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迭鞘石斛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迭鞘石斛(Dendrobium denneanum)为川产石斛主流品种,在传统中医药中应用广泛,主要具有促进肠胃运动、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扩张血管、抗氧化等药理作用.现从迭鞘石斛(Dendrobium denneanum)茎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其结构经波谱方法确定为鸟苷(1)、它乔糖苷(2)、vanilloloside(3)和9-β-D-allofuranulsylguanine(4).这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迭鞘石斛中分离得到,其中它乔糖苷(2)和9-β-D-allofuranulsylguanine(4)为首次从该属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迭鞘石斛多糖降血糖作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研究了迭鞘石斛多糖对动物血糖的调节作用.采用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造成高血糖动物模型,按高剂量(300mg/kg)、中剂量(100 mg/kg)和低剂量(30 mg/kg)的迭鞘石斛多糖分别灌胃给药,同时设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测定血糖水平.结果表明,迭鞘石斛多糖能显著降低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空腹血糖,增强四氧嘧啶高血糖大鼠的糖耐量,而对正常小鼠空腹血糖和正常大鼠糖耐量没有明显影响.研究表明,迭鞘石斛多糖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是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降糖植物多糖.表6参10  相似文献   

3.
四川石斛野生资源及其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四川石斛资源的开发历史,叫川石斛早在宋朝就有记载,过去资源十分丰富,而现在流失严重,已近枯竭.资源危机的原因有自身的生物学特性、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长期的过度采挖等.讨论了保护石斛野生资源的意义.进一步介绍了作者在石斛保护生物学方而所开展的一些研究以及取得的阶段性工作进展.迄今为止,报道四川有野生石斛12种,附生在树上或岩石上,分布几乎遍及全川.本文首次报道万源有曲茎石斛,盐源有细茎石斛分布.共收集石斛野生资源15种,分别引自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同时开展了驯化和新品种选育,目前已筛选到2个优良株系.通过快速繁殖,已对石斛优质种源进行工厂化生产,并进行离体种质保存研究.药理实验结果表明,迭鞘石斛多糖具有降血糖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4.
设置6种光质,自然光(对照,N5)、100%红光+0%蓝光(R5)、100%蓝光+0%红光(B5)、80%红光+20%蓝光[RB(4:1)]、60%红光+40%蓝光[RB(3:2)]、40%红光+60%蓝光[RB(2:3)],测定不同处理时间迭鞘石斛的生理指标以及多糖、黄酮的含量.结果显示光质对迭鞘石斛生理及品质有较为明显的影响.B5处理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最高;R5处理组的丙二醛含量最高.RB(3:2)处理组的叶绿素含量最高,RB(2:3)处理组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多糖含量都最高;N5处理组的黄酮含量最高.R5处理组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多糖和黄酮含量都较低,说明纯红光并不利于迭鞘石斛生长.此外,不同处理天数下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多糖和黄酮含量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整体下降趋势;叶绿素含量整体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本研究说明红蓝光配比有利于迭鞘石斛生长发育和次生代谢物质积累,对迭鞘石斛组培苗的光控培养和品质改良具有生产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立S180肉瘤模型,考察了迭鞘石斛中性多糖的体内免疫活性.以不同浓度的多糖作为药物组,环磷酰胺为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给药14d后处死并解剖小鼠,眼眶取血,计算抑瘤率和免疫指数,检测血清中TNF-α、IL-2和IFN-γ含量.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多糖表现出不同的免疫活性,其中多糖低浓度组(1.25mg/mL)有较高的肿瘤抑制率和免疫指数(P0.01),并促进和调节IL-2、IFN-γ、TNF-α在机体内分泌(P0.01),协调改善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石斛组培苗吸收利用C素营养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C源对菌根化石斛组培苗生长(苗高、茎粗和生物量)的促进效应,以C源果糖为最好。果糖C源对石斛菌根真菌F9903菌株菌丝增殖量也为最大值,所以果糖堪称两者增殖生长的最佳C源。同时,显示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浓度不同的果糖影响着菌根化石斛苗的生长和N、P、C元素的吸收与积累。通过方差分析表明,0.117mol/L的果糖是培育菌根化石斛苗的最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7.
