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分布于祁连造山带中祁连地块东端北缘的中元古代皋兰岩群火山岩为一套以基性—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组合的浅变质岩,通过岩石组合、岩石化学、稀土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该套火山岩产于陆缘弧及弧后活动盆地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
应用Q—型聚类分析、对应因子分析及某些微量元素图解等方法,判别出本区火山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它与东太平洋沿岸火山岩及花岗岩相似,而与日本、台湾等岛弧火山岩相差较大,可能属于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东南沿海陆相多旋回双模式火山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闽东永泰地区为实例,具体阐述东南沿海陆相多旋回双模式火山岩及其区域性分布特点。早白垩世为主要形成期,与世界其它地区以太古代为主体有所不同。区内双模式火山岩为主元结构,Ⅰ旋回(下组合)为沉积岩——玄武岩——流纹质凝灰岩;Ⅱ旋回(上组合)为沉积岩——碱性玄武岩——流纹质凝灰岩;Ⅲ旋回为沉积岩——玄武岩——火山集块岩及钾长流纹岩,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板内拉张环境,岩浆结晶温度大约在970—1156℃,估算过渡岩浆房形成深度约3.5—5km。  相似文献   

4.
前言     
长江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铁铜矿床产地之一。区内中生代火山岩系相当发育。近年来,在火山岩区又相继发现有许多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大型铁(铜)矿床。因此,对这些火山岩区的构造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作进一步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指导区域找矿,而且也有一定的地质理论意义。 本课题为1976—1980年的长期研究项目。目的是研究长江下游火山岩区的区域构造、火山活动和岩浆作用,并探讨火山岩铁矿的形成机理和区域成矿条件。 研究工作以综合分析各地质队的资料为主,并重点进行了野外观察;在手段上采用  相似文献   

5.
溧水中生代构造—火山凹陷,西以方山——小丹阳断裂为界,与宁芜火山岩“盆地”紧邻;东隔茅山东侧断裂,与溧阳火山岩“盆地”相望;南、北分别为小丹阳——双牌石断裂和南京——湖熟断裂所控制(图1)。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山头郑火山侵入杂岩为例,针对火山岩一次火山岩—侵入岩“三位一体”的成因假说提出质疑和讨论。该火山—侵入杂岩的形成与演化并不遵守“三位一体”的演化规律。其证据是:①侵入岩与火山岩之间存在明显的化学成分间断;②控制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变化的矿物相与侵入岩的矿物相并不吻合;③侵入岩的锶初始值明显小于火山岩。作者认为,导致侵入岩与火山岩存在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它们的源区不同。  相似文献   

7.
苏北海州群火山岩分A—岩系和C—岩系。A-岩系具有富轻稀土元素和无明显铕异常的分布型式,来自上地幔的部分熔融;C-岩系具有富轻稀土元素和明显铕负异常的分布型式,是东海群部分熔融的产物。两者构成海州群火山岩的双峰式特征,它与蛇绿岩套火山岩及岛弧火山岩的特征不同,形成于苏胶南古小陆块南缘的裂陷槽环境。  相似文献   

8.
溧水火山岩地区位于长江下游南岸,东邻茅山山脉,西接宁芜火山岩盆地,是长江中下游一系列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分布区之一。该区火山岩系,按喷发次序、岩石组合、喷发间断等,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四个火山喷发旋回,即龙王山旋回,主要由中—基性熔岩、次火山岩和相应的火山碎屑岩组成,东芦山旋回,主要由中碱性和基性熔岩、次火山岩及相应的火山碎屑岩组成,观山旋回,主要由中碱性—碱性熔岩、次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组成;甲山旋回,全部由酸性熔岩、次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组成。有关各旋回的主要岩石类型和主要火山岩的岩石化学成份见表1、2。  相似文献   

9.
第一节 长江下游火山岩铁矿基本特征 长江下游火山岩铁矿地质特征,在《宁芜玢岩铁矿》等有关著作中已有论述,可资参考。此类铁矿的基本特征可归纳如下:(1)与成矿有关的火山岩为以安山质为主的 一套火山岩组合,碱质偏高,属钙碱性岩石系列;(2)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主岩浆旋回的晚期,如宁芜地区的大王山旋回,庐枞地区的塔猫尖旋回;(3)大、中型铁矿床主要产于庐枞—宁芜火山岩带内,外侧(繁昌—溧水火山岩带)成矿较差;(4)随含  相似文献   

10.
“东火”项目“福建永泰—德化地区火山地质及含矿性研究”课题组科研取得新进展,通过专题研究,基本查明了永泰及石牛山火山洼地的火山岩地层层序吸时代。发现石牛山火山洼地的火山岩是由一套红色沉积——火山岩系组成。底部为紫红色砂砾岩、超覆不整合于晚侏罗世南园组及早白垩世石帽山群之上;下部为凝灰质砂砾岩、砂岩、粉砂岩夹凝灰岩;上部为高硅、高钾的英安岩、流纹岩、熔结凝灰岩、粒状碎斑熔岩。它与下伏永泰早白垩世石帽山群由玄武岩——高硅高钾流纹岩为主组成的双模式火山岩系有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正> 前言亚利桑那州火山岩的K_2O含量高达12—13(重量)%,这些火山岩被称为粗安岩、超钾质粗面岩和碳酸岩、高钾粗面岩和粗面岩,Sh-afiqullah等将它们作了相互间的对比。然而,这些岩石的原始化学组成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并提出采用“交代岩”这个术语。相对于高钾火山岩而言,这些蚀变岩石的K_2O含量  相似文献   

