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四氯乙烯(PCE)和三氯乙烯(TCE)是地下水中典型的卤代有机化合物,严重威胁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为获得氯代乙烯高效厌氧降解菌剂并探究其在污染地下水中的应用潜能,利用某工业污染场地的地下水,通过投喂PCE或TCE进行长期富集培养,获得了可将PCE和TCE完全脱氯成无毒乙烯的厌氧菌剂W-1.菌剂W-1的PCE和TCE脱氯速率分别是(120.1 ±4.9) μmol·(L·d)-1和(172.4 ±21.8) μmol·(L·d)-1.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和qPCR结果表明,98.3 μmol PCE还原脱氯至顺-1,2-二氯乙烯(cis-1,2-DCE)时,Dehalobacter丰度从1.9%增长至57.1%,基因拷贝数每释放1 μmol Cl-增加1.7×107 copies;cis-1,2-DCE完全还原脱氯至乙烯时,Dehalococcoides丰度从1.1%增长至53.8%;PCE完全还原脱氯至乙烯过程中Dehalococcoides基因拷贝数每释放1 μmol Cl-增加1.7×108 copies.以上结果说明DehalobacterDehalococcoides协同互作实现PCE完全降解解毒.当菌群W-1以TCE为电子受体时,222.8 μmol TCE完全还原脱氯至乙烯时候,Dehalococcoides丰度从(29.1 ±2.4)%增长至(77.7 ±0.2)%,基因拷贝数每释放1 μmol Cl-增加(1.9 ±0.4)×108 copies.结合PCR和Sanger测序,获得了菌剂W-1中主要脱卤菌Dehalococcoides LWT1较完整的16S rRNA基因序列,其与D. mccartyi strain 195 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度达100%.将菌群W-1添加至受TCE(418.7 μmol·L-1)污染的地下水中,28 d内实现了(69.2 ±9.8)%的TCE被完全脱毒至乙烯,TCE脱氯速率为(10.3 ±1.5) μmol·(L·d)-1.研究成果可为PCE或TCE污染地下水开展厌氧微生物修复提供菌剂资源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会仙岩溶湿地丰平枯时期地下水金属元素污染与健康风险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我国面积最大的亚热带低海拔岩溶湿地为研究区,对该区不同时期(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地下水27组样品中10种金属元素(Cd、Cr、As、Al、Cu、Pb、Zn、Mn、Hg和Fe)进行测试和分析,分别运用综合污染评价法、多元统计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价模型揭示了丰平枯时期地下水中10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分布状况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金属元素的平均浓度大小为:Mn > Fe > Zn > Al > Hg > Cr > Cu > Cd > As > Pb,丰水期Mn(1022.00 μg·L-1)和平水期Hg(42.40 μg·L-1)最大浓度超过我国相关水质标准限值.据污染评价结果,丰水期地下水中仅Mn污染等级出现Ⅵ,Cd、Al、Zn、Fe污染等级均为Ⅲ,平水期仅Hg污染等级为Ⅵ,仅Al污染等级为Ⅲ.从金属元素超标组分、浓度和污染特征看,枯水期水质优于丰水期和平水期.地下水中Zn、Cd、Mn和Al浓度受人类活动影响,时间尺度特征不明显,As、Fe、Cu和Cr浓度即受人类活动影响,又具有一定时间尺度特征,Hg和Pb浓度主要表现为时间尺度特征.据健康风险评价结果,地下水中10种金属元素通过饮用水和皮肤入渗2种途径暴露的人群总健康风险大小为:平水期 > 丰水期 > 枯水期,Cr通过饮用水途径在丰水期(8.03×10-5 a-1和8.76×10-5 a-1)、平水期(1.15×10-4 a-1和1.26×10-4 a-1)和枯水期(8.72×10-5 a-1和9.51×10-5 a-1)引起的成人和儿童致癌风险均高于5.0×10-5 a-1,Cr是引起致癌健康风险的主要金属元素.从饮用水安全角度,饮用前应对会仙岩溶湿地部分地下水中Mn、Hg和Cr进行一定控制.  相似文献   

3.
