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璇  王燕  方华  章婷婷  赵怡 《环境工程》2024,(2):121-127
基于理化性质分析,研究了电解质、天然有机物和稳定液浓度等因素对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 GO)在水中凝聚和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液浓度对GO理化性质和稳定性影响不大。电解质投加可降低Zeta电位,诱导水中GO发生凝聚,凝聚过程呈现反应限制和扩散限制2个阶段。各电解质的临界凝聚浓度分别为180 mmol/L(Na+)、4.5 mmol/L(Mg2+)和1.8 mmol/L(Ca2+)。相较于Mg2+,Ca2+可通过吸附架桥作用加快GO凝聚。GO的沉降过程可分为快速沉降和慢速沉降2个阶段,凝聚是影响水中GO沉降的主要因素。天然有机物存在可有效抑制凝聚,增强GO在水中的稳定性;但HA与GO和Ca2+间存在复杂的相关作用关系,加快了凝聚过程。水中GO浓度越高,其凝聚和沉降速度越快。以较低浓度存在时,GO在水环境中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以多壁碳纳米管(MWNTs)稳定悬浮液为对象,研究了腐殖酸(HA)对水中MWNTs凝聚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SDS超声分散法制备的MWNTs稳定悬浮液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投加电解质可通过压缩双电层机制使其发生凝聚,并符合经典的DLVO理论.HA存在时,可通过增大MWNTs颗粒间的空间位阻效应和亲水性,抑制凝聚反应发生,从而提高其在水中的稳定性.Ca2+可与HA发生络合桥联作用,导致MWNTs颗粒粒径的大幅提高,强化凝聚发生.水中MWNTs的分散和凝聚性质将受到有机物性质和电解质种类等复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新兴纳米材料石墨烯的环境行为与效应研究备受关注。环境中普遍存在的腐殖酸(HA)可与石墨烯发生相互作用,而有关这种相互作用对石墨烯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仍十分有限。该文研究了一种HA类似物对本征石墨烯(G)和氧化石墨烯(GO)在绿藻毒性测试介质中的物理化学性质(表面电荷、电泳流动性及水动力学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HA浓度的升高,G和GO的表面电荷值越负、电泳流动性值越负、水动力学粒径越小,说明HA显著提高了G和GO在水相中的分散稳定性,且HA浓度越高,稳定性提升的幅度越大,同时该影响规律并不依赖于时间的延长。相比GO言,HA对G的水相稳定性影响更大。HA影响G和GO水相稳定性的机理为静电作用和空间位阻效应。研究结果对于研究和规避石墨烯材料的环境风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动态光散射技术分别考察了3种天然有机质(NOM)及其浓度和阳离子对纳米氧化石墨烯(GO)在水环境中团聚动力学的影响.无NOM存在时,GO团聚行为符合经典的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DLVO)理论和舒尔采-哈迪准则.Na+溶液中,NOM显著增强GO稳定性,顺序为腐殖酸(HA) > 富里酸(FA) > 海藻酸钠(SA),这主要是由于HA在GO之间产生了更强的空间位阻斥力.以HA为代表性有机质,2mg/L HA对GO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还受阳离子种类的影响:HA增强了GO在Na+和Mg2+溶液中的稳定性,然而对GO在Ca2+溶液中的稳定性几乎没有影响.提高HA浓度为5mg/L时:高浓度Mg2+溶液中,HA的盐析效应使得其未促进GO稳定性;Ca2+溶液中,HA与Ca2+发生了较强的桥联作用,使得HA促进了GO的团聚.  相似文献   

5.
蓝藻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向水体中释放具有生物毒性的微囊藻毒素(MC-LR),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威胁.富里酸(FA)是水体中广泛存在的水环境介质,其不同分子量组分对MC-LR光降解的影响机理尚未明确.通过紫外光照实验,探究不同分子量FA及相关条件因素对紫外光降解MC-LR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C-LR的降解率随着pH值的...  相似文献   

6.