以基于SILAC(Stable isotope labeling with amino acids)的定量蛋白质组学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精确定量蛋白质含量并进行差异分析,从蛋白层面系统研究迭鞘石斛(Dendrobium denneanum)乙醇提取物对人肺癌细胞A549的影响.结果发现迭鞘石斛乙醇提取物对A549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在降低细胞增殖速率的同时导致细胞发生死亡,24 h和48 h时的抑制率分别为35.05%和59.08%.定量蛋白质组学实验发现迭鞘石斛乙醇提取物引起A549细胞中392个蛋白质的含量出现明显下调.功能分析显示下调蛋白主要包括细胞物质和能量代谢相关蛋白,如RNA代谢与蛋白质合成、糖类代谢、脂类代谢、嘧啶与嘌呤代谢等.同时大量与细胞抵抗内源及外界不利刺激和损伤相关的蛋白,如具有氧化还原、分子伴侣、DNA修复、蛋白降解与修复等功能的蛋白含量也出现明显的下调.本研究通过定量蛋白质组学实验从全细胞蛋白层面系统解释了迭鞘石斛的抑癌作用机理,可促进石斛抗癌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和石斛源抗癌新药的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8.
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s,PRMTs)是真核生物基因组中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之一,在植物信号转导、蛋白亚细胞定位和转录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铁皮石斛基因组数据库,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石斛PRMT基因家族进行成员鉴定,并对其基因结构、蛋白质保守基序(motif)、蛋白质理化特性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等进行分析.通过qRT-PCR检测DoPRMT在不同组织部位中的表达模式及对不同光周期条件的响应.在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基因组上共筛选鉴定到6个PRMT成员,基因结构分析发现,该家族各成员内含子外显子数量有所差异,其中相差数量最多的达到25个.系统进化树可将石斛PRMT家族划分为3种类型(I、II、III)甲基转移酶,石斛中存在I型PRMT有5个,1个II型PRMT,III型甲基转移酶在其中不存在同源序列.保守结构域分析结果显示,该家族成员含有特定的PRMT和PrmA保守结构域,多数成员仅含有PrmA结构域.保守基序分析发现,该家族包含motif数量较多,各成员包含共有的motif1和m...  相似文献   

9.
鞘氨醇单胞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是1990年才重新划分的一个新属,由于其特有的生态分布与代谢特征,已引起了环境微生物学者的重视.本文综述了鞘氨醇单胞菌的细胞结构与功能,以及生态分布与代谢特征方面的研究进展.鞘氨醇单胞菌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最显著的是细胞膜用鞘脂糖代替了脂多糖,这使其与传统意义上的革兰氏阴性菌具有显著区别.鞘氨醇单胞菌耐受贫营养的代谢机制使其在自然界中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分布,某些菌株具有细胞膜上的高分子通道与大质粒,能够降解高分子有机污染物〔尤其是多环芳烃(PAHs)〕.这些特性使得鞘氨醇单胞菌在环境污染治理与生物技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图2表1参65  相似文献   

10.
