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锡市委、市政府于2006 年在全市开展“三城同创”(创建全国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生态城市群和生态园林城市)活动,引起了全国的广泛关注。“三城同创”的目的何在? “三城同创”对无锡未来发展的意义何在?无锡市委、市政府为实现“三城同创”作出了哪些部署?针对这些问题,记者于近日采访了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记者(以下简称“记”):无锡市开展“三城同创”活动,最终要实现怎样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工业兴市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建设一个绿色生态化工城又是葫芦岛市发展的必由之路.以人为本、科技领先、加强环境保护、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以提高城市品位,力争全面达到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标准,营造一个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绿色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3.
《环境教育》2012,(10):46-47
在谢小诚的积极组织下,宁波市累计创建成:全国绿色学校6所,全国绿色社区4个。省级绿色学校143所,省级绿色社区62个,省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13个,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4个。谢小诚长期以来负责宁波市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为宁波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市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由于工作出色,2001年6月被宁波市政府评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先进个人,2008年5月被宁波市政府评为生态市建设先进个人。谢小诚1986年7月一1987年7月在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化验室工作,1987年7月一1997年8月,在宁波市环保局办公室工作,1997年8月至今,一直在宁波市环保宣教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4.
正湖州市创建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2个;省级生态文明基地14所,市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36所;省级绿色学校123所,市级绿色学校220所,市生态文明示范教育学校52所。近年来,湖州市严格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在绿色创建工作中坚持打造"公众环保"理念,不断拓展和深化创建形式和方式,突出统筹联动,强化辐射带动,注重宣传引领,全面优化提升,全市绿色学校、绿色矿山、绿色家庭、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各类"绿色细胞"的创建工作有声有色,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5.
全国各地的创模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从1997年国家环保总局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十年来,截至2006年11月,国家环保总局共命名了63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5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并且在山东和江苏两省形成了威海模范城市群、苏州模范城市群和常州模范城市群,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最高荣誉.  相似文献   

6.
公主岭市是国家清洁能源行动试点示范城市,介绍了公主岭市在创建国家清洁能源试点示范城的过程中,制定的工作方针、任务目标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2006年是登封环保史上值得旅墨重彩书写的一年。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已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年底国家环保总局组织了有关专家进行技术评估,标志着登封市的“创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环保产业》2014,(8):62-62
正新天地环境服务集团是国家重点支持的节能环保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先锋企业,是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单位、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和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新天地创建了国家静脉产业园区,形成了固体废物"回收—精细化拆解—高效破碎—深加工—无害化处置"的完整产业链,新天地静脉产业发展模式被列为全国十大园区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之一,已初步形成立足七大区域核心城市、辐射全国的发展布局。青岛新天地环境保护有限责任公司是新天地环境服  相似文献   

9.
邢台县幼儿园创建于1978年,长期以来重视对教职员工环保知识的培训,重视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一直把绿色环保作为办园特色,注重扎扎实实开展实践活动。1999年被河北省评为首批"省级示范性幼儿园";2002年被评为"邢台市绿色幼儿园";2010年被评为"河北省绿色幼儿园"。  相似文献   

