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提出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镉-碘-结晶紫三元离子络合物的方法是一种简便灵敏的分析方法。该离子络合物在520nm附近有最大吸收,摩尔吸光系数为2.1×10~5l·mol~(-1)·cm~(-1),含镉量在0—8μg/25ml时服从比尔定律,可直接在水溶液中测定微量镉。  相似文献   

2.
王永生  李贵荣 《环境化学》1997,16(5):483-486
本文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季铵盐(QAS),磷酞类染料(SPD)显色反应的机理,发现QAS分别与AS和SPD形成离子缔合物,SPD与QAS的摩尔比和SPD的三级电离常数pK,(HL~-)有关,AS和QAS的缔合比为1:1.基于这一显色反应,建立了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溴甲酚紫(BCP)光度法测定AS的方法.在60μgCPC存在下,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分别在0—55μg·10ml~(-1)和0—50μg·10m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6.88×104~L·mol~(-1)·cm~(-1)和6.34×10~4L·mol~(-1)·cm~(-1).用建立的方法测定了河水和生活废水中的AS,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光光度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1.8—2.0mol/L的磷酸溶液中,在聚乙烯醇存在下,维多利亚蓝B可用于水相直接光度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波长在555nm,对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摩尔吸光系数分剐为7.44×10~4L·mol~(-1)·cm~(-1)和7.48×10~4L·mol~(-1)·cm~(-1)。方法简便快速,毫克量的常见离子不干扰测定,本法可用于河水和生活废水中10~(-7)—10~(-6)mol/L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十二次测定变动系数为2.6%,回收率可达96—104%。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以异菸酸-巴比妥酸为显色体系的氰化物光度测量法。试验结果表明:其最佳测量波长为600nm,于25℃发色,15min即达最大吸光度。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2×10~5L·mol~(-1)·cm~(-1)。本法最低测定浓度为0.0006μg/ml。  相似文献   

5.
高碘酸钾氧化甲基红催化光度法测定超痕量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拟定了测定超痕量锰的新催化光度法。方法基于存在氨三乙酸为活化剂,以高碘酸钾催化氧化甲基红。方法的检出限为4×10~(-11)g/ml,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10~7L·mol~(-1)·cm~(-1),测定锰量的线性范围为2—28ng/25ml,可直接分析水样和谷物制品中锰。  相似文献   