德州市夏季臭氧敏感性特征及减排方案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严茹莎 《环境科学》2020,41(9):3961-3968
近年来德州市臭氧污染频发,2018年夏季(6~8月),德州市发生了严重臭氧污染事件,臭氧日最大8 h浓度值超标天数达60 d,超标率65%,3个月平均值为176 μg ·m-3,最高达262 μg ·m-3.本研究利用WRF-CAMx耦合的HDDM模块,分析期间德州臭氧敏感性特征及减排方案.结果表明,在空间上,德州市中心城区为VOCs控制区,而郊区为NOx与VOCs协同控制区.在时间上,VOCs敏感值每日为正值,但dO3_V50在6月(城区18.7 μg ·m-3,郊区19.7 μg ·m-3)和8月(城区15.3 μg ·m-3,郊区16.4 μg ·m-3)高于7月(城区13.0 μg ·m-3,郊区11.8 μg ·m-3),NOx敏感值城区呈正负交错,郊区大部分为正值,并与VOCs敏感值接近.对于城区减排方案应考虑以仅VOCs削减为优先,而郊区由于NOx和VOCs对臭氧减排效果相当,建议以NOx:VOCs=1:1为优.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研究广州市土壤多环芳烃(PAHs)污染特征,采集广州市222个表层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利用效应区间低/中值法(ERL/ERM)和(BaP)毒性当量法评价土壤PAHs污染生态风险状况,终生癌症风险增量模型评价土壤PAHs污染健康风险状况,特征化合物比值法和PMF模型对PAHs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广州市表层土壤ω(∑16PAHs)为38~11 115 μg·kg-1,平均值为526 μg·kg-1,16种多环芳烃单体均为强变异;广州存在潜在生态风险,个别采样点的PAHs污染已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整体处于轻度污染的状态;基于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成年和儿童的总致癌风险的贡献率都呈现为:皮肤接触 > 误食土壤 > 呼吸摄入,儿童的健康风险大于成年,健康风险总体处于可接受范围;源解析表明广州市土壤PAHs的主要来源为:煤炭源(37.1%) > 柴油源(32%) > 炼焦源 (17.3%) > 交通排放、生物质燃烧和石化产品挥发的混合源(13.6%),整体土壤PAHs来源属于混合源.研究结果丰富了对广州市表层土壤PAHs污染特征的认识,有助于推动土壤污染防治行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小尺度空间区域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风险和来源,以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为例,运用富集系数、污染负荷指数、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风险评价,结合相关性分析、空间分析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土壤中ω(Cr)、ω(Hg)、ω(As)、ω(Pb)、ω(Ni)、ω(Cd)、ω(Cu)和ω(Zn)的均值分别为54.87、0.25、8.35、56.00、15.38、0.35、30.56和124.23 mg ·kg-1,均超过广东省土壤背景值;Cr、As、Pb和Ni无富集,Zn和Cu轻微富集,Hg和Cd中等富集;污染负荷指数的均值为2.37,总体上属于重度污染水平,8种元素处于不同的污染水平.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整体处于重度生态风险,其中Hg和Cd属于强烈生态风险,其他元素属于轻微生态风险.不同元素在3种暴露途径下产生的非致癌风险处于可接受范围;成人和儿童的致癌风险分别为9.81E-05和5.59E-04,Cr和As是致癌风险的主要贡献者,需重点关注.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共有4种主要来源:交通来源(37.02%)、成土母质来源(18.53%)、大气沉降来源(26.49%)和工业来源(17.96%).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于2021年6月和12月在郑州市对两个污染过程中的VOCs进行了连续监测.结合气象条件,对比分析了VOCs冬夏季污染过程的污染特征、来源贡献和活性差异.结果显示,两个污染过程φ(VOCs)分别为(27.92±12.68)×10-9和(24.30±5.93)×10-9.冬季雾-霾污染过程相较于夏季O3污染过程,VOCs体积分数变化范围更大.冬季污染过程源解析结果:工业源(27.0%)、机动车源(22.5%)、燃烧源(20.1%)、溶剂使用源(16.3%)和油气挥发源(14.1%);夏季污染过程源解析结果:机动车源(24.8%)、工业源(24.1%)、溶剂使用源(17.4%)、油气挥发源(14.2%)、燃烧源(11.2%)和植物源(8.4%).光化学烟雾产量模型结果显示,两个污染过程中夏季臭氧生成处于VOCs控制区的天数占比(66.7%)小于冬季(100.0%).二次反应活性结果显示,冬季和夏季污染过程·OH自由基反应活性(L·OH)均值分别为4.12 s-1和4.76 s-1.夏季污染过程臭氧生成潜势(OFP)均值108.36 μg·m-3,L·OH和OFP贡献率排名前10名物种夏季污染过程以烯烃为主.郑州市冬季污染过程的总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为54.38 μg·m-3,冬季污染过程SOAFP贡献率前10名物种中芳香烃占9个.  相似文献   

7.