10.
正肥西2014-2016年生态环境投资占GDP比重连续3年超过标准2.5%。75%以上的乡镇获国家生态乡镇命名,78%的村获省或国家生态村命名,全县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超过50%。素有"巢湖明珠"之誉的安徽肥西县,2014至2016年,用3年时间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接着,自加压力,超高对接,向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目标迈进。生态创建带来了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和县域品质的同步提升,谱写了以绿色创建提升绿色发展质量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1.
《环境教育》2013,(7):F0003-F0003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在创建"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绿化十佳学校"的基础上,遵照上海市松江区绿委办的统一部署,按照"把学校建成设施现代化、人性化、信息化、体现江南园林风格的花园学校"这一环境建设目标,积极创建全国环境教育示范学校,以优化育人环境,弘扬绿色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绿化环保意识,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学校坚持把创建绿色学校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各类科技竞赛成果喜人,获得国家级奖项15人次,省级2人次,市级48人次,区级79人次。武汉市武昌区武泰闸小学创建于1972年3月,是武昌区环境教育基地学校。学校多次承办区级环保主题活动,主办的"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爱鸟周、武昌区纪念世界环保日启动仪式、巡司河水质调查等大型活动,一直引领、推动着武昌区环境教育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环境教育》2007,(8):19-19
生态创建对于城市的生态建设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作为国家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首批试点省,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全面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杭州市制定了《关于推进杭州市开发区(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下一步整体推进开发区(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与改造的思路和方法;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上海闵行区将"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左右,并逐步改善"纳入40项民生指标之一,成为"十一五"期间闵行区落实民生的一项约束性工作目标;为进一步加大生态市创建力度,黑龙江双鸭山市政府把2007年确定为生态环境建设年,决定全面推动《双鸭山生态市建设规划》的实施;北京密云县积极动员"全民参与"创建生态县.  相似文献   

14.
正青岛市历时近二十年的环境友好实践活动,调动了社会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推动了污染治理、节能减排、环境综合整治、生态青岛建设工作深入开展。2000年,青岛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在创建环保达标十个街道、一百个居家委会、一千个居民楼院行动(简称"十、百、千"环保达标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全市性的绿色社区创建活动,被时任国家环保总局的主要领导誉为"环境保护事业的细胞工程",随后该项活动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青岛市也自此开启了持续近20年的环境友好(绿色)系列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15.
陈艾 《环境教育》2007,(4):32-33
自国家环保总局1997年开展全国范围的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十年来,截至2007年2月,全国各地共计有67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5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诞生。  相似文献   

16.
将文 《环境教育》2007,(10):47-50
2007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在昆明高新区建立全国第一家"国家环境保护工业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中心",这一建设将填补我国在工业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综合研发机构的空白。环保工程技术中心将与总局创建的国家环保重点实验室一起为环境科技快速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环境管理课开设于1986年,是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2004年7月被评为河北省级精品课,2009年10月通过河北省级精品课程复评。该课程以"理论够用"为原则,以"就业为指导,能力为本位,技能为核心",以国家环保及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监督管理任务为导向,以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培养学生从事生态及资源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操作和运行管理、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企业污染事故与纠纷的处理等环境监督管理知识和专项环境管理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传承瑶族文化,丰富校园生活,打造学校特色,结合国际生态学校的创建工作,学校确定创建特色是师生用瑶歌唱响新时代生态环保主旋律。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县,该县2017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生态立县"是江华县政府确立的四大发展战略之一。创办于1912年的大石桥乡中心小学位于江华县南端、湖南和广西两省(区)交界  相似文献   

19.
环境教育"五目标"是指环境教育实施目标教育的五项:一是环保意识目标;二是环保态度目标Z三是环保知识目标;四是环保技能目标;五是环保参与目标。这"五目标"是西方许多先进国家在学校实施环境教育的经验之作,对其环教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将这五目标运用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将中师化学教学与环境教育"五目标"相结合,通过实践有以下几点认识。1教学中将化学基础知识与环保知识相结合是落实环保知识目标的重要手段。环保知识涉及到环境、环境问题、自然资源的利用及保护、污染及防治\环保法律法规、环境监测。环境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霍华 《环境教育》2011,(7):90-91
清江画廊风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2008年荣膺全国民族文化旅游十大新兴品牌,现正在积极创建国家5A级景区。清江,古称夷水。乃巴人祖先廪君繁衍并向外开拓的发祥地。"水色清明十丈,人见其清澄,故名清江"。发源于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之齐岳山,流经恩施州利川、恩施、宣恩、建始、巴东和宜昌市的长阳、宜都共七个县市,在宜都陆城注入长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