6.
环境样品中微量铬的分光光度测定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pH6.4的KH_2PO_4-NaOH缓冲溶液中,经60℃水浴加热10min,Cr(Ⅵ)-o-Cl-PFCTMAB-SDBS形成一紫红色胶(?)配合物,其λ_(max)在586nm处。(?)(Ⅵ)浓度在0—10μg/25m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ε_(586)=1.81×10~(?)L·mol~(-1)·cm~(-1)。用于环境样品的(?),结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7.
镉—碘化钾—罗丹明6G—阿拉伯胶高灵敏显色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在酸性介质中,镉(Ⅱ)-碘化钾-罗丹明6G-阿拉伯胶体系的离子缔合显色反应.提出直接在水溶液中光度测定痕量镉的高灵敏度方法.缔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01×10~6L·mol~(-1)·m~(-1).研究了共存离子的影响,许多常见离子均不干扰镉的测定.本法用于测定小麦、人发及水中的痕量镉.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镉、汞、锌3种重金属的雌激素样作用,采用双杂交酵母法测定了醋酸镉、氯化汞、醋酸锌单独作用时对重组基因酵母β-半乳糖苷酶诱导活性的EC50值.实验结果表明,醋酸镉浓度为1.0×10-5mol·L-(1实验浓度范围10-7~10-2mol·L-1),氯化汞浓度为5.0×10-7mol·L-(1实验浓度范围10-9~10-5mol·L-1),醋酸锌浓度为1.0×10-4mol·L-(1实验浓度范围10-9~10-2mol·L-1)时对酵母β-半乳糖苷酶诱导活性最大,分别达到1.3、0.95和1.1U.不能求出镉、汞、锌单独作用时对β-半乳糖苷酶诱导活性的EC50值.一味计算EC50值不仅难以评价重金属的雌激素活性,而且限制重组受体基因酵母法的普遍运用.一些重金属通过MCF-7细胞法(E-screen)呈阳性,通过重组hERα酵母法YES检测呈阴性,有可能是重金属通过与ERβ作用而产生效应.若构建出含ERβ基因的双杂交酵母菌株,与现有的方法互补将能完善环境雌激素的体外测评系统.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CF_2ClBr-O_3体系在253.7nm紫外光照下所引发的O(~1D)与CF_2ClBr的反应.O(~1D)与CF_2ClBr反应的最终产物为CF_2O,Cl_2,Br_2;实验中得到O(~1D)与CF_2ClBr的反应速率常数为1.01×10~(-10)cm~3·molecule~(-1)·s~(-1),并且对O(~3P)与CF_2ClBr的反应可能性以及 O(~1D)与CF_2ClBr的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张辉  马东升 《环境化学》1997,16(5):429-434
本文通过对比取样和重金属形态实验研究,对长江现代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在平面上和剖面上的分布特征以及存在的形态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长江南京段现代沉积物中Cu,Pb,Co,Ni已形成轻—中等程度污染,并且重金属元素随沉积物由老到新正以增加的趋势叠加沉积,叠加速率Cu为0.083μg·g~(-1)·cm~(-1),Pb为0.067μg·g~(-1)·cm~(-1),Co为0.05μg·g~(-1)·cm~(-1),Cr为0.217μg·g~(-1)·cm~(-1),Ni为0.067μg·g~(-1)·cm~(-1).叠加量主要为有效态部分.重金属在其有效态中的聚集能力如下:可交换态中:Pb>Co>Cu>Ni,Cr;碳酸盐态中:Cu>Cr>Pb,Co,Ni;Fe-Mn氧化物态中:Co>Pb>Cu>Ni>Cr;有机态中:Cu>Cr>Pb,Co,Ni.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偶氮氯膦-pB(CPA-pB)与钙的显色反应。在pH6.5—8.3时,钙与该试剂形成1∶2的紫色络合物,两个吸收峰分别位于620和660nm处。试剂和络合物均很稳定,测得ε_(620)=3.5×10~4 1·mol~(-1)·cm~(-1),钙含量在0—20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应用本法测定地面水、河水、井水中低含量钙和锅炉用水中的钙,可不加任何掩蔽剂而直接测定,获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辛基酚(OP)对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的急性毒性,将26期蝌蚪暴露在浓度为5.0×10-7~5.0×10-6mol·L-1OP的水体中进行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蝌蚪的死亡率随着OP浓度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24、48、72、96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55×10-6、2.96×10-6、1.90×10-6、1.52×10-6mol·L-1;96h零致死浓度(96hLC0)为9.70×10-7mol·L-1;安全浓度(SC)为1.52×10-7mol·L-1.另外,为探讨SC以下OP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将26期蝌蚪连续暴露在1.0×10-7、5.0×10-8、1.0×10-8、1.0×10-9mol·L-1OP的水体中,并设1.0×10-7、1.0×10-8mol·L-1雌二醇(E2)阳性对照及空白对照,直至70%蝌蚪完全变态.在暴露20d、40d和70%蝌蚪完全变态时共3次测量蝌蚪及幼蛙的体长和体重,分别统计70%蝌蚪发育至跗蹠部伸长期、前肢伸出期和完全变态期所需的时间.结果表明,SC以下OP和E2对蝌蚪死亡率的影响不明显,但1.0×10-9~1.0×10-7mol·L-1OP和1.0×10-7、1.0×10-8mol·L-1E2可不同程度地延缓蝌蚪发育时间,降低蝌蚪体长和体重,并导致少数蝌蚪发育畸形.结果说明低浓度OP与E2相似,对蝌蚪生长发育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苯酚及氯代苯酚化合物TiO2催化光致降解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在载于玻璃反应器内壁的薄层TiO_2催化作用下,水溶液中苯酚、对氯苯酚、2,4-二氯苯酚和2,4,6-三氯苯酚的光致降解均遵守一级反应动力学.其一级反应表现速率常数k_(o b)为7.0×10~(-3)-2.8×10~(-2)min~(-1),其大小顺序为:苯酚<对氯苯酚<2,4-二氯苯酚<2,4,6-三氯苯酚.加入少量H_2O_2(1.9×10~(-2)mol·L~(-1))均能提高这些化合物的TiO_2催化光致降解速率(k’_(o b)=1.5×10~(-2)-3.3×10~(-2)min~(-1)).经一定时间光照后(λ≥345nm,1.5—4.5b)这些化合物几乎完全降解,光致降解率大于95%,COD去除率大于96%.  相似文献   