淮北孙疃矿区是华北两淮地区典型的煤炭资源开采基地.以往涉及煤矿区地表尘的环境研究多集中在重金属和水溶性离子等,对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ACs)研究较少.利用气相色谱-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GC-MS/MS)检测了孙疃矿区及周边环境地表尘中16种母体多环芳烃(16PAHs)、烷基多环芳烃(aPAHs)及部分含氧多环芳烃(OPAHs)的含量.结果表明,孙疃矿区地表尘中ΣPACs含量范围为283.8~36852.5 μg ·kg-1(均值为4114.2 μg ·kg-1).其中,ΣaPAHs(均值2593.8 μg ·kg-1)约为Σ16PAHs(均值1074.9 μg ·kg-1)的2.4倍,是PACs污染的主要贡献者.地表尘中16PAHs和aPAHs在组成上均以相对分子质量低的PACs为主.OPAHs含量较低,均值为445.6 μg ·kg-1.同时,PACs污染主要集中在矿区周边及煤矸石填埋道路附近.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推测研究区主要受成岩源影响,其次是煤和生物质燃烧,交通源及石油产品泄漏的占比较小.特征比值结果显示,当Σ16PAHs/ΣPACs<0.25时主要受煤矿区污染.PMF结合终生致癌风险(ILCR)结果显示,研究区对儿童存在潜在致癌风险,风险主要来自煤和生物质燃烧及煤炭开采.我国淮河流域煤矿区众多,研究结果可为煤炭开采区PACs的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农田土壤抗生素累积及其导致的生态风险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采用调查问卷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重庆市开州区菜地土壤中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氯霉素类这5类抗生素的赋存特征,分析了抗生素含量和土壤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并评估其潜在生态环境风险.结果表明,菜地土壤存在抗生素累积,五大类共18种抗生素被检出,且以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为主.喹诺酮类抗生素检出率最高(15.38%~100%),其中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检出率达100%;四环素类抗生素含量最高(0~42.88 μg ·kg-1),其中土霉素含量最高为42.88 μg ·kg-1.菜地土壤中抗生素总量为1.64~233.11μg ·kg-1;其中,空心菜地(89.73 μg ·kg-1)>白菜地(32.53 μg ·kg-1)>辣椒地(32.16 μg ·kg-1)>西红柿地(32.13 μg ·kg-1)>黄瓜地(26.46 μg ·kg-1)>草地(7.32 μg ·kg-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总抗生素含量与有机肥施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土壤中喹诺酮类和磺胺类抗生素含量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喹诺酮类抗生素含量与土壤速效磷、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潜在生态环境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开州区菜地土壤中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中度生态风险,其中62%~92%和62%~100%土样的喹诺酮类抗生素对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具有潜在毒性.  相似文献   

9.
会仙岩溶湿地水体金属元素分布与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李军  邹胜章  梁永平  林永生  周长松  赵一 《环境科学》2020,41(11):4948-4957
以我国最大的低海拔岩溶湿地会仙岩溶湿地为研究区域,对该区域内4种主要类型水(井水、地表河水、地下河水和溶潭水)的23组样品中9种金属元素(As、Cr、Al、Cu、Pb、Zn、Ni、Mn和Hg)进行检测和分析,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别研究了9种金属元素在4种类型水中的浓度特征和健康风险.结果显示,会仙岩溶湿地水体中金属元素平均浓度顺序为Al > Mn > Zn > Cr > Ni > As > Hg > Cu > Pb,井水中Hg(1.08 μg ·L-1)、地表河水中Hg(0.78 μg ·L-1)和Mn(259.00 μg ·L-1)以及溶潭水中Hg(0.47 μg ·L-1)和Al(300.00 μg ·L-1)的最大浓度已超过我国相应水质标准,地下河水样中未出现金属元素超标.从水体中金属元素角度,井水和地下河水质总体优于地表河水和溶潭水.井水中Cr、Ni、Cu和Zn浓度主要与地质背景值有关,溶潭水中Al和Pb浓度主要受北部硫铁矿开采和居民活动影响,河流中As和Mn浓度可能受旅游活动、渔业养殖和河道底泥综合影响.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4种类型水中9种金属元素通过饮用水途径和皮肤入渗途径引起的年均总健康风险顺序为井水 > 地下河水 > 溶潭水 > 地表河水,井水中金属元素通过饮用水途径对成人(6.11×10-5 a-1)和儿童(6.67×10-5 a-1)引起的年均总健康风险值已超过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0×10-5 a-1).Cr是引起年均致癌健康风险的主要金属元素.从饮用水安全角度,在饮用前需对井水中的Hg和Cr污染物进行适当控制.  相似文献   

10.
