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沿海环境》2000,(6):27-27
这里说的污染鱼,主要指化学性污染。随着人类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尤其是农药和化肥的广泛应用、众多的工业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排放,一些有毒物质,如汞、酚、氰化物、有机氯、有机磷、硫化物、氮化物、氟化物、砷化物和硝基苯等,混杂在土壤里、空气中,源源不断地注入鱼塘、河流或湖泊,甚至直接进入水体,造成大面积的水质污染,致使鱼类受到危害。被污染的鱼,轻则带有臭味,发育畸形;重则死亡。人们误食受到污染的鱼,有毒物质便会转移至人体,在人体中逐渐积累,引起疾病。如有机农药会导致儿童发育迟缓,智能低下,易患侏儒症;重…  相似文献   

2.
过去有句谚语,“河水不犯井水”,其实这句话是不对的。恰恰相反,河水是侵犯井水的,特别是被污染的河水,侵犯井水之后,还会危害人体健康。自然界的水是丰富的,也是循环不已的,水的存在形式又是互相转化的,它存在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地下水(如井水、泉水等),地面水(江、湖、河、泊)、海水及大气中的水蒸汽。通过降雨、降雪可使大气中的水蒸气补充到江、河、湖、海,通过土壤的渗透补充地下水。江、河、湖、海的蒸发又可增加大气  相似文献   

3.
重庆酸雨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植被与地表水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酸沉降现象在重庆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长期环境污染问题,本文根据东亚酸雨监测网土壤、植被监测技术规范的方法-研究了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地表水以及植被的影响和危害。通过对土壤的分析:3个采样点的土壤pH值较低,这可能与大气S和N的输入有关,导致了土壤酸化。而南山采样点的盐基饱和度(BS)均值少于10%,盐基离子交换量(CEC)也较低.土壤中Al^3 浓度相对较高,土壤中C/N较低,南山可能存在土壤酸度增加的危险,以及土壤中Al浓度增高并伴有S或N沉降增加的危险。对地表水分析结果表明,南山采样点地表水的酸中和能力(ANC)较大,但是该采样点土壤剖面的盐基饱和度并不高,由此可推测该地表水可能是经由盐基离子丰富的土壤或岩石径流而来。通过对植被的分析,酸雨可能对杉木和柳杉这两种酸敏感性植物有一定的危害作用。  相似文献   

4.
汞对水稻、油菜影响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汞是化工、制药、电镀、仪表等工业废水中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它是积累性的金属毒物。污水中的汞,通过灌溉积累在土壤和农作物(包括饲料)中,最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很大。为制定农田灌溉水质指标、和对大面积污灌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我们分别于1974、1975年做了水稻及油菜的盆栽试验。  相似文献   

5.
污泥含有大量植物所需要的营养元素,但同时含有许多有毒物质,尤其是镉,被植物吸收后,最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所以国外对镉在农田环境中的行为进行了许多研究:Bingham曾指出,当土壤含镉4-13ppm时,就会使对镉敏感的菠菜、莴苣和大豆等作物受到危害;而蕃茄和卷心菜则能忍受相当于170ppm的镉。关于作物对镉的吸收特点,伊藤秀文和preer的试验均指出,投镉与作物吸镉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土壤因素对吸附镉的作用,许多学者根据Langmuir吸附公式,观察到土壤镉吸附系数(K)与有机质含量之间,有着很好的关  相似文献   

6.
<正> 日本的酸雨危害与欧美不同,在欧州及北美主要是对森林和湖泊生态系有长期的慢性影响,而在日本是以对人体产生急性影响为特征的。本文就酸雨(即包括湿性大气污染在内的广义酸性降水)形成的气象条件加以论述。一、1974年7月3日出现酸雨危害时的气象 1974年7月3日,以关东地区北部为中心出现的对人体产生危害的酸雨,对确定今后酸雨调查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用植物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生物修复技术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及对植物的要求.植物能去除土壤中的有毒金属,将金属富集在生物体内,或将金属变成挥发性气体.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综述酸雨通过土壤酸化导致森林衰亡方面的国外最新研究进展。对于森林衰亡的原因目前主要有几种假说:综合胁迫;土壤的酸化——铝毒害;气态污染物(SO2,O3);酸雨——镁亏缺和过量营养物铵/氮沉降等。这些假说都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并直接或间接涉及酸雨问题。酸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土壤——植物系统间接危害森林的。长期持续的酸雨输入导致土壤酸度升高,减少可利用态磷,降低有机质的分解速率,抑制氮的矿化作用;土壤酸度升高使钙、镁等离子易被淋失造成营养元素亏缺,溶出铝和某些重金属离子毒害植物。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是一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较高,对人体和环境危害极大。可引发人的呼吸道疾病,严重时还会致人死亡。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一定条件(如阳光、尘埃、水蒸气)下,可生成硫酸和硝酸,随雨水降落形成酸雨,不仅危害人类健康、破坏生态平衡,而且危害森林和农作物,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对桥梁、建筑物、名胜古迹以及工业设备、电信电缆的腐蚀也相当严重。此外,酸雨可毁坏塑像和其他艺术品,能使橡胶制品老化龟裂,纸张、皮革变脆,纺织品强度下降。因此,防治酸雨已迫在眉睫,减少人为排放二氧化硫是最根本的途径。二…  相似文献   