14.
双酚A对中国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评价双酚A(BPA)对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的急性毒性,将26期的蝌蚪暴露于浓度为2.4×10-5mol·L-1~4.2×10-5mol·L-1BPA的水体中进行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24、48、72、96h蝌蚪的死亡几率(y)与浓度对数(x)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6.915x-4.1157、y=22.11x-6.1905、y=20.766x-5.3871、y=20.715x-5.351;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47×10-5、3.28×10-5、3.20×10-5、3.16×10-5mol·L-1.安全浓度(SC)为0.88×10-5mol·L-1.为探讨在安全浓度以下BPA对中国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将林蛙蝌蚪分别于10-5、10-6、10-7mol·L-1BPA的水体中连续暴露直至完全变态,并设10-8、10-9mol·L-1雌二醇(E2)的阳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分别测定并统计蝌蚪发育所需的发育时间、体长和体质量.结果表明,蝌蚪对10-5、10-6、10-7mol·L-1BPA与10-8、10-9mol·L-1E2的效应相似,可延缓林蛙幼体的发育时间,导致体长和体质量降低.推测低浓度BPA抑制蝌蚪生长发育的机制之一是干扰了正常的内分泌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辛基酚(OP)对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的急性毒性,将26期蝌蚪暴露在浓度为5.0×10-7~5.0×10-6mol·L-1 OP的水体中进行急性毒性实验. 结果显示,蝌蚪的死亡率随着OP浓度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24、48、72、96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55×10-6、2.96×10-6、1.90×10-6、1.52×10-6mol·L-1;96h零致死浓度(96hLC0)为9.70×10-7mol·L-1;安全浓度(SC)为1.52×10-7mol·L-1. 另外,为探讨SC以下OP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将26期蝌蚪连续暴露在1.0×10-7、5.0×10-8、1.0×10-8、1.0×10-9mol·L-1 OP的水体中,并设1.0×10-7、1.0×10-8 mol·L-1雌二醇(E2)阳性对照及空白对照,直至70%蝌蚪完全变态. 在暴露20d、40d和70%蝌蚪完全变态时共3次测量蝌蚪及幼蛙的体长和体重,分别统计70%蝌蚪发育至跗蹠部伸长期、前肢伸出期和完全变态期所需的时间. 结果表明,SC以下OP和E2对蝌蚪死亡率的影响不明显,但1.0×10-9~1.0×10-7mol·L-1 OP和1.0×10-7、1.0×10-8mol·L-1 E2可不同程度地延缓蝌蚪发育时间,降低蝌蚪体长和体重,并导致少数蝌蚪发育畸形. 结果说明低浓度OP与E2相似,对蝌蚪生长发育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酶催化荧光法测定大气水相中过氧化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沈济  赵倩雪 《环境化学》1989,8(5):32-37
本文报道的酶催化荧光技术测定大气水相中H_2O_2,可以在野外采集样品,经简单前处理后带回中心实验室测定。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2×10~(-8)M,在1×10~(-7)M至2×10~(-5)MH_2O_2浓度范围内工作曲线呈线性,在2 × 10~(-6)M和1×10~(-5)M时的变异系数小于3.0%.若用流动注射方式工作,样品量小于1ml,2—3min 可以测定一个样品.  相似文献   

17.
薛寿征  江敏 《环境化学》1991,10(3):54-58
通过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整体动物长期测试、短期遗传毒理学实验,结合国外资料肯定了杀虫脒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对氯邻甲苯胺对人的致癌性。其致膀胱癌危险度分别是;生产厂包转工为22.1×10~(-5)、施药农民为6.2×10~(-5)、进食残留杀虫脒稻米15年者为1.05×10~(-5),明显高于我国膀胱癌的粗死亡率0.63×10~(-5),也高于国际认为可接受的致癌危险度1×10~(-5)。  相似文献   

18.
吸附伏安法测定微量铬(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0.08M NH_4Cl-NH_4OH(pH=9.5)-4.0×10~(-4)M铜铁试剂(Cup)中,用快速扫描吸附伏安法可获得铬(Ⅵ)-Cup配合物的吸附还原峰,其峰电位为-1.55V(vs、SCE),导数峰的高度与铬(Ⅵ)的浓度在1×10~(-9)—9×10~(-8)M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6×10~(-10)M。本文对测定铬(Ⅵ)的最佳条件进行了讨论,并对配合物的极谱性质作了初步探讨,确定铬(Ⅵ)-Cup为1∶1配合物。用此方法测定了天然水及人体尿液中的铬(Ⅵ)。  相似文献   

19.
以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为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供体研究了NO对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对不同浓度SNP在海水介质中释放NO的过程进行了监测;对所培养的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进行藻密度测定,观测NO对微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10和100μmol·L-1的SNP释放NO浓度大约分别为6×10-9、9×10-9和2×10-7mol·L-1左右,而释放时间分别为4、5.5和7.5h.研究表明,NO对不同微藻有明显不同的作用规律:NO持续作用下,对亚心形扁藻的最佳作用浓度在10-8mol·L-1数量级;对赤潮藻中肋骨条藻的最佳作用浓度在10-9mol·L-1数量级;赤潮藻对NO的响应比非赤潮藻更灵敏,NO可能是海洋生态系中微藻生长重要的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20.
陈树榆  孙梅 《环境化学》2000,19(4):362-368
本文用流动注射在线阳离子交换树脂预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标准参考物(头发GBW09 101和桃叶GBW08501)及水样中的微量铜、铅和镉.对铜、铅和镉测定灵敏度分别提高27.0 ,37.5和27.5倍;回收率分别为93.7-109.9%,88.9-101.4%,84.7-103.0% ;分析速度为30次·h-1.对0.05μg·ml-1Cu2+,0.2μg·ml-1 Pb2+,0.02μg·ml-1Cd2+溶液,其测定相对标准偏差(n =11)分别为2.74%,1.05%和2.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