“十四五”时期是河北南部城市(石家庄、邢台和邯郸)退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后10位的关键阶段.基于2020年4~10月南部城市的15个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站臭氧(O3)逐时数据和3个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监测站的逐时数据及同期气象资料,采用时空演替、O3生成潜势(OFP)、后向轨迹模式和空间统计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南部城市4~10月O3变化呈倒"U"型分布,空间呈南高北低的格局,6月O3污染最重,其ρ(O3)依次为:邢台(233.8 μg ·m-3)>邯郸(225.2 μg ·m-3)>石家庄(224.8 μg ·m-3),O3与温度和风速呈正相关、与湿度和VOCs呈反相关;②4~10月ρ(TVOC)依次为:邢台(274 μg ·m-3)>石家庄(266 μg ·m-3)>邯郸(218 μg ·m-3),烯烃和芳香烃的总OFP占比均超过一半;③南部城市O3污染轨迹具有空间方向性和关联性,经过石家庄到邢台的轨迹ρ(O3)均值(198.92 μg ·m-3)最高,经过邯郸到达邢台的O3污染轨迹频数最多;④南部城市传输贡献上,邢台对石家庄的O3传输贡献率最高(27.39%),邯郸对邢台的VOCs传输贡献率最高(32.76%).  相似文献   

11.
血铅生物半衰期较短,只能反应人体短近铅中毒状况,存在一定局限性;骨铅生物半衰期较长,能够反应人体铅负荷的累积效应,有必要进行检测。体内X射线荧光骨铅检测系统从发明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文章根据激发源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类系统进行分析讨论,作为国内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合理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是分析实验室必须重视的问题。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测定水中高锰酸盐指数的实例,确立高锰酸盐指数测量的不确定度数学模型。讨论了高锰酸盐指数测定值不确定度的各种因素,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分析和量化,求得其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影响其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是测量熏复性。在高锰酸盐指数值为4.17 mg/L的水样测定中,扩展不确定度为0.08 mg/L。  相似文献   

13.
王伟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1):131-133,156
通过对鞍山市典型区域(6个污染源、4个居住区、一个对照点)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的监测,采用GC/MS法分析了总悬浮颗粒物中16种PAHs的含量,探讨了鞍山市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及16种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鞍山市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采暖期普遍比非采暖期高1.1~2.5倍,总悬浮颗粒物中PAHs总量采暖期也远远高于非采暖期;鞍钢6个点位在非采暖期的PAHs总量均远远高于其他五个点位,表明了工业污染导致的环境空气质量下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五大连池冬季水体中磷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冬季对东北地区五大连池各池采取表层水样,对水体中总磷、溶解性总磷和溶解性磷酸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五大连池冬季水体中总磷浓度在0.035 mg/L~0.144 mg/L之间,其中四池含量最高,二池含量最低。溶解性总磷的含量在0.027 mg/L~0.049 mg/L之间,三池含量最高,一池含量最低。溶解性磷酸盐的浓度在0.020 mg/L~0.042 mg/L之间,三池含量最高,二池含量最低。水体中磷以溶解态的形式存在为主,而溶解态中又以溶解性磷酸盐为主,占溶解性总磷的平均百分比为80.92%。总的来说三池、四池和五池磷水平较高,人类污染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15.