富里酸对小麦植株积累稀土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我国东北黑土中提取和纯化富里酸。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富里酸对小麦植株生物积累稀土元素(La^3 ,Ce^3 ,Sm^3 ,Gd^3 ,Y^3 )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试验的多种浓度中,当富里酸浓度低于0.26mg(C)/L时,小麦积累稀土元素受到促进;而当富里酸浓度大于0.65mg(C)/L时,稀土元素在小麦植株中的积累受到抑制;富里酸对小麦积累稀土“高抑低促”的分界浓度介于0.26——0.65mg(C)/L之间。生长动态实验表明,小麦在含有2.0mg/L稀土和两种浓度(0.13和1.30mg(C)/L)的富里酸的营养液中生长,根部对稀土的积累呈线性增长规律(相关系数大于0.86),茎叶部对稀土的积累无线性增长规律,小麦根部对稀土的积累远高于茎叶部,同样观察到富里酸对小麦积累稀土存在“高抑低促”的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各类型土壤的肥力差异,依据Pallo分组法,初步分析了黑土、草甸土、风沙土、棕壤、暗棕壤、水稻土、黑钙土等7种土壤的腐殖质组成和性质。结果表明:7种土样的腐殖质组成中,均以胡敏素的有机碳的相对数量为最高,风沙土和棕壤中,富里酸的有机碳的相对数量则大于胡敏酸的有机碳的相对数量。7种土样的腐殖化程度从高到底依次为:草甸土>黑土>黑钙土>水稻土>暗棕壤>风沙土>棕壤。各土样胡敏酸的分子复杂程度和化学稳定性的序列为:草甸土>黑土>暗棕壤>黑钙土>风沙土>水稻土>棕壤。各土样中富里酸的分子复杂程度和化学稳定性的序列为:暗棕壤>黑钙土>风沙土>黑土>草甸土>棕壤>水稻土。  相似文献   

8.
硒和环境中富里酸对小麦幼苗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小麦水培试验,研究了硒和土壤富里酸地小麦幼苗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硒在植物初期可以促进幼苗糖代谢,可溶性糖含量量和α-淀粉酶活力明显增加,富里酸对这一过程有抑制作用,处理1周和2周后,硒开始抑制植株代谢,富里酸可减轻抑制作用,由实验结果分析知,可溶性糖含量与α-淀粉酶活力保持良好的相关性,说明相经作用机理是通过上关酶体系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在土壤地下水环境中运移时,多种重金属在可溶性有机质上的竞争络合作用,于阜新彰武采集草炭土并提取富里酸(FA),通过柱实验,分析了重金属与FA在多孔介质(石英砂柱)中共同运移时,FA对重金属Zn~(2+)、Cd~(2+)和Pb~(2+)运移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以及这些重金属在FA上的竞争作用。结果表明,FA与单一组分重金属(Zn~(2+)、Pb~(2+)、Cd~(2+))在多孔介质中共同运移时,运移能力大小排序为Zn~(2+)Cd~(2+)Pb~(2+);与两组分重金属(Zn~(2+)+Pb~(2+)、Zn~(2+)+Cd~(2+)、Pb~(2+)+Cd~(2+))共同运移时,Zn~(2+)会抑制Pb~(2+)和Cd~(2+)的运移,Cd~(2+)会抑制Zn~(2+)和Pb~(2+)的运移,Pb~(2+)会促进Zn~(2+)和Cd~(2+)的运移;与三组分重金属(Zn~(2+)+Pb~(2+)+Cd~(2+))共同运移时,竞争运移的能力大小为Zn~(2+)Cd~(2+)Pb~(2+)。  相似文献   

10.
采用石墨烯作为吸附剂,以活性黑KN-B为目标污染物模拟染料废水,考察吸附法处理活性黑KN-B模拟染料废水的影响因素及活性黑KN-B在石墨烯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投加2 g/L石墨烯,pH值为5.0,振荡速率为100 r/min, 40 ℃恒温下振荡60 min,吸附处理50 mg/L活性黑KN-B染料废水50 mL,对活性黑KN-B的去除率可达到94%,且稳定可行。研究发现,可利用Langmuir吸附等温线和准二级动力学描述活性黑KN-B在石墨烯表面的吸附行为,即单分子层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1.