10.
模拟酸雨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广西南宁、柳州山地森林土壤(0~5cm)进行模拟酸雨(pH5.6~3.1)土柱淋溶试验,连续淋溶1280mm模拟酸雨,研究了酸雨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酸雨对土壤呼吸作用抑制的程度与土壤特性及雨水酸度有关。pH3.1的模拟酸雨使硝化作用受到显著抑制。pH3.7、pH3.1的模拟酸雨连续淋溶有机氨的矿化作用激活或抑制取决于土壤本身特性。对土壤酶活性产生激活、抑制或无影响,与土壤及酶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测定土壤汞含量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土壤汞含量的方法探讨山东省水文总站刘洪林,王立萍,刘丽萍1引言汞是一种对人体危害极大的有毒金属,在土壤中范围值为0.01~0.5mg/kg,但是由于含汞矿石的开采及冶炼、氯碱、塑料、电子等行业的发展,大量含汞物质进入水环境中并随着日积月累沉入底泥...  相似文献   

12.
铬铅联合诱导蚕豆根尖微核细胞发生率作用的研究山东医科大学徐厚铨,韩发彬,郭冬梅由于工业生产的多样化和复杂化,生产环境中常同时存在数种毒性物质污染,并且部分地进入大气、水体或土壤中。通过呼吸、食物或饮水进入人体产生危害。铬、铅是环境中多见的重金属污染物...  相似文献   

13.
(一)废塑料的各种再生利用技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本的废塑料量已达600万ta水平,由于填埋后不降解,目前除部分利用外,大部分作焚烧处理。由于日本废塑料中的含氯废塑料的比重较大,燃烧时往往易产生盐酸和二恶烷等有毒物质。前者易腐蚀锅炉金属,为此被迫降低燃烧温度,致垃圾发电站的发电效率仅12%~15%;后者被灰吸附进入土壤,然后被作物吸收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成为强致癌物质,危害极大。鉴于以上各点日本政府于1995年颁布了“包装容器再生法”,要求在2000年后废塑料基本由原生产单位回收再生利用。在上述政策的推动下,…  相似文献   

14.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在黄豆(Glycne max)的一个生长周期内,模拟酸雨与Cd复合污染对土壤基本性质的影响,模拟酸雨作用下土壤-植物系统中Cd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模拟酸雨与Cd复合污染对黄豆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探讨了土壤-植物系统中这种复合污染的短期环境效应.结果表明,短期内模拟酸雨和Cd污染对土壤-植物系统都有致害作用,但Cd污染的效应大于模拟酸雨的效应,模拟酸雨与Cd复合污染环境效应大于这2种污染物的单因素效应,且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在本试验条件下,pH值为3.5的模拟酸雨和20 mg·kg-1Cd的处理组合对土壤-植物系统的危害最严重.尽管在短期内,协同作用仅在土壤交换态Cd含量、黄豆茎和根中的Cd含量这3项指标上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但这种复合污染的化学机制和环境效应值得关注,这2种污染物长时期共同作用对土壤-植物系统的影响也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王楠  潘小承  王传宽  白尚斌 《环境科学》2020,41(5):2476-2484
为探究酸雨对毛竹扩张形成的竹阔混交林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程度,于2017~2018年在浙江省杭州临安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酸雨模拟实验,选取T1(pH=4.0)和T2(pH=2.5)两个模拟酸雨梯度,并以CK(pH=5.5)对照,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强度酸雨胁迫下,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T1处理显著提高了真菌群落的OTU数量、Chao1指数和Ace指数(P0.05).竹阔混交林土壤主要由13个门类群的菌群组成,优势菌群包括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和毛霉门(Mucoromycota).主坐标(PCoA)分析和相似性检验结果表明模拟酸雨改变了土壤真菌结构.Bifiguratu属、Geminibasidium属、Purpureocillium属和Oidiodendron属相对丰度变化显著,可作为酸雨胁迫下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指示种.冗余分析(RDA)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和全氮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影响显著(P0.05).综上所述,酸雨提高了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改变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真菌群落,以及土壤真菌作为影响因子在预测环境变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环境污染与破坏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主要影响之一,就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作者从三个方面对本题进行了阐述。(一)近十年来对污染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文章指出,现在人们研究得最多的是污染物中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因为这些物质有可能给予子孙后代以严重的危害。接着介绍了研究污染物对一般人影响的三种方法。(二)工作环境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文章说,人们的注意力已从传统的职业病转向呼吸道和神经性疾病,以及癌症的职业性病因。(三)生活环境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介绍了大气污染、食物和水污染及农药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巯基坡缕石在模拟酸雨作用下对土壤Cd的钝化,该文通过开展室内柱淋滤实验,探究模拟酸雨作用下巯基坡缕石对土壤中Cd的淋溶行为、土壤p H及Cd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0.025%的巯基坡缕石可使土壤中DTPA提取态Cd浓度降低40.49%,且不改变土壤的p H值。在模拟酸雨的淋出液体积为1 200 m L(600 mm降雨量)时,对照组(CK)和巯基坡缕石处理组(MPAL)中Cd累积淋出率分别为18.67%和12.60%(pH 5.6)、18.56%和11.62%(pH 4.5)、19.34%和9.67%(pH 3.0);土柱淋出液和淋滤后土壤的pH值分别升高1~2和0.1~0.3个pH单位,淋出液的EC值逐渐降低,在淋出液体积为500 mL(250 mm降雨量)后稳定,同时巯基坡缕石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淋滤后巯基坡缕石处理组土壤中的全Cd浓度高于对照组,DTPA提取态Cd浓度低于对照组,且在不同土层之间存在差异。模拟酸雨淋滤后,与对照酸雨(CK-pH 5.6)相比,典型酸雨(CK-pH 4.5)和强酸雨(CK-pH 3.0)淋滤后土壤中的DTPA可提取态Cd浓度和可交换态Cd含量分别升高5.94%和31.91%、12.64%和39.30%,增加Cd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巯基坡缕石处理组土壤中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Cd含量分别降低16.77%和25.13%(MPAL-pH 5.6)、14.73%和23.60%(MPAL-pH 4.5)、1.97%和25.51%(MPAL-pH 3.0),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Cd含量分别升高57.86%和26.52%(MPAL-pH 5.6)、69.36%和44.23%(MPAL-pH 4.5)、67.70%和53.83%(MPAL-pH 3.0),在酸雨作用下巯基坡缕石可增加土壤中Cd的稳定形态,降低Cd的迁移能力。研究表明:巯基坡缕石在模拟酸雨作用下钝化土壤Cd的效果比较稳定,是一种在南方酸雨区具有良好应用潜力的钝化材料。  相似文献   

