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月,我们迎来了本世纪的最后一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这一主题表达了人们对生存家园——地球环境的深切关注,也传递了人们对人类未来发展前景的深切忧虑。即将结束的20世纪,是人类社会发展空前的时期。一次又一次的新...  相似文献   

2.
地球的春天     
千回百转,春天的雪又一次静静地飘落在挂满灰尘的枝头,想听那脚步声吗?要把心贴在晶莹的冰上!春天里的地球,一个温暖的家,到处应该是绿意浓浓、活活泼泼的生命,一个世界的思索不会来自于地球之外的上帝的垂青,那日日夜夜源源不断地把营养注入每一个生灵血脉里的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地球!那是一种对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活栖』又于她的怀抱里的生命的无私和宽容。因为她生养了我们——所有的一切。步履瞩珊地跟了母亲在宇宙中匆匆走过了几万年的冷冷的岁月,有那么一天,我们突然想说:该回报给母亲点什么。给她一个春天!春天里的…  相似文献   

3.
宣教     
《环境教育》2010,(5):5-5
日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公布了2010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MANYSPECIES·ONEPLANET·ONEFUTURE)。主题呼应了保护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号召人们:一个没有生物多样性的世界的前景是黯淡的,千百万的人类与千百万的其他物种共有一个地球,只有和谐共处,才能享有更安全、更繁荣的地球。  相似文献   

4.
天地之大,无奇不有,然而天地问的奇怪现象都是按其自然规律变化着的。比如,在人们的生活中,除了每晚“新闻联播”电视出现的地球图像外,我们居住的半径6371公里的地球委实太大,以致于没人能觉察出大地是弧形的,一直到1967年7月,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发射成功,人类第一个使者离开地球踏上另一个世界——月球,回顾我们居住的星球,才自豪地看到地球的真实面貌。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离地球38万公里,却日夜不停地绕着地球运转。而地球距太阳1.5亿公里(天文学家把日地距离叫一个“天文单位”),又日夜不停地绕太阳公转。简言之在太阳系里共有9大行星,66颗卫星,数以亿计的慧星、小行星都在绕日运行。这些天体绕日运行的范围为40天文单位,相  相似文献   

5.
孙健 《环境教育》2006,(4):32-32
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蓝色水晶球”。她的表面70%以上是由水覆盖着的。所以,地球又有“水球”的美称。水在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和健康, 而且关系到整个地球的兴衰存亡。所谓水是生命的源泉,幸福的根子。水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充足的水份才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海洋,就不会有适合人类及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的环境。如果没有密布的河网,我国就不会有富饶的“鱼米之乡”。如  相似文献   

6.
在神奇的宇宙中,有很多行星。其中包括地球,在众多行星中只有地球上生活人类。但是由于人类地肆意破坏,地球不再美丽了。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有很多城市。每个城市现在都面临一个重大问题——环境污染。在我  相似文献   

7.
每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其目的是要唤醒人们认识地球的重要,地球的可爱与地球的危机。现在最流行的一句话是"只有一个地球"(onlyoneEarth)。的确,在千千万万的星球中,只有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也是惟一的家园。地球繁荣,人类幸福;地球衰亡,人类毁灭。在宣传地球日的许多宣传画中,有一幅美术作品极为成功,流传全球。这幅《地球--最可爱的家》,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史密松学会推出的宣传画,发表在各种报刊上。原画的英文标题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9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你的星球需要你,联合起来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主题确定为“减少污染——行动起来”,旨在引导公众关注污染防治,以实际行动践行承诺。这使我想起了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需要每一个地球村村民都付出自己的行动。在这个世界环境日里,我们不必津津乐道过去所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环境教育 师范先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要向环境索取资源,这是人与环境关系的最基本向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类对自然的索取极其有限,自然主宰着人类,人类听命于自然。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进入本世纪中叶以后,世界人口急剧膨胀,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升级,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失去了节制。面对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陷入了恐惧、迷茫和反思。《只有一个地球》其实就反映了当时一批有识之士对环境问题的普遍忧患,“人类生活的两个世界——他所继承的生物圈和他所创造的技术圈——业已失去了平衡,正处…  相似文献   