分子标记技术在石斛属植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斛作为一种名贵中药,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重视.本文对RFLP技术、位点特异性PCR、RAPD技术、AP-PCR技术、AFLP技术、ISSR技术、SRAP技术、DNA序列分析、基因芯片技术等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作了简要介绍,DNA分子标记技术为石斛类药材的鉴别提供了更加有效、可靠的鉴定方法.综述了近年来上述分子标记技术在石斛属植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总结了这些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地位,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柠檬酸对3种常见水产病原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荧光假单胞菌3种常见水产病原菌,用于测定柠檬酸的抑菌效果及最小抑菌浓度,并研究了柠檬酸抑菌作用的持续性。3种菌均为革兰氏阴性菌。试验结果表明,柠檬酸对3种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并得到最小抑菌浓度,依次是:0.0011g/mL,0.0008g/mL,0.00125g/mL;在最小浓度下抑菌作用可达6d之久,柠檬酸抑菌效果有较好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一株椭圆小球藻对微囊藻生长的竞争抑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Chl b/Chl a比值指示2种藻相对数量的方法研究了一株椭圆小球藻(Chlorella ellipsoidea)与铜绿微囊藻(M icrocystis aeruginosa)之间的生长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分别在20和30℃条件下,BG-11培养基中和发生水华的天然湖水中小球藻的生长均远高于微囊藻。在低光照下,小球藻也同样具有较高的生长竞争能力。小球藻不是通过产生毒害物质而获得生长竞争优势,2种藻对氮磷吸收利用的研究结果显示:在高氮含量的BG-11培养基中,2种藻对氮的利用无显著差异,但小球藻对磷的吸收能力远高于微囊藻;将BG-11培养基中氮含量减少至原来的1/10,与微囊藻相比,小球藻对氮磷均具有较高的吸收。可见,小球藻是通过竞争氮磷营养而抑制微囊藻生长。因此,利用椭圆小球藻的种间生长竞争优势来抑制微囊藻具有潜在的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理解凋落物类型和微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小盆+凋落袋控制实验,运用PCR-DGGE技术解析了南方红壤丘陵区典型针叶树种马尾松和湿地松的凋落物分别与白栎、青冈两个阔叶树种凋落物混合分解对土壤微生物基因型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针叶凋落物中加入阔叶后细菌群落结构未发生显著变化,将所有处理归为一类的相似度达72%,其差异仅表现在马尾松+白栎和湿地松+青冈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16S rDNA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分别显著高于单一马尾松和湿地松;2)针叶凋落物中加入阔叶后真菌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单一针叶处理与针阔混合处理间18S rDNA基因泳道带型的相似度只有28%,并且单一马尾松处理土壤18S rDNA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高于马尾松+白栎和马尾松+青冈,单一湿地松处理土壤18S rDNA的丰富度也显著高于湿地松+白栎和湿地松+青冈,多样性显著高于湿地松+白栎处理;3)土壤真菌18S rDNA的丰富度与凋落物初始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凋落物初始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针叶凋落物中引入阔叶凋落物后,增加了凋落物中N的比重,C的比重则下降,显著影响了土壤真菌群落的结构.  相似文献   

14.
光合细菌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光合细菌对水华藻类的控制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菌藻共同培养,研究了沼泽红假单孢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as)、球形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及其混合培养物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抑制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光合细菌混合培养物对铜绿微囊藻抑藻作用最强,培养5 d时,铜绿微囊藻生物量降低率达58.9%,培养时间、培养温度、菌体投加量及培养基pH值等对光合细菌混合培养物的抑藻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光合细菌混合培养物发挥抑藻作用的适宜条件为培养温度25℃,培养时间≤5 d,光合细菌投加量(V_(光合细菌菌悬液):V_(藻培养液)=1:80),藻培养基pH为8.0左右.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分子生物学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的方法对制药废水交替流生物反应器内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多样性研究,该反应器对CODcr、氨氮、石油类化合物以及多种特殊污染物均有较高的去除效率.代表序列的BLAST比对结果表明微生物群落具有高度多样性,优势菌群为Proteobacteria,占78.6%.微生物群落分属7个不同纲,优势顺序为Alphaproteobacteria (39.8%),Betaproteobacteria(23.5%),Gammaproteobacteria(14.3%),Chlorobil(6.3%),Firmicutes(4.1%),Flavobacteria (1.0%),Deltaproteobacteria(1.0%.使用Vector NTI Suite 6.0软件对50个OTU的代表序列和NCBI基因库中最相近的已知细菌16S rDNA序列绘制系统进化树,表明克隆子与已知菌之间的基因系统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16.
运用静态生命表、生殖力表和Leslie矩阵模型,研究了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流苏石斛两个种群——A种群(21°58′N,101°13′E,保护区之外)和B种群(21°54′N,101°17′E,保护区内)的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种群存活曲线表现为Deevey-型.A、B种群均表现出幼龄个体死亡率高,中龄级个体数量少,说明中龄阶段曾受到较大的人为干扰.种群的净增长率(Ro)、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都较低,表现为衰退种群,Leslie矩阵模型分析表明在未来25年种群各龄级的个体数及种群总数均表现出持续下降趋势.种群下降可能是由于当地人为的采挖和严重的生境破碎化所导致.图2表4参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