18.
<正> 防治三废,保护环境是人们深切关心的问题,在电镀工业废水中常含有某些有毒的重金属离子,如镍、锌、镉、铬等,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不仪浪费大量有用的金属,而且污染水源和土壤,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从排水中去除重金属离子的方法很多。本试验是使用大连化工厂生产的磺化煤阳离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的酸沉降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庆是中国六大老工业城市之一,大气酸沉降污染及危害严重,每年排放SO280万吨左右,尘20余万吨,空气中的SO2,TSP,降尘普遍超过国家标准。酸雨,酸雾,酸性气溶胶酸性黑雨使重庆大气环境酸化,并对人体健康,森林,土壤作物,金属构筑物,建筑材料等造成广泛危害。重庆市为此加强环境法制建设,采取了减轻污染的一系列措施,基本控制住大气环境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酸雨对粤北岩溶区岩溶土壤中Ca迁移和流失的影响,选择酸雨频率和酸雨程度较高的我国广东省佛山市,开展自然降雨对红色石灰土壤中Ca2+的流失影响试验,于2011—2013年共收集到61次有效降雨产生的渗漏液,分析渗漏液中ρ(Ca2+)的变化情况,并间隔0.5 a左右测定供试土壤中的w(水溶性Ca)和w(TCa)(TCa为全钙),将试验3 a后供试土壤的w(有机质)、w(TN)、pH与供试源地土壤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①单位降雨造成的红色石灰土壤中Ca2+流失量与渗漏液中ρ(Ca2+)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降雨量、渗漏液pH均呈正相关,而与雨水pH呈负相关,但不显著;单位降雨造成的土壤Ca2+净流失量达到2.16×10-5 g/(mm·kg),61次有效降雨造成的Ca2+净流失总量为0.05 g/kg. ②与蒸馏水及石灰岩采样点所在的坡麓洼地积水比较,酸雨明显增加了红色石灰土壤Ca2+流失量,但其影响因素复杂. pH为4.50~<5.65的轻度酸雨造成的土壤Ca2+流失量最大,其次是pH为5.65~6.29的非酸雨和pH<4.50的重度酸雨. ③降雨使石灰土壤中的w(TCa)呈持续减少趋势,2011—2013年供试石灰土壤中w(水溶性Ca)减少量为0.36 g/kg,并且呈明显的由上至下的减少迁移过程. ④与供试源地土壤相比,历经3 a酸雨淋溶的红色石灰土壤的w(有机质)和w(TN)均极显著增加,表层pH也极显著升高,意味着酸雨加速了土壤的分解转化,存在潜在的养分流失风险. 研究显示,酸雨不仅造成石灰土壤中Ca2+的加速流失和迁移,也加速了土壤中各类养分的分解转化,同时还会对岩溶地形、岩溶植物、流域水环境产生潜在或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