12.
<正> 对广大的哥伦比亚河高原油气的勘探,在确定广大的火山岩流(统称为哥伦比亚河群)下面的地层方面重新激起了人们的兴趣。这些火山岩流是在17—6Ma 期间呈脉动式喷出的,并且填塞了原来的一个向西排水的地形盆地。  相似文献   

13.
粤东燕山期与成矿有关的火成岩主要有早、晚两期,分别由火山岩与二长花岗岩及火山岩与黑云母花岗岩组成,两期的火山岩与花岗岩之间均为部分熔融关系,早期火成岩的源岩以沉积岩为主,晚期火成岩以火成物质占优势。锡矿化可划分为锡石—石英期次、锡石—硫化物期次及硫化物—银、金—碳酸盐期次;钨矿化可分为黑钨—石英期次,白钨—硫化物期次及碳酸盐期次。据系统的矿物包裹体,成矿热力学、成因矿物学、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花岗岩,锡的矿化与早期二长花岗岩有关,钨矿化与晚期黑云母花岗岩关系密切。矿床成因类型应属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4.
东南沿海火山、侵入杂岩同位素年代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同位素年代学方法对东南沿海火山、侵入杂岩进行系统研究。认为火山活动起止时间因地而异,粤东为180—75Ma;渐、闽为135—105Ma,东西两区也有差别。发现粤东高基坪群下群存在180—170Ma的早侏罗世火山岩。全区火山活动可划分为七个旋回。火山岩与侵入岩同时、同源、同空间和同步迁移。火山活动先由南向北,再由北向南逆转;东西方向由大陆向海洋推移演化。  相似文献   

15.
东南沿海中生代侵入岩可分为三套,与火山活动有关的第二套,第三套侵入岩在浙东——闽东区有成分上对应的火山岩。下火山岩系和第二套侵入岩是挤压条件下地壳分熔的英安质岩浆经分离结晶形成;上火山岩系和第三套侵入岩是扩张条件上地幔和下地壳分熔形成的双峰式系列,形成高碱流纹岩和碱性花岗岩的A型岩浆地幔物质所占比例最高,由北而南,火山岩覆盖面积渐小,粤东区第二套侵入岩与下火山岩系相比,缺中性岩类,下地壳分熔形成同熔型二长花岗岩及其火山岩,黑云母花岗岩是熔融区上升迁移的结果,第三套侵入岩出露局限。  相似文献   

16.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7,(4):264-270
弥渡吉祥庄火山岩和巍山大莲花山岩体是金沙江富碱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总体呈近NW向展布,受哀牢山—金沙江断裂带控制。岩石学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弥渡吉祥庄火山岩为粗面岩,巍山大莲花山岩体为石英闪长斑岩;吉祥庄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6.27±0.50 Ma,巍山大莲花山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7.02±0.46Ma。弥渡吉祥庄火山岩和巍山大莲花山岩体形成时代为喜马拉雅早期,两者形成于后碰撞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7.
第一节 中生代火山凹陷形态与分布 (一)火山凹陷形态与分布 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的分布受区域构造控制。按其规模,可分为五个级别,从大到小为:火山构造带—火山岩带—火山凹陷—火山机构—火山。火山构造带与Ⅰ级构造  相似文献   

18.
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冀北地区张家口组三段酸性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为138Ma,属于上侏罗统顶部;花吉营组中基性岩石的形成年龄为133Ma,应划归下白垩统底部为宜。根据火山岩全岩Pb—Pb等时线年龄、残留锆石的年龄及基底岩石的变质时代等信息,结合火山岩中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等推断:张家口组火山岩主要是由基底岩石(硅铝壳)重熔形成,而花吉营组岩石可能为壳幔混染成因。  相似文献   

19.
弗雷斯尼约矿区是世界上主要白银产地之一,产出有从矽卡岩和交代型铅-锌矿体到低温热液型矿脉和古热泉矿床的完整的热液成矿组合系列。钾-氩年龄研究的目的是旨在解释岩浆与热液事件之间的时间关系。这个地区最古老的岩性地层单位是中生界海相沉积岩和镁铁质火山岩,它们被花岗闪长岩-二长岩质成分的小侵入体所切割,与上覆中第三系长英质火山岩呈不整合接触。后者是弗雷斯尼约矿区一些比较重要矿体的直接围岩。钾-氩年龄的测定,证实了由原始长英质火山作用(38.4±0.8Ma),到岩浆侵入(32—33Ma),再到热液活动(29—31Ma),最后到成矿期后长英质火山作用(27—28Ma)的演化模式。这些数据与从本区地质关系推断出来的各种事件的次序是一致的。这些钾-氩年龄还强调了弗雷斯尼约矿区侵入岩浆活动与矿化之间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20.
西藏措麦地区处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的中段,新生代火山活动强烈,火山岩相发育齐全。根据火山喷发类型、火山物质搬运方式和定位环境,可划分为爆发相、爆溢相、喷溢相、侵出相、潜火山岩相、火山通道相、喷发—沉积相等7大类型。再依据区内火山活动特点,火山相序及相组合特征,结合火山沉积地层及其接触关系,可将其火山活动划分四个喷发—沉积旋回,依序对应于典中组、年波组、帕那组、鱼鳞山组四个岩石地层单位。文章阐述了各类型火山岩相的基本特征,对各火山岩相序、相组合及火山活动旋回作了初步分析和归纳,对提高整个冈底斯地区火山岩研究程度,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