10.
在浩翰的宇宙中有一颗蓝色不发光的行星,这就是我们的家园——地球,它沿自己的轨迹已经绕日运行了约60亿年。地球蕴育、滋养着最富色彩的——生命。它有可供生命生存的空气、水、二氧化碳、氧、氮、土壤等,而这些物质成分却是其他星球所望尘莫及的。中国“后羿射日”的神话,说的是曾经有过九个相同的太阳,然而就是在神话传说中也不曾有过与地球同姓氏的行星。地球只有一个,仅仅只有一个! 旖旎的自然风光,富饶的自然资源,丰厚的土地,是地球馈赠予生命的最珍贵最永恒的礼品。是地球造就了百态千姿的生物,造就了人类。人类从诞生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事实。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她养育了人类,然而人类却伤害了她。一桩事件。今年初,新《水浒》摄制组破坏黄河湿地被叫停,新《水浒》摄制组成了破坏湿地的反面典型。一个个事件的背后,"地球之肾"正在衰竭。一个日子。2月2日,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或许是临近春节的缘故,这一天,出奇得冷清、平淡,人们似乎把她遗忘了。一个命题。人生病药可救,湿地生病了,能救吗?倘若湿地消亡了,人类又将会怎样?  相似文献   

12.
世界环境日是为了纪念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的召开而设立,也是提醒地球公民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而设立的纪念日。自人类诞生以来,人类便依赖于自然环境中阳光、空气、水和土地而生存。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  相似文献   

13.
“关注冰山消融”是当前环境保护的一个热点。不少科学家在极地科学研究中已经看到了我们人类“最大的水库”——北冰洋正在逐步消融,不断地呼吁人类要善待地球,善待大自然。  相似文献   

14.
鲁枢元 《绿叶》2014,(5):49-54
地球上人类社会的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正在不知不觉地向人类的心灵世界、精神世界迅速蔓延。环境污染加剧了人类的精神污染,而日趋泛滥的精神污染则又孳生出更深重的环境污染。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循环,已经陷入这样一个难以自拔的怪圈。自然环境的危机,其实还是人类内在的心理危机。生态平衡要走出进退维谷的境地,就必须引进一个"内源性调节"机制,通过渐进式的补偿,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解。而这个"内源"就是"心源",就是人类独具的精神因素。  相似文献   

15.
周围 《环境教育》2008,(3):34-36
21世纪之初,人类遭遇了一场将今天与明天连接在一起的危机,这场危机就是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我们这一代人面临的明确的人类发展问题。它提醒我们:我们分享着同一个星球——地球,世界各民族都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  相似文献   

16.
贾如杨 《环境教育》2010,(10):64-64
宇宙中有一个蓝色、美丽的星球,她是我们的地球妈妈一人类的母亲。她曾以丰富的资源无私地供给了人类所需的一切,没有她的养育与呵护,就不可能有我们人类。可如今地球母亲为了照顾我们已失去了昔日的风采。  相似文献   

17.
地球是我们和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想一想,如果有一天,地球上其他的生物都消失了,人类成为地球上唯一的生物,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人类还能够生存在地球上吗?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请你不要随意捕杀野生生物。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环境署总部将1994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一个地球,一个家庭”.家庭是环境的组成因子,环境是我们的,地球是全人类的.地球生态的变化与每一个家庭都息息相关,现就家庭、环境与地球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下述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环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所谓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  相似文献   

19.
拯救地球120     
马添 《环境教育》2012,(8):81-81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然而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46亿的年前。有一颗蔚蓝色的星球诞生在浩瀚的宇宙中,她是那样美丽。那就是我们的母亲——地球。46亿年后的今天,她虽风华正茂,但不再意气风发,因为他最小的孩子——人类,令她很伤心。人类在破坏地球的同时,也在毁灭自己。因为森林被破坏,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地球上将会有100万种生物逐年消失。这是多么可怕的啊!到那时,亚洲象和东北  相似文献   

20.
《环境教育》2005,(4):52-52
地球是我们和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想一想,如果有一天,地球上其他的生物都消失了,人类成为地球上唯一的生物,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人类还能够生存在地球上吗?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请你不要随意捕杀野生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