软水中富里酸对铜管/磷酸盐体系溶解性铜释放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静态模拟试验研究了在软水体系中富里酸对铜管/磷酸盐缓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富里酸含量、软水pH值、停留时间影响磷酸盐对铜管的缓蚀作用;高浓度的富里酸(16mg/L,以TOC计)明显增加溶解性铜释放,且从新铜管释放溶解性铜浓度高于老化6个月和12个月的铜管;在富里酸存在下,pH值较低时显著增加溶解性铜的释放,随着pH值的增大,富里酸对溶解性铜的释放影响降低;在96h的停留过程中,溶解性铜的释放浓度不断发生变化,表明富里酸与铜离子形成的络合物影响磷酸与铜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磷酸盐对铜管的缓蚀效果.  相似文献   

12.
离子对氧化铁纳米颗粒水中聚集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电解质(NaCl、CaCl2、KCl、K2SO4和K2CrO4)对氧化铁纳米颗粒(Fe2O3NP)聚集作用的影响,并用聚集效率来衡量聚集作用变化,用DLVO理论对各因素的影响进行解释.实验表明:浓度和价态的升高会显著增强NP的聚集作用;阴离子对NP聚集作用的影响强于阳离子(以KCl为对照,K2SO4引起了比CaCl2更显著的变化);K2CrO4的影响显著大于其他离子(0.5mmol/L的K2CrO4即可引起剧烈的聚集).通过DLVO理论发现:离子在较低浓度增长或价态的上升,会同时降低ζ电位和双电层厚度以促进聚集作用;阴离子和K2CrO4较阳离子,会更显著地降低ζ电位,从而加速聚集作用;浓度在较高区间变化时ζ电位相对稳定,此时双电层的压缩是促进聚集作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方婧  沈冰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6):2143-2151
研究了淡水湖泊水体中氧化多壁纳米碳管(Oxidized-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o-MWCNTs)对纳米氧化锌(ZnO nanoparticles,nZnO)颗粒团聚与沉降行为的影响,探讨了天然胶体及o-MWCNTs的浓度对nZnO颗粒团聚粒径、团聚速率及沉降行为的作用.结果表明,nZnO在天然水体中会发生明显沉降,相比去除天然胶体的天然水而言,天然胶体的存在显著减少了nZnO的沉降.这主要归因于nZnO-天然胶体颗粒间的作用能垒高于nZnO-nZnO颗粒间的作用能垒,使得天然胶体的存在降低了nZnO-nZnO之间的颗粒碰撞效率,从而促进nZnO悬浮.o-MWCNTs对nZnO在天然水体中沉降行为的影响与天然胶体密切相关.相比于nZnO的单独沉降,在不过膜天然水中(含天然胶体),低浓度o-MWCNTs的存在增加了颗粒间的团聚速率,从而促进nZnO的沉降,而高浓度o-MWCNTs降低了颗粒间的团聚速率和团聚体粒径,从而降低了nZnO的沉降.而在过膜天然水中(不含天然胶体),o-MWCNTs的存在显著降低了颗粒间的团聚粒径和团聚速率,从而降低了nZnO的沉降,且o-MWCNTs的浓度越高,对nZnO悬浮稳定性的促进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将三维电极和电Fenton系统结合电催化氧化降解甲基橙废水.制备了Fe3O4负载的氧化石墨烯粒子电极GO@Fe3O4(GF)和球形凝胶结构SA/GO@Fe3O4(SGF)粒子电极,对两种粒子电极进行了表征,探讨了三维电极-电Fenton(3D-EF)系统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反应动力学分析,结合Box-Benhnken中心复合响应面设计建立响应面二次多元回归方程模型;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GC-MS技术研究甲基橙降解过程.结果表明,SGF粒子电极表面形成三维网络状褶皱结构.在初始pH=5,粒子电极投加量3.0g/L,反应时间90min,电流密度30mA/cm2,外加电压7V的反应条件下,SGF粒子电极体系的甲基橙色度和COD去除率分别是98.8%和87.5%,均高于GF粒子电极体系的甲基橙色度去除率87.2%和COD去除率71.2%.响应面模型预测的反应条件和甲基橙色度去除率和实验结果吻合.推测甲基橙降解过程分为3个阶段:断键氧化过程、开环过程和完全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将三维电极和电Fenton系统结合电催化氧化降解甲基橙废水.制备了Fe3O4负载的氧化石墨烯粒子电极GO@Fe3O4(GF)和球形凝胶结构SA/GO@Fe3O4(SGF)粒子电极,对两种粒子电极进行了表征,探讨了三维电极-电Fenton(3D-EF)系统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反应动力学分析,结合Box-Benhnken中心复合响应面设计建立响应面二次多元回归方程模型;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GC-MS技术研究甲基橙降解过程.结果表明,SGF粒子电极表面形成三维网络状褶皱结构.在初始pH=5,粒子电极投加量3.0g/L,反应时间90min,电流密度30mA/cm2,外加电压7V的反应条件下,SGF粒子电极体系的甲基橙色度和COD去除率分别是98.8%和87.5%,均高于GF粒子电极体系的甲基橙色度去除率87.2%和COD去除率71.2%.