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气候变化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保障粮食安全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论文基于粮食系统视角,从全球气候变化对粮食系统的作用、保障粮食安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粮食安全适应性策略出发,揭示粮食安全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系统梳理全球气候变化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粮食系统不确定性增加,且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加剧;2)粮食需求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粮食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3)多尺度有机结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需在微观上“藏粮于技”实现提质增效,在中观上“藏粮于地”注重生态建设,在宏观上坚持市场为主导完善粮食政策体系。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研究呈现从单一学科、单一维度、单一手段向依靠多学科开展多尺度、多要素、系统综合集成研究保障粮食安全转变,从高碳粮食系统向低碳高效粮食系统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全球粮食贸易网络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的全球粮食贸易网络,解析了网络格局的总体特征及其变化态势,定量评估了全球粮食贸易网络格局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全球粮食贸易已经成为一个复杂有序、相互依赖的网络系统,网络规模不断增加,连同性和紧密度不断加强;全球粮食贸易网络节点呈现非均衡结构特征,高强度和高节点度国家在网络中具有主导作用,呈现出口国主导的网络结构特征;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性、贸易政策的一致性和语言文化邻近性对粮食贸易网络影响显著,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推动贸易网络联系更加紧密且多元化,贸易政策的一致性促进贸易网络更加持续和稳健。建议中国继续实施更加多元化、多边化的粮食贸易政策,提升中国在世界粮食网络节点的中心性特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融入全球粮食贸易网络体系,积极推动构建全球粮食安全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涨的粮食价格已经造成了全球粮食危机,全球贫困人口无法获得粮食供应.解决粮食危机,关键是要根本改变世界农业发展方向. 以往,人们以为通过向大自然不断索取,就可以提高食物产量.为了消灭所有昆虫,或为了耕种,人们在土地上施用大量农药,最终使土地变成"工厂".  相似文献   

4.
环球     
《环境保护》2014,(16):9
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共同影响全球食品供应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日表示,全球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对粮食生产带来交互作用,并建议政府在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时应将全球变暖和空气污染问题一同纳入考量。这项研究详细分析了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的情况,这四种全球最主要的粮食作  相似文献   

5.
罗秀丽  杨忍  徐茜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6):1381-1397
基于重心模型和空间错位指数方法,系统分析了1990—2017年全球人口与粮食的时空格局、空间错位特征及影响因素等。结果表明:(1)近30年来,全球人口与粮食均呈增长态势,两者的时序变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全球人均粮食产量的区域差异特征显著,多数国家的“人粮关系”矛盾突出。(2)在全球尺度,人口与粮食重心存在显著的空间错位特征,两者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反向错位发展的态势。(3)在国家尺度,人口与粮食的空间错位格局呈现由南至北依次为“正错位区—负错位区—正错位区”。负向高错位区稳定在印度、日本等国家,正向高错位区稳定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4)全球各大洲人口与粮食的空间错位格局基本稳定,空间错位指数发生转向的国家分布在亚洲、欧洲、南美洲和非洲。(5)自然环境、国际环境、农业发展、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致使人口规模和粮食产量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区域差异,促成全球人口与粮食的空间错位格局。政策启示:中国有必要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农业竞争力和粮食自给率,合理统筹配置两种资源和处理两个市场之间的关系,建立规避世界粮食贸易波动和不确定性风险的应对策略,构建中国农业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段时间来,全球粮食危机以及"疯长"的油价都引起了世界范围内政界、农业,贸易,金融等部门的高度紧张,联合国以及各国政府也都对此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那么,作为粮食的主要消费者一人口在这轮粮食危机中到底"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我们又应该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人口是否应该得到控制?最近,笔者对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7.
转向世界粮食市场 与严重依赖外国石油的状况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和印度如今在粮食方面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并为它们的成就而自豪(图1-2).这两个国家都经历过严重饥荒的困难历史,都不希望这一悲剧情况重演.自从1985年以来,中国进口的粮食从来没有超过其消费总量的6%,而印度进口的粮食也没有超过其消费总量的3%(表1-3).但是,在未来的几十年内,这两个大国是否可以避免求助于全球粮食市场(主要指小麦、水稻、玉米和其他主要基本食品),已成为这两个国家和全球的一个尚待解决的、重要的问题.这是由于:世界粮食市场与石油市场的状况一样,与20世纪比较,指望生产过剩已经远非那么可靠了.  相似文献   

8.
全世界都充满着粮价上涨的声音,这对我们的一日三餐有什么影响呢?到这个测试里来寻找答案吧。1、哪两个国家的粮食需求对当今全球谷物市场的影响最大?A印度尼西亚和伊朗B美国与巴西C印度与中国正确答案:C。随着两国财富的不断增长,居民消费肉  相似文献   

