有效遏制了PM10对于市区站和高新区站的影响,而对于高架源的控制也有效降低了背景站的SO2污染水平. 结合后向气流轨迹和气象图分析发现,尽管2014年APEC会议期间石家庄市的气象条件较2013年同期更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污染气象指数等级高、气团滞留时间长),但通过地方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应急减排措施,其空气质量仍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2014年APEC期间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利用2014年11月1~12日(APEC会议期间)北京市大气污染物、PM2.5组分及气象、遥感监测数据,结合CMB受体模型,综合分析了APEC会议期间北京市空气质量与气象条件变化并初步评估了减排措施对APEC会议期间PM2.5浓度的贡献及影响. 结果表明,APEC会议期间北京市PM2.5、PM10、SO2、NO2的浓度分别为43、62、8和46 μg ·m-3,比近5年平均浓度(PM2.5为2012~2013年平均浓度)降低45%、43%、64%和31%; 空间分布上PM2.5在城区及北部山区改善效果最明显,下降幅度在30%~45%之间,南部地区降幅在25%以下; 不同类别的站点降幅在27.4%~35.5%之间; APEC会议期间PM2.5的主要组分SO42-与同期(2013年11月1~12日)相比下降50%,地壳物质同比下降76%,NO3-同比下降35%; CMB模型源解析结果显示APEC会议期间燃煤锅炉贡献2%左右,扬尘贡献7%左右,机动车贡献30%左右; APEC会议期间北京市及周边地区针对可能发生的污染过程采取的减排保障措施对PM2.5浓度具有明显的削峰降速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尽管形成"APEC蓝"的一些超常规严厉限排手段从长远看不可持续,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整治经验、机制和成果不会"归零"。它增强了我们治理环境的决心,也让人看到了治理环境的希望和治理雾霾的样本,"等风来"不再是唯一选项。事实上,即使北京采取了这么大力度的整治措施,这两天北京"APEC蓝"也蓝得并不那么彻底。对此,我们不必讳言,也没什么大不了。北京的雾霾治理还前路漫漫,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同时这也是向国际社会表明,治理雾霾是个长期过程,应当客观理性看待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