太湖北部沉积物不同形态磷提取液中有机质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综合应用高效体积排阻色谱、三维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太湖北部3个湖区表层(0~10 cm)沉积物不同形态磷提取液中有机质的特征,并探讨了有机质与磷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沉积物中总磷的含量与其上覆水体的营养水平相一致;有机C/N、C/P比值在8.5~11.9和188.5~256.6之间,表明沉积物中有机质以湖泊内源自生为主,受陆源输入的影响很小.不同磷形态提取液中有机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三维荧光光谱存在很大差异,但不同沉积物之间的差别并不显著.3种提取液中有机质的相对分子质量顺序依次为:HCl>NaOH>NaHCO3,其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和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分别在4 983~5 873和3 642~5 065、 3 628~4 198和2 334~2 616、 3 282~3 512和2 249~2 380之间,可能反映了不同提取液中有机磷的组成及其生物活性的不同.沉积物提取液中有机质的三维荧光光谱均以类富里酸荧光峰A(Ex/Em=230~260 nm/360~470 nm)或C(Ex/Em=290~320 nm/390~460 nm)为主,NaHCO3和HCl提取液中还分别发现了类蛋白荧光峰B(Ex/Em=275~280 nm/340~360 nm)和D(Ex/Em=225 nm/330~350 nm)及类腐殖酸荧光峰E(Ex/Em=360~375 nm/460~470 nm).这些荧光光谱特征不仅揭示了不同提取液中有机质组成的差异,而且可能表明了太湖沉积物中有机质的降解受到再悬浮作用的强烈影响.此外,沉积物胡敏酸红外光谱中1 059~1 082 cm-1的吸收谱带也可能反映了磷酸盐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部分城市空气中颗粒物的元素组成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数浓度图和分歧系数对中国广义、武汉、兰州和重庆4座城市空气中粗细颗粒物的42种元素组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污染元素主要富集在细颗粒物中,而粗颗粒物中元素相对于细颗粒物来说更多的来自于土壤;同一座城市内城区同郊区相比,元素污染更严重,城郊之间细颗粒物中元素在短距离和有利地形下传输作用十分明显。同时还比较了城市之间的元素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兰州城区相对于其它采校点位颗粒物中元素污染较为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我国典型城市冬季龙头水中卤代酚类嗅味暴露特征,以8种典型卤代酚类嗅味物质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预处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全国22个典型城市龙头水中的卤代酚类嗅味污染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在我国冬季典型城市龙头水中普遍存在卤代酚类嗅味物质暴露问题. 其中,以4-氯酚的暴露浓度最大,ρ(4-氯酚)最高为3 526.24 ng/L,ρ(2-氯酚)和ρ(2-溴酚)较小,最大暴露值均小于100 ng/L;ρ(2,6-二溴酚)与ρ(2,6-二氯酚)在各典型城市普遍出现超嗅阈值现象;就调查的城市而言,东北地区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华北地区,中南和西部地区嗅味物质污染及超嗅阈值现象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8.
沉积物磷的分级提取方法及提取相的共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磷是湖泊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文章综述了沉积物磷形态分级提取的经典方法,根据提取相的性质特点,将不同方法提取到的不同形态的磷综合归纳为几大类别,包括活性磷(Ⅰ)(可交换磷、松结态磷、不稳性磷及弱吸附性磷)、活性磷(Ⅱ)(铝结合态磷与铁结合态磷)、相对稳态磷和有机磷等,从而改善不同方法、不同研究对象在沉积物磷形态分析方面缺乏可比性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南方某幼儿园儿童尿液中菲单羟基代谢物浓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南方某城市儿童尿液中单羟基菲的含量,于2007年11月采集该市一幼儿园80名4-6岁儿童尿样。尿液经过酶解、固相萃取(SPE)富集、净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共检测出4种单羟基菲,且以9-羟基菲为主。除4-羟基菲的检出率为53.75%外,其余单羟基菲的检出率近乎100%。各单羟基菲的中位数分别为...  相似文献   

20.
土壤中苯酚迁移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污水灌溉和运输事故等原因造成土壤苯酚污染的事件多有发生,处理土壤苯酚污染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本文根据土壤中苯酚的水运移,土壤颗粒对苯酚的吸附、土壤微生物对苯酚的降解、植物的吸收、苯酚的挥发等特性以及各种治理方法,提出土壤中苯酚污染的净化与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