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从经济学和委托代理理论出发构建非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环境污染行为产生的成本-收益决策模型,分析了污染行为产生的根本动因,并据此提出控制企业环境污染行为有效可行的政策。 相似文献
3.
4.
5.
为了使环境工作更加有效,一本环境工作手册应该包括经过良好组织的内容,它将在企业的各项工作计划及项目实施中进行运用。 相似文献
6.
指出企业转制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从加强转制企业日常环境管理及长效管理等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专利为衡量技术创新水平指标,对国内外企业环境技术创新水平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86~2005年期间,国内外企业环境技术创新水平逐年增强,不过我国企业的环境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仍未建立;同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的原始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由于国内企业技术创新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节约资源和清洁能源类环境技术比污染控制技术较多一些。在环境技术创新领域,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规模大、国际知名度高的企业占据了重要地位。基于我国企业仍未具备很强的环境技术创新能力,建议国家在构建环境技术创新体系时,应增加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经济、人力投入,尤其需要加强对大型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发挥其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8.
提出总量目标控制是企业环境管理的核心,为企业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控制和削减污染物的总量,指出可行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9.
10.
11.
高氯酸盐是广泛存在于水体环境中的具有高稳定性、高扩散性和持久性的内分泌干扰物,其毒理机制、环境污染、迁移转化和处理技术已成为目前环保领域的研究热点.简要介绍了高氯酸盐的特性、来源及对人体的危害,对比了国内外不同地区高氯酸盐的污染状况,综述了中国已开展的高氯酸盐处理技术,为高氯酸盐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人工河岸湿地对面源污染的处理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城市河道污染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考虑到华南地区河流水量、水质、水温季节性变化大的特点,构筑了人工河岸湿地试验系统,对该系统约13个月连续性运行进行了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水力负荷为15cm/d工况下,试验系统对高锰酸盐指数、SS、NH3-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0%、60%、50%、35%和45%;系统对高锰酸盐指数、NH3-N和TN的去除效果随季节变化明显,夏季处理效果好于冬季;SS处理效果受季节影响不明显;TP初期处理效果好于末期。该人工河岸湿地既能较好地改善水质,又能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是一项适合城市河道污染治理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15.
根据密云水库供水现状,针对突发性无机金属污染事件,采用聚合氯化铝辅助化学沉淀法进行应急处理。选用Cu2+、Fe2+、Zn2+和Cd2+ 4种金属离子为目标污染物,首先通过小试实验确立了最佳混凝处理条件。结果表明,调节pH值为8.0左右,可使初始浓度为5mg/L和10mg/L的Cu2+浓度降至0.96mg/L和0.67mg/L;初始浓度为1.5mg/L和3mg/L的Fe2+浓度降至0.27mg/L和0.24mg/L;初始浓度为0.05mg/L和0.1mg/L的Cd2+浓度降为0.0089mg/L和0.0078mg/L;调节pH值为9.0时,可使初始浓度为5mg/L和10mg/L的Zn2+浓度降至0.57mg/L和0.48mg/L。4种污染物出水浓度均低于国家饮用水标准。在小试基础上,在北京第九水厂开展无机金属污染处理的中试实验,结果表明所选用的聚合氯化铝辅助化学沉淀法简便易行,可实现污染物快速、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16.
二恶英的生成及污染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二恶英的性质、毒性、污染源以及排放趋势,重点论述了二恶英的生成影响因素与污染排放控制技术.二恶英的生成影响因素主要有炭源、氯源、温度、催化剂和氧源等.二恶英的污染排放控制技术则介绍了传统的去除技术和一些降解技术. 相似文献
17.
18.
19.
天然沸石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简要介绍天然沸石性能的基础上,着重综述了国内外天然沸石在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除臭抗菌和饮用水降氟软化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和应用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Syrakov D Prodanova M Ganev K Zerefos C Vasaras 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02,9(5):321-326
The EMAP model (Eulerian Model for Air Pollution) is applied for calculating the sulfur concentration and deposition fields for 1995 as based upon Bulgarian and Greek sources. The country-to-country budgets show that about 4% of the sulfur oxides emitted by Bulgaria are deposited over Greek territory, estimated at 28 kt S. Only 2% of sulfur compounds emitted by Greece are deposited over Bulgaria, estimated at 6.2 kt S for 1995. This data is in agreement with EMEP/MSC-W estimates and provides more details concerning time and space. The results can be used in decision-making, negotiat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ntamination strategi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