响应面模型预测的反应条件和甲基橙色度去除率和实验结果吻合.推测甲基橙降解过程分为3个阶段:断键氧化过程、开环过程和完全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氧化石墨烯的水环境行为及其生物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石墨烯是一类石墨烯衍生物,性质独特,应用广泛,生产量急剧增加,其环境风险日益引起关注.氧化石墨烯具有高亲水性和表面活性,在水中易分散,易随水流发生迁移转化,可能对水环境和水生生物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明确氧化石墨烯的水环境行为及其生态效应,对于正确理解和评估其环境风险,合理规划其使用和回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领域的研究涵盖了氧化石墨烯在水环境中的分散/团聚、吸附、还原、降解、沉积等行为,及对微生物、浮游动物、藻类和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毒性表现.本文综述了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当前研究面临的挑战并展望其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7.
The photochemical degradation of bisphenol A (BPA) was studied in the presence of natural humic substances from different origins under simulated solar irradiation. BPA underwent insignificant direct photolysis in neutral water, but rapid photosensitized degradation in four humic substances solutions via pseudo-first-order reaction occurred. The photo-degradation rate of BPA was insensitive to the different initial BPA concentrations and was inhibited in aerated solution compared with the deoxygenated medium. Th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such as ·OH and 1O2 produced from excitation of humic substances under irradiation was determined from the quenching kinetic experiment using molecular probe. The five main intermediate photoproducts of BPA in Nordic lake fulvic acid (NOFA) were tentatively identified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GC/MS). Based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ROS and the analysis of photoproduct formation, the possible phototransformation pathways of BPA were proposed, involving the direct photolysis due to the energy transfer from the triplet state humic substance (3HS*) to BPA molecules and hydroxyl radical addition and oxidation as well. Translated from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2005, 25(6): 816–820 [译自: 环境科学学报]  相似文献   

18.
天然水体腐殖质对双酚A光降解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中压汞灯模拟太阳光光源,研究了双酚A(BPA)在水体腐殖质中的光降解过程,探讨了不同来源的腐殖质、腐殖质浓度、BPA初始浓度、溶解氧等因素对BPA光解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BPA在纯水体系中直接光解很慢,但在腐殖质溶液中光解迅速,符合拟一级动力学反应,改变BPA初始浓度对BPA光解速率的影响不明显,增大溶解氧浓度会抑制BPA光解,通过活性氧分子探针鉴定了腐殖质吸收光辐射产生的羟基与单线态氧,利用GC-MS鉴定了双酚A在Nordic湖富里酸(NOFA)中的光敏化降解产物,推测出BPA敏化降解的可能历程为能量转移导致的直接光解、羟基加成和羟基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