9.
农田土壤除草剂污染的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草剂主要用于保护农作物免受杂草的侵害,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用量最多的一类农药.然而,随着全球粮食需求的增加,除草剂的用量逐年增大,药效也不断增强,导致除草剂在农田土壤中出现累积、迁移转化和毒害作用等问题.为了降低除草剂给土壤-作物系统带来的生态风险,根据除草剂污染特征和区域农业生产规律研发绿色低碳修复技术,是目前生态环境领域需要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整理了近年来关于农田土壤除草剂污染治理的相关报道,重点分析了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案例,并对除草剂修复领域未来的发展动态进行了展望.目前应用于农田除草剂的修复技术主要有基于微生物修复、酶修复和植物修复的生物修复技术,以及基于生物炭基材料的吸附固定技术.其中,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相对成熟,已经应用于实际农田除草剂的修复治理工作,并形成了成功的修复案例.为了提升对农田土壤除草剂污染的修复效果,修复技术逐渐从单一模式向物理化学-生物多技术耦合模式发展,以充分发挥多技术集成应用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网络组织视角的粮食产业化模式与优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粮食安全状况严峻以及中国人多地少的形势下,探讨粮食的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网络组织视角出发,梳理了中国粮食产业化模式并提出优化路径。研究表明:粮食产业化发展是一个网络化的成长过程。基于网络主体控制与参与网络的能力、融资形式以及立足或服务的空间尺度,可以将粮食产业化模式划分为“国家调控跨国公司组织模式”“地方主导龙头企业带动模式”“政府主导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模式”和“市场主导私营企业推动模式”这四类主要模式,分别对应介于市场组织与等级制组织之间的全球—区域—本地网络组织,并以跨国公司、本地龙头企业、产业化联合体、产业园区、产业集群等产业化组织形式呈现。进一步建议从提升网络主体开始,通过优化网络结构、强化网络载体、完善网络治理来指导粮食产业化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氮沉降增加是全球变化最重要特征之一,它对全球尺度的粮食生产、碳氮循环及环境质量均具有重要影响,如何有效防控氮沉降增加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氮沉降临界负荷作为描述生态系统不受氮沉降损害的特定数值,为氮沉降污染防治提供了有益参考.目前,国内外关于氮沉降临界负荷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尚缺乏对氮沉降临界负荷及其定量方...  相似文献   

12.
中亚地区粮食生产潜力及发展潜力分析——基于GAEZ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地区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高粮食生产能力,对维护世界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发掘中亚地区粮食生产潜力有助于全球粮食危机缓解。采用GAEZ方法,结合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定量分析了中亚地区5个国家、9种粮食作物的潜在单产及潜在面积,并通过控制粮食单产和生产面积的变化提出三种假设,测算出不同假设下中亚地区的粮食生产潜力、发展潜力和发展潜力幅度。结果表明: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粮食生产潜力和发展潜力大;小麦、大麦产量有较大提升空间,高粱、黑麦、谷子、燕麦、荞麦产量提升空间小且潜力集中在哈萨克斯坦,但高粱的发展潜力幅度很大。  相似文献   

13.
氮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不仅影响土壤生产力,还会引起全球环境变化,其过程主要包括氮素矿化、固氮、氮素硝化和反硝化、铵离子的吸附和释放.文章全面综述了氮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全球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近10年全球销售额的平均增长率高达14%以上.一直以来,大多数植物生长调节剂一直都被认为是低毒或者微毒农药,而近期研究发现很多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中间产物对人体或生物安全都存在直接或潜在威胁.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进入食物链的关键环节,植物...  相似文献   

15.
海洋在全球生物地球化学的碳、氮、磷、硅和其他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等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化石燃烧、农业活动和气候变化愈发影响了海洋化学、地域性滨岸以及全球海洋水体.人类是最大的影响是无机碳、营养盐和可溶性氧,它们之间互相关联并影响到生物生产力.因工业产物的生产、迁移以及大量持久性有机化合物和痕量金属,特别是汞、铅和铁的释放到环境中,所以海洋水体中化学性质的改变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在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5周年前夕,联合国环境署发表一份报告.根据这份报告,公元2000年及其后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是人口、粮食和农业、能源、工业、健康和住房,国际经济关系.其他全球性环境问题还有海洋污染、和平利用外空、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安全与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下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粮食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其生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全球粮食安全意义重大。通过对沿线国家粮食生产数量、结构等方面的深入剖析,揭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近40年来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世界粮食的重要产区,粮食产量占全球比例50%~60%左右,1977-2016年粮食产量呈增长趋势,单产是其粮食总产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1995-2016年人均粮食产量有所提高但国别差异显著,人粮关系逐步改善,区域粮食保障程度整体增强。(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生产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空间格局相对稳定,中国、印度、俄罗斯是其主要粮食生产国,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粮食产量普遍较高,阿拉伯半岛国家的粮食产量相对较低。(3)稻谷、小麦和玉米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粮食作物,稻谷对粮食总产变化的贡献最大,1977-2016年玉米占比不断增加,三大作物区域分布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一段时间来,全球粮食危机以及"疯长"的油价都引起了世界范围内政界、农业、贸易、金融等部门的高度紧张,联合国以及各国政府也都对此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那么,作为粮食的主要消费者——人口在这轮粮食危机中到底"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我们又应该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人口是否应该得到控制?最近,笔者对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下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粮食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其生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全球粮食安全意义重大。通过对沿线国家粮食生产数量、结构等方面的深入剖析,揭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近40年来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世界粮食的重要产区,粮食产量占全球比例50%~60%左右,1977-2016年粮食产量呈增长趋势,单产是其粮食总产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1995-2016年人均粮食产量有所提高但国别差异显著,人粮关系逐步改善,区域粮食保障程度整体增强。(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生产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空间格局相对稳定,中国、印度、俄罗斯是其主要粮食生产国,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粮食产量普遍较高,阿拉伯半岛国家的粮食产量相对较低。(3)稻谷、小麦和玉米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粮食作物,稻谷对粮食总产变化的贡献最大,1977-2016年玉米占比不断增加,三大作物区域分布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20.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统计,全球粮价从2006年开始一路上涨,全球农产品价格指数在2007年上升了24%,而今年前3个月同比上升53%。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也将扩大。如何确保世界粮食安全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FAO的官员如何看待当前的粮食危机?又将采取哪些措施?带着这一系列问题,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朝鲜、蒙古代表处助理代表张忠军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